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8

如果被变成精神病患者,基本上就没啥权利了

第二十一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
第二十二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三条 【法定代理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第二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认定与恢复】不能辨认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其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定该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经本人、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申请,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复的状况,认定该成年人恢复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本条规定的有关组织包括: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疗机构、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民政部门等。

洋垃圾手机分享

随着国产手机的监控化系统的不断升级,用户的个人隐私也不断遭受到侵犯。浪友使用MIUI,鸿蒙系统等冲浪可能随时被监控系统识别,将识别信息输送到数据库,最坏的结果就是被晶哥抓走。因此分享一些非国产洋垃圾手机供参考,不是机老嗨求轻喷,如有遗漏欢迎补充。

觉得字多看最后总结

一,300~1000元

  1. 非国行三星s8。完美屏400~500元,2k屏骁龙835,ip68防水
  2. 非国行三星s9(推荐)。完美屏800~950元,2k屏骁龙845,ip68防水
  3. Google Pixel 3。600元左右,骁龙845,原生安卓
  4. LG V40。490~700元,2k屏骁龙845,支持NFC
  5. LG g7。510~700元,2k屏骁龙845,支持NFC
  6. LG V50。630~750元,2k屏骁龙855,ip68防水
  7. 索尼xz3。350~450元,2k曲面屏骁龙845,ip68防水
  8. 非国行iPhone 8。二手价750~950元。A11处理器还能用几年

二,1000~2000元

  1. 非国行三星note10/note10+。1550~2000元,2k屏骁龙855,支持spen笔
  2. 非国行三星s10/s10+(推荐)。1050~1350元,2k屏骁龙855,ip68防水
  3. Google Pixel4/Pixel4XL(推荐)。1200~1600元,骁龙855,90hz刷新率,XL版为2k屏
  4. LG V60。1350~1700元,骁龙865,HiFi芯片
  5. 非国行iPhone se2代。同iPhone 11的A13处理器,升级版iPhone 8

三,2000~3500元

  1. 非国行三星s20/s20+(非常推荐)。2450~3400元,2k屏骁龙865,120hz刷新率
  2. 非国行三星s21。2600~3100元,骁龙888
  3. 美版iPhone11。2100~2900元,A13处理器
  4. 美版iPhone12 mini。2800~3400元,A14处理器

四,3500~7500元

  1. 韩版三星note20Ultra(推荐)。4000~4500元。顶级2k屏,120hz骁龙865
  2. 美版Google Pixel6。3900~5000元,120hz骁龙888
  3. 非国行三星s21Ultra。5500~6800元,顶级2k屏骁龙888,一亿像素
  4. 美版iPhone 13 pro。6700~7200元,120hz刷新率,A15处理器

总结

  1. 主买三星,谷歌,索尼,LG,iPhone
  2. 夏普不推荐,卡
  3. 推荐非国行手机是为了降低个人隐私输出频率,国行的三星苹果索尼不更新系统一直用就没事
  4. 推荐二手手机,性价比高
  5. 不推荐一加,本质上还是国产手机
submitted by /u/kyoko214
[link] [comments]

简单粗暴训练罗辑思维的办法

学英语,尤其是学英语语法。

说话做事分条理,可以极大的提高智商,提高做事效率,变得容易沟通和合作,对个人的发展帮助极大。

而在这一点上,国外的托福雅思GMAT考试里很多条例,思考技巧都现成的,对商业工作帮助也极大,尤其是GMAT。

想要简单粗暴的提高逻辑和条理,找本GMAT的语法书,多做做GMAT的试题,练练托福雅思的口语试题,自然而然脑子和口才就都清醒了。

得了抑郁症一定要及时就医

得了抑郁症一定要及时就医,不要因为害怕别人的眼光、觉得自己很没用而自暴自弃。

患上抑郁症之后,你的思维能力还在运转,但你天然的会把所有事情都想成最糟糕的样子。这种现象是生理变化,不受你控制的。你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会发生你完全感受不到的扭曲,你会对生感到本能般的痛苦。
但这只是你病了而已,就像你感冒了会鼻塞、打针会痛一样,都是生理反应。只要接受治疗,这种情况会慢慢消失。

我知道你会觉得活着这件事变得很没意义。当请相信我,离开这个世界,你依然找不到任何意义。
我们总有一天会离开的,没有人例外,所以不要着急去做这件事。你不需要变得多么热爱生活,你甚至不需要变得幸福。

我就是一个很难感到幸福的人,我人生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有一天能平静的离开这个世界。
我认识很多抑郁患者,他们情况很严重,但最后接受治疗都一定程度的好起来了。

你要离开,至少要搞清楚你是自己选择了自己的命运,还是病情被迫让你接受了某种命运。甚至当你治好病情后,如果还是想离开,你可以凭借自己的意志,有尊严地离去。

但相信我,到了那一天,你会看淡这一切,你依然期待离去的那一天到来,但你不会再急切的希望那一天快点到来了。存在与虚无,其实都没有意义。任何的一方都不值得你去过分的追求。

好好去看医生,去三甲医院,去精神科,吃了药就会缓解,慢慢就会变好。你能感觉到自己接受治疗前后的变化,那种想法完全不同的改变很奇妙。
你可以感受一下那种由药物改变思想的奇妙感受,这个过程是在你清醒时逐渐发生的,我觉得没有任何抑郁患者不会感到神奇。
因为你能比常人更深刻、真实的感受到,客观事物是如何让你的身体发生看不见的变化, 进而让你在清醒状态下改变你的想法的。

一定一定要去看医生。

经历过抑郁的人,看待世界的角度会因此变得与众不同。你将以一个常人永远无法理解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
正如常人永远无法理解抑郁是种怎样的感受,你也将以截然不同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你曾经无比熟悉的世界。这种视角、思想的改变是不可逆的,但是很奇妙。因为你可以看到常人所看不到的世界。

一定一定要去看医生。

你曾经是上万亿颗精子当中唯一幸存的那一颗。自然界给了你一份痛苦的礼物,但你至少应该拆开它。感受一下自然进化在你身上留下的痕迹——基因的表达、突变与自身的愈合。

它本身就是一个无比精密而恢弘的工程。如同一部好看的电影,看完再离开,也没什么的,对吗?

去看医生吧,去三甲医院,尽可能去大城市的大医院,你生不如死的痛苦,可能仅仅需要几颗小药丸,就能解决。

注意自己的睡眠,注意自己的情绪。觉得不对劲就去医院查一查。

活下去,见证这份礼物。然后在你数十年后的临终之时,你可以大言不惭的竖起中指,向这个宇宙表示不屑——生命也没什么了不起嘛,就那么回事。然后潇洒地闭上你的眼睛就可以了。

但现在,先去看看医生吧。

2022/02/27

技术停滞

几十年前美国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低端制造,低附加值产业通通外移。美国人试图依靠对高科技产业的控制,抓取全球最丰厚的利润,从全球吸血。做出这样策略的底气在于,他们相信人类的技术将会一直保持高速发展,并且始终作为经济最强大的驱动力。

今天混乱的局面,以及逆全球化的各种信号显现,表明美国人几十年前的策略遇到了瓶颈。这种瓶颈也是全人类的瓶颈——技术停滞的瓶颈。
低垂的果实已经被摘光了,高处的果实短期内无法触及,甚至触及的难度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想象。资本的嗅觉是无比灵敏和超前的,它会比普通人更早更准确地看到这一点。技术的扩张遇到瓶颈,资本增值自然就遇到障碍。依靠技术扩张攫取丰厚利润的路越走越窄了,原来看不上的制造业必然也会成为需要争夺的地盘。

科学在技术层面的应用在过去二十年疯狂扩张,这给很多人一种错觉,这是一个向前狂奔的时代。但是很多人没有关注到的是,基础领域的科学范式、理论几近百年未有过重大突破了。5G、物联网或许会成为预期中的样子,但是即使成了期许的样子,这些技术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也远远不及当初蒸汽机、电、互联网等等技术的诞生。
千千万万应用层面的创新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边际效应已经越来越明显了。经济的疲软很大程度上源于技术发展的疲软。 历史不是线形发展的,特别是技术的进步,更无线性可言。

50年后,现在的人对于50年后的世界有种种科幻式的想象,但是50年后还有一种极大可能出现的情况少有人展望,那就是对于技术大停滞的讨论和反思。
人类在停滞的泥沼中挣扎50年,这在人类历史上一点也不稀奇,人类历史的常态是停滞100年,300年,500年,或者倒退几十年上百年。

2022/02/26

到底那种因素对成才最重要?天赋VS资源/环境


这个重中国近代史上其实有过大规模的实验,就是留美学童。

这个有人仔细做过考证,当年有资格被选入留美学童的,都不是最优秀的苗子。 最聪慧智商最高的苗子,都被家族留着,准备参加科举,那时候大家对清廷仍然还是有信心。所以去留学的,基本都是二三流的人物,甚至到了随便拉人凑数的程度:
"按照规划,决定挑选120名12岁左右的学生,分4年派赴美国,每年30名。但官方出钱派人到美国留学,竟然无人愿去!当时人们仍认为只有读四书五经、由科举当官才是正途,国内的新式学校本只能招收到没有地位身份的穷人家子弟,出洋留学更被认为是有辱门楣之举,被所有人耻笑,略有钱财的家庭都不愿子弟出洋留学。所以,第一批留学生30名在上海竟然招不满额。经过百般努力,好不容易才凑足了首批30名官派赴美留学生"。
但这二三流的材质之中,诞生出了大量彪炳千秋的大人物——内阁总理,外务大臣,清北校长,大工程师,舰长等等。 而当年所有人都非常看好的最优秀最聪明的好苗子,留在国内,读着酸臭八股,参加着科举,之后基本泯然众人,悄无声息。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在高速成长?



有两个维度,先说客观维度。

从客观来看,如果一个人在高速成长,那么他的社交圈、朋友圈一定是在快速迭代的,用通俗的话讲就是——他周围的朋友一定更新换代的特别快。

当你是白领的时候,你周围的朋友一定都是白领,当你是小网红的时候,你周围的朋友一定都是小网红,但是当你从白领辞职的时候,你的朋友一定就会快速的从都是白领变成都是创业者。

所有没有进步的人都有一个特点——他们永远都处于一个不换代的朋友圈里。

如果一个人跟你说他们是很多年的老朋友了,跟你说他的朋友都是认识特别久的,然后他们还在频繁联系,你就要注意了。除非他和朋友都一起进步特别快比如马特达蒙和本阿弗莱克就是发小但是都一起成为了好莱坞巨星,除非是这种情况,否则一个人周围的朋友全是老朋友,这基本上是个low逼。

一个人是否在快速成长,除了客观维度,还有一个主观维度,那就是只有他自己才能感知到的一个维度,别人都感知不到,别人也看不出来——那就是他是否摆脱了自己曾经的安全感。文艺的词叫舒适区,或者叫做摆脱自己曾经的懦弱。这个别人是看不出来的,只有他自己内心能感受的到。

别人表面看,他岁月静好,其实他内心自卑的要死,别人表面看他工作稳定,其实他知道自己赚不到钱,别人表面看他有房有车,其实他自己知道自己懦弱懒惰,不敢向前。
但是这些东西,别人是看不出来的,只有他自己能看出来。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是不是装出来的那么幸福,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懦弱不懦弱。

2022/02/25

能力不行莫怪内向

性格内向、不善于沟通、工作能力一般的人没有办法去从事任何一个行业的工作。
有种人是没办法扬长避短——只有短处,没有长处,无一所长。他们是大多数。

什么样的人才能扬长避短?有一技之长,形成了核心竞争力,甚至能够开个公司养活一大帮人的时候,才需要思考所谓的扬长避短。
普通人大多无一所长,就不是扬长避短了,而应该是培养特长。
你的能力是会变化的,而不是永久停滞的。你的责任就是培养能力,提升自己,发展能力,而不是逃避。
只要避免不了与人接触,那对沟通能力都会有要求。你越是想要升职加薪,越是想要向上攀爬,那就对沟通社交能力和人情世故的要求就越高。

情商低、不善沟通,是无法逃避的。
指望只需要好好工作,不需要营销表现自己,不需要注意和上司的关系,不需要参与办公室政治,自然就能得到领导赏识,升职加薪,那大概率就是老黄牛。

怎样才能对行业趋势有灵敏触觉和领悟能力

新人很难做到这一点,对一个行业的理解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有些较为基础但很靠谱的方法:

1、去研究竞争对手的产品,思考竞品的发展、改进策略。(为什么要增加这个功能?为什么要搞这个活动?之前一直进行的策略为什么新版本里没有了?)

2、研究自己所处领域的优秀产品(例如应用下载排行榜 TOP100),讲产品拆解成很多的模块,研究它们之间的共性。(哪些是优秀产品里都有的功能?在用户提示方面大家选择的主流方式是什么?有哪些策略是所有产品都在使用的?)

3、思考自己工作的对于公司的价值是什么。公司为什么需要你来完成这部分工作,你的产出能帮公司获得什么好处。(如果我需要休假一个月,这部分工作没人做,会对公司造成什么损失?行业里的其他公司也有人在做和我同样的工作吗?他们做的好不好?)

4、多请教优秀的同事、上司(这条最直接也最重要)

5、多和自己产品的用户沟通,听听他们的想法(例如会不会很多人吐槽产品,弃用后转向了其他选择)

2022/02/24

证明自己

你认为你很强,没有用;要别人认为你很强,才有用。

你要想证明自己,就要去一个成绩别人能看得见的行业,要是去了一个成绩别人看不见的行业,别人不承认你的价值,你不必狡辩,因为这才是应该的——这就是公允价值。

一个想证明的人本来就不应该去一个别的行业、别的人根本看不到你的成绩的行业。

一个是行业性质,行业透明度要高,透明度越高的行业,市场价值越被承认,市场透明度最高的行业就是明星,明星的一切都是老百姓的谈资,多么的透明?

另外一个是职业性质,如果你是做后台工作的,不是做前台工作的,价值就可高可低,随机性非常大,完全看老板脸色,老板说多少钱就是多少钱。而越是前台的工作就越容易被认可,最前台的工作还是明星,形象代言人,挨骂爱批评都是他。

大部分人是很肤浅的,对自己不了解、不熟悉的领域是不care的。如果你拥有强烈的证明自己的欲望,你就要去一个公开、透明的行业中去,你要去一个站在人前的岗位上去,别人才能看到你的成绩,你的价值才能被公平公正的被人承认。去做一个不透明的行业,去做一个后台岗位,你做的再好,不要怪别人不承认你的价值。

其实这个世界上的很多道理,和大多数人想的并不一样,大部分人并没有经历过太多事,也没有靠自己赚过什么钱。他们对事业的规划都是处于想当然的状态,既缺乏现实感,也缺乏对人性的了解。

人类高质量网友

在China_irl,有一位深受欢迎的重量级用户

他会左右互搏
https://preview.redd.it/7izni9j4ddd81.png?width=594&format=png&auto=webp&s=8835618400180fe0ca00b1de6aa18dcd621195d1

https://preview.redd.it/f4h6c7u8ddd81.png?width=592&format=png&auto=webp&s=bd639c33759d3ce8e8b4aea08610921567aae6ff

他会乾坤大挪移
https://preview.redd.it/si2i3q7pddd81.png?width=897&format=png&auto=webp&s=ad83ae792cda0d8e1305d39d49faa372418a469a

他擅长通过精神胜利法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
https://preview.redd.it/prbllta2ddd81.png?width=388&format=png&auto=webp&s=4b27fcc2dc192623a2f0062ff7d962526fffbedd

他能够使用只有童真无邪之人才能使用的反射护盾
https://preview.redd.it/hj5i8youcdd81.png?width=658&format=png&auto=webp&s=3406d37462dc8e212f13c08ed76eb140d14c84c5

他温故而知新,被大家所忽视的烂梗他都要反复应用,务求熟练掌握
https://preview.redd.it/4yuua7xocdd81.png?width=409&format=png&auto=webp&s=d9ea3e64a675484d5b9153e8589ca8c28ada7e52
https://preview.redd.it/i0kbk2oscdd81.png?width=686&format=png&auto=webp&s=02e58e844c923be33cdc162025a5a81675279239

他节俭持家
https://preview.redd.it/ztgyxhkfddd81.png?width=720&format=png&auto=webp&s=1f93696f829fe25353e8a088b1bf3a98f62e6d8c

他认为圈子里是对社会不满者的同温层,但是他没有放弃拯救
https://preview.redd.it/zb7kqiu5edd81.png?width=732&format=png&auto=webp&s=ce7c38174f8c7f5d86e1de2e9b98343ad0c66354

他甚至习得了宝可梦的招式:封印(如果对手有和自己相同的招式,那么只有对手无法使用该招式。)
https://preview.redd.it/ue71wdxycdd81.png?width=738&format=png&auto=webp&s=a218ad36adac3c0716f7032e69daf00363d73460

他是谁?是谁?他到底是谁?

“有能力的人干什么都能成功?”

