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30

不合适的人在一起是内耗

经常有人跟我说,他和他爸妈在一起的时候,很痛苦。但是因为他是个孝顺的人,所以不能离开爸妈。
懦弱,不是孝顺。

经常有人跟我说,他和老板在一起的时候,很痛苦。但是因为他是一个忠心的人,所以不能离开老板。
无能,不是忠心。

经常有人跟我说,他和男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很痛苦。但是因为她是一个重感情的人,所以不能分手。
低价值,不能重感情。

永远记住——如果你和一个人在一起不舒服,那就是不适合在一起。哪怕他是你爸你妈,也不适合。最好离远点。眼不见心不烦。没准离远了关系更好。离近了天天吵架。对彼此都是一个消耗。消耗会让你成为一个更差的人。

人啊,最终是一定要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的。

如果一段时间内总是不顺利,而你这段时间内总是和一个人呆在一起。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也许正是因为你和他呆在一起,所以你才不顺利的。因为你们两个的气场不和,你天天和他在一起,你压根没心情努力,或者努力的时候也是带着闷气的——不仅对你不利,对他其实也不利。

放过彼此——就是最好的救赎。
很多时候,离开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其他所有方案都是无效的。

你千万不要认为你和一个人想搞好关系,必须天天跟着他在一起,其实也许你们两个本来就不适合天天呆在一起。就像我和我妈一样。我们俩就不适合天天呆在一起。那就别呆在一起。

其实很多男女感情也是。两个人彼此相爱——但是呆在一起他妈的天天吵架。那就别呆在一起了。跟爱不爱没关系,跟能不能过下去有关系。

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就是他们总是以为你爱一个人,就必须要和一个人一起过一辈子。不是的。爱是爱,过日子是过日子。任何人都受不了鸡飞狗跳的生活的。包括你和父母的生活也是。任何人都受不了的。

为什么?太消耗人了。
他妈的不赚钱了吗?不做事业了吗?天天吵架谁受得了?天天看对方不顺眼谁受得了?没有任何人受得了。如果你能受得了,那说明你后半辈子不想好好过了。

很多人总喜欢说,我都已经30岁了,我都已经40岁了,甚至还有人跟我是说,我都已经25岁了。我没办法离开一个环境,没办法离开一个人了。我当时都惊呆了——25岁,这人生不才刚刚开始吗?活到70岁,还有45年呢。开玩笑呢。

可以离开。没有问题。
别说25岁了,55岁都可以离开一个人。这都是借口。我妈20岁就生了我,到我18岁离开家,也38了,离开我之后她的人生也越来越顺,我的人生也越来越顺,她照样离得开我。没有问题。

你千万不要自作多情,好像你妈离不开你这个儿子——太自作多情了,其实离开了,习惯了以后,她更开心。她现在就很开心啊。而且我离开她以后,不仅我更顺利了,还能给她寄钱了。如果我当初回老家继续和她呆在一起,不仅会天天吵架,而且我在县城肯定也赚不到钱,连孝顺的钱都没有。

你说到底什么是孝顺呢?是天天呆在一起吵架,然后也没钱给她是孝顺呢?还是离远点,然后距离产生美,也不吵架了,想起对方的好来了,然后还赚了钱可以给她了。你觉得哪个是孝顺呢?
所以并不是天天在一起就是爱。并不是天天在一起就是孝顺。

很多时候,你离不开一个人——仅仅是因为你能力太差,你怕离开了捞不到好处了,仅此而已。并不是因为你有多爱对方。如果你真的爱对方,你也会想着——放过彼此吧。人就活一辈子,这么天天吵架,吵几十年,有什么意义呢?

很多时候,你和任何人的分开——都不是因为不爱了,而是因为气场不和。在一起就是天天吵架。没办法啊。就是气场不和。

如果你们气场不和,在一起天天吵架,还能天天吵架在一起几十年一辈子——那你们真是找不到更好的生活方式了。你就适合吵架。也是一种超脱。你们相爱,就是为民除害啊。

职场潜规则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

每个人都会说企业文化,但你真的去问一个人啥叫企业文化,估计很少有人能给你准确回答,哪怕问职业经理人,也给不了你什么精准的答复。

企业文化,在国内成为了一种类似官场的官僚话术,需要人去琢磨体会悟,这本身就是一种奇妙的文化。

那么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这里著名创业美剧《硅谷》在第二集就给出了精准回答,Jared aka Donald Dunn如此说到:We need an operation system. We gotta have a corporate culture!

所以什么叫企业文化,什么叫团队氛围,这种看不清摸不着的东西其实是实实在在的。公司的规章制度就是企业文化,换言之,“规则”就是企业文化。


这里一定要注意,这里的规章制度未必是写在纸上,清晰明了,白纸黑字的,而是在日常工作中流露出来潜移默化的。比如说南京万恶的某企业,员工打点滴上班拍照,被老板嘉奖,群发邮件表扬,每天晚上十点,办公楼仍然亮着灯。

这时候,你就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这家公司的规则就是,必须要加班,不加班就会被排挤不受欢迎。

加班文化,就是企业文化的一种,但最核心的,它是公司的潜规则。在比如某著名快消大外企,他们中华区的CEO没被抓起来之前,每年都要从intern和new hire里选一两个当自己的私人秘书,由公司开工资养着。那想在这公司混的好,你要明白的规则就是,打扮的好看,符合老板口味,你就有可能一步登天。

进一步你会明白,在这家公司,利用公司的钱养二奶是ok的,那么很容易就推导出,这家公司的高管肯定利用各种手段在侵吞公司的资产——这也是企业文化。

这里要说三点常识:

1,领导的喜好决定了所谓的企业文化,也就是规则。

但你不能瞎猜瞎悟,不要从什么狗屁文化角度来看待团队看待领导,而要从规则角度。

比如领导比较邋遢衣着寒碜,那么你要牢记的规则就是,不能穿的比领导好,而且这位领导不重视外表,那么可能重视别的,比如技术或者文书文笔等等,那么很快你们团队的文化就会变成这样。


2,小团队的氛围和整个大公司的文化,可能在短期内不一致,但最终是一定会相同的。

比如腾讯的某部门主管,低级肮脏,年会让女员工啃男员工双腿间的矿泉水瓶,他们团队氛围肯定就是如此,但整个大腾讯集团未必如此,所以就开除这个傻逼让他滚蛋。

再比如前几年我在有道,也有个类似的傻逼,有道的文化是人人平等,所有人之间直呼其名,对CEO也是叫名字不叫X总,但是这个傻逼非常不喜欢别人叫她名字,一定要别人叫他X总,甚至就连CEO在的时候,他团队的人都直接叫CEO xx,叫他X总,最后这个傻逼也直接被开除了。


3,了解企业文化最好的方法,是搜索+提问。

搜索,就是去互联网搜索公司的情况,看看有没有员工说;

提问,就是面试的时候直接问,这么重要的问题当然要问HR和主管,而且也是显示你专业度的好机会啊!

但是不要问我们的企业文化是什么样的,前年我说了,国内大部分人不懂啥叫企业文化,大而模糊的概念你让人怎么回答?

你应该问:

1,我们的团队KPI是什么?

2,我们团队在公司流程里处于什么阶段,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3,平时加班多吗?大概多久?


等等,类似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是规则,都属于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所以不要试图理解企业文化,而是要去细心观察和总结公司的明规则和潜规则。

深圳

深圳这个城市从房地产到经济结构,都非常的畸形,确实更像是一块试验田。
但对于普通人来说,深圳不适合生活、定居。
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严重匮乏,但房价奇高。
鉴于香港目前这个德行,未来深圳会逐渐承接香港的部分职能,也会在经济层面更像香港。
当然了,深圳房价还是会涨。

以目前公开的信息来看,我不太能看得到普通外地人在深圳定居能获得什么特别的好处。 似乎也就是近海的气候比较宜人。
当然如果买得起房,投资用还是保值的,这个地方未来超过北京都有可能。

作为互联网从业者,全国可选的定居城市,北上广深杭成都武汉。
其中北京一城占半壁江山,上广深次之,杭州再次之,成都武汉勉强算进来。
能选的城市就那么多。

北方人是真的不容易,习惯北方文化、生活的,只能呆在北京。
北京这个城市怎么说呢,它比深圳适合生活,但你很难在这个地方享受生活。

南方人好歹还有些选择。

2021/11/29

互联网时代人和人沟通更难

沟通分为大众的陌生沟通和熟人的私密沟通。

互联网时代的熟人私密沟通绝对是越来越容易,大大便捷。

我换了几次手机,功能机时代的熟人,由于通讯录没记得备份,基本已经没有了。
现在的小朋友用微信分组、管理,平时互动,联络感情,风生水起,特别好。
不单单如此,我和高中初中大学同学基本都失联了,大家都没注意到我。现在你想失联都很难吧。熟人私密沟通绝对是大大便利了。

但生人的大众沟通是越来越难了。
你健完身朋友圈发个美美的照片,立刻傻逼上来挑三拣四,大概率这人不是现实中的熟人,而是乱七八糟渠道加上的陌生人。

为什么会如此?
因为网民的群体增加了。
在零几年时候,电脑很贵,得是中产有实力家庭才买得起,学五笔很难,得花点精力才学得会。这帮人可能本质上不比别人高贵多少,但基本素质是有的。
素质不是比较值,而是绝对值。只有达到了一个基本合格线,才能做到顺畅友好沟通。
但互联网基建大面积铺设,价格的急速低廉化,让很多这种没素质的人也可以上网了。尤其是这些人在平时有约束,不敢表露出来。上网了没人知道他是人是狗,当然就张牙舞爪随便放肆。社交发言成本的降低,让低素质行为大行其道。
狗:我不是人,但你是真的狗。

