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8

如何克服「自卑情结」?

「自卑情结」的本质是一个人遭遇一个他无法适应或无力应对的问题并且深信自己无法解决的情绪,长期拥有自卑情结的人会不断试图限制自己的活动范围并且想方设法避免失败。一般情况来说,带来自卑的最大影响因素应该是原生家庭的经济状况或父母教育方式不够理想,从而导致我们生活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

要想克服自卑就需要建立自信,自信不过就是从内心建立起对自己的高度认可,通过实践和获取正向反馈是建立自信的最好办法。

「自卑心」这三个字写出来就能看到背后一系列的隐忍痛苦和悲哀,生活中大部分的扭曲行为都是由自卑引发的。我过去就是一个很自卑的人,现在好多了,但是我依旧不能说我不是一个不自卑的人。自卑心是伴随着大多数人永远存在的,我只能保证当下我身体里存在的自卑不会再给我带来负面影响了。方法分享给大家,希望对你们有用。

1.找到自己喜欢的事,给自己制定一个小目标
2.实践执行
3.不断输出
4.持续完成上面两步,不要放弃。当输出达到一定量时就会获得相应的正向反馈或是外界的表扬,此时就是你开始建立自信的最好时机。

这个方法看起来很简单,但其实是需要漫长的时间积累和不断努力才能做到的。其实我给大家讲过的所有方法都是一样,没有很难的,但贵在坚持。当一个人能通过自己的能量去得到社会的正向反馈时,内心的自卑就会慢慢消减。

我知道很多人的自卑来自外表,但不得不提一句,当你能做到实现内在价值并且得到肯定的时候,外表对你而言真的就不会再成为最重要的事了。那个时候外表带来的自卑一样会消减。

如果你因为自卑受到了长期的困扰并且希望得到改善,那就请行动起来,别沮丧,只要还在生活,所有的事都有转机。

2020/10/17

一万小时定律有没有用

看到又有人在讨论10000小时定律。

10000小时可以成为专家,被很多人诟病,那要看你怎么定义专家了,如果你所说的专家是鲁迅这样的文学家,贝多芬这样的音乐家,那我可以诚恳地告诉你,快洗洗睡吧,10000小时没有用,10w小时也没用,这不是做题,堆量没有用。

但是,如果这个专家是指从业者,熟练的业界专业人士,各行业的骨干,那我可以说,10000小时非常有用,大部分行业的骨干,都可以靠堆量堆出来,无论是高水平写手还是企业的管理,都可以用10000小时培养出来。

真相就是,我们的大部分工作,包括很多"创意"工作,其实都是肌肉训练,都是可以通过形成"肌肉记忆"训练出来的,大部分所谓的创意,都是机械地模仿,简单地变动,这就是大部分人的工作真相。

听起来很悲哀,但其实一点也不,这对大部分普通人是一个欣喜的事实,只要你通过一定的专业训练,你理论上可以进入任何一个行业,成为干得不错的专业。

结论是:千万不要给自己设限,也不要随便认为自己不行,我们日常看到的所有人,都是有缺陷的,区别只是谁刷够了量。

2020/10/16

隐喻里的思维漏洞

我们使用的概念是基于隐喻的。比如"时间就是金钱",就是一种隐喻。所以,当我们思考时间时,常会说"浪费时间"、"节约时间"、"我在你身上花了时间"。这就是把用于金钱的词用在了描述时间上,同样,我们也是在把时间当成金钱思考。但金钱和时间并不是完全等价的,这就出现了思维漏洞,比如,金钱丢了可以找回来,时间过去了永远回不来。
隐喻给了我们一个抓思维漏洞的利器——当我们知道别人在用什么隐喻思考某概念时,通过比较隐喻和概念的区别,可以很容易找到他所忽视或误解或偏执的地方。
比如,区块链应用中的ICO叫首次代币发行或首次代币募股,就利用了IPO(首次公开募股)作为其隐喻,引导人们把ICO当成IPO,虽然更容易理解,但也让大众忽视了其中的风险。那么,我们就可以比较IPO和ICO的区别,找到大众对ICO的理解漏洞,抓住风险点,就是黑天鹅的机会。

简单来讲,我们常把概念A当成概念B去理解,但是概念B和概念A不完全相同,于是就会出现思维漏洞。所以只要比较A和B的区别,就能找到思维漏洞,这是投机的机会——因为你看到了大众看不到的。
索罗斯说,从隐喻理论的作者那里学到了很多,或许就包括上述道理。