这都是没成功的人的意淫,或者说他们所看到的那些靠能力成功的案例,都是一些很小的成功,比如考上个什么大学,当个什么高管,发表个没人看的论文。

这个世界所有举世闻名、彪炳史册的成功,都是靠天赋的。高手过招,勤奋度都一样,能力都差不多,就看天赋。

你让迈克尔杰克逊去打拳击他能成功吗?你让马云去肯德基打工他能成功吗?他连面试都没过,但是后面他能把肯德基收购了。

真想取得大的成功,能让所有人都记住你的成功,成为行业数一数二的人物的成功,就必须找到自己的天赋所在,而不是什么有能力的人做什么都能成功。

战争之王里,最后他的老婆问已经富可敌国的尼古拉斯凯奇为什么这么有钱了还要去贩卖军火?凯奇说到,因为我擅长这个。这就是一个人做一件自己有天赋的东西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是做其他任何事都比不了的。不是你选择了兴趣,是兴趣选择了你,不是你选择了擅长,是上帝选中了你,通过你的身体来做一件可以和上帝交流的行为艺术。

这是命!

工作中如何应对低效重复性工作?

听过很多人吐槽,说自己每天的工作翻来覆去都是那几样,重复性太高,一点自我提升的机会都没有,所以经常考虑是不是要转行,但是又没有跳槽的底气,很是苦恼。

其实这是现在职场中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在当下的职场中,几乎所有的行业都会有重复性的工作,尤其是刚刚进入职场的时候,新人们都会被重复性的工作任务占据大量的时间,所以很容易出现工作中缺乏积极性、主动性的情况。

不想做重复性的工作无可厚非,但是也没有必要到深恶痛绝的地步,想要更好的应对重复性的工作,很关键的一点在于,你能不能成为自己工作的主导者。

很多人遇到重复性工作的时候,大多是别人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而不会去想我应该怎么干的这个问题。其实任何的工作,即使已经有一定约定速成的套路可以参考的情况下,也是需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优化的。

首先,想要提升重复性工作的效率,你就必须先用一些时间完整的熟悉一次任务。这很重要,因为很多人会因为觉得这样的工作简单,就不重视,也不总结经验,结果就是很容易在一些小的问题上来回的费工夫,既浪费了时间,也很难做出成绩。

所以,在第一次完成任务的时候,通过记录和总结的方式,进而更快熟悉这个任务的流程,重点标注出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然后思考解决方案,这样在做下一次任务的时候,就可以避免再在这个地方花时间了。

有一句话说的很好,粗读十本书,比不上精读一本书。做事情也是一样,从头到尾细致的完成一件事情能得到的收获,还有对工作效率的提升,比粗糙的做十件事情要明显的多。

其次,就是不管你的具体工作是什么,都要有产品经理式思维。

什么意思呢?产品经理的主要工作目标,就是发现问题,优化用户的产品体验。其实职场中的所有工作,也都是有对标用户的。比如,你的工作是每周给人事提交做一些整理类的报表,那么你的对标用户就是人事,你的产品就是报表。

而你需要做的,就找到你的用户最想要的是什么,看看你的工作能不能根据他们的需要进行一些更高效,更简洁的调整,从而提升你的用户体验。比如你可以在询问一下,人事在拿到你这个表之后,需要进行怎样的处理,最关注的信息有哪几个,是不是还可以给他们提供更简单的表,这样在不影响工作内容的前提下,既节省自己的时间,又能节省对方的时间。

第三点,就是一定要懂得借助工具的力量,提升工作效率。

如果让你在最快的时间内把一块地种完,你是要买本种地的书学习,还是去跟经验老到的农民请教?其实最正确的做法是,找一台播种机来。
因为无论你怎么学习,问到多少经验,你都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成为一个熟练的操作者,但是如果借助工具的力量,就能在短时间内就提升你的工作效率。

面对"重复性劳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使用工具。比如各种实用的办公软件、思维导图、语音文字转换软件、图片编辑软件等等,都可以大幅增加工作效率,节省你的工作时间。工作中要尽可能把你的能力"工具化",从"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自己的时间。

最后,就是利用好这些被解放的时间,来提升自己的专业度,实现能力的增值。

前面的三种方法,都是在帮助我们提升重复性工作中的效率,节省出更多时间,而这一步,则是为了让我们跳脱出重复性工作的束缚。想要做更高级别的工作,你就必须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打底,比如你可以多学习一些专业的书籍,来拓宽自己的视野,增长见识,或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找到更适合自己、更高效的工作方法。当你比别人看问题更专业,更有洞察力,工作中效率和质量更高之后,往往就会有更多脱颖而出的机会。

2022/02/23

爱叫的狗不咬人

爱叫的狗基本都不会咬人。大到国际时事,小到日常人际,这都是条真理。

雷声大雨点小,这是形容人特别准确的。七嘴八舌夸夸其谈的人,基本都没出息。这种人得罪起来也完全不用害怕。

同理,工作上不要担心上司骂你。一般来说上司骂你,无非就两种情况:
情绪释放,这种人情绪化严重,意志不坚定;
对你有期待,真的希望你变好。
不论哪种情况,上司骂你,反而是安全的。如果上司不骂你,那才是需要不安的。笑眯眯从不骂人耐心温柔的上司,基本都是笑面虎。今天鼓励完你,明天就把你开掉。

所以大家对生活中喜欢说三道四七嘴八舌,喜欢对你说太多的人,不要太在意。他们对你能造成的实质性损害,很少。反而是那种沉默寡言的,真可能背后搞你的小动作。上司么,就是开除,给你评价写差,同学同事么,就是偷偷举报,背后搞你。反而是和你当面起冲突或者背后说你坏话的人,ta没种。

上班和工作

在我没毕业的时候,就听到一句至理名言:人可以厌恶上班, 但一定要热爱工作。

上班和工作的区别就在这里,上班是朝九晚五的蹲点熬刑,工作则是自己的项目自己的事业时间自由。
人可以讨厌上班这种模式,但一定要有一份自己擅长能够创造出价值的工作。

我很庆幸自己在没毕业的时候就明白了这个道理,让我迅速分清了上班和工作的不同。这种认知让我在面对枯燥工作,卑鄙上司的时候,能有一个很好的心态面对,不至于迷失方向,放弃人生,始终挣扎着想要创造价值,想要有所成就,想要有一天可以得意的指着一个项目,说看那是我做的。

上班和工作的关系认知,其实是一种认知和心理上的平衡,为了理想的事业,可以暂时忍受上班的枯燥,并且在有了能力以后,一定要自己开辟/获得一份有价值的工作或者事业。

但平衡这种事,在互联网上总是难以传播的,各大营销号们热爱的只有一点,那就是「制造极端,散播愚蠢」 。在不上班这个话题下,以前充满着小布尔乔亚的无病呻吟和矫揉造作,一切的工作都是无意义的,只有周游世界到处玩买买买才是美好人生。

现在甚至还不如以前,连周游世界都不说了,看这个话题下各路营销号的套路,都让人大跌眼镜,不上班,在家当米虫,刷刷手机,这样就足够了,就挺好。

一头喊着奶头乐娱乐至死, 一头喊着不上班在家休息非常美好。 合着两头的话都让这帮狗B给讲完了,自己都没发现自己的前后观点有任何矛盾之处。

如果你真的厌恶上班,真的不想上班,完全没问题。 但希望你一定要记住,人的一生不是用来享受消费躺平娱乐的。 你的一生必须要有所成就,一定要努力创造价值。

休息,娱乐,享受,都属于劳逸结合里的那个逸。 劳,也就是创造,工作,价值,成就,才是你人生的主体。

所谓二八定律,就是20%是逸才算合理。 营销号的共性,就是制造极端,散播愚蠢,把20%的逸,说成了你人生的100%,认为人的追求就应该是这样。

它们自己背后的小编都完全没有在消费躺平娱乐,都在007焚膏继晷的编各种不上班的段子,写各种躺平摸鱼的故事,都在竭尽心力的想要诱惑你吸引你关注获得你的流量。

说一套做一套的人往往都心怀不轨,你怎么能够信这种双面人传递的人生观?

论主流媒体

从信息渠道而言,现在世界各地的所谓主流媒体的信息价值基本为零,很多时候是负的。

主流媒体本质就是一个牌坊,写文章的大多是些牌坊里面只会抄袭洗稿的小毛孩,如果传播低质量信息,它实际上不太会有立刻的负面后果,因为大众的群体惯性非常强大,忘性也很大。

记得Michael Lewis 的 liar's poker有名言, "Customer has a short memory. " (客户的记忆很短) 而交易员们互相鄙视嘲讽的一句话是: "You look like a customer! " (你看上去像个客户)

而为了某个大客户的利益制造一些刻意误导大众的叙事,才是主流媒体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对读者来说,一个保证高价值信息管道的替代方式,是关注社交媒体上各行各业的有价值的个人的信息输出。然后根据其 track record 调节权重。进一步可以再加入其 patreon 的频道,等等。

如果没有把收入的至少 5%投入到多样化的高质量信息输入管道的话,成为不涨记性的客户,也就是必然。

越来越多的案例证明,推特现在已经成为跳过所谓"主流媒体",直接获取高质量信息的重要源泉。三百个多样化的臭皮匠,胜过几个唱空城计的伪诸葛亮。传播低质量信息的臭皮匠,很快就会被淘汰忽略。

最有价值的信息,并不是简单的原始数据,比如某某公司上季度销售额,利润,等等。最有价值的,是能够在一个新的叙事体系涌现成型之前,能提前洞察,追踪和把握。有些人虽然掌握很多原始数据,但如果对新的叙事体系很迟钝,也是枉然。反之若提前把握新的叙事体系,即使一线信息不够精确,也问题不大。

2022/02/22

恋爱怎么花钱

恋爱花费统一规则:确定关系后谈恋爱,女生绝对不可以一分钱不花,但也最好不要为约会消费买单或者AA

女生的花费应该重点在两方面,一是主动邀约,二是主动为男友生活上的当家作主。
主动说最近xx电影很好看,出来看。
你上次的衣服不好看,周末出来我带你去优衣库。
具体花费的数量和次数,和男生的花费在1比3比较好——比如你给他买一次衣服,可以抵上一个季度,但是他吃饭请客可能每周都有。

总结,确定关系后女生花多少钱是次要的,女生主动,主动表达出对男友生活上的关心才是重要的。
AA或者你一顿我一顿很不好,因为这是在表达我很懂事我很靠谱我不欠你的,一种冷漠界限感强的社交礼貌,而不是我喜欢你我关心你我们的感情甜美如蜜。

以上说法仅限于确定关系后,没确定关系,处于勾搭期,暧昧期,社交期,普通交往期,那么社交守则永远只有一条:

谁邀约,谁买单。

多人组局,AA

刻意讨好关系,主动送礼。
恋爱花钱的基本常识原则,即不要AA,而是主动关心过程中产生花费,比如帮忙打扮收拾买衣服之类的。

很多"懂事"女孩纷纷来抬杠,说不AA就觉得欠对方之类的云云。我觉得这些人很"懂事",但就是不懂谈恋爱。
谈恋爱要花钱,是因为约会本身有支出,两人相处本身有支出,但是这些支出不是目的,约会本身也不是目的。促进感情,才是目的。

"懂事"女孩各种意见和论调的本质,不是为了促进两人的感情关系,而是为了通过这个行为,来彰显:
自己有多么的懂事,
自己有多么的靠谱,
自己有多么的优质。

这本身已经脱离了恋爱的真意,是为魔道。如果真的心疼男友没钱,没办法约会,那就精打细算好好过日子。但这就叫做婚姻,而不叫感情和浪漫。

恋爱和浪漫本身就是需要最基础的金钱来支撑的,否则就是搭伙过日子,不要谈什么浪漫和感受。这也是我强调恋爱花费女男比例1比3的根本原因。

你可以心疼男友工作累,
你可以心疼男友过劳肥,
你可以心疼男友生活粗心大意,
你可以心疼男友不懂打扮收拾自己,
你可以心疼男友孤单寂寞冷。

但是你唯独不能心疼男友没有钱!
这是恋爱的大忌,更是找男人的大忌!
因为男人的使命就是去远征,去冒险,去开天辟地。
你心疼男人没钱,这他妈不是负面激励让自己男人当窝囊废么。

男友给你最好的,请你去最好的餐厅约会,你就大方受着。别觉得自己亏欠了,转头你送他个领带或者袖扣啥的,说你工作肯定需要,好好加油,业绩一定能翻倍,这才是正途。
要有情感慰藉和正面激励,而不是彰显自己懂事靠谱优秀。

这种所谓的懂事靠谱优秀,说白了就是思维狭小导致眼瞎,对男人的品味低下,不会有啥好下场。

我是你流浪过的一个地方

——海桑

我从遥远的时间回来,
我从孤单的地平线回来。
回到我原本在的地方,不再远行。
——这是我的家
我不再追求幸福,我就是幸福,
我不再想象生活,我着手生活。
没你在时我想你,有你在时我看着你,
哦,原来这就是我吗,
每一件和你有关的小事情都让我心动。
当你和我说话,当你没和我说话
我都掩饰不住心中莫名的欢乐。

2022/02/21

男性的结婚意愿

有关结婚意愿下跌这个事,最关键的其实不是女性结婚意愿低,而是男性的结婚意愿低。

很多人会说我胡扯,你看网上的男性结婚意愿都很高的啊。

这个得看是什么样的男性了。

男性就分为两种,一种是有结婚条件,一种是无结婚条件。

这里说的结婚条件就是经济条件。

一般来说,无结婚条件的男性,结婚意愿就很高。

但这种高只是暂时的,等他变的有条件了,结婚意愿就会大幅下跌。

所以有结婚条件的男性,结婚意愿都非常低。

这里随便列几个名字,都是知名人物:

汪滔,大疆创始人,42岁,单身。
张朝阳,搜狐创始人,57岁,单身。
王小川,搜狗创始人,40岁,单身。
陈欧,聚美优品创始人,38岁,单身。
王兴,美团创始人,42岁,单身。

除了这些人以外,还有一些人搜不到私生活状况,大概率也是单身:

张邦鑫,好未来创始;尹烨,华大基因CEO;程维,滴滴创始人;吴欣鸿,美图秀秀创始人。

基本都在35乃至40岁以上。

事实上你多搜搜最近几年涌现出来的知名公司,创始人年纪都不算太大,都是35-45这个年龄段,但基本都单身。

你也可以搜搜青年一代的富豪榜排名,80后基本上6成以上单身,85后9成以上单身。

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这句经典的名言来自《傲慢与偏见》,但这是1813年的作品了。

这条真理但现在已经成了过去式了。

在75年之前出生的男性,不管有钱没有钱,大概率还是想娶个老婆。

75年以后出生的人,总体上结婚意愿是随着收入的增加急剧下跌的。

当然这并不代表说结婚的男性个人道德水平就一定很高,不结婚单身的男性道德水平就一定低下。

根据我的了解,经济条件比较好的男性,其中的某一些(不是全部),会有3种婚姻状态:

第一种是纯封建制,有正房,外面还有二三四五六房,有个别厉害的人还能让这么多房在一起和谐相处姐妹相称,

第二种是封建现代结合制,家里有老婆,外面有女朋友,而且还像单身时候不断换女朋友,有个别厉害的人还可以对外坦诚自己有老婆,但是不妨碍有女朋友的呀,

第三种是美国式的家庭,即家里有老婆,外面也没有女朋友,但是有无数的情人和炮友,并且深以为荣,作为个人魅力和能力的象征资本。

但不论这些人怎么乱搞,总是想要维持个法律上的婚姻形式。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到现在即便只是这些纯形式的东西,大部分有条件的男性也是不愿意有的。

结婚了的下降,并不是单纯的女性群体说了算的。

最有能力结婚的那批男性,最不愿意结婚。

这个可能比女性结婚意愿下降,更为突出明显。

但舆论喜欢抓的是子宫道德,

很少有人会抓富豪道德。

年轻人需不需要构建个通识教育框架

通识教育其实是个伪命题,这只是针对民众的普及型教育,主要就是告诉你一些常识好让不信朋友圈发的各种养生鸡汤的。
真正的通识教育,其实指的是方法论、底层逻辑、抽象思维。

对科研领域来说,不管是哪个学科专业的专家,使用的试验方法都类似,比如控制变量、交叉验证、因果分析、统计分析等等。
同样,任何的教科书,都必然遵守逻辑严密、用词精准等规则。
这很像是计算机语言,各种各样的软件,都是类似的机器语言编写的。

最好的构建思维体系的方式,就是深入研究某个领域,然后再去深入了解其他领域,你会发现,似乎总有些共同之处。

比如你学经济,然后看历史,你就会发现,原来很多的历史事件背后隐藏的是经济问题;回过头来再看经济内容,你也能捕捉到某些经济政策背后的历史原因。

这些内容的交叉,不仅让你得到更多知识,也能有更严密的思考逻辑。

举个例子,我从来不信任何在公众场合推荐股票的人,我并不是研究股票的专家,那我该怎么分辨他说的是不是真的呢?
1、每个人做事必然会存在利益动机,这么做他一定能到好处。
2、人能得到最常见的好处,无非就是赚钱、名气(用来赚钱)。
3、既然他是研究股票的专家,只需要不断买自己推荐的股票,就能赚到钱了,何必这么辛苦的抛头露面呢?
4、由此可以得出,他炒股赚的钱,必然比他荐股赚的钱少。
5、如果他炒股赚的钱和他对外荐股赚的差不多,那他放在这两者上的时间精力也应该是差不多的。进而可以得出结论:一个人越是大力气在外推荐股票,越说明他从股票上赚到钱的很少。
6、那我为什么要相信一个自己炒股都很失败的人,推荐的股票呢?