往坏处想,那是SB越来越多,网络乌烟瘴气。
往好处想,现实越来越好,越来越发达,让SB都有上网的能力了。

2021/11/28

什么意义和价值?其实在于钱多钱少

对于事业的选择,大部分的人表面兴趣是更喜欢价值和意义,但是潜意识里都更喜欢成功。
这一点高晓松的例子最为典型,他的表面兴趣是诗和远方,是精神理想。但他平时谈天说地,最喜欢说的都是养活自己,赚大钱,人上人,贵族,家学。所以表面兴趣是行业的价值和意义,潜意识的兴趣,还是赚大钱、做人上人。
如果你想通了这点,明白大部分人所谓的人生方向,并不是追求兴趣,追求价值,而就是追求赚大钱。那么你就释然了,不纠结了。只要能赚大钱就行,不需要非得做某一种特定的职业和行业。

还是以高晓松举例,如果他当年没有选择音乐流浪,没有选择诗和远方,而是做起来他最瞧不起的商业工作,整天忧心忡忡赚钱,整天吃这个吃那个,猴脑熊掌什么都吃。他现在会不会是同一个状态,也非常开心非常得意人生非常满足的和大家聊人生经验?肯定是。
因为他现在就是这样,已经不搞音乐很多年了,专门搞知识变现和传媒娱乐,做什么都和音乐没关系。换言之,只有有钱有地位有名声,他就自信、开心,并不是非得搞音乐不可。

同理,现在的年轻人喜欢追求人生的意义,喜欢找到人生的方向,喜欢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他们追求的到底是意义和方向,还是金钱和成功?
没有人会拒绝赚大钱,没有人会因为自己看好的方向却收入不高而非常自信淡然,只会因为自己的对口方向出路不好而纠结痛苦。那么说白了,这些人追求从来就都不是什么意义和方向,就是成功和金钱。

想清楚这个基本道理,你的人生也就捋顺了。只要有钱有地位成功就行,做什么类型的工作,适不适合自己,其实无所谓。
还有一点更加重要:所有赚不到钱的工作,都没人瞧得起,都没有意义;但是如果你通过这个工作赚到钱了,那么周围人立刻就会吹捧你,你也就立刻会变的人生充满意义。

举个例子,2007年时候,做淘宝的人都被人瞧不起,都被人认为是盲流不务正业。但是从那个时候坚持到现在的人,周围人都夸,都认为他有意义。
再举个例子,键盘侠这个词特指喷子,但是在2012年,它不是指喷子,而是指我这样的网络大V红人,认为这些人只在网上有名气,现实里没有成就,被人瞧不起。但是现在这些人赚到钱了,就不是键盘侠了,而叫「互联网新贵」。
。以前网红被人骂低俗骂丢人现眼,现在的年轻人各个都期待成为网红。

所以你看,社会就是这样。明白这点,你也就明白所谓职业规划的真谛了。做哪行工作完全不重要,重要的只有结果,有份稳定生活,最好能赚到钱。
那么你就不再思考什么兴趣爱好,适合自己之类的没有答案的问题了。你思考的就是,如何才能赚到钱。做自己最擅长的事,赚钱可能性越大;如果没有擅长,那么就努力培养一些擅长的技能。就这么简单。

大单位混生活

年轻人去了大单位,第一步是最慢的,不管是往上走,还是平着往风景好的地方走。

问题就是,这种好事,风景好的地方大家都想去,凭什么让你去,这么多叔叔伯伯都在熬着,你算老几,后面排队去。

年轻人觉得这是天大的事了,改变人生轨迹的大事,其实这些事在上位者看来,就是屁大的事,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点个人信息的事。

关键就是,大老板凭什么愿意帮忙这个忙。

其实讲什么努力工作,溜须拍马之类的,感觉好像很有用,其实卵用没有。能经历过那次筛选之后省下来的,又有哪个是省油的灯。

大家都在努力工作,都在积极表现,凭什么动你不动他,这个人心不齐了,以后队伍不好带了呀。

话说回来,还得靠上位者去介绍上位者,怎么弄,你把你老家的族谱翻出来,往上倒四代人,看看有没有哪个人在同一个城市的,在同一个行业的,是同样的级别的,找到他们。

然后就厚着脸皮求人办事呗,态度诚恳一点,老实懂事一点,不要表现得太机灵,太急功近利,说不定,人就愿意帮你发这条短信呢,到底还是一家人,血浓于水呀。

2021/11/27

社交中如何做到脸皮厚和神经粗?

红楼梦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也就是说社交是一个知识积累的问题。知识积累最重要的是尊重客观事实,而不是尊重自己的主观情绪。

你当主管,手下有个人偷懒不干活,团队里都有怨言,你要开掉。但是看到他就心软,心想小朋友也不容易,这年头工作多难啊,下不了手。这时候就必须要认清楚客观事实:他在你公司一天,就是对别的同事不公平,别的同事就会人心涣散,你不开除等到什么时候?该做的事情就必须得做,而不是沉溺在成为一个好人的幻觉里。尊重客观事实才是成为一个好人的最好途径。否则任由这种害群之马留着,最后大家都失业,你才是最大的坏人。

同事相处同理。上班是认真工作,完成项目,分担好领导的负担,支持领导工作的。把所有的精力全部都放在同事身上,在乎同事是不是喜欢自己,而不是判断此人是否妨碍自己的工作。这种人不论是否受欢迎,都是个loser。

说白了就是没弄清楚人活着最重要的目标和事实是什么,不了解这个,那么什么样的社交都做不好。

职场中的拒绝之术

在职场中混,拒绝就是伤面子的事情,大家都好面子,中国人的智慧是:拒绝要放在暗处,就是委婉拒绝。委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实际不容易,大部人的委婉拒绝其实就是莫名的带有愧疚感、放低姿态式、找个借口说自己不行、做不到、帮不了你,说句实话,再委婉也还是拒绝,遇到不识相的,非要麻烦你怎么办,搞不好还容易激怒你,更伤面子。
其实,真正的拒绝手段就是:不是不办,而是缓办。一个字:拖。以前的政府部门,他们对此无师自通,让你"磨破嘴、跑断腿",最后你自己都不愿意去了,或者你换个部门麻烦,反正别来烦我。通过拖延时间表达三层意思。

1、我很忙,不是不忙你,帮的话可能要迟一点儿,我没有拒绝你,答应帮你。

2、如果你立刻帮他,他也觉得很简单啊、就是举手之劳,甚至觉得你是应该的,当你说我很忙,但我还愿意帮你,后面即使你真的帮他了,他也会心生感激,起码比你立刻帮他,那种对你产生的"回报"之情(互惠原理,见《影响力》)要深刻很多。

3、当你说等你忙好之后再帮他后,什么时候忙好,你自己说了算,哪怕到时候没有帮他,她再次来提醒你的时候,你也是在通过行为告诉他:麻烦我,没那么容易。下次再来找我,请慎重。

拒绝的本质,其实是消耗耐心和热度。当很想做一件事的时候,他会想着别人立刻帮他,但随着时间流逝,他的热情、激情也在慢慢消磨,过几个小时,他自己可能就淡下来了,原来想麻烦你的,后面就不一定想找你了,事情很多时候也会不了了之,或者找到了其他办法。

女权祸害社会

女权主义是民族发展的公敌。

为什么现在结婚率低,离婚率高,生育率低?核心原因是在婚姻上,男性的义务一直在增加,权利没有增加,女性的权利一直在增加,义务没有增加。

1,婚姻的经济学问题

当然要说为什么结婚率低,离婚率高,生育率低。原因各种各样,可以写一篇10万字的学术论文——但是写学术论文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这根本不是学术问题,而是常识,而是利益问题,而是政治问题,而是权利问题。

你当然可以说房价高是避孕药,这个没问题。

那反过来说,以前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大房子么?你要知道在农业社会,大部分人都是所谓的佃农,其实说白了除了地主大部分人也没什么房子,或者房子条件很差。上两代人住平房、泥肧房,每天早上还要起床倒马桶。而马桶只能小便,大便只能去外面的简易厕所。就这样,人家照样过了一辈子,还有很多孩子。

所以房价是一个问题——但不是核心问题。

你可以说是因为教育压力——所以国家把整个K12课外辅导行业取消了。中产的内卷化的教育竞赛,加重了全社会的养育成本,养活了上千万的K12从业者,富裕了无数的投资人,却并没有给国家增加实际上的科技和经济转化率,但却是整个社会在承担成本。

就好像马云利用杠杆通过蚂蚁金服给全社会房贷,风险是整个金融系统在承担,钱却是他一个人在赚。教育培训、国内贷款国外买资产的王健林,本质上都是这个路子。就是把风险转移给全社会,钱他们赚。所以这种模式都被叫停了。

医美行业也是这个路子。通过制造颜值焦虑,让无数的底层民众去贷款消费整形,实际对社会生产力没有任何用处,却让全社会承担成本。中国算是一种神权国家,是不能任由这种行业的资本疯狂扩张的。因为中国是为了共产党服务的国家。

K12从业者是不是人民?是。但是只有几百万上千万从业者。医美从业者是不是人民?是。但是只有几百万从业者。

那为什么外卖员要上保险——中国有大几百万外卖员,还有上千万的出租车司机和网约车司机,还有上千万的家政从业者,当然还有在这几个行业之间不断流动的保安、工厂工作人员、卡车司机、饭店服务员。

从经济学角度来讲——一个行业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降低了整个社会做这件事的总成本。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降低了整个行业做这件事的总成本。一个婚姻制度之所以能够存在——也是因为降低了整个社会做这件事的总成本。

当你自己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你需要花600块钱,加6个小时,获得了一个超差的体验,而且所有的成本无法均摊。你要知道——一个本来就在长江边上的店,他的成本是可以和其他顾客一起均摊的。这就是专业性降低社会总成本的典型。也是一个行业,一个企业,一个制度能够长期维持的前提。那就是降低了社会总成本。

