2020/03/31

别凭着政治倾向判断别人智商

每个人政治取向不同,这很正常——有毛左,有全盘西化派,有儒家,有自由派,有自干五,有亲美日……这都很正常。每个人的身家性命,尤其是自己的能力、阶级、身份、家人的身份、有没有小孩、家庭关系、家庭结构、生活的单位、教育程度、读过的书、去过的国家、经济的人、见过的世界不同,这是正常的,没有对错。
每个人选择什么意识形态,无非是证明自己应该享受什么权利,或应该享有比现在更多的权利。靠意识形态,是很容易筛选自己的战友的。但是,共同的意识形态,并不意味着你们是一样的,你们只是在共同意识形态下能达到自己利益最大化而已。比如一个人研究中国哲学,他很可能成为了一个儒家。一个人给政府搞过一些课题,他很可能领了钱慢慢变成一个国家主义信徒。所以意识形态,绝不是判断一个人智商的标准。你选择什么意识形态我不在乎,但是你要清楚知道,意识形态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可是信息有真和假。求真是求真,这个是不会变的!

2020/03/27

15个好玩的心理学现象

From Reddit
1-"如果有人一直说个不停,你完全插不上话,掉个东西到地上(钥匙,笔之类的),你弯腰下去捡,然后开始说话。这样,你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打断对方,并且不被他发现。"
2-"如果有人一直来你办公桌旁边烦你,你继续跟他讲话,但是起身,一起走回他的办公桌。他会把你带回你的办公桌,然后你还纳闷,我怎么回来了。" 
3-"当一群人大笑的时候,每个人都会看自己最喜欢的人。"
4-"如果有人对你发火,而你保持镇定,他们可能会更生气。但之后他们会为自己感到羞愧。"
5-"在面试之前,提前到达面试地点,在外面跟陌生人聊20分钟天。这会让你的大脑感觉自己对这个环境是熟悉的,从而让你更有自信。" 
6-"如果你突然想起N年前出的丑,并且感觉很丢脸的时候。停下来想想看到那件事的一个人,你能想起来发生在他身上的那些丢脸的事吗?可能不会。同样的,没人会记得你的那些丢脸的时刻。" 
7-"如果你对学习一样技巧(一种乐器或一门外语等等)完全没有动力,告诉你自己:好,我坐下来,就学5分钟。很多时候,你最后会坐不止5分钟。就算只坐了5分钟,那也总比试都没试好。" 
8-"人们会把你用在别人身上的形容词跟你联系在一起。这种现象叫"无意识特征转移"。也就是说,如果你说一个人很真诚,很善良,人们会把这些特质联系到你身上。如果你总是在背地里说别人的坏话,人们也会把这些负面的评价联系到你身上。" 
9-"如果你感觉有人在看你,你可以看下自己的手表或者戴手表的位置。如果那人在看你,他也会下意识的看看自己的手腕/手表。" 
10-"还有一种方法是,你可以打哈欠。然后看看那人有没有同样打哈欠。如果他也打了,那他可能真的在看你。因为哈欠是会传染的。" 
11-"如果有人想在很多人面前让你出丑,你可以对他非常有礼貌,这样会让他停止这种行为或者让他自己看起来很傻。" 
12-"如果你感觉上司要在开会的时候对你开火了,坐的离他近一点。说一个离你很近的人的坏话或对他发飙是非常不舒服的。结果?他的语气可能会柔和一点。" 
13-"学习和记住某件事最好的方法是解释给别人听。当你解释给别人时,你会尽量精简。这样会帮助你记住要点和重要信息。" 
14-"如果你有拖延症,但又有任务急需完成。你可以在睡觉前想想这件事。这会让你的大脑在精神上对此做好准备,开始规划一条完成任务的路线。这样当你真正开始做的时候,就简单多了。" 
15-"这是一个有趣的小实验,当你和某人聊天的时候,挑选他们说的其中一个词。每次说到这个词的时候,你就点头,或者做一些积极的动作。然后你就会发现,他开始经常说这个词。"

2020/03/25

《非暴力沟通》必知的35个金句

1.当他人遭遇不幸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心全意地体会对方。倾听他人有助于对他人的理解和接纳。

2.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

3.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至少大部分暴力的根源都是如此。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4."你越是留心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够听到别人的声音。"一旦我们能够敏锐地察觉并照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有能力迅速调整好状态,来倾听他人。

5.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观察他人及其行为,而不评判、指责或以其他方式进行分析,是难以做到的。