一个很简单的逻辑就可以得出结论,所以我始终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愿意相信这种荐股专家。

推荐学科的话,对日常生活最有用的,大致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1、历史
2、统计学
3、心理学
4、经济学
5、部分商科书籍:管理类、营销类(这些买最经典的大部头即可,不要买畅销书,都是追热点+鸡汤+成功学)
7、简单的医学(一部分是真正意义上的养生,另一部分是运动健身相关,这部分就是为了让你活的更健康、更抗衰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哲学其实很有用,但这个很看个人兴趣,如果不是喜欢总是喜欢思考的人,个人认为没必要看,瞎理解搞的和民科一样不如不看。

看书的时候,多学以致用,多想想身边哪些地方能用得上这些知识,有哪些事情可以用所学来解释的,慢慢就有效果了。

另外单独说一下逻辑的培养。 逻辑的培养很难直接看书学会,因为生活中的变量太多,没有任何书能直接告诉你,为什么你的恋人今天要和你发脾气。

锻炼逻辑最重要的就是自我反刍,不断的挑战自己。 比如说你朋友和你说,她发现某地域的男生都特别小气,因为她之前的交往过该地区的男朋友。 那你就要思考,她的结论正确吗?她提出的依据能否证明她的结论呢?
然后你可以继续再拓展,如果我要证明这个地域的男生都很小气,我能想到哪些证据?这些证据是否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如果有漏洞,在哪里?

反复这样思考,逻辑就会越来越严谨的。

所谓的中国人“系统思维”优越性

现在很流行一个说法:中国人擅长把握全体,强调"天人合一",于是便想当然地领先于"只懂得钻研细节"的西方人。我觉得这个说法非常可笑。一个人,在他还没有弄明白细节,搞清事务的基本规律,理顺内在逻辑的时候,能否连跳三级,一下子具有了一统全局的能力?

这就好比,一个中学一年级的孩子,有一天突然对你说:世界上所有的力本质上都是一回事。
这就好比,一个不懂解剖的医生,有一天突然跟你说:你的关节疼痛是因为气血不畅。
这就好比,一个写了一辈子诗歌的人,有一天突然跟你说:我想出了解决全球经济危机的办法。

对于以上这三位,我根本不必关心他们的结论是否正确,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解决问题的资格。可是,现在社会上充斥着这样的人,都觉得自己想出来的办法胜过那些钻研细节的人。他们有没有想过,其实,那些钻研细节的人,只不过暂时不敢去"把握全体"罢了,因为他们有自知之明。但是,一旦这些人弄懂了足够多的细节,并尝试去推导全体的时候,他们肯定做得比外行们要好。

如何找到自己一生的热爱、喜欢的工作?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多尝试,多经历。

真的没有别的办法。

有些人很幸运,他们很容易知道自己的兴趣点,干这个就很开心,干别的就很痛苦,特别明显。

但有些人则不知道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可能花一辈子的时间都在寻找。

针对寻找自己热爱的东西,我可以分享的思路是:

1、有哪些事情,是你毫无费力,就能做的很好的。

2、你人生中坚持的最长时间的事情是什么?

3、有什么事情,不给钱也愿意做?

4、无所事事的时候,你愿意做哪些事?

5、去主动尝试一些你从没尝试过的事情。

6、多读书,有时候看书时会有灵感迸发。

7、多做事,比起躺着,多做事更容易碰到自己的兴趣点。如何找到自己一生的热爱?喜欢的工作?

穷人认为什么有意义

跟穷人说话,是得不出任何正确的结论的。

一个人只要喜欢和穷人待在一起——他这辈子绝无变富的可能性。不管他是男人喜欢和另一帮穷哥们喝酒,还是他是女人喜欢和一帮穷闺蜜聚会。只要他喜欢和穷人混在一起,这个绝对没有前途。

人是有能量场的,你和一帮穷逼玩剧本杀,你一辈子都是穷逼。你和穷逼谈恋爱,你一辈子都是穷逼。你和穷逼交朋友,你一辈子都是穷逼。为什么?因为穷逼一直在给你灌输他的世界观,而你的世界观,他根本不听。

你跟穷人谈工作问题,穷人会告诉你工作没有用,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看他妈了个逼,看完了他也是傻穷逼。他为什么会觉得工作没有用?因为他在工作中就是个loser,因为他在工作中找不到价值感,因为在工作中没有人承认他,因为他能力太差了。同事瞧不起他,老板不看重他。所以他才觉得工作没意义,因为没有存在感——他才会觉得一个人穷游天下才是有意义的。
一个人认为什么有意义——可以看出这个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一个美学问题。一个人的审美问题。

其实一个穷逼,看遍世界有什么意义?本质上就是流浪嘛。本质上就是自我放弃嘛。不就是那些赚他们钱的歌手唱的东西。歌手赚了他们钱,买房买车泡20岁的妹子去了,他们自己信了,不好好工作,跑出去看世界去了。回来30了,一无所有,一个底层流动人口。他就是个边缘人。一个要饭的。甚至很多人30岁了还在要父母的钱去旅游。
这种人——无法承担任何责任。他工作不好,他家庭也不好。因为他没有责任心,因为他没有能力。这种人,很多人还以为很有个性,其实就是个垃圾。你跟穷人谈生孩子的问题——穷人会告诉你生孩子太累。其实是他养不起。他会跟你说我是丁克,其实就是穷。

穷人本质上——就是犬儒主义者,认为一切都没意义,认为只有买东西和旅游才有意义。这就是穷人的思维方式。他们就是社会的弃儿。很多人居然还以为他们很有个性——也只有更穷的人才会认为他们更有个性了。

2022/02/20

论炒菜

炒,相对于蒸、煮,甚至煎来说,几乎是最难的。因为蒸,煮,食物都会被100℃左右的热媒介进行热交换,一个是蒸汽,一个是水。煎,其实可以根据发烟情况,来判断平底锅的温度,因为这时候油层是热媒介。
有人说炒菜是伟大的发明,可以用少量的油脂,达到梅拉德反应需要的180℃,能够达到这个温度的烹饪方法就是烤,煎、炸和炒,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几个操作容易产生美味大餐。
炒菜相对复杂的原因是,导热媒介是油和水的杂合,加油量需要根据烹调食物的量和食物吸油情况来判断。
炒菜的时候,食物刚刚受热,被破坏的细胞壁就会释放出不少的水,水是炒菜的敌人,因为它马上将油兄弟辛辛苦苦加热到180℃温度,迅速降到100℃,食物在100℃下是不会变色的,香味也出不来,这也是为什么葱姜蒜爆锅出香,要在下菜之前完成。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大火,让足够大热量,迅速把食物释放出来的汁水转化为蒸汽,蒸汽在升腾过程中,遇到顶部冷的食物,会释放热量,从而改善整个炒锅内的热量传递。
在锅底接触的部分,食物完成脱水,温度进一步升高达到梅拉德反应的条件,香味才开始飘散出来。
经常炒菜的人,也许会注意到炒菜时候的 咝咝声音,这是水分迅速沸腾,形成蒸汽的声音,这意味着,食物在锅底,已经开始进行脱水演变了,声音会慢慢变小,这时候香味出来,然后就准备出锅吧,否则就是进一步脱水,就变成焦糊啦。

2022/02/19

对着干

社会和教育系统的目的,跟个人的意愿是有冲突的。

很多人说要相信学校,相信政策,相信社会,未来会越来越好。这点根本上讲没错,因为政策刺激经济,经济促进社会,社会发展做大蛋糕,最后每个人分到的自然就多了。

但社会和教育系统的目的是让你领蛋糕,而个人奋斗的目的是做那个切蛋糕和抢蛋糕的人。

社会和教育系统自然不可能鼓励所有人都这么做,更不可能传授切蛋糕抢蛋糕的方法。所以按部就班的跟着政策跟着社会跟着学校,最后的结果就是永远只能在时代温饱平均水平线上下挣扎。

对比以往,比如20年前,温饱水平线确实提高了,客观来说你确实变好了,进步了。但这只是纵向,横向来说你其实没什么变化。知识媒体说现在的白领和以前父母时代的工人农民没太大区别,指的就是这么回事。

因此很多人说学校和社会不接轨,不教点真正有用的,学校本来就不能教点有用的。教点有用的,每个人都精明能干,都情商爆表,都游刃有余,毕业了之后都独当一面,快速升职。问题就来了,社会哪有那么多管理类的高薪岗位?

全国的211、985每年毕业人数,起码大几十万快接近100万了,这些人各个都想要高薪想要管理,这咋样都办不到哇。只能用自然筛选机制,即不是教育,而是放马跑,自然筛选。

天赋好的极少数,筛选出来通过竞争,可以独当一面成为管理者。天赋普通的,天赋差的,不教育,不教导,自然发展,毕业了自然成为螺丝钉,底层小卒。整个机制就是这么安排的。

所以你特别在意老师家长的话,积极配合,基本上最后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因为你必须明白这个常识:
哪怕是天赋好的人,他也不是靠学校教育取胜的,都是靠自学。那天赋普通和天赋较差的,就更要投入千百倍的努力去自学了。

2022/02/18

张爱玲 在《小团圆》的性描述

小姑娘第一次被男人吻:他一吻她,一阵强有力的痉挛在他胳膊上流下去,可以感觉到他袖子里的手臂很粗……一只方方舌尖立刻伸到他嘴唇里,一个干燥的软木塞。(电流流过全身的感觉,也就第一次有)
热吻:他讲几句话又心不在焉的别过头来吻她一下,像只小兽在溪边顾盼著,时而低下头去啜口水。(老司机)
性爱:他抚摸着这块腿。有一天又是这样坐在他身上,忽然有什么东西在座下鞭打她。她无法相信——狮子老虎掸苍蝇的尾巴.包著绒布的警棍。(器大活好?)
体液:次日洗三角袴,闻见一股米汤的气味,想起她小时候病中吃的米汤。(米汤气味??)
口交:"怎么今天不痛了?因为是你的生日?"他说;他眼睛里闪著兴奋的光,像鱼摆尾一样在她里面荡漾了一下,望着她一笑;他忽然退出,爬到脚头去;他的头发拂在她大腿上,毛毵毵的不知道什么野兽的头,兽在幽暗的岩洞里的一线黄泉就饮,泊泊的用舌头卷起来。她是洞口倒挂着的蝙蝠,深山中藏匿的遗民,被侵犯了,被发现了,无助,无告的,有只动物在小口小口的啜著她的核心。(四个字形容:口交=小兽小口小口啜饮)

市场是导演,销售是演员?

市场和销售,属于两个做生意赚钱的模式区别,具体区别待会再说。先说说为什么有的公司重销售轻市场,有的公司重市场轻销售。

因为业务模式不同,大范围来说,业务模式通常分为:2B和2C
2B主要以单价高昂技术含量广深的产品为主,这些东西你一般接触不到,比如光纤,变压器,交换机,路由器等等(不是家里小的那种,超级大的那种)
2B生意还特别讲究一个词"解决方案"solution,即不单单是卖产品,而是解决问题,把一个区域或者某个客户,某个领域内所有的问题配套解决了,比如华为卖solution,就是从交换机到路由器到光纤等等,全部都给你一步到位配齐了,这就是solution
这种生意规模很大,动不动就几千万上亿,全国客户就那么几家。这种时候,请问是销售部门登门拜访、维护关系来的好,还是不断的电视打广告来的好?显然是前者。

2C生意同理。
卖洗发水,全国几个亿消费者,让销售去一一拜访?物理上不存在可能。那么就要靠市场和供应链了。
市场想各种推广方案,地铁,公交,电梯,电视,报纸杂志,微博,知乎,公众号,你熟悉的那些大V,各种渠道利用起来,把广告给打上。

广告用什么创意,什么文案,什么图片,什么视频,花多少钱,投入多少,能赚多少,怎么赚得到,赚不到怎么办,选什么广告公司来做创意,选哪些大V,选地铁还是公交,选什么电视台,针对什么人群,渠道预算多少,怎么控制,花多少钱,能赚多少钱。

上面这些,就是市场。

市场做好了工作,怎么统计销售成果?一部分是直接转化,也就是网络商城,大V带货,微博广告,电梯二维码等等,直接扫码,网上订货,这些都有来源数据统计。

其次就是线下实体的,通过渠道来销售,比如各个超市,沃尔玛家乐福等等,覆盖,上货架,做各种促销活动。

所以市场和销售的区别是什么?

销售是想尽各种办法,去打动客户,维护客户,让客户买单;市场也是想尽各种方法,去打动客户,维护客户,让客户买单。
但是销售思考的是单挑,怎么攻下某几个客户的心,而市场考虑的是大众传播和品牌打造。
一个是点的攻击,一个是面的覆盖。

而在2B公司里,市场往往沦为销售的附庸,甚至很多2B公司没有市场部,不需要;而在2C公司里,销售往往沦为市场部门的附庸,很多2C公司的销售没啥预算没啥油水,就负责统计数据,做做合同,管理管理经销商。

你明白了做生意最基本的模式,你看身边的广告是不是就更知道了一些?你对身边人的工作是不是更明白了一些?

2022/02/17

打工去大厂

人在年轻的时候,还是要进大厂。但是进了大厂一定要有心理建设,你不是进了保险箱,大厂不会养老的,它的竞争一定是最激烈的。

我给的建议是:
1、一定要锻炼身体,保证睡眠,这样能让你身体更皮实,多健康几年。
2、干活的时候一定要学会适当偷懒,没事就多带薪上厕所。有时候工作进入状态经常忘,找个大杯子,多装热水,一进办公室先顿顿顿,喝半壶,确保45分钟一泡尿,精准起身活动,不久坐。
3、做事留个心眼,储备三种燃料:可迁移能力,持久关系,有意义的经验。尤其是前两者,这其实也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4、大厂到一定程度一定是要离开的,就靠这三大燃料,要么自己单干,要么成为超级个体转型,要么升到高位。

莫把痛苦当成长

网上有很多文章,都在劝大家"走出舒适区"。所谓"你的舒适区,正在慢慢毁掉你。"
这种观点之所以很有市场,是因为他们把"努力不一定有收获,不努力一定没有"当作了大前提。
就算没有收获,也只不过是维持现状,那为什么不试试看呢?

这个大前提,未必是正确的。
走出舒适区,并非只有"新的收获"和"维持现状"两种可能,还会出现第三种情况:
在时间和精力白费的同时,连带着原本拥有的本钱,一起输光。
"走出舒适区"之所以会出现糟糕的结果,是因为工作的性价比并不是恒定的。有的行业竞争激烈,看似日日忙碌成长飞速,但真金白银的回报却寥寥。
简单来说,忙碌和痛苦,并不能保证着成长和收获。

对于职场人而言,的确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目前的舒适区,就是某个人的能力范围内,能够找到的最优质的工作岗位。
人只要习惯了亚健康的状态,就会觉得永远疲倦、不能运动、无法集中精力工作、娱乐和社交,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在漫长的时间里,萎靡不振的"新常态"会一点点消磨人的意志,这种钝刀子割肉的痛苦,是健康人很难感同身受的。
何况今天的职场人根本不敢生病,一想到请假和耽误工作有多么麻烦,更是挥之不去的压抑。
当我们讨论"健康交换成功"是否值得的时候,不要忘了,这只是少数幸存者才能拥有的机会。
而更大的可能是,你付出了健康,忽略了亲人,拼命奋斗,在落下了一身毛病的35岁,被裁员。
如果你觉得自己在舒适区里,那么你已经是很幸运的人。
那么多人都活得很辛苦,你竟然还觉得舒适,难道不应该更加珍惜现在么?为什么非要让焦虑毁了本来拥有的一切?