2,女权主义在东亚极大的提高了全社会的婚姻成本

女权主义发迹于欧州,兴盛于欧美,然后传到东亚。但令人诡异的是——欧美的生育率其实远远的比东亚国家高。全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国家和地区是——韩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新加坡、日本和中国大陆。几乎全部是东亚国家和地区,以及大中华文化圈的文化体系。

这是一件十分诡异的事情。美国的女权也很兴盛——但是美国的生育率比中国高得多。

核心原因在于——美国的女权,不是管男人要彩礼,要房子,要车子,要礼物的女权,也就是,欧美国家的女权主义,基本上没有增加男性在婚姻或者生育上的实际义务——其实也有增加,主要体现在离婚的时候,所以欧美国家现在年轻人结婚率也低,如果不签婚前协议,很多美国中产离婚的时候男人是要破产的,很多流浪汉以前其实都是体面的白领中产,因为离婚直接就破产了。

但是总的来说,在生育层面本身,欧美的女权并没有实际上增加太多男性的义务,也没有增加自己太多的权利——虽然也有增加,主要是工资、产假、育儿等的权利。但欧美没有让男人给彩礼、加名字、买车子、送礼物的女权。

中国女权的特点是——全部是增加女性权利,降低男性权利,把成本转移的一种女权主义。一种精致的利己主义女权。

在这个过程中,女人要彩礼,房子要加名字,没事要带我旅游,过节要送我礼物,然后工资卡要给我管。和国外比,权利很大,和古代比,权利增多——但请注意——没有任何义务上的增加。

以上所有权利的增加,都是建立在——女人不用工作,不用买房,甚至不用干活,就连干家务都是欺负女性。然后你还要给我钱去整形美容。然后离婚了你还要分我钱。和古代比——除了生孩子这个义务被保留下来了,其他义务全部消失了——而且诡异的是——就连生孩子的义务很多人都认为是欺负女性了。或者干脆只生一个。

也就是东亚国家的所谓女性——其实提高的是女性的生育价值的溢价权。这才是东亚国家的女权的本质。用这个生育价值的溢价权,去增加自己其他所有的权利,并且不增加任何义务。

3,只增加权利,不增加义务,婚姻就会崩溃

在古代,一个女人只要同意嫁给一个男人,这个男人也是要给彩礼的。不仅给彩礼,而且要养家养老婆孩子,当然因为大部分家庭的经济原因——女性也必须参与劳动——否则劳动产出不足以养活全家。

也就是男人一直都有养家的义务——但女人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义务。

但是现在的很多女性,尤其是新一代的女性网络话语权被大多数所谓的捞女、名媛和整容女把持后,她们的婚姻观是——

你不仅要给彩礼,还要加名字,还要带我旅游,还要给我送礼物,然后工资卡上交,然后还要给我钱去整形美容。然后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甚至我想去哪个城市定居,你一个男人也要跟我一起去。然后我也不用做家务,不用带孩子,不用给家里花钱,我赚的钱都是我自己的,你赚的钱也都是我的。

而资本家们和网红门发现——女人是最好骗的——于是疯狂地通过电影电视剧和网络语言对女性进行PUA。

本来她就是个普通人,结果现在全部以公主的标准,以电视剧女主角的标准要求婚姻——这生育率能不低吗?结婚率能不低吗?离婚率能不高吗?

因为电视剧没告诉她们——一切都是有成本的啊。你想过公主的生活,却没有公主的老爸,这个成本转嫁给谁呢?要么转嫁给你老爸——就像西班牙留学的那个魔法猪猪女那样,要么转移给你老公,要么转移给国家——可问题是,你对国家并没有任何贡献啊。

请问——魔法猪猪女给国家纳税一分钱了么?她给国家创造一个就业岗位了么?

没有。她除了考上一个大专,学习不好,然后让月薪1万3的父亲每个月给自己1万生活费去留学,她对整个人类、国家和其他人,没有任何贡献。但是她却觉得一切都是自己应得的。

这样的人非常多。而且因为虚荣心和攀比心,已经成了燎原之势。

4,女性不仅仅是家庭的合伙人,而且是国家的合伙人

但是如果一个文化总是在教育你的合伙人——你得多要钱,少尽义务——这个文化一定是错误的文化。现在这个文化就是国内的女权主义氛围。本质上是打着人权的幌子干预中国的发展。

当全社会都在努力发展经济,都在努力赚钱,而有一帮人,因为看了电视剧,因为看了电影,因为看了几个女网红说的PUA话术,然后不停的在家里传播我有权利,我没义务,在国家里传播——你不如我这样像公主一样生活就是你的失败的时候。整个文化都会跑偏。

因为这个成本一定会转移,会转嫁,会转嫁给别人,转嫁给全社会。

当然这不是说中国的女人都有问题——我们不会像那些女权主义的话术说中国的男人配不上中国的女人。这只是一小部分人——却在深刻的影响未来的年轻人的价值观。尤其是当短视频兴起以后,大量的没有什么文化甚至别有用心的人掌握了话语权,正在深刻影响文化进程。

5,真正的权利来自于对社会做出的贡献

打仗的时候你不去,研发芯片的时候你不去,搞火箭的时候你不去,创造不了就业,每个月打工1万块,却总想拿到每个月10万的权利。这不是女权——这是蛊惑人心。

而有意思的是——这帮人还真的有不少通过当捞女和所谓的假名媛拿到了一个月10万。甚至写假东西,骗人,编造,到处找金主找泡友找凯子,拿到了10万,还出来炫耀自己开的玛莎拉蒂和法拉利。

那你让那些老老实实工作、踏踏实实生活的女生怎么想?你让那些有责任心的女生怎么想?

错误的示范——带来的不是自由,而是混乱。

我们应该尊重女性,保障女性的工作权利和生育权利,保障一个职位和收入是和这个人的社会贡献是匹配的,而不是她找了个男朋友,所以开上了法拉利,然后出来炫耀告诉别的女生——这样才是对的,你们这些认认真真干活的都是傻子。

所谓公平,不过是尽量抹平不同的人从出生起就有的家庭差距,给大家尽量平等的竞争起点。所谓的正义——不过是让那些真真正正为了家庭、为了国家、为了社会做贡献的人不寒心。而不是让那些因为资本和人脉纽带就轻松上位、然后向全社会炫耀的人获得高收入。

这本质上也是反腐。

2021/11/26

放弃的哲学

人生越往后走越是放弃的哲学。

多少人半生努力,被撺掇做了不该做的事,一把付诸东流;再看看那些激流勇退的人,在恰当节点适当放弃机会,坚守一段时间一条主线,收放自如。

此事依托于三个关键点:1.你个人的价值体系;2.你对自己的定位;3.你对人性中种种bug的自我克服。

特拎得清。

最近两个月来找我合作的也超多……听起来每一个我都能做,且绝壁能做好,拒绝的时候心都在滴血。但事实上我真的都能接得住吗?

每个人一天只有24小时,能并线进行的事情不可能太多,尤其同时起步,做多必失。

如果价值体系不清晰,你会每天"我是谁,我在哪儿,我在干什么"的感觉,每天忙忙碌碌,却并不得劲儿,似乎什么都不能满意,一天比一天失落。

对自己定位不够清晰,你会对自己长短板比较模糊,于是很难放弃那部分不该自己赚的钱,结果消耗了自己本应积攒的势能,把命做短。

最后,克服人性的bug:不贪,不懒,不赖赖逼逼别人,管好你自己,过好自己的人生。

2021/11/25

女人的生意好不好做?

经常听到很多人说——老人、小孩和女人的钱好赚。还说男人在消费品行业的排序连狗都不如,就连宠物的消费可能都比成年男性多。

这是真的吗?

但是你知不知道——中国成千上万家服装品牌,凡是女装品牌,几乎全死了,几乎没有能上市的,反而是男装品牌,几乎全部活下来了,而且上市的非常多。比如七匹狼,劲霸男装,柒牌男装,海澜之家,全部是男装品牌,而且全部是已经做了20年30年的品牌,全部活下来了,全部上市了。

所以到底是女人的生意好做,还是男人的生意好做?

中国最大的美妆国货品牌——完美日记,年营收50多个亿,营销费用60多个亿,实际上是亏损的。你还觉得生意好做么?

男人买东西——去到商场,直接就奔着目的地去了,连商场都不带逛的,买完就走,连其他店都不带看的。女人买东西,东逛逛西逛逛,实际上一下午4个小时,只花了1000块钱,而男人买东西虽然不逛街,但是只用了10分钟就花了1000块钱。

而且女人这次买了你这个品牌——下次几乎不会再买你的品牌。因为女人总是想把所有的同类型产品都试一遍。就连买包,她也想把路易威登、爱马仕、香奈儿全部试一遍。而男人买东西,如果觉得一个东西不错,他可能直接一次买10件,或者之后10次都买这个品牌的。

而且最最关键的是——男人的东西,款式很少的。说白了90%的男装都是所谓的经典款。你知道什么叫经典款吗?经典款的意思就是,我今年卖不出去,明年我照样卖。男人的西服,20年没有任何变化。你别说把20年前的女装卖给女人了,你把去年的衣服卖给女人,女人都不愿意要。

发现问题的本质了没?

问题的本质上——如果你是消费者,你是女人,那你很开心,因为所有的商家都在巴结你——可问题是——如果你是商家呢?如果你是商家,你是想做一个巴结人的商家,还是做一个不用巴结人的商家?