2020/10/12

坚持更多是个完成度的问题

完美主义倾向的人,还没开始就设想了结果,最终就是他害怕犯错或出现不满意的结果,索性永远不开始或永远处于未完成的状态,这样他就有理由说,还没完成呢。

你要做一件事情,哪怕是非常小的事情,比如晨跑,这都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稍微有点实际经验的人就知道,坚持的是难的。你总会遇到不想动的那天,把时间线拉得够长,一定会出现这天。你最喜欢做的事和最喜欢吃的食物,把时间线拉够长,概率论上讲,就一定有不喜欢的时候,很可能这个不喜欢还会持续很久,人的热情是有限的。既然叫热情,那他就会像火苗一样有燃起也有熄灭的时刻。

这时你要做的就是坚持,聪明的人总会找理由把自己放过,然后心安理得,给自己找理由是很容易的事情,况且自己对自己失信也只有自己知道,没人谴责你。坚持的过程是恒久忍耐,是枯燥乏味的,哪怕是看上去优雅的事情,比如练乐器,你要重复地训练才能获得一点点经验的感知。

完成度显得重要就是且不说好坏你完成了一个整体的东西,不是片段。这是最符合不忘初心的说法的,你最初要写一本小说,要铸一把剑,要跑一个马拉松,甚至你要成一个家或你要做一个手艺人。且不说好坏,你完成了。完成度意味的是从0到1,从无到有,是一个建设并呈现的过程。

我常看到采访,一个前辈评价一个大家都不看好的影片说,这片子不好拍,他拍完了就很不错。这意思是你别说他爬的这个山峰高不高,但他爬完了一个山峰,没有半途而废也没忘记他最初要做的。

我个人保持写日记的习惯,已经有22年时间了。后面9年,我开始记在墙外的一个仅我可见的博客上。不管有人看与否,即使纯粹记录,你要不间断地每日至少一条也是不易的,胡写的就不算。很多人说,我是不是可以等有空就更新一下,我是不是先等有钱或条件成熟再做,这些人都是聪明人,都是有退路的机灵鬼。

2020/10/11

陌生人的善意

判断自由度的一个衡量标准,来自于"不需要陌生人的善意"。 (kindness of strangers)

而当你非常需要陌生人的善意的时候,这个"善意"的价格可能会高得让你无法承受。就像缺钱的人常常被迫去借高利贷, 第三世界国家无力偿债时被迫把最优质资产低价抛售以换取援助。恰恰是当你不需要陌生人的善意的时候,当陌生人意识到对你的"恶意"没有什么作用和回报时,你往往更可能获得陌生人的善意。就像银行老是喜欢打电话给不缺钱的人贷款。

存在银行里的钱,本质上还并非你可以彻底 100%支配的,还需要来自银行的一定"善意"。 其价值的留存, 还需要来自中央银行的不过分扩张信贷的善意。房产的价值,还需要当地政策制订者的善意,不随意增加土地供应,不随意改变法规增加各种房产税收的善意。

任何条约和承诺的约定,如果执行时必须依靠"陌生人的善意",都可能把自己置身于极为被动极不自由的境地。

2020/10/09

自媒体商业模式思考

大部分人其实不太懂怎么从自媒体上赚大钱。真正从自媒体上赚到大钱的人是很少的,比如一年1000万净利润以上,这算很大的钱了。当然我也还没赚到,不过虽然我没吃过老虎肉,但见过老虎跑。
广告、咨询、问答、会员、小密圈,这些东西复购率都太低,单价也太低,单价又低复购率又低,商业模式天生就有缺陷,无论怎么做都做不大。这些都是小生意,其实没什么可争的,赚来赚去就那么点钱。这些只能赚零花钱,做到头部也就是买一套房子的钱,只是房子大小的问题,何况做到头部也非常的难。当然虽然是零花钱,做好了肯定也比绝大部分打工的强。绝大部分打工的一个月两三万,一个大博主随便划拉划拉就来了。

自媒体线上引流线下培训,这个模式的好处是,线下可以收高客单价。复购率和客单价,他可以解决一个客单价问题——线上收1000,转到线下来收1万,因此可以赚更多钱。但由于线上和线下巨大的转化鸿沟,这依然注定了只是一个割存量市场的生意,且复购极低。
这个模式的另一个问题更致命,就是扩招带来的边际成本飞速飙升,拉新成本不高,培训成本很高,冲着你的IP来的,你一个人不可能一次对着300个人讲课,不可能自己讲3天,就需要拉同等级的合伙人,拉一个分走三分之一,拉一个分走三分之一,还不如自己干。