我想再重复一次:不要以为"走出舒适区"付出的只是时间和精力。努力这件事,是可以赔光本金的。就像你只要不炒股,什么也不做,就打败了80%日夜钻研K线图的股民一样。

如果你觉得不舒适,对现状不满,那当然可以努力改变它。但如果你已经觉得舒适了,那么也不妨想想,是不是存在这样一种可能:
现状,已经是所有可能性里,最好的一种。

很多东西,就像空气一样,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为什么你辛辛苦苦加班还升不了职

基本上只要说到工作问题,至少占到了大概70%这么抱怨。
这个世界上所有工作的运转规则,都异常的雷同,基本就四条,员工分为4种人:
1,聪明且懒惰的,
2,聪明且勤奋的,
3,愚蠢且懒惰的,
4,愚蠢且勤奋的。
在任何一个地方,愚蠢且勤奋的人,第一时间会被清扫出去,立刻开除,不让再待着。
加班加点但是异常痛苦的人,一般会认为自己是聪明且勤奋,或者愚蠢且勤奋。
不论如何,都绝对不会认为自己属于愚蠢且懒惰的人。
但事实上他们就恰恰属于这种人。
这里的认知偏差主要是对「勤奋」这个词的定义不同。
真正的勤奋并不是说上司安排干什么,自己就干什么,上司让自己加班加点,自己就加班加点。
真正的勤奋指的是,上司没安排你干活,但你还是把活给干了。
或者上司安排你干活,要求必须用A方法,但是你了B或者C方法,把活给干了。
这个才叫勤奋。
主动找活,主动思考,主动找出解决方案,才叫勤奋。
根据这种主动找活主动思考的结果,我们可以把人分为「聪明」和「愚蠢」两种。
如果不属于主动,工作只是被动,上司让干嘛就干嘛,毕恭毕敬,亦步亦趋,整日沉迷在琐碎小事上。
被动接受,都属于懒惰。
而且是愚蠢且懒惰。
这个时候,我们对组织行为学上的重要四象限,了解的就非常清楚了:
聪明且勤奋的人最厉害,但也最危险,用好了可以为团队增色,用不好就可能会威胁上司地位,
聪明且懒惰的人属于普通员工方便管理,但他的心思可能不在工作上,出工不出力的情况居多,顶多管起来不会有什么问题,
愚蠢且勤奋的人会给企业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非常糟糕,安排他做什么他都能搞砸,不安排做他也能主动制造出一堆麻烦,这种人一定要赶紧干掉,扫地出门。
最后剩下愚蠢且懒惰的人,这种人最好最方便,是企业最需要的员工。
首先因为他们很愚蠢,所以容易忽悠,容易骗,给他画大饼,他就真的会骗。
其次还是因为他们很愚蠢,所以胆子很小,很容易受威胁,容易被恐吓。
最后因为他们很懒惰,所以必须时刻的欺骗,恐吓,威胁他们,让他们乖乖听话,老老实实干活。
但他们也只是被动的听话,不会自以为是的主动干活,给企业带来麻烦。
这种员工关系的本质,其实是金字塔施工现场,奴隶主顶层遮阳果汁享受,中层监工皮鞭辱骂施工,奴隶们乖乖干活敢怒不敢言的状况。
这样的员工最省心。古往今来一切的历史都告诉我们,这种组织关系也是最高效最稳定的。
可以说上到什么麦肯锡高盛,中到什么腾讯阿里,下到什么各类小公司。至少99%以上的员工,都是这种愚蠢且懒惰的员工。他们是整个商界最重要的组成单元。
就像是工蜂和兵蚁,是最常见,也是最庞大的组成部分。

火锅、日料都低级

这话说过多次,但每次说都会觉得很痛快。

火锅店和日本料理店,都称不上餐厅或者饭馆,它们都只是批发转零售的冷链库。
最起码的,火锅店和日本料理店,连个厨师都不雇。
那个捏寿司的伙计,显而易见的不是个厨师,他就是个食品分装工,他捏到80岁,也只是个老分装工,在烹饪上的发言权不会超过肯德基炸鸡翅的暑期工——炸天妇罗的伙计,好吧,我承认他的烹饪能力可以与炸鸡翅的暑期工一较高下,但远远比不上摊煎饼的师傅。整个日本料理店的烹饪技能天花板就是个大排档。
至于火锅店配汤底的,他的工作连"食品"二字都不需要强调,只要把健康卫生搞好,工地上的水泥工可以无缝替代。

去火锅店消费,不叫"下饭馆",那叫"在冷链库的集体厨房自己煮着吃";去日本料理店消费,也不叫"去餐厅",那叫"把买来的食物当场吃掉"。

*我并没有说火锅不好吃,日本料理不好吃,更没有说吃火锅低级,吃日本料理低级。就好像我告诉你蘑菇和海带都不是植物,并不妨碍它们是正经的素菜。

2022/02/16

视野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够努力,是我们眼界带给我们的思维就已经输了。一代更比一代强的深层原因就是随着信息资源的丰富,年轻人们都是站在前辈的肩膀上,可以将这个世界看得更开阔。眼界给我们了一个设定,你能看到的多少,就是自身能力能够得到的最远的地方,眼界实际上看到的是我们的人生。

马太效应讲,穷人更穷,富人更富,匮乏导致大部分人的眼界过于狭窄,很难有长远的规划。想要打破这个循环,就要想方设法打开视野范围。

信息社会最公平之处在于,每个使用互联网的人都可以阅读海量的信息,只要动动鼠标,我们就可以听到世界上优秀大学的课程,而在百年前,这还是精英们垄断的资源。时代的进步使我们可以更方便地进行终身学习,多学习提高思维境界,通过主动获取知识来丰富人生,得到我们需要的阅历和经验,消除由于出生不同造成的思维鸿沟。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走出去接触外面的世界,积极社交。一个人窝在家里永远不会知道外面到底发生了什么,尤其是在当前日新月异的时代,多出去走走,接触更多的人,看看不一样的风景。在行走过程中会加深对生命的感触和对自我的认知。

电影《后会无期》中有一句:「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这句虽然是调侃,没有出过家门的也有自己的世界观,但我相信在见过更大世界的人心中,这个世界更加具体生动。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一个事情能有10%的成功率就值得尝试,有20%的成功率就值得付出全部业余时间,如果能有30%的成功率,就必须放弃已有的东西全力以赴。

事业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感情是新的不来旧的不去。

做事业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做事业你不放弃已有的东西,你就永远无法获得全新的境界。但是在感情上,一个人如果突然要跟你分手,在99%的情况下,他肯定是有其他人了。所以感情是新的不来旧的不去。

但是很多人把感情上的套路放在了事业上,把感情上的鸡贼安全感放在了事业上——最终只会一事无成。

做事业从来都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很多穷人都有一个思维定式,就是一定要准备的特别充分才敢去做一个事情。实际上,无论你是谁,无论你是许家印还是马云,还是任何人,任何人做任何事情,一开始的成功率都不会超过30%。30%已经是很高的成功率了,而大部分人都希望准备到90%以上的成功率的时候才开始行动。这是完全错误的。

等你准备到90%的成功率的时候——你的真实成功率其实是——0。因为等你准备好了,你的竞争对手会准备的比你更充分。

作为一个缺钱、缺资源、缺关系的人,你做任何事情要想取得巨大的成功——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在你没准备好的时候就开始去干,这样别人更没准备好,你提前干了,你的胜算才能更大——因为时间的积累是可以战胜关系的,可以战胜钱的,可以战胜关系的。再靠关系的行业,哪怕是房地产行业,你也做不过万科,你也达不到万科的净利润水平。别的公司都是虚报利润,万科是经常转移利润让自己利润少一点,比如通过财务手段把今年的利润转移到下一年。

钟睒睒说——我从来没有把恒大冰泉当成对手过。这不是有钱就能做的行业。他都做了20多年了,中国任何一个农村,任何一个县城,哪怕是在西藏,你都可以无障碍买到农夫山泉,这不是投资100亿1年就能干成的事——无论你投资多少钱,建渠道都需要10年。

一个事情能有10%的成功率就值得尝试,有20%的成功率就值得付出全部业余时间,如果能有30%的成功率,就必须放弃已有的东西全力以赴。

10%的成功率都已经非常高了,风险投资,投100家,最多也就5家能走到下一轮的,20%的成功率,已经是天赐良机了,如果一个事有30%的成功率还不去干,那后面就彻底没机会了。

30%的成功率非常非常高了,一个事情等到30%的成功率的时候,如果还不行动,就会失去机会。而下一个30%的机会,可能需要10年。而且一个事情到底能不能成功,其实不看成功率的,哪怕只有10%的成功率,但是你付出的更大,就有可能成功。因为全力以赴做一个事情和随便做做,效果肯定不一样。你随便学学高考,和你天天夜以继日好好学习高考能一样吗?随便做做考三本,夜以继日的做题可以考清华。

其实正确的做事顺序是——当一个事情有10%的成功率的时候,就开始每天花3小时去做,包括周六周日,包括节假日。

当一个事情有20%的成功率的时候,就要开始每天花4到6个小时去做,要把全部业余时间全部投进来,甚至要开始占用工作时间,且要开始投钱做,这样更容易甩开竞争对手。

当一个事情有30%的成功率的时候,就必须彻底辞职,彻底全职去做,彻底放弃以前有的所有的东西去赌,去all in,因为30%的成功率已经到了临界点了,放弃所有的东西,花钱、雇人、建公司,专业化,全情投入,一天做12小时,拿钱出来做,你就可以在短时间内甩开99%的竞争对手,从一个顶尖业余选手成为一个顶尖职业选手。

大部分人的问题是——到了30%的成功率的时候,他还在纠结,还在考虑,还在等着跳槽,还需要更多的安全感,还需要这个成功率上升到80%90%,这时候就彻底没戏了。再等3个月,就彻底没机会了。

从客观来讲,谈感情,你可以谈备胎,你可以等到确定下一任再和上一任分手,虽然这不道德,但确实很多人是这么做的,当然时间宝贵的人也不会搞那么多备胎,备胎本质上都是穷人玩的东西,俗称养鱼。富人不需要养鱼,因为鱼多的是,富人的池子是一个海洋,穷人的池子是一个小鱼缸。在海洋里,不用养鱼,捞鱼就行了,在小鱼缸里,你要精心养鱼。

但是做事业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因为做事业实在是太难了。你不全力以赴,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性,这个临界点就是30%。

2022/02/15

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很多人理解错了,主要就是中文翻译错了,其实它的希腊语愿意是,辨识或者判断能力。

比较接近的翻译是反省思维,这就接近于曾子说的,吾日三省吾身。是每天叩问自己的灵魂和内心,我哪做得不好,我今天成长了没有。

而不是每天想着批判别人,你哪做得不好,你精进了没有,尤其是不该在微博上每天到处督促比自己强很多的人励志成长。

批判性思维是向内的,不是向外的。

具体的方式,就是《中庸》里说的:

1、博学之
2、审问之
3、慎思之
4、明辨之
5、笃行之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批判内省的步骤。

博学——搜集信息资料

审问——提出问题

慎思——小心假设,思考求证

明辨——重新看待问题

笃行——实操验证

循环往复,这就是做任何事都可以拿下的技能。

现代人做任何事,尤其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事情,都可以按照这个走一遍。

2022/02/14

结婚该选择一个什么样的人

婚姻最重要的一定不是爱。婚姻一定不是爱情的延续。婚姻应该是爱情的终结,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而且必须是爱情的坟墓。任何基于未来的幻想,必须要在婚姻前掐灭。

婚姻中最重要的也一定不是利益。还有人把婚姻叫做利益的捆绑,商业的契约,这样的提法有一定可取性,但是婚姻的意义不止在此,因为任何利益的捆绑,都会随着利益的纷争解除。

婚姻中真正需要的对方,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是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扛着盾牌守护你后背的人。

所以,婚姻中最需要的是「义气」,应该跟讲义气的人结婚。

讲义气的人,就是那个与你建立了长久的共同回忆,并愿意守护这个共同回忆的人。什么是讲义气的人,这就要求这个人:

1、爱自己。这个人要爱他自己,珍视自己的个人形象,爱惜自己的名声,珍视自己的曾经。

2、有分寸。这个人要能分清,自己的哪段感情更值得珍视。

3、长时间。因为时间的不可逆流,所以任何长时间的付出,都是可贵的,这种长时间的陪伴,才能产生长时间的成本。

感情这件事是处出来的。我们的人生中,能够与人建立长时间的感情,并长时间的陪伴的人,是非常有限的。婚姻之所以越来越难,就是因为,这样的人非常难得,这样的时间也非常少有,这就是,正确的时间,正确的人。

但是,只要能够找到这样的人并建立婚姻的伴侣,他们的人生红利会非常丰厚。

AI换脸软件 deepfacelab 原版+汉化

1. 工作区清理:



1) Clear Workspace -删除workspace下所有内容。别手贱点他。

2. 从src视频中提取画面 (data_src.mp4):



2) Extract images from video data_src - 
从data_src.mp4视频中提取帧并将其放入自动创建的“ data_src”文件夹中,可用选项:-FPS-跳过视频的默认帧速率,输入其他帧速率的数值(例如,输入5将仅以每秒5帧的速度呈现视频,这意味着将提取较少的帧)
-JPG / PNG-选择提取帧的格式,jpg较小,通常质量足够好,因此建议使用,png较大,不能提供明显更高的质量,但是可以选择。

3. 视频切割 (可选环节):

3) cut video (drop video on me) - 通过将视频拖放到该.bat文件中,可以快速将视频剪切为所需的长度。 如果您没有视频编辑软件并且想快速剪切视频,则很有用,可以选择以下选项:
从时间开始-视频开始
结束时间-视频结束
音轨-保留默认设置
比特率-让我们更改视频的比特率(质量)-最好保留默认设置

3. 从目标视频中提取画面(data_dst.mp4):



3) extract images from video data_dst FULL FPS - 
从data_dst.mp4视频文件中提取帧并将其放入自动创建的“ data_dst”文件夹中,可用选项:
- JPG/PNG - 同2)

4. 提取Data_src中的人脸:



准备源数据集的第一步是对齐人脸(把人脸都摆正了),并从位于“ data_src”文件夹中的提取帧中生成512x512面部图像。

有2个选项:
4) data_src faceset extract MANUAL - 手动提取器,用法请参见5.1。
4) data_src faceset extract - 使用S3FD算法的自动提取

S3FD和MANUAL提取器的可用选项包括:
-根据要训练的模型的面部类型选择提取的覆盖区域:
a) full face (简称F脸,额头部分有些许被裁到)
b) whole face (简称WF脸,范围更大,整个额头都取了,兼容WF和F脸模型)
c) head (不常用,给高玩做avatar用,萌新用不到)
-选择用于面部提取/对齐过程的GPU(或cpu)
-选择是否生成“ aligned_debug”文件夹

4. Data_src 整理:



4.1) data_src view aligned result - 不常用

4.2) data_src sort - 给图片排序,方便你筛选错误图片

[0] blur 模糊程度
[1] face yaw direction 俯仰角度
[2] face pitch direction 左右角度
[3] face rect size in source image 人脸在原图中的大小
[4] histogram similarity 颜色直方图相似度
[5] histogram dissimilarity 颜色直方图不相似度
[6] brightness 亮度
[7] hue 颜色色相
[8] amount of black pixels 黑色像素的数量(常用于筛选异常人脸提取结果)
[9] original filename 源文件名字
[10] one face in image 是否是画面中唯一人脸
[11] absolute pixel difference 绝对的像素差异
[12] best faces 筛选最佳的人脸
[13] best faces faster 更快的筛选最佳的人脸

4.2) data_src util add landmarks debug images -重新生成debug文件夹

4.2) data_src util faceset enhance - 用AI算法提升素材清晰度

4.2) data_src util faceset metadata restore and 4.2) data_src util faceset metadata save - 让我们从源面集/数据集中保存和还原嵌入的对齐数据,以便在提取某些面部图像(例如将它们锐化,编辑眼镜,皮肤瑕疵,颜色校正)后可以对其进行编辑,而不会丢失对齐数据。如果不按此步骤编辑“已对齐”文件夹中的任何图像,则将不会再使用对齐数据和这些图片进行训练,因此,在保持名称相同的情况下,不允许翻转/旋转,仅是简单的编辑,例如彩色 。

4.2) data_src util faceset pack and 4.2) data_src util faceset unpack - 将“ aligned”文件夹中的所有面孔打包/解压缩到一个文件中。 主要用于准备自定义的预训练数据集或更易于共享为一个文件。

4.2.other) data_src util recover original filename - 将面部图像的名称恢复为原始顺序/文件名(排序后)。 可选,无论SRC face文件名如何,训练和合成都能正确运行。

5. Data_dst 数据准备:


这里的步骤与源数据集几乎相同,除了少数例外,让我们从面部提取/对齐过程开始。
我们仍然有Manual和S3FD提取方法,但是还有一种结合了这两种方法和一种特殊的手动提取模式,始终会生成“ aligned_debug”文件夹。
5) data_dst faceset extract MANUAL RE-EXTRACT DELETED ALIGNED_DEBUG - 从“ aligned_debug”文件夹中删除的帧进行手动重新提取。 有关更多信息,请参见5. Data_dst清理。 以下步骤5.1中的用法。
5) data_dst faceset extract MANUAL - 纯手动模式
5) data_dst faceset extract manual fix - 半自动,机器识别不了的会切手动
5) data_dst faceset extract - 纯自动提取

选项和src的一样,不重复说了

5.1 手动人脸提取的操作说明:



启动手动提取器或重新提取器后,将打开一个窗口,您可以在其中手动找到要提取/重新提取的脸部:
-使用鼠标定位脸部
-使用鼠标滚轮更改搜索区域的大小
-确保所有或至少是大多数地标(在某些情况下,取决于角度,照明或当前障碍物,可能无法精确对齐所有地标,因此,请尝试找到一个最能覆盖所有可见位并且是“ t太不对准)落在重要的部位,例如眼睛,嘴巴,鼻子,眉毛上,并正确遵循面部形状,向上箭头指示您面部的“向上”或“顶部”在哪里
-使用键A更改精度模式,现在地标不会对检测到的面部“粘”太多,但您可能能够更正确地定位地标
-用户<和>键(或,和。)来回移动,以确认检测到鼠标左键单击并移至下一个或按Enter
-鼠标右键,用于检测无法检测到的正面或非人脸(需要应用xseg进行正确的遮罩)
-q跳过剩余的面孔并退出提取器(到达最后一张面孔并确认时也会关闭)

5.2 Data_dst 数据整理:



对齐data_dst面后,我们必须清理它们,类似于我们使用源faceset / dataset进行处理时,我们将选择一些排序方法,由于它们的工作方式与src完全相同,因此我将不作解释。
但是清理目标数据集与源数据集有所不同,因为我们要使所有存在的帧的所有面对齐(包括可以在XSeg编辑器中标记的受遮挡的面),然后训练XSeg模型以将其遮盖 -有效地使障碍物在学到的面孔上清晰可见,更多的是在下面的XSeg阶段。


这块做法和data_src类似,区别在于,最后合成时是根据dst中aligned文件数量来合成。删掉的dst人脸数据对应的画面就不会换脸


5.3: XSeg model 的训练和使用(画遮罩).