所以正确的答案是——女人的消费力比男人更强,但是做女人的生意是没有前途的。

第一,女人的产品的款式太多。导致任何一个产品都无法充分的营销,产品生命周期就结束了。

第二,女人的产品库存太多。导致任何一个产品卖的不好,都可以吞噬你30%的利润,挤压成库存,就算你其他70%卖出去了,但是这30%的库存,可以把你70%的利润全部吃掉。而且明年就卖不了了。

第三,女人表面消费能力强——实际上没钱。真正赚大钱的生意——其实是超高客单价的生意——比如房子、汽车和招商加盟,也就是创业市场。一次性收你50万100万200万。你一辈子不来买都没事。一次性把你赚够了,就可以了。

所以最赚钱的自媒体生意——永远都是房产、汽车和创业自媒体。实际上也只有这几个能卖的上高价,能收的到非常多的广告。

真正赚钱的女人生意——其实是做平台,比如淘宝,或者短视频平台,或者医美行业。如果你只是在平台上卖一个女性课程,卖一个女性的消费品,你是赚不到钱的。因为女人根本没有钱。

我就这么告诉你吧——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同样是在深圳工作,同样是年薪40万,到30岁的时候,男人至少有100万存款,女人能有30万存款就不错了。女人只是对低价的产品有消费力,对高价的产品根本没有消费力。

而且女人很难赚到大钱。赚到大钱的,80%以上,要么是老爸给的钱,要么是老公给的钱,就这样,赚到大钱的,一般也就是微商这种行业,割女人韭菜的行业。女人有钱人很少的。

真正的大钱,90%以上——都在男人手里。真正创业的,大部分都是男人。真正买房买车的,就算是女人买,大部分,当然我不是说全部,要么是老爸给的钱,要么是老公给的钱。

而且女人今天喜欢买这个,明天喜欢买那个,她没有品牌忠诚度的。

然后我再告诉你——小孩的钱和老人的钱你根本赚不到。除非你是乐高积木,世界级的儿童益智玩具。否则很难赚钱。真正做孩子生意赚大钱的——就是新东方学而思,要么是迪士尼,要么是乐高。

教育培训已经没法做了。但是中国没有迪士尼和乐高。

然后我再告诉你一点——女人真正花大钱消费,一般都是旁边有一个男人买单的时候她才会花大钱消费。比如去迪士尼,如果没有男人,她大概率玩一天回家了。只有有男人在去花钱,她才舍得去住迪士尼的酒店。为什么?因为不用她花钱。

我告诉你们——你们绝大多数人对商业的理解都是错的——做生意——要抓男人。不是抓女人。因为女人真正花大钱,几乎都是旁边有男人。

我跟你谈恋爱,带你去吃一个一顿客单价1500的饭,你敢吃。如果没有人跟你谈恋爱,我他妈就想问问——有几个女人自己会花1500去吃一顿饭?几乎没有。不能说完全没有。很少很少。

最典型的就是酒吧和夜店——里面都是女销售,都是公主陪酒,妹子很多——但是我问题——酒吧和夜店是谁在掏钱。是他妈的男人在掏钱。

赚女人的钱——本质上其实是赚男人的钱。因为你必须要做到让男人泡妞的时候想带这个女人去你们店里消费,你才能赚到钱。

女人是没有消费力的。女人的消费力仅限于低客单价的消费品,而且没有品牌忠诚度,而且款式太多,库存太高,根本没法做。全世界没有一个品牌是做女人生意赚到大钱的。

微软是做的女人生意吗?谁在买正版微软的操作系统?阿里巴巴是做的女人生意吗?阿里巴巴收的是商家的流量费,压根不是做的女人生意——做的是创业者的生意——做的是卖家的生意——卖家90%都是男的,或者是夫妻,也是男的做主的。

我告诉你——就连薇娅的公司,老板都是她老公。董事长、财务和供应链,全是他老公在管。直播带货赚的是什么钱?不是女人的钱——赚的是品牌方的钱。返佣和坑位费。女人哪来的钱给你返佣和坑位费。

到底是谁在给你钱?

很多人不懂。尤其是没赚过钱的人,张口闭口就是女人的钱好赚,小孩的钱好赚,老人的钱好赚。女人有个屁的钱啊。小孩有个屁的钱啊。老人有个屁的钱啊。你去看看老人除了被骗买理财的时候肯花钱,老人平常敢花钱吗?他人生都是存量了,他得留钱养老啊。他敢花钱吗?

小孩有个几把蛋的钱啊?脑子秀逗了都。

我就这么告诉你——我们认识全国最大的大学校园媒体的老板,便宜的要死,除了考研考公和电影广告,还有办手机卡的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几乎没人进去打广告,广告费便宜的要死要死的你知道吗?那都是我们朋友做的公司,全国最大的大学校园媒体。

没钱。小孩和大学生都没钱。

大学生他妈的一个月5000生活费就不低了,一般就是两三千。两三千能消费个毛线啊。

小孩子的东西——如果家长不掏钱,他有钱吗?小孩有钱吗?

我告诉你——我就没见过做女人生意能做到中国前100富豪的。一个都没有。做生意一定要做男人的生意。

2021/11/24

变坏

这个世界一个很大的秘密,就是好人得学着变"坏",才能为自己争取生存的空间。

明明不易怒,但是得在特定的时候假装生气,假装"我不介意跟你翻脸";
明明能理解别人,但是得假装不理解,甚至不想理解;
明明宽容,但是得假装小心眼,纠结别人的越界和过错。

人性的规律就是这么微妙。每个人都说:我希望你温柔,宽容,善解人意,并给这些"美好的品质"报以最大的赞美——
但是,当你真的做到了,他们却不会再给你尊重,不会照顾你的感受,用"好人"这个人设绑架你,一边赞美你,一边为自己攫取最大的利益……直到你"幡然醒悟"的那一天。

我刚开始发现这个秘密的时候,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一方面是痛苦:为什么多年"受教育"的目的,是让自己被自己被驯化,被剥削?一方面是懊悔:原来许多问题的解法就摆在眼前,只要稍微变坏一点点,那些原先认为无解的问题,立刻就迎刃而解。

后来我对人性的理解更深了一层,才重新认识了"好"与"坏"的关系。
"好"与"坏","利己"与"利他",应该在一个人身上复合共存——"合作"与"对抗"。
人性本身趋近于对抗(愤怒,自私,短视),而现代化教育趋近于合作(理解,宽容,长远)。我得同时学习,接纳两套体系,并且在其中找到微妙的平衡,在矛盾中找到生存的方案,而不被任何一方绑架,钻牛角尖。

后来我再反思,其实教育没有骗我,也没有刻意害我。它只是教给了我世界的一面,然后需要我自己去实践,体悟这一面与另一面与之间的关系。

这个秘密,书本上写不出来;就算写出来了,我也不可能看懂,甚至还可能真的以为人就是要做个"坏人"。

人要做一个看起来好像是个坏人、被一些人讨厌,但本质是个好人的人。人要做一个:直面黑暗,但是心向光明的人。

2021/11/23

越鲜越好吃?

很多人有一个误解,认为越新鲜的越好吃,对食材新鲜程度有着盲目的追求。其实有很多例子可以反驳。比如刚杀的禽类就非常的柴;熟成3天以上的鱼类再制成生鱼片也更加细腻;牛肉更不用说,离屠宰时间越短,烹饪方式就越倾向于小火长时间炖煮,因为不然肉质实在是难以咀嚼,当然中国人善用各种勾芡嫩化技巧解决这个矛盾就再此不谈。台湾人被毒害最深,天天嘴上挂着说"温体肉"最好吃,其实这是不懂吃的表现。
不仅肉类,植物也是。如果你带回家一只番茄罐头,被妈妈看到了,她一定会说"明明新鲜番茄你不吃,非要花钱吃罐头"。其实番茄实在是一种难以新鲜保存和运输的食材,于是人类在育种时特意牺牲了风味,换得了更长的存放期。所以基本上你能在超市菜市场买到15元一斤以下、长得饱满通红的番茄,都不可能好吃。
这就是为什么选择番茄罐头,因为工艺关系,不需要添加任何防腐剂,而且意大利人是种植番茄的专家,当不再需要考虑保存期之后,自然口味提升非常多。
番茄的品种非常多,风味差异巨大,品酒和芝士已经太老派了,收集和品鉴番茄才是新swag.
推荐两个品种:Frosted Green Doctor, Blush

拉开人差距的在线教育

在线教育和大范围的互联网信息有效的填补了教育资源上的空白,但是在客观上反而加剧了人和人之间差距,以及学校和学校之间的鸿沟。

尤其是国内的在线教育更是如此,本质上仍然是精英的狂欢和优秀者的同行,普通人虽然也可以零成本加入,但是实际操作上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

这是因为教育除了有资源和导师的因素,还有学习者本身的因素,这两大因素都必须解决,为什么说名校培养模式好,好老师改变人的一生,主要就是因为好的老师和学校,是两个因素都能解决的。

好老师不仅提供了优秀的资源,广博的知识,而且还能培养学习者良好的习惯,塑造性格,指引方向,但是在线教育只能做到前者,对于后者往往无能为力,很难深入的去矫正学习习惯,培养学习能力。

而对于所谓的"差生"来说,优秀的学习资源固然重要,但是他们最缺的,其实主要还是"悉心培养"和"习惯引导"改良,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重要因素,那么优秀者和平庸者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同时,信息的不对称会加速并拉大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推上我私信里有一个高中生,他告诉我自己两年拿了coursera的六门证书,并且写在申请材料里,成功申上了理想学校。而在我的故乡小镇上的亲戚晚辈,根本不知道什么叫coursera,什么叫可汗学院。即便我向他们普及,告诉他们这些优质内容,而且他们已经上了大学,有大把闲余时间,他们也更愿意花时间去玩儿,而不是学习各种国外优秀资源。

真正把优秀资源用的好的,目前大部分还是本身就已经是"好学生"的人,所以在线教育的出现,把优秀资源零门槛化,反而客观上造成了差距的扩大,让厉害的人更厉害,平庸的人更平庸。

令人心痛的现实。

[网络软件] (油猴脚本)解决阿里云网页端限制100MB以上文件下载

页面介绍:
12ox6rk.png 
使用说明:
12oxee8.png 
脚本地址: https://greasyfork.org/zh-CN/scripts/425955-%E9%98%BF%E9%87%8C%E4%BA%91%E7%9B%98

赞(3)


2021/11/22

与人谈判,如何避免轻易被对方看穿?