6. 在我们的语言中,有一个词极易引起羞愧和内疚,那就是"应该"。"我应该早点知道","我不应该做那件事情。" 这样只会封闭自我,除了这样,别无选择。

7. 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8.如果我们致力与满足他人及自己健康成长的需要,那么,即使艰难的工作也不乏乐趣。反之,如果我们的行为是出于义务、职责、恐惧、内疚或羞愧,那么,即使有意思的事情也会变得枯燥无味。

9. 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

10.如果我把人看作是"正直的"或"不正直的","负责任的"或"不负责任的",那么,我的想法也会带来暴力。我坚信,专注于我们的需要,比批评他人是什么人,更有易于生活。

11.一旦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他很可能就会觉得委屈并退缩。 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源于自身。

12.非暴力生活的一个关键就是:感激生活的赐予,而不贪心。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

13.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他人时,我们需要(1)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2)大声地提出请求;(3)換一个环境。

14.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在于培育对自己的爱。当我们的表现不完美时,我们可以通过体会忧伤和自我宽恕,来看清个人成长的方向,以及避免自我惩罚。评价自己的行为时,我们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

15.在生气时,批评和指责他人都无法真正传达我们的心声。如果想充分表达愤怒,我们就不能归咎于他人,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

16.与批评和指责他人相比,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更有可能使我们的愿望得到满足。 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是:(1)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2)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3)体会自己的需要;(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17.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充分表达感激。在表达感激时,我们说出:(1)对我们有益的行为;(2)我们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3)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

18.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19.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它鼓励倾听,培育尊重与爱,使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

20.那天晩上,我意识到,在回顾个人经历时,我往往想到的是我做得不太好的2%,而不是做得不错的98%。

21.人类的灭亡,却是因为现代人唯唯诺诺,缺乏责任感,毕恭毕敬地服从各种命令。我们所看到的悲剧和马上就要看到的更大的悲剧,并非是世界上反抗的人、不服从的人增多了,而是唯命是从的人、听话的人越来越多。

22.如果说出希望对方做的事,而不是不希望他做的事,就较有可能得到积极的回应。如果请求的是具体的行动,而非抽象的判断,那么就较有可能得到满足。

23.苏菲派诗人鲁米说过,在道德与不道德的区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在那里等你。

24.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表达自己最深的感受和需要,因此,我们有时也许会发现运用非暴力沟通是富有挑战性的。然而,通过倾听,我们将意识到他人的人性以及彼此的共通之处。我们越是倾听他人语言背后的感受和需要,就越不怕与他们坦诚地沟通。

25.我们最不愿意示弱的时候往往是因为担心失去控制想显得强硬的时候。

26.那些被我们看作是恶魔的人,其实还是人。只是有时我们无法看到他们和我们的相通之处。我越是专注于他的感受和需要,我就越把他看作因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感到绝望的人。

27.一旦发现自己正在做无益的事情,我们的挑战是如何对需要和价值观保持清醒的认识,以使我们的转变:(1)符合我们的心愿;(2)出于对自己的尊重和爱护,而不是出于自我憎恨、内疚或羞愧。

28.我们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实际上,那些话是他人表达需要和请求的方式。如果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认为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伤害。反之,如果一心分析自己或对方的过错,我们就会认为自己被贬低了。

29.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在于培育对自己的的爱。当我们的表现不完美时,我们可以通过体会忧伤和自我宽恕,来看清个人成长的方向,以及避免自我惩罚。

30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们也许会怨天尤人。然而,如果我们以苛刻的态度对人对己,我们的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通过运用非暴力沟通,我们不再试图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而是用心去了解我们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内心将逐渐变得和平。

31.我想,如果我们注意的是别人的需要而非他人对我们的看法,我们将发现别人并没有那么可怕。

32.人们越是习惯于评定是非,他们就越倾向于追随权威,来获得正确和错误的标准。

33.在别人表达感激时,人们通常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一种是自我膨胀,相信我们比别人优越;另一种是假谦虚,否定别人的欣赏,耸耸肩说:"哦,这没什么。"

34.大多数人并不习惯从需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不顺心时,我们倾向于考虑别人有什么错?

35.感到沮丧是因为我们未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可是我们努力去实现梦想了吗?