这章比较复杂,晚点翻译。萌新先不要使用遮罩。不用遮罩正常也能训练


6. 训练:



有两种模式可以选择:

SAEHD (6GB ): 高质量模型,至少6GB显存


特点/设置
- 最高640x640分辨率,
- 可支持half face, mid-half face, full face, whole face and head face 5中人脸尺寸类型
- 8种模型结构: DF, LIAE, 每种4 个变种 - regular, -U, -D and -UD
- 可调节的批大小(batchsize)
- 可调节的模型各层维度大小
- Auto Backup feature 自动备份
- Preview History预览图存档
- Adjustable Target Iteration 目标迭代次数
- Random Flip (yaw) 随机水平翻转
- Uniform Yaw 按角度顺序来训练
- Eye Priority 眼神训练优先
- Masked Training 带遮罩训练
- GPU Optimizer 优化器放GPU上
- Learning Dropout 学习率自动下降
- Random Warp 随机扭曲
- GAN Training Power 使用GAN
- True Face Training Power 提高人脸相似度
- Face and Background Style Power 提高颜色相似度
- Color Transfer modes 变对素材变色
- Gradient Clipping 梯度裁剪
- Pretrain Mode 使用预训练模式

Quick96 (2-4GB): 低配电脑可用

特点:
- 96x96 分辨率
- 只支持Full Face
- Batch size 4
- 默认DF-UD结构


6) train SAEHD
6) train Quick96


由于Quick96不可调节,因此您将看到命令窗口弹出并仅询问一个问题-CPU或GPU(如果您有更多问题,它将选择其中之一或同时进行训练)。
但是,SAEHD将为您提供更多调整选项。


在这两种情况下,首先都会出现一个命令行窗口,您可以在其中输入模型设置。 初次使用时,您将可以访问以下说明的所有设置,在使用已经受过训练的模型进行训练并在“模型”文件夹中显示该模型时,您还将收到提示,您可以在其中选择要训练的模型( (如果您的“模型”文件夹中存在多个模型文件)。
您还将始终提示您选择要在其上运行培训器的GPU或CPU。


启动后将看到的第二件事是预览窗口,如下所示:
watermark,text_REZMZGF0YS54eXrmjaLohLjor 
这是所有功能的更详细说明,以便在开始训练新模型时将其呈现给用户:


请注意,由于这些模型的工作方式,其中一些已锁定,一旦开始训练就无法更改,例如,稍后无法更改的示例如下:

- model resolution 模型分辨率
- model architecture 模型结构
- models dimensions (dims settings) 模型维度参数
- face type 人脸类型

Autobackup every N hour ( 0..24 ?:help ) : 自动备份频率,0不备份

Target iteration : 将在达到一定的迭代次数后停止训练,例如,如果要将模型训练为仅进行100.000次迭代,则应输入值100000。将其保留为0将使其运行,直到您手动将其停止为止。 默认值为0(禁用)。

Flip faces randomly ( y/n ?:help ) : 基本不开。在您没有要交换到目标的人脸(源数据集)的所有必要角度的情况下的有用选项。 例如,如果您有一个目标/目标视频,人物直视向右,而您的源只具有直视向左的脸,则应启用此功能,但请记住,由于没有人脸对称,结果看起来可能不太像 src以及来源面部的特征(例如美容标记,疤痕,痣等)都会被镜像。 默认值为n(禁用)。

Batch_size ( ?:help ) : 批处理大小设置会影响每次迭代中相互比较的面孔数。 最低值是2,您可以提高到GPU允许的最大值,受GPU影响。 模型分辨率,尺寸越高,启用的功能越多,将需要更多的显存,因此可能需要较小的批处理大小。 建议不要使用低于4的值。批量越大,质量越好,但训练时间越长(迭代时间越长)。 对于初始阶段,可以将其设置为较低的值以加快初始训练的速度,然后将其升高。 最佳值为6-12。 如何猜测要使用的批量大小? 您可以使用试错法,也可以通过查看DFL 2.0电子表格来了解其他人在他们的GPU上可以实现什么,以帮助自己:[url = https://mrdeepfakes.com/forums/thread-dfl-2- 0-user-model-settings-spreadsheet] https://mrdeepfakes.com/forums/t ... ettings-spreadsheet

Resolution ( 64-640 ?:help ) : 在这里,您可以设置模型的分辨率,请记住,在训练过程中不能更改此选项。 它会影响交换的面部的分辨率,模型的分辨率越高-学习的面部越详细,但训练的负担也将越来越长。 分辨率可以从64x64增至640x640,其增量为:
16(对于常规和-U体系结构变体)
32(用于-D和-UD体系结构变体)
更高的分辨率可能需要增加模型尺寸(尺寸)。

Face type ( h/mf/f/wf/head ?:help ) :此选项使您可以设置要训练的脸部区域,共有5个选项-半脸,半脸,全脸,全脸和头部:
a)H半脸-仅从嘴巴到眉毛训练,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割破脸部的顶部或底部(眉毛,下巴,嘴巴)。
b)MF中半脸-旨在解决此问题,方法是遮盖脸部比半脸大30%,这应该可以防止大多数不希望的割伤的发生,但仍然可以发生。
c)F全脸-覆盖除额头以外的大部分脸部区域,有时会割掉一点下巴,但是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当SRC和/或DST的额头覆盖头发时,最推荐使用此方法。
d)WF整脸-扩大该区域以覆盖几乎整个脸部,包括额头,甚至一点点头发,但是当我们要交换整个脸部(不包括头发)时,应使用此模式。该脸部类型的另一个选项是masked_training,它使您可以优先确定学习脸部的整个脸部的优先级,然后(禁用之后)让模型学习像额头一样的脸部其余部分。
e)头-用于交换整个头,不适合长发的对象,如果源面组/数据集来自单个源并且SRC和DST都短发或不变,则效果最好形状取决于角度。此脸型的最低建议分辨率为224。
watermark,text_REZMZGF0YS54eXrmjaLohLjor 

whole face案例
watermark,text_REZMZGF0YS54eXrmjaLohLjor 
AE architecture (df/liae/df-u/liae-u/df-d/liae-d/df-ud/liae-ud ?:help ) : 此选项使您可以在2种主要的体系结构DF和LIAE及其-U,-D和-UD变体之间进行选择。

DF和LIAE体系结构是基础体系结构,两者均提供高质量和良好的性能。
DF-U,DF-UD,LIAE-U和LIAE-UD是其他体系结构变体。[font=]



DF: 此模型体系结构提供了更直接的人脸交换,不使人脸变形,但要求源和目标/目标人脸/头部具有相似的人脸形状。
该模型在正面拍摄时效果最好,并且要求您的源数据集具有所有所需的角度,在侧面轮廓上可能会产生较差的结果。

LIAE: 当涉及源和目标/目标之间的面部/头部形状相似性时,此模型体系结构没有那么严格,但是该模型确实使面部变形,因此建议使实际面部特征(眼睛,鼻子,嘴巴,整体面部结构)相似 在源和目标/目标之间。 该模型与源头镜头的源相似性较差,但可以更好地处理侧面轮廓,并且在源源面集/数据集方面更宽容,通常可以产生更精致的人脸替换,并具有更好的颜色/照明匹配度。

-U: 
此变体旨在提高训练结果面与SRC数据集的相似性/相似性。
-D: 此变体旨在提高性能,让您以两倍的分辨率训练模型,而无需额外的计算成本(VRAM使用)和类似的性能,例如以与128分辨率相同的VRAM使用和速度(迭代时间)训练256分辨率模型

-UD: 结合U和D

接下来的4个选项控制模型神经网络的尺寸,这些尺寸会影响模型的学习能力,对其进行修改可能会对所学面孔的性能和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应将其保留为默认值。



AutoEncoder dimensions ( 32-1024 ?:help ) : 自动编码器中间层维度大小
Encoder dimensions ( 16-256 ?:help ) : 编码器尺寸设置会影响模型学习面孔总体结构的能力。
Decoder dimensions ( 16-256 ?:help ) : 解码器尺寸设置会影响模型学习细节的能力。
Decoder mask dimensions ( 16-256 ?:help ) : 遮罩解码器的尺寸设置会影响学习到的遮罩的质量。

更改每个设置时的性能变化可能会对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没有大量的培训,就无法衡量每个参数对性能和质量的影响。 每个设置为某个默认值,该默认值应提供最佳结果,并在训练速度和质量之间取得良好的折衷。


同样,在更改一个参数时,也应更改其他参数,以保持它们之间的关系相似(例如,如果将“编码器”和“解码器”的尺寸从64降低到48,则还可以将“自动编码器”的尺寸从256降低到192-240)。 随意尝试各种设置。
果要获得最佳结果,请将其保留为默认值,或者对于高分辨率型号,将其略微提高。
Eyes priority ( y/n ?:help ) : 试图通过强制神经网络训练优先级更高的眼睛来解决眼睛训练问题。
请记住,它不能保证正确的眼睛方向,它只会影响眼睛的细节和周围区域。 示例(之前和之后):
watermark,text_REZMZGF0YS54eXrmjaLohLjor 
Place models and optimizer on GPU ( y/n ?:help ) : 启用GPU优化器会将所有负载都放在GPU上,这将大大提高性能(迭代时间),但会导致更高的VRAM使用率,禁用此功能会将优化器的某些工作分担给CPU,从而减少了GPU和VRAM使用率的负载,从而使您可以实现 批处理量更大或以更高的迭代时间为代价运行更苛刻的模型。 如果您收到OOM(内存不足)错误,并且不想减小批量大小或禁用某些功能,则应禁用此功能,这样一来,一些工作将被卸载到CPU上,而某些数据将从GPU VRAM转移到系统RAM中- 您将能够以较低速度为代价运行模型而不会出现OOM错误。 默认值为y(启用)。

Use learning rate dropout ( y/n/cpu ?:help ) : LRD被用于加速面部的培训,并减少相比,如果没有启用它,使用它较少的迭代子像素抖动:


-在禁用RW之前和运行其他选项之后一次。


-禁用RW之后(也是LRD)第二次使用其他选项(均匀偏航,样式效果,真面,眼睛优先),但在启用GAN之后。


此选项会影响VRAM的使用,因此,如果遇到OOM错误,则可以在CPU上运行它,但需要花费20%的迭代时间或降低批处理大小。


有关LRD的详细说明以及在培训期间启用主要功能的顺序,请参阅FAQ问题8(此主题的第3个帖子):

"When should I enable or disable random warp, GAN, True Face, Style Power, Color Transfer and Learning Rate Dropout?".

Enable random warp of samples ( y/n ?:help ) : 随机扭曲用于概括模型,以便它可以正确学习所有基本形状,面部特征,面部结构,表情等,但是只要启用该模型,学习精细细节就可能会遇到麻烦-因为它 建议您只要您的脸部仍在改善中(通过查看减少的损耗值和预览窗口)就启用此功能,一旦对脸部进行了全面训练并想要获得更多详细信息,则应禁用它并进行数千次迭代 应该会开始看到更多详细信息,并且禁用此功能后,您将继续进行培训。 默认值为y(启用)。

Uniform_yaw ( y/n ?:help ) : 
有助于训练轮廓脸部,迫使模型根据其偏航角在所有面孔上均匀地训练,并优先考虑轮廓脸部,可能会导致正面脸部的训练速度变慢,这在预训练期间默认启用,可与随机变形类似地使用(在开始时 (训练过程)或在禁用或禁用RW后启用(当您对面部进行或多或少的训练,并且您希望轮廓脸部看起来更好且更少模糊时)。 当您的源数据集没有很多轮廓照片时很有用。 可以帮助降低损失值。 默认值为n(禁用)。

GAN power ( 0.0 .. 10.0 ?:help ) : GAN代表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在DFL 2.0的情况下,它是作为获得更详细/更清晰面孔的一种额外培训方式而实施的。 此选项的调整范围是0.0到10.0,只有在模型或多或少地完成训练后(禁用样本随机扭曲并启用LRD之后),才应启用该选项。 建议从低值0.1开始,该值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建议值,一旦启用,就不应禁用它,请确保对模型进行备份,以防不满意结果。
默认值为0.0(禁用)。

[font=]用GAN训练0.1的面部进行40k迭代之前/之后的示例:
watermark,text_REZMZGF0YS54eXrmjaLohLjor 
'True face' power. ( 0.0000 .. 1.0 ?:help ) : 使用可变功率设置的真实面部训练,让您将模型鉴别器设置为更高或更低的值,这样做是为了使最终面孔看起来更像src,而对于GAN,只有在禁用了随机扭曲后,才应启用此功能 并且模型训练有素。 在启用此功能之前,请考虑进行备份。 切勿使用较高的值,典型值为0.01,但可以使用较低的值,例如0.001。 设置越高,结果面将越像源数据集中的面,这可能导致颜色匹配问题,并导致出现伪影,因此重要的是不要使用高值。 它对性能的影响很小,可能会导致OOM错误发生。 默认值为0.0(禁用)。
[font=]watermark,text_REZMZGF0YS54eXrmjaLohLjor 
Face style power ( 0.0..100.0 ?:help ) and Background style power ( 0.0..100.0 ?:help ) : 此设置控制图像的面部或背景部分的样式转移,用于将目标/目标面孔(data_dst)的样式转移到最终学习的面孔,这样可以提高质量和合并后最终结果的外观,但是 高值可能导致学习的人脸看起来更像data_dst,而不是data_src。 它将从DST传输一些颜色/照明信息到结果脸部。 建议不要使用大于10的值。从0.001-0.01之类的小值开始。 此功能对性能有很大影响,使用它会增加迭代时间,并且可能需要您减小批处理大小,禁用gpu优化器或在CPU上运行LRD。 在启用此功能之前,请考虑进行备份。 默认值为0.0(禁用)。

Color transfer for src faceset ( none/rct/lct/mkl/idt/sot ?:help ) : 此功能用于将data_src的颜色与data_dst进行匹配,以使最终结果具有与data_dst相似的肤色/色调,并且训练后的最终结果不会在人脸移动时改变颜色(如果脸部不同,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 角度是从包含不同光照条件或颜色分级不同的各种光源获取的。 有以下几种选择:

- rct (reinhard color transfer)(我常用,滚石注): 基于: https://www.cs.tau.ac.il/~turkel/imagepa...ansfer.pdf
- lct (linear color transfer): 使用线性变换将目标图像的颜色分布与源图像的颜色分布匹配。
- mkl (Monge-Kantorovitch linear): 基于: http://www.mee.tcd.ie/~sigmedia/pmwiki/u...tie07b.pdf
- idt (Iterative Distribution Transfer): 基于: http://citeseerx.ist.psu.edu/viewdoc/dow...1&type=pdf
- sot (sliced optimal transfer): based on: https://dcoeurjo.github.io/OTColorTransfer/

Enable gradient clipping ( y/n ?:help ) : 梯度裁剪。实现此功能是为了防止在使用DFL 2.0的各种功能时可能发生的所谓的模型崩溃/损坏。 它对性能的影响很小,因此,如果您真的不想使用它,则必须启用自动备份,因为崩溃后的模型无法恢复,必须将其废弃,并且必须从头开始进行培训。 默认值为n(禁用),但是由于对性能的影响非常低,并且如果保持启用状态,可以防止模型崩溃而节省大量时间。 使用Style Powers时最容易发生模型崩溃,因此强烈建议您启用渐变裁剪或备份(也可以手动进行)。

Enable pretraining mode ( y/n ?:help ) : 启用预训练过程,该过程使用随机人脸数据集对模型进行初始训练,将其训练约200k-400k次迭代后,可以在开始使用要训练的实际data_src和data_dst进行训练时使用此类模型,因为您可以节省时间不必每次都从0开始全面训练(模型将“知道”面孔的外观,从而加快初始训练阶段)。可以随时启用pretrain选项,但建议在开始时仅对模型进行一次预训练。您还可以使用自己的自定义面集进行预训练,您要做的就是创建一个(可以是data_src或data_dst),然后使用4.2)data_src(或dst)util faceset pack .bat文件打包成一个文件,然后将其重命名为faceset.pak并替换(备份旧的)“ ... \ _ internal \ pretrain_CelebA”文件夹中的文件。默认值为n(禁用)。但是,如果要节省一些时间,可以去论坛找别人训练好的模型。

Shared models: https://mrdeepfakes.com/forums/thread-df...d-requests

要使用共享的预训练模型,只需下载它,将所有文件直接放入模型文件夹中,开始训练,在选择要训练的模型(如果在模型文件夹中有更多内容)和用于训练的设备后2秒钟内按任意键 (GPU / CPU)来覆盖模型设置,并确保禁用预训练选项,以便您开始正确的训练;如果您启用了预训练选项,则模型将继续进行预训练。 请注意,该模型会将迭代计数恢复为0,这是预训练模型的正常行为。


7. Merging合成:



训练完模型后,该将学习的人脸合并到原始帧上以形成最终视频了(转换)。



为此,我们有2个对应于2种可用型号的转换脚本:

7) merge SAEHD
7) merge Quick96


选择其中任何一个后,命令行窗口将出现,并带有多个提示。
第一个将询问您是否要使用带交互界面的转化器,默认值为y(启用),除非你受虐狂,不然就好好开着吧,边调参数边预览
Use interactive merger? ( y/n ) :

第二个将询问您要使用哪种模型:
Choose one of saved models, or enter a name to create a new model.
[r] : rename
[d] : delete
[0] : df192 - latest
:

第3个会问您要在合并(转换)过程中使用哪个GPU / GPU:
Choose one or several GPU idxs (separated by comma).
[CPU] : CPU
[0] : GeForce GTX 1070 8GB
[0] Which GPU indexes to choose? :
按Enter将使用默认值(0)。