很多人在面对比自己年长的人的时候,会变得特别不自信,很容易就被对方看穿自己的想法,因而非常苦恼,不知道怎么在谈判时,不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底线。

谈判其实有一个技巧,就是首先把两个人都认可,都可以接受的部分画出来,然后大家再去分剩下的蛋糕。比如说一个蛋糕的1/4是我们的共识,所以我们就可以不涉及到这一部分问题。

大部分人谈判之所以经常搞不清自己的底线,其实是因为没有做一个很好的分析。很多人都是站在一个50%的基础上,比如说认为我们五五分是公平的,所以看到自己的蛋糕被切小了,到了40%,就本能的认为自己的底线被触犯了,其实不是这样的。

谈判最关键就是先把你们共同的部分给切出来,比如说这个1/4的部分,或者说40%的部分是你们的共识,那么先把这部分给切出来,然后看剩下的部分,你在其中的投入、利益是多少?他在其中的投入、利益是多少?从中再去核算我们的成本和收益。
这才是一种更高明的谈判策略,从我自己以前跟人谈判的经验来说,这也是一种更容易让对方接受的谈判的策略,这要比你关注你的底线,格局要更高一些,能够跳出问题,去解决问题。

其实过度关注底线,就容易陷入一种扯皮,双方都不愿意让步的状态,那么我们就陷入了一种僵局,大家都不愿意退一步,都认为这条线就是我的底线,那么结局很可能就是一拍两散。

但是实际上,世界上的大部分事情是什么呢?一件事情,如果我们能够成功合作,那么把事情做成产生的收益,要远远比我们互相都不让步、最后一拍两散的收益要大得多。

我的一贯的人生哲学就是,先把事情做成了以后再分蛋糕,把事情做成以后产生的价值,可能远远超过你原来预计的价值。

2021/11/21

工作得多总结

工作经验一直是个很玄学的东西。
我们提到一个人,描述他是资深的专家,我们会说「他在这个领域有多年的工作经验」。但实际上经验到底是什么?

大多数人其实并不能清晰、有逻辑地将他们的经验整理出来。他们没办法明确一个标准,例如当满足条件A时,应该采取某种行动。
大多数的人经验其实是某种形式的记忆,当他遇到某种情况时,他会产生一种感觉:「是时候和上司单独谈谈了」。

感觉是不准确的,大多数人的经验缺乏一致性,甚至很多时候是自相矛盾的。
相信大家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刚说出口的话/做的事,过一会发现这么说不合适,感到很懊恼,想不通自己当时为什么会这么说/这么做。这也是为什么我强调一定要写总结的原因。

你越能清晰的将你的经验归纳出来,在未来你遇到类似情况时,越能准确的判断,自己应该怎么做。

产业的趋势

思想文化是一二十年以后的事情,现在这个阶段,是国内本土品牌崛起的时机。

从轻工业,到资本密集制造业,到高技术制造业,再到消费、金融、创新,最后到思想文化,这是一个个台阶慢慢往上升级的过程,越到后面,越是捉摸不定,越难以标准化、自动化、算法化。

每代人有每代人的主要任务,90年代是轻工业,00年代是资本密集制造业,10年代是高技术制造业,20年代这一代人就是继续推进高技术制造业,开拓消费品牌、金融、创新。

思想文化必须等到20年以后了。现在这个阶段,也不是不可以做思想文化,毕竟,80年代就有人想着通过思想文化来推动现代化了。但是,目前思想文化的工作,不是主流,只是支流,因为它们不是二三线主流群体关心的主要问题。

虽然有的教授觉得现在时机已经到了,但是,从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牌的状态来看,也许十年之后时机会更好,二十年之后那就应该是高光时刻了。那时候,中国的00后学者写一本书,可能整个东亚、东南亚、非洲的大学生都会去读,说不定南美、欧洲也会追着读。现在,还远没有到那个阶段。

现在的阶段,就是二三线开拓出来的本土消费品牌,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金句创作小技巧

写金句的模式技巧其实也很简单。

就是ABAC,或者ABBA模式。

我喜欢说的:

祝大家人人有书读,人人有钱赚。

朗朗上口,就是因为它符合了金句规则:ABAC,A是人人,B是有书读,C是有钱赚。

肯尼迪的名言:

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

ABBA,A国家,B你。

韩寒的金句,做了下微调:

小孩子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

A小孩子,反A 大人,和小孩子是有关联的意象,
B对错,C利弊

再来一句,刘慈欣的:

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A岁月 B文明。

最后说一句把我给害惨了的韩寒金句:

喜欢才会放肆,爱是克制。

这一个极度工整的对仗金句

喜欢A
爱也算是A,关联

放肆是B
克制是反B

ABA-B

这句话我当初奉若圭臬,真爱的女孩子我根本不敢去拉手亲密,哪怕人家主动留我,我也说怕轻薄你,结果就是吹了。

后来看韩寒访谈,他哈哈大笑说我当时就灵感来了抖了个机灵,这句话反过来说也有逻辑有道理啊:

喜欢才会克制,爱是放肆。

你能想象一个200多斤的胖子掰碎笔记本电脑咆哮怒骂的场景么。

anyway,金句就是这种东西,它就是触及人的感性心理,而不是理性和逻辑。

金句的套路有很多很多种,但是这两种模式ABBA和ABAC,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容易模仿练习的。

以后每天我找点元素和词汇,让大家练习练习,练多了,骚话张口就来。

职场中,什么是可操作的“从众”?

 提三点建议:

第一点,群体中默认的、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行为规范,建议遵守。
很多群体中都有一些默认的行为准则,虽然不会白纸黑字的展示出来,但是通常会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是“自己人”的标杆,这样准则往往都体验在一些细节上,所以如果你想要很好的融入到自己的工作团队中去,只要没有让你觉得无法忍受,建议遵守。

第二点,在一个领域自己还不够专业的时候,相信群体的知识和智慧最保险。进入一个新的工作环境,或者被交给一份新的工作的时候,当你还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没有独立解决陌生问题的能力时,可以选择这种信息性的从众,可以帮助你尽快进入熟练的而工作状态,节省一些没有太多价值的试错的时间,在积累一定的经验之后,在探索自己的解决方案。

最后,就是明确你的从众底线。这一点是让你不在从众的过程中迷失的定海神针。

前两点我之所以建议大家从众,只是为了让大家在面对小群体压力时,能够更轻松生活的一种适应行为,从众不是目的,为工作开辟更好的条件才是。但是你也必须有自己的从众底线,一旦你所处的小群体要求你顺从他们做出一些违反道德底线和法律法规的事情时,一定要坚决抵制,必要的时候果断离开。

2021/11/20

远离舒适

人永远无法离开自己的"舒适圈",只要你还认为它是舒适的。
 
很多人号称要上进,要改变,要离开自己的"舒适圈",不再能混日子玩游戏刷娱乐,不能再重复劳动日复一日了。但如果你问他,你努力之后是为了什么呢?他往往会告诉你:努力工作就是为了以后可以不工作,享受人生。
 
这样的人,永远无法改变。
 
因为他们从根子上还是认为:追求快乐、安逸是天经地义的,享受生活就是最大的目标。谈起玩乐就发自内心地露出笑意,那你怎么可能愿意离开"舒适圈"呢?怎么可能离开舒舒服服的安乐窝,离开这个让你如此熟悉又如此痴迷的环境呢?
 
最终的结局,一定是不断内耗,对抗自我,蹉跎了一天又一天,依然停留在原地。
 
十几年前流行过一个"富翁和渔夫"的老梗。
 
大意是说,非常好的天气,富翁不能理解渔夫怎么在这里睡大觉,于是想教他趁着天气好,行动起来多捕鱼,以后甚至可以买大船,雇人捕鱼当老板,就可以在海边睡觉晒太阳了。渔夫反笑到:我现在已经在睡觉晒太阳了。
 
这真是虚假又愚蠢的故事。
 
一个把睡觉晒太阳当作人生目标的人,不可能成为富翁。那些真正成功的人,没人是以追求个人享受为目标,才成功的。当你对一个事情真正有兴趣有热爱的时候,你不太会想到舒适不舒适坚持不坚持之类的,心里那团火一定会激发你往前走,你甚至不会想到做完这件事会怎么样。
 
只有你真的做到了不再喜欢现金,而是手里没债,心里发慌,你才真正理解了通货膨胀;只有你真的不再喜欢安稳的工作,而是感到重复劳动像钝刀割肉般痛苦,你才真正会去追求自有产权的人生。
 
如果你真的想改变,你首先要改变的,就是远离这种以享受为目标的价值观,远离有这种价值观的人群,去做那个"奇怪"又"野蛮"的异类。
 
你的"舒适圈"根本不舒适,这只是蒙昧圈、愚蠢圈、弱鸡圈。你需要尽快走出这种泥足深陷的沼泽,果断背叛昨天软弱的自己,背叛和你同样软弱的旧伙伴。
 
豪杰从不喜欢安稳,快乐从不是生命的目标。生存、繁衍才是。
 
快乐抑或痛苦,颠簸抑或安稳,都不重要,这只是感受的自欺。
 
攀爬的人,没有自我,只有活过每个长夜,只有征服每座山峦,只有向前、向前、再向前。

2021/11/19

追求众多女色的男人差不多都属两种类型。其一,是在所有女人身上寻求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存在于他们一如既往的主观梦想之中。另一类,则是想占有客观女性世界里无...