2020/03/22

选择知识的时代

过去的世界知识是被垄断在少数人手里的,因为读的起书的人少之又少,这些人把握了话语权,从而显得特别牛气和傲娇,觉得自己说的话都是对的,其实这都只是一种虚幻的认知罢了。这也是为什么微博崛起以后,很多我们曾经觉得牛气的人物,都在日益褪去光环,其实并非是他们真的很牛气,而是因为掌握了稀少的资源,然后构建了门槛,让社会觉得他很牛气。这个就是阶层的出现的核心,过去的教育权是被垄断的,只有少数人才能拥有教育权力的时候,自然就出现这种情况。

但是随着知识门槛的不断下降,同时互联网的出现,又使得世界越来越平,知识的话语权不在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找到自己想要的知识,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决定你这辈子是否跟人不一样的核心已经并不在于你是否能接触到更高深莫测的知识或者进入什么样子的学校,而在于你自己的选择,你选择看什么样子的东西,接触什么样子的知识,关注什么样子的人,进入什么样子的圈子,最终决定了你这辈子会成为谁。

你的眼界,你的选择,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决定你最终的状态。这个世界走到今天从来不是没有选择的问题了,而是你愿意选择谁的问题。珍惜这样子的世界,他是五千年来未有之格局。这段话其实还有个很重要的潜台词是什么呢?是学会选择。选择太多的时候,往往也是最容易沉沦的时候,任何事情都是一体两面的,他给了你好的可能,与此同时,他带来的 负面就是给了你更差的选项。

现在的世界知识也很泛滥,导致你选择合适的知识也变得更为困难,很多人跟我说,读书让人智慧,让人更美好,我从来不这么觉得,因为大部分世面的书都很糟糕,你读了糟糕的书,你成为美好的概率其实是很低的,所以,最终是否让你变得更美好的并不是读书,而是读说明书,学会选择。我自己觉得书籍在人类进程中的定义会发生很多改变,书籍是知识的载体方式之一,知识的传递过去通过书籍,未必意味着未来也必须通过书籍,过于拘泥书籍本身,并没什么实际意义的,而且就我自己认知而言,大多数的市面上的实体的书籍是越来越不值得读的,因为世界变得太快,过去你认为是经典的书,用不了三年,时代变了可能就成了反面教材,而你可能还没有读完,他所阐述的道理就过时了。如果还是选择跟古人一样期望通过读书本身去了解世界,我个人感觉大面积是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了。

当然这个与出版书的繁琐复杂是有关系的,一本书定稿到最后审批出版,至少一年多时间,等你读到基本上两年左右了,而世界变天,这个时代大概也就只需要两年,你会发现你读的很多逻辑都被世界给颠覆,这个就是现实。所以,你付出了很多时间去读已经过时的知识,显然是性价比非常低的事情,性价比非常低,还有个很大的原因是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书,其实是非常没有水平的,压根不值得读,核心是因为不赚钱,导致很少有人真正潜心静下来写有营养的东西给大家。

2020/03/09

隐喻里的思维漏洞

我们使用的概念是基于隐喻的。比如"时间就是金钱",就是一种隐喻。所以,当我们思考时间时,常会说"浪费时间"、"节约时间"、"我在你身上花了时间"。这就是把用于金钱的词用在了描述时间上,同样,我们也是在把时间当成金钱思考。但金钱和时间并不是完全等价的,这就出现了思维漏洞,比如,金钱丢了可以找回来,时间过去了永远回不来。
隐喻给了我们一个抓思维漏洞的利器——当我们知道别人在用什么隐喻思考某概念时,通过比较隐喻和概念的区别,可以很容易找到他所忽视或误解或偏执的地方。
比如,区块链应用中的ICO叫首次代币发行或首次代币募股,就利用了IPO(首次公开募股)作为其隐喻,引导人们把ICO当成IPO,虽然更容易理解,但也让大众忽视了其中的风险。那么,我们就可以比较IPO和ICO的区别,找到大众对ICO的理解漏洞,抓住风险点,就是黑天鹅的机会。

简单来讲,我们常把概念A当成概念B去理解,但是概念B和概念A不完全相同,于是就会出现思维漏洞。所以只要比较A和B的区别,就能找到思维漏洞,这是投机的机会——因为你看到了大众看不到的。 
索罗斯说,从隐喻理论的作者那里学到了很多,或许就包括上述道理。

一个写作技巧——递进式

把一个观点分成一二三点来分析,是最简单有效的表述方式,对作者和读者都有足够的挑战性和清晰度,但是只比碎片化更高级一点。

更好的分析形式,是递进式的,随着对主题的挖掘和推理,观点越来越深刻,最后再呼应一个人类通感引发情感共鸣。 引发感情共鸣,是为了让你的讲述变成读者某种情感的隐喻,这样你的讲述就刻画在读者的意识深处,很难遗忘了。这是一种心理技巧。电影就是呼应人类通感的,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印象深刻。

前者是扁平的、广度优先的;后者是竖直的、深度优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