完成之后,您将看到一个带有当前设置的命令行窗口以及一个预览窗口,其中显示了操作交互式转换器/合并程序所需的所有控件。

这是命令行窗口和转换器预览窗口的快速浏览:
watermark,text_REZMZGF0YS54eXrmjaLohLjor 
Converter具有许多选项,可用于更改遮罩类型,大小,羽化/模糊,还可以添加其他颜色转移并进一步锐化/增强最终训练的脸部。

这是解释的所有合并/转换器功能的列表:

1. Main overlay modes:
- original: 显示原始画面而没有换脸
- overlay: 简单地将学习到的脸覆盖在框架上 (推荐用这个,滚石注)
- hist-match: 根据直方图叠加学习的面部和试图以使其匹配(具有2种模式:正常模式和可通过Z切换的蒙版)
- seamless: 使用opencv泊松无缝克隆功能在原始帧的头部上方融合新学习的面部
- seamless hist match: 结合了直方图匹配和无缝匹配。
- raw-rgb: 覆盖原始学习过的脸部而没有任何遮罩

注意:无缝模式可能导致闪烁。

2. Hist match threshold:在直方图匹配和无缝直方图覆盖模式下控制直方图匹配的强度。
Q - 增加值
A - 减小值

3. Erode mask: 控制遮罩的大小。
W - 增加遮罩腐蚀(较小的遮罩)
S - 减少遮罩腐蚀(较大的遮罩)

4. Blur mask: 使遮罩边缘模糊/羽化,以实现更平滑的过渡
E - 增加值
D - 减小值

5. Motion blur: 动态模糊。输入初始参数(转换器模式,模型,GPU / CPU)后,合并将加载所有帧和data_dst对齐的数据,同时,它会计算用于创建此设置控制的运动模糊效果的运动矢量,让您 将其添加到人脸移动的地方,但是即使移动很小,高值也可能使人脸模糊。 该选项仅在“ data_dst / aligned”文件夹中存在一组面孔时才有效-如果在清理过程中某些面孔带有_1前缀(即使只有一个人的面孔),效果将不起作用,同样 如果有一个可以反射目标人员面部的镜子,在这种情况下,您将无法使用运动模糊,并且添加该模糊的唯一方法是分别训练每组面部。
R - 增加motion blur
F - 减少motion blur

6. Super resolution: 超分辨率使用与data_src数据集/面部设置增强器类似的算法,它可以为牙齿,眼睛等区域添加更多定义,并增强所学面部的细节/纹理。
T - 增加细节 the enhancement effect
G - 减少细节
7. Blur/sharpen: 使用方块或高斯方法模糊或锐化所学的面部。
Y - sharpens the face
H - blurs the face
N - box/gaussian mode switch

8. Face scale: 缩放人脸
U - scales learned face down
J - scales learned face up

9. Mask modes: 6种遮罩计算方式,效果自己试一遍就知道了

dst: uses masks derived from the shape of the landmarks generated during data_dst faceset/dataset extraction.
learned-prd: uses masks learned during training. Keep shape of SRC faces.
learned-dst: uses masks learned during training. Keep shape of DST faces.
learned-prd*dst: combines both masks, smaller size of both.
learned-prd dst: combines both masks, bigger size of both.
XSeg-prd: uses XSeg model to mask using data from source faces.
XSeg-dst: uses XSeg model to mask using data from destination faces.
XSeg-prd*dst: combines both masks, smaller size of both.
learned-prd*dst*XSeg-dst*prd: combines all 4 mask modes, smaller size of all.

10. Color transfer modes: 与训练过程中的颜色转移类似,您可以使用此功能将学习到的脸部的肤色与原始帧更好地匹配,以实现更加无缝和逼真的脸部交换。 有8种不同的模式:
RCT
LCT
MKL
MKL-M
IDT
IDT-M
SOT - M
MIX-M
11. Image degrade modes: 
您可以使用3种设置来影响原始帧的外观(不影响换面):
Denoise - denoises image making it slightly blurry (I - increases effect, K - decrease effect)
Bicubic - blurs the image using bicubic method (O - increases effect, L - decrease effect)
Color - decreases color bit depth (P - increases effect, ; - decrease effect)

附加控件::

TAB button - 在主预览窗口和帮助屏幕之间切换。
请记住,您只能在主预览窗口中更改参数,按帮助屏幕上的任何其他按钮都不会更改它们。
-/_ and =/ buttons are used to scale the preview window.
Use caps lock to change the increment from 1 to 10 (affects all numerical values).

要保存/覆盖当前一帧中所有下一帧的设置 shift /
要保存/覆盖当前一帧中所有先前帧的设置 shift M
要开始合并所有帧,请按 shift >
要返回第一帧,请按  shift <
要仅转换下一帧,请按 >
要返回上一帧,请按 <

8. 把转化好的帧合成为视频


合并/转换所有面部之后,“ data_dst”文件夹中将有一个名为“ merged”的文件夹,其中包含构成视频的所有帧。
最后一步是将它们转换回视频,并与data_dst.mp4文件中的原始音轨合并。


为此,您将使用提供的4个.bat文件之一,这些文件将使用FFMPEG将所有帧组合成以下格式之一的视频-avi,mp4,lessless mp4或lossless mov:
- 8) merged to avi
- 8) merged to mov lossless 无损mov
- 8) merged to mp4 lossless 无损MP4- 8) merged to mp4deepfacelab最新版本
【原版英文2021-1120版】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Nxf3OaFLR7yDDjlN3TCxIw
提取码:z8ef汉化版下载:链接:https://ift.tt/LSaQ1UD提取码:6666

【提取码:6666】




[ 此貼被无敌淫魔在2022-02-11 13:04重新編輯 ]

赞(17)


饱醉豚:需要看什么样的书,才能懂得多?

文/饱醉豚(@南洋富商)

1、舍弃不重要的知识
有人问我一个问题:你怎么懂那么多知识?怎样才能像你那样拥有很多知识?多读书可以吗?

这是一个误会。首先,我并不属于知识特别多的人,也没有为人类文明创造过任何重要的知识。其次,知识不是越多越好。正如一个运动员,并不是全身每一块肌肉都很发达的人才是强者,只有健美冠军才需要许多肌肉——他的肌肉不是拿来用的,而是给人看的。
大多数人都有很多知识的,只是对知识范围选择不一样。人的时间、精力和智商都是有限的,只能精选自己喜欢的几个领域,舍弃其他领域。比如说,很多非常普通的知识领域,我基本上一窍不通,连基本常识都没有。这些领域包括:
化妆品品牌。世界上的化妆品没有我了解的。我是一块肥皂从头洗到脚的人,也不区分沐浴液和洗发露,洗衣粉和洗洁精也可以凑合着洗澡洗脸。每当在别人家看到上百个瓶瓶罐罐,我都会一头雾水,因为我完全不懂这些东西怎么用。
时尚服饰品牌。我从来不关心别人的衣服是什么牌子,无论你穿的是三万块的衣服还是三十块的衣服,无论你戴的是上百万的名表还是十五块的地摊手表,我都会对品牌视而不见。
演艺界人士。有一次群聊,我说不知道陈坤是谁,竟然有人骂我装逼摆架子,其实我是真不知道。我基本上不看国产演艺界的各种东西。有位老朋友做了个公众号「严肃八卦」,后来改名「萝严肃」,我觉得她的文章写得很好,但是她公众号提到的那些艺人我基本上都不知道。
网络游戏、动漫和二次元文化。虽然被年轻朋友灌输了一些,但是依然无感。我从来没有兴趣玩电脑游戏。为了了解游戏去玩了几次,还是一点兴趣都没有,远不如在地摊上淘电子垃圾有趣。
股票和期货。我完全不做股票和期货,因为我觉得这东西超越我的的知识、智商和能力,根本不是我能做好的。
美团、大众点评、拼多多、抖音、快手、今日头条、贴吧,这些东西我都不用。
美食文化、咖啡文化、红酒文化、西餐文化,我一窍不通。我觉得这些东西陈晓卿和蔡澜去研究就可以了。我看了一些陈晓卿和蔡澜的文章,发现他们酷爱的东西竟然也是肥肠、冷面之类极其普通的东西,就觉得真没啥值得去了解。
官场和政界。我到现在也不知道顶层是几个人,只知道人数应该是奇数而不是偶数。我已经很多年不看新闻联播,不看春晚。不管我住在那哪个城市,从来记不住市长的脸是啥样的。
乐器知识。我一辈子没学会任何一种乐器。也不会标准地唱任何一首小学以后学会的歌。我在歌厅就是个哑巴。
这些知识,你会发现至少98%的上海市民懂得比我多。
所以,其实没有谁特别有知识或有才华,只是不同人的知识范围不一样。你觉某些知识有用或有趣,就会去了解。觉得没趣又没用,就不会去学。


2、少读书

读书是否应该多?我不这么认为。
大多数书都是抄来抄去,信息重复,读多少都不会带来新的信息。这些书同类的读一本就够。
大多数书都是为低端大众服务,不需要思考,这种书除了娱乐休闲,没别的意思,所以不需要读。
如果一本书太畅销,多半是为低端读者服务的,你可以不读。如果读多了畅销书,就会和很多人讨论畅销书内容,又是浪费时间。对畅销书的讨论通常只是饭桌谈资,与真正的知识关系不大。
许多人宣称自己每天读一本书,或者一年读一千本书,这得浪费多少时间。一本书如果普通人一天就可以读几本,这种书基本上可以不读。
读书应该是尽可能少。因为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书的速出度比你读书的速度快几百倍。


读书少的关键,是提高自己的眼界。你读了一些高端的书,就觉得大部分书不值得读,翻看一页就可以扔掉,然后你连书店都懒得去了,家里没有许多藏书了,这样就不至于把时间浪费在读很多书上。某些作者,你看过他几段话,判断他水平不够,那么他所写的书,就都不需要去翻阅。
当年某中国学霸去哈佛读研,课程讨论时他提到的的书,哈佛同学基本上都没听过。点评的教授说:哈佛学生通常不读这些书。言下之意,就是你读的书不入流。一个人如果没有高的眼界,基本上大多数读书时间都浪费在读不入流的书,去关注不入流的思想,纠结于本来一眼就可以淘汰的那些观点。
每个领域都有每个领域的顶尖书。不一定是很高深的,但是一定是最确切、最经典的。即便是一些业余玩玩的领域,也有很多经典书。比如我读过「ARRL handbook」,就是一本面向业余无线爱好者的极其经典的读物。如果你读过几本无线电和控制理论方面的教科书,就会明白网上铺天盖地的对马斯克星链的吹捧基本上就是一些科盲写的纯笑话,几十年来发烧友的那些千千万万的发烧毒文更是一个笑话——整个发烧文化领域都是笑话。
在互联网时代,你不缺信息,你缺的是从信息中选出有用信息的能力。但是大多数人的时间和生命,都是淹没在大量垃圾信息里。

3、浅尝辄止
生命短暂,很多东西必须浅尝辄止,一旦深入下去,随便一个小领域就可以消耗你一辈子生命。我父亲去世后,我整理他的藏书,中国象棋的书就有二书架。作为一个象棋爱好者,他摆过棋摊,当过象棋杂志的排局专栏作者,癌症后期临终前还上网参加象棋排局破解比赛,拿到一大堆第一。但是如果象棋对我带来的快乐不足以弥补花费的时间,我是绝对不会去钻研的。所以,象棋、围棋、桥牌、麻将、德州扑克之类的消遣,我都不会花大时间去深入研究。
养生之道的书,我父亲也积累了一书架。我是没有半点兴趣的,因为养生之类,我问一下医生朋友就可以,他让我吃药就吃药,他让我开刀就开刀,完全交托给专业人士。自己根本不需要了解太多。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任何人都只能在某个极其狭窄的领域深入研究,其他领域的知识,都只能浅尝辄止。
不要迷信知识。也不要崇拜那些看起来知识很多的人。如果把知识点作为饭桌谈资,或者视为才艺,作为混入上层阶级的敲门砖,那是另一个问题。那些东西其实不是知识,而是标签。


4、打造结构化的知识
一个运动员不需要满身肌肉,他需要的是为他的运动项目优化配置的肌肉和神经结构。这种肌肉和神经,都是训练出来的。一个举重运动员的肌肉,对一个篮球运动员、马拉松运动员或游泳运动员而言,不仅没用,还是累赘。
知识也一样。你要按照自己的需要,打造自己的知识结构。这需要一套top down的核心元知识,这样就可以迅速鉴别哪些知识是不需要的。
我的知识点非常杂乱。这不是好事,而是教训。因为我没有一个好的家世,没有可以从容不迫安排自己人生的机会,年轻时也没有得到高人指点,基本上属于哪里能谋生就去哪儿混饭,一辈子换了许多工作和职业,很多知识是为了谋生而学的,或者在工作中不知不觉掌握的。
我还是个没有自制力的人,喜欢和人吵架辩论,二十年来经常网战浪费时间。很多知识,是从网战对手那里学到的碎片。以我的乱糟糟的知识结构,不足以成大器。

有元认知能力,有元知识结构,才能组建自己的知识和逻辑。否则就会陷入价值无法自洽、逻辑无法运用的境地。大多数人从小就没有眼界,缺乏名师指点,只是被平庸的中小学老师误导,以考上名校为目标。长大后疲于谋生,失去对知识和思考的乐趣,把金钱和权势视为目标。他们可能获得名校文凭,但是其思考力依然一塌糊涂。

知识是为了思考,不是为了炫耀。

不严谨的老生常谈——男多女少

一个自称在上海做了7年红娘的博主说,姐妹们,形势严峻,一线城市的相亲市场大约是四个女人对一个男人。她说中国男性确实比女性多得多,但多出来的男人在农村,而女人都挤在城市。
然后看到纪录片《Do Women Have A Higher Sex Drive?》讲了一个80/20法则:80%的女人只对20%的男人感兴趣。假设有个相亲派对,男人会愿意与现场半数以上女人搭配,然而大部分女人只在乎其中20%的男人。这和"四女抢一男"不谋而合了。
女人经济独立带来的结果不是让她们放低对男性的经济要求,而是对男人要求的全方位提高。以前女人迫于生存和道德压力,必须嫁给那80%的男人,现在她们有了工作保底,不结婚也能一个人活下去,那就只瞄准那20%的男人。她们心底有个复杂的清单,能满足条件列表的男人非常稀有,她们只想要最好的。如果得不到,就宁愿单着。
合起来想,城市里的婚恋是这样的,女人一直在寻找男人、争夺男人,但和大多数男人无关。大多数男人在大多数女人眼里只是某种莫名其妙的生物("屌丝""国蝻""小吊子"……)。城市越发达,女人经济越独立,这种状况就越明显。反之,生存和道德压力大,女人还是可能在剩余80%男人里"找个老实人嫁了"。
至于那20%的男人,择偶范围很广,最好的生物策略自然是当个渣男。

2022/02/13

如何开启自律的人生

真正的自律,从来不是不是管住、控制,而是对未来有动力、有奔头。

很多人坚持路上的绊脚石,往往来自于挫败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最后却没什么效果,而且每每因为一些情况的干扰,导致计划不能做完时,就会觉得愧疚、自责,当你的这些负面情绪进行多次叠加之后,就容易自暴自弃,最后干脆破罐子破摔。

实际上,导致你挫败感的,并不是你的无能,而是对自己不合理的期望。

真正要做好一件事情并不容易,你有没有曾经信誓旦旦的给自己列过一堆任务清单, 恨不得每周读一本书,每天写一篇3000字文章的速度,来让自己看起来特别努力,特别上进?

但结果呢?是不是做在书桌上打开书没有三分钟,手就放在了手机屏幕上,电脑在面前放一天,你的Word文档上也只零零散散的敲出几个字?

总是期望自己能做出超出当下的能力范围的事情,当然只能是失败,因此我给大家的建议是,
1、将成就分级;
2、找合适的「拐杖」。

其实并不是一件事情没有做完,不代表你之前的付出就没有价值,你完全可以将这些价值分级处理。

比如你今天给自己定的计划是学习一个小时,那么你完成了,当然就是100分,但是如果你最终只学习了半个小时,那么你可以给自己打 60 分,40分钟就打70分,以此类推,随着你学习时长、完成任务的增加,你的成就感也就能不断增加。

能够保持自律的人,往往敢于发现问题,接受改变,并驱动自己去学习,而这样的学习过程不是痛苦的,相反更会不断的带来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成就感越多,人越自信,越有信心去挑战,去锻炼,才有更多的机会变得优秀。

而找拐杖的用处,是能让你前进的路更好走一点,这样也能起到帮助你坚持的作用。因为事实上,自我提升这条路其实已经有很多的前辈走过,你当下所困惑的一些事情,之前的人一定也曾经遇到过,而且解决的比你更好,所以,要懂得给自己找拐杖,找一些成功的经验,是最节省时间也最有效的做法。

拿我自己来说,读书和健身都是我非常喜欢的,而很多人眼中,坚持做这两件事是很枯燥的,但我在坚持的过程中,并不会觉得痛苦,因为读书能够丰富我的知识储备,而健身则让我更有精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因此我能获得源源不断的成就感。

所以,我想借此告诉大家的是,很多人都强调要从行为上自律,要如何如何做,但实际上,真正的自律,不是刻意为之,是从内心真正想要去做一件事,不断的积累正向反馈,这样才会让你在坚持的路上越走越轻松。

自律这件事,不需要剑走偏锋,也不依靠天赋才华,唯一需要你做的,就是坚持和热爱。

2022/02/12

怎样才算做自己

做自己和改变自己,这两个都有道理。那如何平衡呢?我的体会是:不断追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对生活现状满意么?