多人对自媒体广告行业有误解,靠打广告空间是看得见的。因为你不可能天天打广告,就算天天打,最多也就一天一条,你不可能像那帮营销号一样一天打3条。所以流量就浪费了。更何况不可能天天有广告,所以整个营收规模就被天然的限制住了。前几年公主号暴利时代,还可以收很贵,现在自媒体的广告行情下滑的很严重。
给那些什么证券、炒股的、p2p公司引流拿佣金是赚不了多少的,直接把自己的粉丝购买力都消耗完了,自己也就赚个几百块佣金,做到死也就一个月最多10万20万的佣金。你不要觉得这个钱很多,现在拉新这么难,存量用户很快消耗完,可能两个月就消耗完了,这都是小钱。

卖号。卖号是没有意义的,自媒体不是平台,估值很难变现。因为风险太大盈利很难预期,而且和运营人员有很大关系,你卖了谁来运营?

但有好的项目,将会比账号本身的估值更赚钱,没有好的项目就只能等机会。

路越走越宽还是越走越窄?

一个人打工前5年,一般处于职业积累的上升期,随着工作经验的上涨,工资也会上涨,且你工作前5年,在行业内处于中低等工资水平,比较好跳槽涨薪,这时候路是越走越宽的。
工作5年后,工作技能完全成熟,职业路径已经非常明了,就是是否能够升职,如果不能升职,工资不会再大幅上涨。如果能够顺利升职leader和总监,你将进入下一个阶段,但是同样的问题会再度困扰你,这个周期也是大概3到5年。且由于金字塔越来越陡,越是往上,路都一定会越来越窄。
在任何一个阶段,你都面临两个选择,是继续熬还是出去自己单干,任何一个阶段都会面临这个选择,无论你级别如何。出去单干,面临的是失败的风险,继续熬,面临的是没有前景的混日子拿工资。
所以继续熬还是出去单干,是职场永恒的话题。无论你多大,什么级别。当然大多数人会选择继续熬,大多数出去单干的人会失败。这就是生活,大部分人会越走越窄。接受吧。承认吧。然后选择自己最想做的。

同甘不能共苦

很多人所渴望的爱情,其实根本不是爱情,而只是荷尔蒙带来的幸福和甜蜜。

在他们关于爱情和未来的所有想象和理解里,他们做好了一切关于好的方面的准备,他们做好了一起去旅游的准备,做好了一起去吃烛光晚餐的准备,做好了一起去拍婚纱照的准备,做好了一起去疯去浪去玩的准备。

但是对不起,这不是爱情,这只是一个玩伴,只是可以顺便可以打个炮而已。这样的感情没有任何值得羡慕之处,因为这样的感情本质是属于两个巨婴的感官享受,并不是生活本来的样子。这样的感情本质上就是一个巨婴关于消费和享乐的人生观在感情观上的延伸而已,持有这种感情观的人,只能和人同甘不能和人共苦,更谈不上任何的彼此成就和共同进步。

你们一起玩的时候很开心,这是废话,谁玩的时候不开心?可是一旦涉及到房子是早买一点还是晚买一点就分手了。这叫爱情?你们一起旅游的时候很开心,这是废话,谁旅游的时候不开心?可是一旦对方事业受挫甚至创业失败就分手了,这叫爱情?这不就是打个炮吗?这种爱情有什么可值得珍惜的。

大部分人遇到的大部分爱情,都只是一场荷尔蒙的游戏,爱情两个字根本无从谈起。他们没有做好任何关于如何一起赚钱养家、如何一起抚育孩子、甚至如何一起创业打拼事业、如何在一个人逆境的时候宽容甚至给对方支持的准备。

2020/10/08

婚姻制度是保护男屌丝的?

有人说,如果没有一夫一妻制,那漂亮女生都嫁给有钱人了。

首先,就算不是一夫一妻制,允许一夫多妻,也不可能出现大部分漂亮女生都嫁给有钱人的情况。实际上即使在允许一夫多妻的中东,即使是有钱人,一般也就是最多娶4个女人,很少有人会娶超过4个人的,大部分普通人即使有点钱也都是娶1、2个。

澳门赌王何鸿燊算不算有钱?其实也就娶了4个老婆而已,也没有娶40个。那些什么情人、二奶、出轨什么的我不知道啊,所以就不说了。但是情人、二奶和出轨和结婚缔结婚姻关系完全不是一回事啊。这个差距太大了,最大的差距就是婚内妻子及其孩子是有财产继承权的,而且是被双方家庭认可的关系,有可能参与家族事业建设的。