追求众多女色的男人差不多都属两种类型。其一,是在所有女人身上寻求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存在于他们一如既往的主观梦想之中。另一类,则是想占有客观女性世界里无穷的种种姿色,他们被这种欲念所诱惑。
  前者的迷恋是抒情性的:他们在女人身上寻求的是他们自己,他们的理想,又因为理想是注定永远寻求不到的,于是他们会一次又一次失望。这种推动他们从一个女人到另一个女人的失望,又给他们曲感情多变找到了一种罗漫蒂克的借口,以至于不少多情善感的女人被他们的放纵追逐所感动。
  后者的迷恋是叙事性的,女人们在这儿找不到一点能打动她们的地方:这种男人对女人不带任何主观的理想。对一切都感兴趣,也就没有什么失望。这种从不失望使他们的行为带上了可耻的成分,使叙事式的女色追求给人们一种欠帐不还的印象(这种帐得用失望来偿还)。
  抒情性的好色之徒总是追逐同一类型的女人,我们甚至搞不清他什么时候又换了一个情人。他的朋友们老是把他的情人搞混,用一个名字来叫她们,从而引起了误会。
  叙事性的风流老手(托马斯当然属于这一类),则在知识探求中对常规的女性美不感兴趣,他们很快对此厌倦,也必然象珍奇收集家那样了结。他们意识到这一点,感到有些不好意思,为了避免朋友们的难为情,他们从不与情妇在公众场合露面。

——米兰昆德拉7dd8a0ealy1gwjmvkz2ayj20sm0snn0d.jpg



选择

选择不是一个单纯的选择。一个人的选择,是由他的认知能力、行动能力、个人性格、个人智力、长远追求共同决定的。然后选择完了之后,还需要长期的耕耘和更细节的运营,才能不断地在竞争中跑出来。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单纯的做了一个对的选择,然后就成功的事情。选择后面有很多东西要做。比如同样都是去深圳的人,其实说白了大部分人就来混混日子,不要以为去的人都是去拼搏的。

同样一个选择——不同的人是完全不同的结果。

但是反过来讲——你不能因为其他东西也很重要,就否则选择的重要性。

事实上选择是决定性的参数。

一个女人选错了男人,她后面无论如何努力,都一定会越过越差,甚至可能成为悲惨的单亲妈妈。一个男人选错了行业,他后面可能无论如何努力,他都只能做线性约束条件下的努力而已——对大局无伤大雅。

同样是选择了一个行业,即使你不当老板,你选了化工行业,你可能也是每天加班4小时,10年后你是月薪1万5,你选了互联网行业,你可能也是每天加班4小时,10年后你就是月薪5万。

当然,化工行业最顶尖的人,肯定是可以赚很多钱的,这个任何行业都有人能赚到大钱。但是对于相同层次的人来说——选择是决定性的。

没有关系的人——不能去做靠关系的事情。

没有人帮忙的人——不能回小地方。因为在小地方什么都需要人帮忙。而且你没关系,在小地方是没有人看得起你的,没有人会平等的对待你。但是在一线城市,很多很多没有关系的人在这取得了成功,不会有人因为你没关系瞧不起你。甚至你在一线城市,你有关系,可能还没有没关系的人赚得多,这是正常的。

那么对于人生的选择来说——有哪些是根本性的原则?

第1,尽量在更年轻的时候去做人生重大选择。

这样你不仅抗风险能力更强, 可以在更年轻的时候感受整个过程,就算吃亏了,也会成为你的巨大的人生财富。早吃亏比晚吃亏要好,吃点亏比不吃亏要好。因为人生总是要吃亏的。而且说不好听一点,你年轻的时候失败了,你是有机会东山再起的,你年龄大了失败了,你没有机会东山再起了。

更何况——越年轻的时候做决定——你比同龄人是有先机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一代人的竞争,如果你30岁就领先同龄人了,等你40岁的时候,老人都退休了,都死了,你就是这个时代最牛逼的人了。但是如果你30岁才做决定,40岁还在积累,你的同龄人40岁都成大佬了,你没有机会了。

先机非常重要,年龄非常重要。如果已经意识到一个事情不对,一个东西有前途,哪怕有风险,也一定要早做选择,不要等,不要指望3年5年10年后条件会更成熟再去做选择,那就晚了。

第2,尽量在更年轻的时候去大城市。

如果30岁以前没有选择去大城市,30岁以后就不要去了。要想办法在本地的优势行业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去参与竞争。30岁再去一线城市就晚了。没有机会成功了。既然年轻的时候没有这个悟性,那就坚定自己的选择,想办法做个生意。

第3,一定要做当地的优势行业。

在一线,就做金融、房地产、互联网、亚马逊、餐饮这种优势行业。

那有哪些行业是比较适合新人起步的,风险低、利润高,可以慢慢积累和发展的?

自媒体。虽然也不好做,中国就没有好做的行业。但是至少没成本啊。在低成本状态下,多给自己一个人生的可能性,为以后埋下一个伏笔,总归是一个好事。也许赚钱不在今年,而是明年,也许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一个是10年前,另一个就是现在。

总归是要行动的。

婚姻平常心

未婚的人对婚姻的认知往往是有偏差的。再理性的人,再对自己有正确认知的人,也无法预料到自己婚后的生活。从现实的案例来看,夫妻特别和睦的是少数,离婚的同样也是少数,大多数人的婚姻都是不咸不淡、日复一日的搭伙过日子。

对大多数人来说,婚姻最大的意义就是抵御世俗的压力以及共同对抗未来的风险。不做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事,就得有超出大多数人的能力。人是有强烈社会属性的动物,不结婚会有来自原生家庭以及社会上亲朋好友的巨大压力,这种压力无时无刻不在折磨你,一般人是抵御不了的,因为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是围绕一个"正常"的社会人来设定的,走不寻常的路是需要胆量和强大个人能力的。

除了抵御世俗压力,共同对抗风险这个意义,会随着你年龄的增加体会的越来越深刻。当你年纪大了,身体出了问题的时候,最可靠帮助你的人是配偶,子女有子女的事业,不能过多指望,父母那时候可能都不在了,或者年纪很大自顾不暇,配偶在这个时候帮你渡过难关,成为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这就是结婚带来的"好处"。再比如,人到中年,失业了,至少还有另外一方的收入帮你生活下去,这也是婚姻带来的可靠性。

大多数人,一生一事无成,夫妻关系寡淡,尤其中年之后,但依然对未来充满希望,原因在于子女正在茁壮成长,子女是结婚最重要的目的,没有之一,试想一下,一个中年人,没有事业,没有婚姻,没有子女,他是不是有点可怜?

婚姻是一个中性词,不要太憧憬,但也别太恐惧。我们都是凡人,随大流就行了。

2021/11/18

挣钱的方式

网络上的职场类内容,总会无意识的告诉你,要把自己的职业做精做透,越是专业,越会升职加薪。
但在现实中这种思路是完全错误的,人不该用职业去限制、定义自己。

正确的逻辑其实是:公司要赚钱>你的专业可以为公司赚钱>公司雇用你。

也就是说,你的专业如果不能为公司赚钱,那再厉害也没用;如果能为公司赚到钱,你专业与否其实一点都不重要。

职业技能的重要性,只体现在中下层岗位;到了中上层,你的核心竞争力便从职业技能变成了行业经验;到了高层,你的核心竞争力则从行业经验上升到了资本控制(战略决策、人力管理、资金使用)。
这是个把自己从生产资料中解放出来的过程。

很多员工在成长道路上走弯路,就是被「职业」这个概念所蒙蔽,总是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时间长了也只是低水平的熟练工。
一味把自己当做生产资料,但人的产出是有上限的,到达自己的上限后,晋升自然也就停滞了。

高端绿茶指南——男人都爱绿茶

一个女生不愿意承认的真相就是:男人都爱绿茶。在撩男人这块,什么贤良淑德,什么好嫁风,什么独立女性,在绿茶面前都要甘拜下风。

这就是无论传统的三从四德,还是当代的好嫁风,还有独立富婆,还有女生幻想的暴富以后养小奶狗,其实都是女性的天真,男人的理想对象就是绿茶。

很多人,其实并不了解男人的想法。

心理研究表明:男性面临的心理困扰和女性几乎一样多,但是只有26%的男性在面临心理困扰时会选择求助。

我们的社会文化、家庭教育都鼓励男性要坚强、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在这种氛围下成长起来的男性,当遇到心理困扰时也多会选择自己默默承受。

可是,如果在一个男性默默承受这些心理困扰时,突然有一个女生看出了他心里的压抑,并且疏导他的情绪,在身边默默关怀着他,那么这个男人能不被感动吗?如果这个女生长得还好看,男生喜欢她就是迟早的事。

正常的女生,在谈恋爱的时候都是有点小作的。一旦进入恋爱阶段,都要频繁地考验自己的男友。即使是所谓的贤妻良母型的女生——且不说这样的女生越来越少——她的重心也不是男人而是未来的家庭;绿茶不一样,绿茶是完全以男人的喜好为喜好的。

换言之,正常女生是大众产品,绿茶是私人订制,而且是物美价廉的私人订制,这哪受得了。

将心比心,男生会因为女生安慰他压抑的心理喜欢上她,那么反过来,如果在一个女生心情不好,倍感压抑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帅气小奶狗对她嘘寒问暖,那么女生是不是也会对他产生好感?