如果你的追求都是向内的,和外界联系很少,那做自己也无所谓;如果要不断和外界交互,而自己又没那么强,还是改变一下的好,暂时难受一些,可以赢得更好的未来,所谓"做难而正确的事"。

我曾经听很多人说,不想奋斗,只想要做自己,到底什么式自己呢?山本耀司说:"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只有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而那些喜欢待在舒适区的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以前搞废一个人的方式比较简单,给他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一个游戏,他就开始废了。现在,搞废一个人的方式更简单了,给他一部手机、一个wifi,他就开始废了。

试一试以自己为圆心,自己的手为半径,开始画个圆,如果发现所有需要的东西,在这个圆圈里都能得到,那么,就要开始小心了。

2022/02/11

混日子会开心吗

劝你摸鱼混日子的人,都是坏逼。

想摸鱼混日子的,都建议看看一本书《沧浪之水》,写的是体制内,确实,只要你打定主意混日子了,没有人能奈何你,尤其体制内,上司来一次你怼回去一次,你可以过神仙日子。

但是,劝摸鱼混日子的,不会告诉你,摸鱼混日子的结果,就是你的同级别的同事,甚至比你进来晚的后辈,会无情地嘲笑你,这些会成为你的日常,然后你会发现当你需要社会资源的时候,一样没有。这就是混日子的代价。

我有一次转行后,有半年的时间,可以混日子,我到这个单位后发现所有的人都管不到我,我处于一个真空地带,确确实实存在着,但是确确实实所有人都用不到我,开始非常爽,上班玩游戏,到点打饭,伙食还挺好,工资也挺高。

但是没有一个月,我就自己害怕了,那种恐慌让你寝室难安,玩游戏都没有办法沉浸,因为你很清楚一点,你会被发现的,这种日子迟早是不可持续的。这时候,你必须找一件事,跳出来,让自己忙起来。

摸鱼这种行为最终就跟小偷一样,就是你要为了掩盖你的摸鱼去重新构造一个体系,所以看起来摸鱼很轻松,但是最终为了轻松摸鱼,你会比摸鱼还要累,你的人生也会艰难很多。

2022/02/10

女人要想赚钱,应该选什么路?

核心就是两句话——远离体力劳动,发挥社交优势。

女性的主要社会优势是性别,一般男人不会故意为难女人,尤其是漂亮女人,但是男人看男人一般戒备心很强。

另一个优势是女人情商往往比男人高。

所以同一个阶层的人,女性的社交能力普遍比男人强。

都是白领,女白领一大堆朋友,可以找到一大堆人聚会。

尤其是长得漂亮、高情商的女人,社交优势更加明显。可以跨界层社交。男屌丝白领周末只能在家呆着,最多有一两个朋友。

而女人的劣势主要体现在体力上。

那么是不是这就意味着女孩适合去做重脑力劳动呢?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特别重的逻辑性脑力劳动工作,本质上就是体力劳动。

比如程序员,比如审计,比如律师,比如建筑设计师,确实都是需要专业技能的脑力劳动,但说白了,也是体力劳动。

程序员说是脑力劳动,说实话重脑力劳动本身就是体力劳动,码农码农,写代码的农民,真的是需要很好地体力,否则坚持不下来。

当程序员也没什么好的,做的时间久了,腰椎间盘突出,坐的屁股都大了,熬夜,还容易秃顶,时间长了不好看。

总之,女性离体力劳动越远、离社交环节越近,成功赚到钱的概率越大。

比如明星。女明星不比男明星赚钱少。

比如网红。女网红成功的很多。

比如卖微商卖保险。微商大部分都是女人,而且成功的女性大微商非常多。既可以摆脱体力劳动,又可以发挥社交优势。

真正靠做程序员、审计师这种看似脑力劳动实则体力劳动的职业成功的女性比例还是不高的。白领就更不用说了,和性别无关,白领本来就赚不到钱。

所以互联网真的很伟大,互联网生意的本质就是轻体力、重社交、扩大你的社交资产。

所以女性朋友们一定要好好利用互联网做生意。尤其是自媒体做副业。

2022/02/09

婚姻仅仅是财产契约

你有没有想过到底是哪些人在物质化本应该纯洁无暇的爱情?你翻开整本婚姻法,它里面有怎么定义爱情的吗?爱情本来就和婚姻没有关系,婚姻是一种政府制度,当你问婚姻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会很直接的回答你:"自愿"。婚姻是符合法律规定的男女,"自愿"的结合。
 
婚姻细化下来在我国就是一个共同财产制度,现在不仅连性,甚至生育都在被从婚姻当中逐渐剥离。两个人领结婚证或者不领证一起生活,区别就是是否共同财产。领证了,两个人共同财产;不领证,就是彼此财产分开。
 
你知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征婚帖会强力的刺激到很多青年女性?本来就是个年薪170万的阿里员工,出来想找个月薪1万的女孩子,顺带提几个要求。你愿意,就去,不愿意,就拉倒。你不感兴趣,不去就是了,何必去骂人家呢?人家提的要求也不涉及公序良俗,就是想找个人过日子啊。
 
因为我们国家当中相当数量的人在学校里面学习的婚姻有个不存在的东西叫"平等"。婚姻中两个人可以彼此尊重,彼此协作,但是就是没有平等两个字。因为一张结婚证,不可能把两个原来不平等的人放到平等的位置上。
 
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结婚了两个人要买房,一个要买郊区大户型,另一个要买市里学区房。谁对谁错?没有对错。听谁的?谁出钱听谁的。
 
钱在你的账户里,你喜欢就是可以直接买。你没钱,就是要等别人同意。结婚谈彩礼谈房子加名字也是一回事。你报个价,人家答应就付钱,不答应就再谈。双方一共就那么点钱,你这边要多,他那边就要少。
 
到了婚姻市场上,大家都是来解决自己的需求的。真的年薪170万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投入婚姻市场是什么待遇大家有过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但是为什么到了网上会刺激到那么多人?
 
就是他在开条件挑你,你感觉到他高高在上,在"筛选"符合他条件的人。你骨子里从小被灌输的平等理念立刻就会刺激你站起来"反击"他。
 
绝大多数普通人从教育中获得的平等理念走到现实生活中都会被慢慢磨灭掉,剩下一群磨不灭的,放到网络上就是极端的激进派,生活中也会处处碰壁。你领导要往东,你觉得他不尊重你要往西的意见,你和他吵完架就辞职。你和你配偶也是一样,他自管自买了套郊区大平层,你说你不喜欢偏要学区房,手里又没钱,你吵完架离婚发现还是没房子住,要自己花钱租。
 
真蠢的人不多,但是还是有的。

流行情绪

网络流行一般往往代表着年轻人的情绪,而群体性的情绪往往不能被当真。

比如2010年之前,网上弥漫着一种乐观主义,经常有人发表空间和状态,说自己一两点下班,但觉得很充实。

这种论调哪怕是到了2015年,也非常流行,整个朋友圈都是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到了2017年舆论就开始猛的反转,从佛系青年开始,到丧和上班偷懒摸鱼成了主流。

到处都是绝望和垂头丧气。

这种群体性的情绪到底是由现实所折射出来的,还是仅仅是一种跟风和流行?

2010年说每天忙到一两点但充实的人,其实到现在也还在打工,没啥太大出息。

当年跟风说奋斗,其实多少努力是有效的,他自己心里也清楚的很。

同样,现在跟风说痛苦,忧愁,到底有多少是真的日子过不下去的,其实自己心里也清楚。

日子就是现在这样,都是以前房价不高,可工资也低,10年拿4000和20年拿4000,其实都一样买不起房。

过好自己的生活,少被网络情绪感染,这个比什么都重要。

转:为什么很多牛逼的人当了领导就成了傻逼?

文/陈宇

其实这是官僚体制的通病,层级越高,对具体事情越不了解,却又掌握了决策权,由此导致效率和创新力都下降。

(1)层级制管理让银行缺乏市场敏感度
我在银行的时候,有个极为深刻的感觉,就是银行对市场的极度不敏感。说句不客气的话,银行就是头恐龙,尾巴被人给拿住了,要传导到脑袋去,估计得一年半载才行,要让它对市场做出快速及时的反应其实是难度很大的,这个跟银行长期被压制在极端保守主义的立场上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其实全球范围内的银行都存在这个问题,越是到了高层,对市场一线的反应越慢。而具备创造价值能力的人,往往在底层。在其他一些行里,这个情况很明显,媒体里创造价值的人,往往都是一线记者,而恰恰工资较高的都是脱离一线的编委,他们不直接创造价值,收入却高于记者。也因为他们脱离一线,导致对新闻的不敏感,从而降低了媒体的新闻敏感度。

银行业也是如此。往往最有意愿做事情、对市场最敏感的都是一线的业务员,但是压制他们创新意识的往往就是他们的直接领导。创新的活力就是这样被拍死在层级制管理上的。层级制管理的后果,就是活生生把一个想做事情的人变成一个不想做事情的人,当然这时候我们也可以说这个业务员成熟了。

我刚工作在一个基层储蓄所押钞,我每次看到很多流程可以改进,让各种风险降到更低的时候,跟我们主管说,可以怎么做,怎么做,我们主管直接就拍过来说,我们银行每一个流程都是经历了无数次的验证后总结出来的,都有内在的道理在,你小年轻就做好你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开始的时候,我想想也对,后来总觉得有问题,又跟我们主管去说,我们主管说,你想那么多干什么,做好你自己的事情,拿那么点工资,想那么多干什么?!

我离开银行很多年后,曾经开玩笑说,银行模式就是大量的八零后在想事情,然后跟七零后商量,最后按照五零后的战略、六零后做的决策来执行。等一个流程走下来,事情也就别做了,因为市场可能早就变了。想来的确也就是那么回事去。

为什么会如此?我们来看层级制度所带来的两大弊端。

第一个弊端,前面说过了,层级制的社会必然是非能力认定的。这里有两个原因。原因之一,层级制的晋升通道很多时候是偶然因素导致的,不一定是最有能力的人走到最上面去。例如你可能长得帅,所以更能得到领导喜欢,也例如竞聘的时候,你的对手生病了,出绯闻了,等等。这些都会导致本身不太能干的人因为偶然因素上去。原因之二,即使是正常的晋升模式,很多都建立在资历基础上,从而导致能力错配的问题。例如很多行长都是从办公室主任晋升而来,而适合做办公室主任的人,是不是一定能做好行长呢?事实上,不同岗位对能力要求非常不同。最终,这两个原因导致走上领导岗位的人未必都是具备能力的人。

第二个弊端,是在层级制的社会里,当人到达一定层级后,往往都是去能力化的。为什么呢?因为达到一定层级的人,一般都很难走下这样的层级。缺乏有效的竞争淘汰机制,能上不能下,最终使得那些晋升无望的领导,往往就干脆拉到了做,而你也对他无可奈何,为什么?层级放在哪里,没有淘汰机制,使得一定层级上的人普遍丧失能力。

我前段时间抨击所谓经济学家,他们的成长路径一般为:少年时勤奋好学,的确都是人中龙凤;后来写出不少真知灼见,成功上位;再后来往往无心研究,开始每天走穴、到处演讲,当然也有部分成为利益代言人,拿着极为优厚的俸禄,谁还愿意潜心做研究?而且,因为层级制的存在,哪怕他们讲的都是一些陈词滥调,甚至严重脱离实际,都不会改变他们是专家的事实。层级制就是这样,只要你鲤鱼跳龙门成功了,你就是龙了,永远不会变回鱼,也就足够你骗吃骗喝了。这带来的问题是什么呢?是大量不创造价值的人占据了宝贵的社会资源,严重地挤占了社会财富,最终受损的必然是那些创造价值的人。

另外一个隐藏的问题是,那些进入更高层级的人,往往对低层级的人有明显的优越感,逐级管理的制度最终促使下一层级的人慢慢奴性化。说好听点是让人成熟,说难听点就是让你成为符合他想法的人,严重压抑了创新的可能性。银行体系里这种现象是很突出的,大量饱含激情的员工,在工作三五年后,一般就是两个结果:一个是被抹去棱角,随波逐流,拼命上位;另外一个就是继续保持性格,如果遇到合适的领导或许能上位,而大部分就基本被抛离这个体系。

真正的职场上很少见到35岁以上的非高管

被各种方式赶出去了。

一线城市,尤其是深圳之类城市,除了高管,在非稳定单位的公司里,很少见到35岁以上的、非高管级别的打工者。 如果你认真观察,你会认同我上面说的这句话的。

技能不是职场最大的敌人,年龄才是,因为大部分人的技能都是很容易被替代的,你的人也很容易被替代。
根本不用公司淘汰你,一座城市的速度就足以淘汰你。很多人说自己每年涨薪10%,这很好,因为至少你的薪资涨幅赶上了GDP的增速。但实际上大部分人无法做到每年收入增长达到GDP的增幅。
过了30,结婚生子,买房买车,孩子上学,每一笔就算节省也是不小的开销。再加上大部分家庭即使凑够6个钱包,最多也就是出个首付,贷款还是要自己还。收入上不去的话,自己都受不了了。

二线并不比一线更好,因为赚钱机会更少,没钱在哪都不会幸福,无非是把问题延后了,就和找不到好工作就去考研究生一样。人生是没有退路的。只能硬着头皮上。

2022/02/08

起点永远不嫌低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做生意失败是因为起点太低,只可能是因为起点太高。

为什么?

因为起点足够低的生意很难失败。

你去摆个摊,你怎么会失败呢?大不了就是赔2000块钱衣服钱嘛,谁还赔不起?

你去写个自媒体,你怎么会失败呢?大不了就是花了半年时间无效不写就是了嘛。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你去开个快餐店,开个包子铺,就算赚不了多少钱,总也不可能赔多少钱吧?

何况越是起点低的生意,越不可能赔钱,你什么时候见过夫妻店赔的?夫妻两人都不要工资,一家人在里面干,一起吃,一起住,一年能存三五十万,他成本足够低,他怎么可能会失败?但是如果你一上来就雇3个人,你很可能亏死。

那为什么大部分人宁愿冒着没经验也要投200万的风险,也不愿意从小做起开始积累经验呢?

是因为他懒。是因为他不热爱这个行业,只想赚快钱。

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人只想获得一个高起点,少走弯路,殊不知只有自己把坑全踩一遍的路,才是最捷径的路,只有自己能在低成本的情况起步,也才能给自己研究行业和产品留出足够多的战略空间。

高起点很多时候不仅不会让你少走弯路,本身可能就是一种商业自杀行为。

赚钱新路:代理版权诉讼

两个人发生冲突,挨打后怎么办?
直接躺平,绝不还手。
躺平就是受害者,还手就是互殴。

鉴定个轻微伤,就能关对方15天,然后进行和解谈判,几千块就到手了。
鉴定出轻伤,就涉及到刑事责任,可判3年以内,想和解,5位数起。

律师遍地走,讼棍多如狗,这就是司法时代,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

随便找一个细分的点切入,就能大赚!

以知识付费为例,相关从业者越来越多,但申请版权的人却极少,盗版课程泛滥,无力维权。

针对大量的知识付费从业者提供一条龙fu务:版权申请、搜集盗版信息、代维权。
零费用,免律师费,就能快速签约大量创作者。

采用阶梯制收费:

维权金额低于5000元,全部归律师。
维权金额5000元~20000,律师拿高出部分的50%;
维权金额20000元以上的部分,律师只拿10%;
每单至少4位数以上的利润,批量维权,收益不可限量。

目前网络暴力泛滥,无数个气头上的人恨不得撕碎对方,但是隔着网线,只能作罢。

这时候律师出马,代起诉,100%胜诉。

败诉方支付维权费,500元以内的罚款,5日拘留...

许多人不想被拘留,一般会赔钱和解。

全网数万万个网络暴力、嘴炮狗,都是潜在起诉对象,市场无限广阔。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又不是律师,怎么赚这个钱?
大部分律师,缺乏接单能力。
大部分律师,缺乏行业理解,无法扩张生意。
大部分律师,缺乏相关技术,例如批量找盗版....

找几个律师合作,所有琐事自己搞定,律师只做诉讼。

如果有一定的影响力,还可以做律师社群,一年几百元的会费,提供一切法律咨询,潜在付费用户极多,规模效应,可以显著降低成本。

潜力非常大。#创业故事#

2022/02/07

《娜拉走后怎样》节选

文/鲁迅

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

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

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

她除了觉醒的心以外,还带了什么去?