如果允许一夫多妻,有钱人会娶40个老婆,只存在于对婚姻制度理解肤浅的人的脑海里,没有哪个有钱人会娶40个人的,哪怕他再有钱也不会。为什么?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能娶多少人,无论他多有钱,在客观上都是有一个天然的成本规模限制的。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还有时间、精力和管理家族成本的问题,这些都是成本。在很多人眼里,只有钱才是成本,其实对于有钱人来说,钱是最不值钱的成本,时间和精力成本反而更高。

另外,中国古代其实严格来说也不是一夫多妻制,而是一夫一妻多妾制,正房其实也是只有一个的。皇帝的三宫六院是夸张的说法,皇帝的老婆也没有那么多。

中国男女比例太悬殊也是以讹传讹,中国男性只比女性多3000万,放在14亿的人口基数上,即使男女一半一半,3000万的人口在各7亿男女中比例也极低。也就多出来不到5%。21到30岁的适婚年龄的男性只比女性多450万,但是这个绝对数量的多不代表哪的男的都比女性多。比如在农村,可能男性多,在一线城市职场,可能女性多,在工厂里,可能男性多,在一线城市30岁未婚人群中,可能女性多的多,在二三线30岁未婚人群中,可能男性多。它的结构是很复杂的。

反正在一线城市,据我了解如果你想通过相亲网站的红娘牵线见男性,女性是要掏钱的,而且很贵。相反男性要红娘见一个女性,是不要钱的。

进步

有过这么个鸡汤,大意是你要追求进步,每天进步1%和每天退步1%的区别。(1+1%)的365次方等于37.8,(1-1%)的365次方等于0.03。这是复利的威力。

光引入复利概念不够,把传统文化放进来,"勤学似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成功学的典范,鸡汤中的良心。

一万小时定律够有名,大意说要想在某领域有所成就得下10000小时的苦功,每日高效全神贯注3小时,时长10年为期出师。我们九年义务教育每天主要工作就是学习,其次是玩。这这段时间还是身体精神状态最好吸收的时期,9年算上1万小时,算学习了1。那它的1%就是100小时,一天才24小时,初中毕业那天起,你说每天要进步1%,你每天没法保证100小时高效全神贯注的学习,世界不允许,大自然客观规律不允许。

现代人格外要求自己和他人进步,近来我开始读一些专业书并伴随着听课,这是一个枯燥而乏味的过程。有时学习并不让人那么快乐,肯定不如看个小说或电影快乐,但那叫娱乐那不叫学习,但强大的好奇心会推着你学习。

2020/10/07

开咖啡馆

咖啡馆是一个非常差劲的生意。

表面看单品利润很高,一把2块钱的咖啡豆,算上人工、房租、水电、装修、机器的平摊成本,一杯咖啡可以赚20块。

但咖啡店的问题是——你也只能赚他这20块。

因为咖啡店里90%的人,都只买一杯咖啡,然后一坐一下午,或者一坐3个小时,不再买其他东西。严重降低了翻台率,严重挤占空间资源,而在实体店业态中——空间成本才是最高的。

一线城市,10平米商铺一个月租金1万块是正常的,这还不是顶级商圈的好商铺,相当于1平米一个月1000块,1平米一天就是30块钱的成本,有效经营时间就是下午和晚上,他买了你一杯咖啡,你赚了他20块,然后他坐在那占了一平米,坐了一下午,而你一下午的租金成本就是15块,而你只赚了他20块,还要服务他,还要打扫卫生。

相当于你赔钱了,你做公益呢。

所以在中国,90%以上的咖啡店不赚钱,包括瑞幸都是严重亏损的。

每年咖啡店的淘汰率也有90%以上,剩下能撑过一年的,很多也不赚钱,而是靠情怀在支撑。咖啡店里基本只有星巴克是整体赚钱的,其他品牌都是有亏有赚,要么彻底不赚钱,要么几乎不赚钱,所以也扩张不起来。而星巴克最赚钱的店,也不是商场和写字楼的店,而是机场店和火车站店,因为那些店都很小,不用提供空间,客人买完了就走。

我认识深圳一家很知名的网红咖啡店老板,那个店周末都是各种小仙女、小美女、甚至外围过去,一杯咖啡一坐一下午,各种拍照,咖啡店不仅提供咖啡、空间,还有老板的狗狗供你拍照。看似热闹,实际上那个店每个月亏6万,老板是个不学无术的深圳拆二代,开那个店就是为了泡妞用的,完全没赚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