无论男女大家都喜欢对自己温柔的人,这就是绿茶吃香的原因。

很多女生都是嘴上说着厌恶,但是有意思的是她们一边在网上骂一边在线下学习,骂茶和学茶的几乎是同一拨人,这就耐人寻味了。

繁衍竞争从未退出过历史舞台,在自然界中,交配只需几秒,怀孕和哺育却需要占用雌性更多的生存资源,僧多粥少,这时是雄性竞争、雌性选择,为了能获得雌性青睐,繁衍自己的后代,雄性当然要卖力表现、掐架竞争了。

但是自然界中遵循单配偶制(一夫一妻)的鸟类,会在配偶身上投入更多的生存资源,这意味着雄性在配偶的选择上可能会更精挑细选。

这时雌性竞争也出现了,能够展示出更强繁殖适应性的雌性对雄性更有吸引力。

而在一雄多雌制的灵长类物种中,雌性竞争更明显,高等级的雌性个体会更容易获得交配机会和生殖收益,甚至它的后代也会更受关照。

我们所见的各种宫斗剧就是典型的雌竞作品。

放到现代,繁衍竞争压力也依然存在,优质资源永远都是稀缺的,男生喜欢又纯又欲,能得又不容易得到的女生,女生也喜欢优质的男生,成为绝大部分男生都喜欢的那种类型的女生,意味着有更多挑选优质资源的机会。

所以,学习绿茶往小了说是为了讨好男性,往大了说这是同性竞争意识的体现,往自私了说这是给自己增加挑选优质资源的机会,往深了说这是顺应了基因对人类繁衍的推动。

男生喜欢又纯又欲,介于得与不得之间的绿茶,女生也喜欢,并且想成为。这群女孩有什么特殊之处能被男生喜欢,被广大女生学习?

麦肯锡七步分析法

 核心是这7步:定义问题、分解问题、优先排序、工作计划、分析执行、汇总结论、高效沟通


1.定义问题。即要回答什么问题,实现什么目标。写作的话,第一行要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说不清要表达什么,那就说明思考不到位。

2.分解问题。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子模块,庖丁解牛。比如我写文章时,经常列出1、2、3,这不仅是帮读者,更重要的是帮自己理清思路。

3.优先排序。80/20法则,集中精力,攻克重点,最大化产出。用在写作上,就是遇到一个好想法,要反复打磨,争取做到爆款。

4.工作计划。把重点子模块转换成详细的任务。要量化指标,比如每天发多少tweets,评论多少个号,计划涨粉几个。

5.分析执行。严格执行第四步的计划,深入分析。在执行的过程中,总会有意外发生,比如生病了不能写作,应该怎么办?

6.汇总结论。形成一个完整的结论,回答步骤1的问题。要不断复盘:之前的计划中,那些做对了,可以发扬;那些有问题,需要优化;那些做错了,要抛弃。

7.高效沟通。按金字塔方式,或借用故事线,把结论讲出来。

有勇气是人类最珍贵的品质

人是很难否定自己的。
当一个人想选择一个东西,没有勇气的时候,次数多了,这个人的人格就矮化了。这个人的人性就残缺了。他自己心里是瞧不起自己的,但是他不敢承认,于是嘴硬。然后他也不会再敢改变了。因为他年轻的时候就怂,他老了只能更怂。

人格是勇气带来的。勇气是人类最珍贵的品质,没有之一。
你拥有梦想,你就去追求梦想,这是勇气。你渴望爱情,你就去追求爱情,这是勇气。你渴望金钱,你就去获取金钱,这是勇气。
你有梦想,不敢去追求,这是懦弱。你想有爱情,你怕没安全感,这是懦弱。你想赚钱,但是你怕失去稳定的工作,这是懦弱。
人类所有的神话、所有的童话、所有的宗教,所有的人性故事,所有的文学经典,都在跟你讲勇气。罗密欧和朱丽叶不是在讲勇气么?普罗米修斯不是在讲勇气么?
勇气极端地重要。甚至在90%的情况下,勇气是唯一重要的事情。因为勇气决定了你敢不敢走出第一步。只要走出第一步,后面就没那么难了。一旦没有这个勇气,就完蛋了。人生就进入内卷了。

你会发现没有勇气的人,他们说话的方法,他们思维的方式,全部都是一个套路——就是我不行,不行,不行,不行,不行。害怕,害怕,害怕,害怕。没有安全感,没有安全感,没有安全感,没有安全感。失业了怎么办,失业了怎么办,失业了怎么办。离家太远了怎么办,离家太远了怎么办,离家太远了怎么办。
我是搞不懂,一个连勇气都没有人,无论和这种人一起做事业还是结婚生活在一起,这样的生活有什么意义,这样的人说话凭什么值得信?他如此的胆小如鼠,一定没有任何承担责任的能力。
没有勇气的人是没有人格的。不要相信他们的任何话。

其实男人更有消费力

赚小钱靠女人,赚大钱必须要靠男人。

很多人说男人没有钱,太穷了。年薪10万的女人,全身名牌,年薪50万的男人,全身优衣库。从日用消费品层面确实如此,所有1万以下的日用消费品,女人的消费力绝对比男人强10倍。

但是如果因此你觉得男人没有消费力,想赚钱不用认识男人,那就大错特错了。

一个东西只要上了10万,主力消费群体100%都是男人。不管是汽车、还是房子还是飞机、游艇、甚至高端夜店,甚至就连高端月子会所,虽然是女人去住,但是掏钱的也都是男人。这个和中国的家庭财务结构也有关系——小钱女人管,大钱男人管。当然,大部分家庭没有大钱,造成了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家庭都是女人管钱的错觉。
有的女人说自己生了三个孩子,现在家里钱她管,这也是她的付出获得的信任。这个和生几个孩子没关系——特别有钱的家庭,不可能让女人管钱,不管她生几个孩子。因为没赚过钱的人,没有能力管钱。管钱是需要能力的,投资是需要能力的,创业是需要能力的。

真正有钱的人家,都是谁挣钱谁管,家庭开销女人管可以,大钱不可能让女人管的。家里开销,再有钱的人家,如果不算买车买房的钱,其实一年1、2百万足够了,就算请好几个保姆和司机,一年200万也足够了。这对特别有钱的家庭,都是小钱。

真正有钱的家庭,大部分钱要么在公司里,要么在股票里,家里最多有1000到2000千万现金放着应急。不可能把2个亿取出来放家里让女人管。

实际上2个亿狠多了,90%的上市公司一年的利润都没有两个亿,几千个员工利润都没有2个亿,很多资产千亿的公司,公司每个月还完银行的钱,其实账上也就剩1个亿了。没赚过钱的人,张口闭口就是几十亿,那是放屁的,王健林也拿不出来几十亿现金。准确的说5亿他都拿不出来。

男人的钱,一般是用来买消耗品的,不是用来买消费品的,比如车子房子,是消耗品,也是中国人一生中花钱最多的两个大件。要么就是用来做生意、进货、创业的,不是用来买衣服买包的。

你要想做个赚大钱的生意——那可是要花很多钱的。那可不是买个课买个衣服买个包,或者买个化妆品那么简单的。随随便便500万1000万甚至5000万1个亿就出去了。而且还不听响。做生意,5000万砸出去,连一个响声你都不一定能听到。
你要想找人合伙做一个投资2000万的生意,找女人一点用没有。只能找男人。女人拿不出钱来。就算她能拿出来,大部分有钱的女人,其实钱也是男人给的,你最后还是得跟男人聊,男人同意了才行,大钱她不敢做决定,一般都是男人做决定。
包括找合伙人也是,最好找男人。女人太麻烦。不是因为女人能力不如男人,而是大部分女人,即使能力很强,还是照顾孩子,还要听老公的话。没办法为了工作全力以赴。

那很多人会说——那找合伙人就找一个单身的女人啊。
这?当然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能力强的人,一般也都30岁左右了,就算她现在单身,后面马上就结婚生孩子了,也很麻烦。而且另外一方面吧,实话实说,女人的力量一般来自于男人,要么是她爸爸,要么是她老公,如果她单身,又不是富二代,那除非她能力特别强,否则也没必要。你想想,一个人得多优秀,他的能力才能远远超过同龄人啊。很难的。这种人大部分是男人。当然不是说女人没有优秀的,也有很多。但是不是一种优秀。

那很多人说——很多微商都是女人,很赚钱啊。很多微商老板也是女人啊。

我们认识的微商大老板可能比推上99%的人都多。见过面、吃过饭、聊过天的微商的大老板很多,而且基本上是国内一二线的微商大品牌,和之前的结论不冲突。只能说到这了。

总之——我并没有说女人不优秀。
我热爱女人。是一个热爱女人的男人。但是我的意思是说——很多女人,对男人有偏见,尤其是在各种女权思想的影响下,甚至还有很多人加女人不加男人。这是不好的。会限制你的发展。至少目前在全世界,不论哪个国家,最有钱的那批人,最顶尖的那批人,说白了还是男人居多。绝大部分国家、企业和财富,还是掌握在男人手里的。这不是一个倾向,这是一个事实。尊重事实,才能尊重世界。

人设

人设是自媒体行业的人经常说的一句话。尤其是立人设,经常被各大自媒体培训课奉为圭臬。但其实人设的本质不是立出来,而是挖掘出来的。人设也不是虚假的,而是你真实人格的子集。
为什么人设不是立出来的?而是挖掘出来的?因为不真实的人格是立不住的,是炒作出来的。
虽然娱乐圈有很多明星会去立假人设,什么用功能机不会用智能手机,什么从来不用手机还在用邮件,什么傻白甜少女,但是问题是,娱乐圈能红的明星,要么靠真本事,要么是靠钱和关系砸出来的,而立假人设的那帮人,都是有经纪公司力捧,有钱和关系去砸的。
娱乐圈的假人设,可以有经纪公司用钱和关系给你去砸,因为他们赚得回来,而且大部分这种有钱和关系的明星,要么本身就是富二代,要么就是和经纪公司签了非常重的卖身契,人家才愿意花这么多钱。
但是你做自媒体,还没赚钱呢,你不可能有钱和关系去砸流量,去砸关注度,去砸综艺,去砸好的电视剧和电影。所以没有钱和关系加持,那么只有真诚才是有力量的。别无他法。你不可能立一个假人设去做自媒体的,因为那样划不来,投入太大。
那为什么人设是你真实人格的子集,而不是全部呢?这不是欺骗。因为没有任何人能完整的了解另一个人,更何况是在网络上。就算你从现在开始24小时直播直播到死,你也不可能直播你拉大便的动作,你也不可能直播你做爱的场景,前者不雅,后者犯法。所以即使你想展现你的全部,你也做不到,不是因为你不想展示你的全部,而是你不能,因为要么不雅,要么犯法。
而人格中有很多隐藏很深的东西,恰好是隐藏在这些非常隐私的行为中的,所以你只能展现你的子集。不可能展现你的全部。更何况,自媒体本来就是一门生意,本质上就是一门生意,既然是做生意,从商业逻辑的角度,和生意无关的东西本来就应该说出来,因为那会影响你的生意。
人设要如何才能一直保持?做假不如做真。如果你的人设超出你的能力,那么努力让你的能力配得上这个人设。

2021/11/17

生产力才是核心问题

只有生产力问题才是核心问题,其他问题都是脱了裤子放屁,吃饱了撑的。

大到国家,小到一个省份,再小到一个公司,再小到一个家庭,最后小到个人。无论任何人和任何人之间的关系,无论是任何组织还是婚姻还是家庭,还是自己一个人过——只有一个问题是核心问题。那就是提升生产力,就是赚钱。

没有钱。其他全是放屁。全是瞎扯。全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

什么人品好不好,什么会不会做慈善,什么爱好相不相同,都是放屁的。不重要。

两个人在一起,有共同的利益,能彼此促进生产力,就幸福。

两个人在一起,没有共同的利益,要么两个人都穷,要么一个人跟吸血鬼一样从另一个人身上吸血,绝对不可能幸福。不可能长久。只不过有钱的人,钱多,矛盾比较缓和,可以熬的久一点,穷的人钱少,矛盾激化,熬不了那么久。

这个其实就跟明星结婚一样——你说明星自己一个人赚那么多钱,如果结了婚,你没通告了,没电影找你了,收入下降一半,你看看他们还过的下去吗?如果两个人结了婚,通过增长5倍,收入翻了3倍,还能参加爸爸去哪儿,还能参加变形记,还能一起上吐槽大会。那他们就算已经离了婚,也要装恩爱。

已经离了婚,没感情的明星夫妻,为了赚钱装作恩爱去参加节目的还少吗?

不要跟我说什么欧美压力小,不要跟我说什么赚钱不重要,不要跟我说什么除了钱都是优点——没有钱,就是最大的缺点,有钱就是最大的优点。

不要跟我说什么,没有钱,我会钢琴呀。没有钱,我会打篮球呀。没有钱,我会做饭呀。

都是放屁的。

国家要养人的。公司要养员工的。男人要养老婆孩子的。

你他妈的是搞慈善献爱心去了,他妈的老板每天早上欠员工几十万。

像恒大这种公司,你去看看许家印多大岁数了,60多岁了,亿万富翁, 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欠整个恒大集团所有员工1个亿的工资。

华为每年人力资源和福利开支将近1000亿,腾讯400亿。妈的每天起床啥也不干,欠员工1个亿。你受得了吗?你能不干活吗?一帮人等着你拿年终奖还深圳的房贷呢。

什么你喜欢哪个电影,喜欢哪个演员,喜欢那个咖啡店。这他妈的都是穷逼聊得东西,都是流浪汉聊得东西,都是没有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的人聊得东西。这种东西,没钱的时候聊聊可以,等你有钱了你再也不聊了。等你开始养员工了你再也不聊了。聊个蛋啊聊。哪有空啊。和一帮穷逼聊她喜欢哪个男演员,吃饱了撑的。

很多人说angelababy可能已经和黄晓明离婚了,或者还没离婚可能快了。当然我也不知道。但我觉得离婚了很正常。因为angelababy本来最初嫁给黄晓明就是看中了他的资源,如果没有黄的资源,她还在香港当嫩模呢,当到现在就不是嫩模了,就是中年模了。然后现在黄晓明年龄也不小了,这两年发展的也不好了,很少出演大男主了。然后baby还一个一个代言一个一个综艺的上。所以离婚也很正常。不离婚,算他们感情好,离婚,也正常。

不要相信什么你能不进步、不赚钱、然后别人还能几十年如一日的爱你,那不叫爱,那叫那人没眼光。

不要因为自己弱,于是把别人无限度的包容你的弱当做爱——这不是爱。这是因为你弱,所以你的价值观很畸形。

弱肉强食,强者生存,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才是大自然的法则,这不是畸形,大自然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

不要因为自己弱,别人不爱你,就骂别人。你弱,别人不爱你,是应该的。

你弱,别人还爱你,可能是他傻逼,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讲,既然你弱,别人爱你了,你就应该好好珍惜,而不是瞎几把作。

这才是正确的价值观。

弱者没有话语权。

弱者没有定价权。

这才是正义。

而不是因为一个人眼瞎了,突然看上你了,但是你是个废物,别人连后悔的权利都没有了,这不叫正义,不叫道德,这叫强盗。所以我最烦的就是各种分手了,然后骂对方,然后给对方扣道德大帽子的傻逼。永远是别人的错,永远是别人的问题,永远是他自己没问题。他怎么不想想——也许正是因为人家觉得不值,所以不在乎呢?也许人家也是想负责,但是和你在一起太痛苦了,迷茫了呢?

所以这个世界,没有什么爱不爱的,只有值不值。

不值,再爱,也会分开。值,再不爱,至少还能勉强过下去。

一个天天努力的人,和一个天天回到家只会刷剧的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共同话题的。不是人家渣男渣女,而是这两人想的都不是一个问题。

所以白领要是没有积累生产资料的思维,只会消费,只会拿工资,不仅自己赚不到钱,能赚钱的人也会离开他们,因为没有共同话题了。

积极主动地关注自己的影响圈

 关注身边5米的事,不去关注时政。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里把成功人士的第一个习惯总结为「积极主动」,但是什么叫积极主动呢?

积极主动并不是我们想象的,就是心态积极,行动积极就完事了。它把世界上的所有事情分成两个圈:一个叫影响圈,一个叫关注圈,这两个圈决定了你的精力分配。 

影响圈,是自己有能力作出改变的事情。比如小到早睡早起,大到职业规划发展。

关注圈,则是与自己无关,超过个人能力范围的事情。比如明星八卦,各类社会新闻,及所谓各种国家大事。

[熊猫]积极主动的人,都有一个特点,他们都是是将主要精力关注自己影响圈的人。

这跟我一直在说的关注自己眼前五米的事是一个道理,只有关注那些你能够改变的事情,才是积极主动,才会积极主动,花太多时间,在国家大事,明星绯闻,时政新闻上,那些都是关注圈。

关注圈投入的精力再多,于自己的生活也是没有太多改善,然后你在关注这些事情的时候,心态越来越消极,为啥呢?因为这都是你改变不了的事情嘛,比如成都事件,你就是一个博主,网红,你能改变什么?

我们在生活中,要成为高效能的人,取得个人的成功,一定要分清楚哪些是我们能够改变的,哪些是我们无力改变的,去改变我们能影响的,对于我们不能影响的,不要让它透支我们过多关注。

这个观点,让我对论语认知进一步加深,其实《论语》里也有类似的观点,就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我以前认为,孔子的观点就是保守,明哲保身,其实我发现,这是一种大智慧,而且就是一种精力管理的方法。

是你要追求个人成功,你必须放弃很多机会,放弃很多发言的欲望。

有很多头脑很聪明的人,如果再有一些表达欲,野心,他其实在年轻的时候,是可以在很多领域成功的,但是如果他不放弃评论别人,评点别人的习惯,那么他没有办法成功。

比如我们在社会上,有很多观点我们不认同,有很多行为我们想纠正,这就是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但是,如果我们不能专注在自己的影响圈,我们去关注我们身外的很多事情,我们一定会一事无成。比如我出去旅行的时候,经常碰到一些插队的现象,我的性格,碰到这种行为一定会站出来纠正这些行为,但是后来我发现,如果我一直关注这些事情,我和我家人的旅行就泡汤了,而且于事无补。

这就是,制止别人插队,是对的,但是这超出了我的影响圈,我做这些事情,就赋予了别人伤害我的权利,我就要为他生气愤怒,我和我家人的休假就完全完蛋了,这就是「不在其位」,有位才有影响力,有位才能谋其政。

“如果事情既可以朝好的方面发展,又可以朝坏的方面发展的话,那它多半会朝坏的方向发展。”正如我一直强调的,熵增是一个必然会发生的事情,所以你大多数时候,无法制止系统的崩坏,你只能维持一个有限的微小环境的秩序良好。

我以前在墙内爱写时政评论,博客一个个封了,大学期间还喝过几次茶。好在这都是2010之前的事,要放在2018之后,这样的严酷的政治环境下,只怕要坐牢了。现在我只关注身边五米的事,专注个人职场、副业、精力、身材的问题,哪怕是一个最小的问题,最小的改变,都是肉眼可见的改变,这比发迂阔的评论要重要得多。

林彪打仗,最喜欢问部下要数据,要的都是细小不起眼的数据,比如在辽沈战役胡家窝棚战斗,这一场小小的战斗,林彪却发现数据异常,问了三个问题:

“为什么那里缴获的短枪与长枪的比例比其它战斗略高?”

“为什么那里缴获和击毁的小车与大车的比例比其它战斗略高?”

“为什么在那里俘虏和击毙的军官与士兵的比例比其它战斗略高?”

根据这三个问题,林彪判断出,廖耀湘指挥部就在那里,一举生擒廖耀湘。

这就是关注身边五米的事。

所以,花了太多的时间在朋友圈、抖音、twitter、Facebook上,这些全都是所谓的关注圈。关注圈投入的精力再多,于自己的生活也是没有太多改善,它最多是个调味品,不应喧宾夺主,你在关注圈心态再积极,再关注正面的事情都没有用。

积极主动不止是一种心态,而是一种实践,一种克制。想要过好这一生,大概就是需要把道理从“关注圈”拉到自己的“影响圈”里,然后践行即可。

人不应该活在别人的世界里,在自己的影响圈里做一个积极主动的人才是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