她还须更富有,提包里有准备,直白地说,就是要有钱。

钱这个字很难听,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们所非笑,但我总觉得人们的议论是不但昨天和今天,即使饭前和饭后,也往往有些差别。

凡承认饭需钱买,而以说钱为卑鄙者,倘能按一按他的胃,那里面怕总还有鱼肉没有消化完,须得饿他一天之后,再来听他发议论。

钱——高雅的说罢,就是经济,是最要紧的了。

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人类有一个大缺点,就是常常要饥饿。为补救这缺点起见,为准备不做傀儡起见,在目下的社会里,经济权就见得最要紧了。

世间有一种无赖精神,那要义就是韧性。

青皮固然是不足为法的,而那韧性却大可以佩服。

要求经济权也一样,有人说这事情太陈腐了,就答道要经济权;
说是太卑鄙了,就答道要经济权;
说是经济制度就要改变了,用不着再操心,也仍然答道要经济权。

快乐养育

正常的东西,很多都是错误的东西。

很多人这样做,不代表这样做是对的。出发点是好的,也不代表这件事是对的。对错——是完全从长期的、客观的影响出发作为基准考虑的。

作为家长来说,一个孩子从小到大到长大成人,在我看来有两点是最为重要的,其他全部是次要的——一个是要拥有坚强的性格,一个是拥有一个可以生存的技能。

快乐不快乐完全不重要。

坚强的性格,可以让人充满韧性,并拥有改变内心的力量,那么他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能起底反弹。这才是真正的强者文化。

绝大部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完全是错误的——所以只能培养出废物。他们太过于关心孩子快乐不快乐了。一个没有本事的人,一个妈宝,一个自己无法独立面对社会竞争的人,他到了社会上,处处碰壁,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他怎么可能拥有长期的快乐呢?他的快乐,无非就是一个宠物的快乐。

自信和他的家庭是否是单亲家庭无关——和他的成就无关。

周杰伦也是单亲家庭,单亲妈妈带大的,他很自信,因为他成功了。我也是单亲妈妈带大的,我也很自信,因为我成功了。

克林顿的父亲在她母亲怀他的时候就出车祸死了,但是他也很自信,因为他成功了。玛丽莲梦露干脆就是孤儿院长大的,但是她也很自信,因为她成功了。

乔布斯和奥巴马都是父母在大学生下他们,然后养不起送人,但是他们也很自信,因为他们成功了。

只有成功,只有受人尊重。只有有钱,只有拥有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的人,才可能真正意义上的拥有长期的快乐和幸福——这是价值感。这是一个人对于社会的价值所带来的成就感。这才是真正的快乐。

快乐从来不是什么都不想,然后跟个傻子似的每天吃吃喝喝,然后当一个妈宝男妈宝女,这种人没有快乐可言。而这些成功的前提条件是——这个人必须要有一个技能非常的牛逼。

人的自信是在做事的不断成功中建立起来的,不是在双亲家庭中建立起来的。

父母,尤其是单亲妈妈,要极度关注孩子的某一方面的技能的培养。不能学着玩,不能浪费时间,不能让他有学东西可以学着玩的态度,不可以让他有随便学学可以轻易浪费生命的态度。这是价值观的教育。

精力管理

一切基于「时间管理」概念的方法都是伪命题,时间是不可被管理的,能管理的只有个人精力。


真正意义上高效利用时间的方法,市面上只有柳比歇夫的那套管用(前苏联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他坚持统计每天的日程,精确到分钟,并以此做统计分析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著作《奇特的一生》),但对于多数人来说,他的方法是很难坚持下去的,多数人连最基本的记录都做不到,更别谈后面的统计分析了。

普通人学习时间管理,原因多出于焦虑,而焦虑又源于有太多的事情做不完。但本质上,时间层面的高效率并不能解决事情做不完这一根本问题。

打着时间管理旗号的商人们,他们很清楚自己所贩卖的不过是「安慰剂」,反正大家折腾到最后都不会有什么太大效果,自己不可证伪的理论,永远不会被人指责为骗局。

而普通人在生活中缺乏选择权,他们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无法自由支配,学习时间管理,也无非就是花钱买个安慰。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产生自己将要从繁重事务中解脱出来的短暂幻觉,用来逃避难以改变的冰冷现实。

那么是不是说买本《奇特的一生》我就可以学会高效的利用时间了呢?
实际上这本书大多数内容都和高效利用时间没啥关系,提到方法论的地方仅占短短的几页。很多人被推荐这本书后,都大呼失望,觉得这本书过誉了。
我也不觉得这本书是必读的,你买来看也不会有什么特别实际的帮助。但我提到这本书,其实是想借助这个例子,告诉大家一个认知上的误区:
很多人认为成功人士先有方法论,然后利用方法论才成功的。但实际上恰恰相反,所谓方法论不过是他们成功后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那些高认知的人,他们不断在学习和追求的,是制造方法的方法,或者说,他们探求的是事物的本质。

这种追求事物本质的能力,是你永远无法在畅销书与培训课程中学到的。

2022/02/06

赚钱有4个层次

第1层,纯体力赚钱模式,几乎无技能加持。保安、宝洁、门卫、苦力、小工、洗碗工、快递员、外卖员、工厂流水线工人、驾校教练、滴滴司机等。

在这种模式下,年轻的、体力好的,去送快递,多赚个风险钱和时效的钱,老弱病残做不了。有车的可以跑个滴滴,也算是有一个工具加持。老头老太太,体力不好的,就只能做门卫、宝洁和洗碗工了。

对于这个层次的人来说,当务之急是学习一个技能,尽早进入技能赚钱阶段,哪怕会腌鸭脖,会烤羊肉串,也有机会自己从一个小店做起,只要肯吃苦,不断钻研新品,就有机会积累口碑和生产资料。而不是在体力劳动之间换来换去。你从流水线换到保安的意义是什么?

第2层,技能劳动赚钱模式,白领层次,没有生产资料,大学量产。有学历,技能有高有低,技能门槛高的工资高,如程序员,技能门槛低的工资低,如HR,如行政,跟单,财务,文案等。

从体力赚钱到技能赚钱,是人的第一宇宙速度,可以让你进入社会的主流话语圈层,也就是别人把你当城里人看,当大学生看,当职场人看,当白领看,甚至当中产看。你可以旅游了,有年假了,买得起iPhone了,甚至赚的多的能买得起车供得起房了。但是大部分人会在第一宇宙速度之后失去势能,不会再进入下一个层次。

第3层,资源赚钱模式,如网红、艺人、明星、中小型企业主、关系户。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可以进行资源置换,而不再依靠简单的体力和技能赚钱,而是用资源换钱,如用流量换钱,用名气换钱,用社会关系换钱,是社会财富一次分配的主体人群和富裕人群的主力人群,已经摆脱了白领层次。

从技能赚钱模式到资源赚钱模式,是人生的第二宇宙速度,是连接大资本和广大消费者的中间环节。

这个生存模式的人,有机会接近到社会各行业的顶尖圈层和资源整合者,让你成为大资本资源整合的一个环节。比如任正非可以请易烊千玺代言自己的手机品牌,段永平可以请杨幂代言自己的手机品牌,然后他们想在网上推广的时候,还可以请一堆网红帮自己推广。同时这个模式的人,又拥有了一定的向下整合能力,整合他的员工等。

第4层,资本赚钱模式,如阿里、腾讯、华为、恒大、万科等大型上市或知名公司的老板们。具有庞大的生产资料可供调配,可以拿地、可以上市、可以发债、可以投资优秀的年轻人、可以并购竞争者。到了这个层次,就不会再关注任何个人的技能和学历了,因为一切技能和学历,他们都可以买过来,并且对他们来说,还不贵。

这个模式,是所有资源赚钱模式的人梦寐以求进入的模式,包括所有的明星、大网红、中小企业主,都想进入这个模式,进入这个模式,是从工具人彻底成为资本整合者的转变,是人生的第三宇宙速度。但高处不胜寒,只有极少数人能走到这一步。

你在哪个层次?

与众不同

如果你对自己的人生有追求,想要去做正确的事情,想要有一番成就,那么你必须意识到——你在做一件远超大众水平的事情,你的生活会变得与普通人完全不同。

随之而来的,就是你会背负很多的不理解、质疑、嘲笑甚至是攻击。

你的所作所为,会影响你周围的人,从小到不合群,大到影响别人利益;从小到家庭、公司,大到城市、国家,你所做的事情越大,你的地位越高,你受到的恶意就会越多。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感到迷茫、委屈、困惑、痛苦、孤独……

你很难向别人解释什么,大家也压根不想去理解你。

很多大人物都讲过类似的话,「今日我所做之事,自有历史评断」,——他们甚至要一生背负骂名,无法在活着的时候被人所理解,直到死去数十年甚至更久,才能得到较为客观的评价。

你有了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追求,你变得和别人不一样,你就拥有了敌人。

现实中,很少有人能抗住这种来自周边环境的压力。

这就是与众不同的代价。

2022/02/05

中国哪有五千年文明

古希腊人知道大地是球体。

古希腊人埃拉托斯特尼在公元前测算出地球周长为39000公里。2000年后启蒙了中国。

玻璃发明于5500年前,中国还在原始社会。

西洋陆棋发明于5000年前,中国还在原始社会。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鞋底泥,、粪坑泥、烂草鞋、洗脚水、狗屎汁、猪槽垢、香炉灰、裹脚布、月经布、脏内裤、吊死人的绳子……都是药。这跟其他国家古代科学相比,如3800年前的莫斯科数学手卷《Moscow papyrus》和3600年前林德数学手卷《Rhind papyrus》;以及2000多年前的阿波罗尼奥斯的《速算》、《不规则无理数》,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现象》、《光学》、《反射光学》,帕普斯的《数学汇编》,托勒密的《光学》、《行星假说》、《天文学大成》,阿基米德的《抛物线求积》等等等等科学成就相比,是裹脚布"科学"和科学之间的差别。

中国没有发明很多最基本的东西

中国古代搞出板凳,搞不出椅子。椅子要上溯到汉魏时传入的胡床。

中国古代音律只知道5音("5音不全"), 7音是西方传来的。

中国古代连标点都发明不了。

中国古代连加减乘除等于之类的运算符号都发明不了。

欧洲马车用弹簧减震已经有多个世纪;清朝皇帝的马车用麻草或布帛减震。

中国发明不了硬笔(铅笔、钢笔、圆珠笔),墨水瓶,西式墨水。用毛笔、砚,墨水要现磨。2000年来没法随时拿出笔写字。

自来水和肥皂。没有西方发明的自来水和肥皂,连洗澡都难。

4300多年前,巴比伦已经记载了制造肥皂的公式。意大利庞贝城(2000多年前)废墟中,挖掘出肥皂工厂。圣经上亦提及肥皂。天朝100年前听说了肥皂。

鞋子。中国古代鞋子连左右都不会分,秦兵马俑的鞋子左右不分。

中国对科学的贡献远低于世界平均

不是靠西方科学,只怕连静脉、动脉还没分清楚。人均寿命大概跟清朝一样30出头。

所谓5000年发明了大约0个机器。

提出的公式基本为0。

科技书籍的内容基本是外国人的原稿。

对科学的贡献远低于世界平均。

电灯,电报,电话,收音机,电影,电视,键盘,电脑,互联网,复印件,传真机,电扇,空调,洗衣机,汽车,列车,飞机,潜水艇,卫星(俄国),飞船(俄国),太空站(俄国),元素周期表(俄国),火箭(俄国),直升机(俄国人),机器人……伟大的发明都是外国或者西方的。

连个中文键盘都没发明出来。

中国不可能靠自己发明出计算机,进入信息时代。

电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DNA计算机的概念和发明都和中国无关。

所谓中国的发明基本不是真的

勾股定理。约公元前100年中国的《周髀算经》记录了勾股定理:勾3股4弦5。

公元前1800年巴比伦记录了15组勾股数,最大的一个勾股数是(18541,12709,13500)。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提出了毕达哥拉斯定理,A平方=B平方+C平方。中国"发明"的是一个别人早已发现的最简单的勾股数,根本不是个定理。

2进制。

有人说中国发明了2进制,证据是中国发明了八卦。

2进制有2个数值1和0。

2进制的0是0。

2进制的1是1。

2进制的2是10。

2进制的3是11。

2进制的4是100。

不是靠西方,中国连2进制的概念都没有,倒是真的。

中国的进步是西方的帮助

历法——中国农历是德国人汤若望根据公元前的古希腊历制定的。

元朝时,波斯人扎马鲁丁参照伊斯教历制定《回回历》和《万年历》。

中国的《授时历》及《大统历》 均参照伊斯教历制定。

地图——公元前六世纪的巴比伦世界地图,是最古老的世界地图。元朝时,波斯人扎马鲁丁用阿拉伯制图技术制作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地理总图《元大一统志》。明朝时,意大利人利玛窦制作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

几何学——中国明朝开始系统学习平面几何,清朝才开始学习立体几何,课本是意大利人利玛窦带来的《几何原本》,古希腊公元前欧几里德的著作。利玛窦带人翻译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等书。许多中文几何词汇,例如点、线、面、平面、直角、锐角、钝角、曲线、垂线、平行线、对角线、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心、外切、几何,以及星期等等都是由他们创造。

华人中学数学水平"很高",但是没有几个数学公式是华人搞出来的。

数学大师丘成桐先生认为:不要说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加拿大,瑞典,以色列,日本,就是连瑞士的数学水平都超过中国。

太空船,太空站——科技上俄罗斯人发明了元素周期表,火箭,直升机,卫星,天空船,太空站。

中国的太空船、太空站抄俄罗斯1970年的技术,水平低于俄罗斯当时的程度。

中国J10战机发动机是俄罗斯提供的。

99坦克发动机是乌克兰提供的。

辽宁号航母是前苏联送给中国的破烂。

总而言之,中国只有3000多年文明:中国最早的文字是3000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直接证明5000年中国文明的说法是个笑话,连文字都没有的"文明"。

在我们这里,许多常识都被颠倒了。我们的国人带着深度的文化有色眼镜,甚至是意识形态的哈哈镜认识西方。在这面哈哈镜中,也映射出被扭曲的我们自己。

我在美国的时候常遇见这样的中国学生,他们与美国教授吵架:"我们中华文明有五千年的历史,你们美国才二百年。我们创造辉煌的文明时,你们还在树上爬呢!你们有什么资格对我们指手画脚呢?"

我在国内一次会上,听到一位中国名牌大学教授,也是美国名牌大学培养出来的博士也讲过类似的话,但他引述的是一个哈佛教授的话,把人称变了,没用猴子的比喻而已。

其实,这是在偷换概念,将文明的历史与一个政治国家的历史进行比较。美国是西方移民建立的,他们传承的是历史悠久的西方文明。就像我们的一些边疆地区,开化得非常晚,但那里的大多数居民是中原早期开发地区的移民。最初登上北美土地的那些欧洲人不是刚从树上爬下来,而是乘坐着"五月花号"那样的帆船横跨大西洋而来。那浩瀚的大西洋岂是猴子能爬得过来的?在这些船民身上,承载着四千多年西方文明的遗产。

至于美国是否有资格对我们提出一些忠告,那要看我们是否想搞现代化。如果我们想学某些北美印第安人、阿米希人,拒绝现代化,我们就不需要美国人对我们"指手画脚"。如果我们还想搞现代化,那么我们就应该明白,虽然我们有悠久的文明,但那是农业文明,而现代化是工业文明和信息时代的文明。对于前者的创造,美国居功至伟;而对于后者,美国是创始者,领先者。

所以,美国虽然是年轻的国家,但却是最古老的现代文明。在现代文明方面,他们是创始者、是先生,我们是后来者,是学生。他们才是老资格。我们已经向他们学习很多,还有更多的东西需要学习。

不过,很少有国人能够意识到,即使在古代文明方面,我们也没有理由在他们面前摆老资格。所谓的中国五千年文明是宣传,不是真实的历史。在学术界,文明是有公认标准的。就是出现文字(不是象形符号)、青铜器、城市或国家,按公认的标准,中华文明的历史也就是3500年左右。从商代算起。夏朝是否进入了文明,由于没有可靠的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为根据,我们目前只能存疑。至于五千年,都算到三皇五帝去了,因为算到夏朝,也不过四千年。在我们的历史年表上,五帝每个在位约一百年,这样才勉强拉出个打了折扣的五千年。

实际上,所谓五千年文明是指人类五千年文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大约五千到五千五百年,古印度和米诺斯文明大约四千到四千五百年,中国大约三千五百年,我们这里又一次偷换概念,将指称人类文明的五千年安到中国身上。

在古代几个重要文明中,中华文明是相对后起比较年青的一个。比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埃及文明晚二千年,比西方文明要晚大约一千年。但西方文明是第二代文明,因为它是在继承西亚和埃及文明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中华文明属于第一代,是从新石器时代直接成长出来的。如果我们的民族主义者想找到一点自豪感,可以对西方人说,我们是你们的叔叔,不过这侄子却长我们一千岁。

如果将美国视为西方的一个亚文明,这个亚文明也不止二百年,而是近四百年。美国文明应该从五月花号着陆算起(1620年)。这批船民是乘坐着当时最先进的帆船,靠着最先进的航海技术,怀揣着《圣经》来到北美大陆的,不是刚从树上爬下来的。他们登陆十几年,就在附近创办了哈佛大学(1637年)。所以有"先有哈佛,后有美国"之说。

而所谓二百年之说,指的是二百年前他们制定了宪法,建立了联邦国家。那可是当时世界上最具政治智慧的宪法,它是从古典希腊城邦时代直到18世纪西方政治智慧的结晶。我们这个民族要具有那种政治智慧,还不知需要多少年!

这种比不过今天就比历史,拿老祖宗来为自己撑腰的心态,几乎是所有落后民族都有的。这些中国的民族主义者恐怕不知道,在与西方比资格方面,他们也落在了后面。希腊人在今天的欧洲已经落伍,但他们就经常面对着北方的暴发户摆老资格。中国人常说,唐宋时代中国如何比西方先进,但也许阿拉伯人比中国人更有资格说这个话,因为那几百年,落后的西方人大大受惠于阿拉伯人。

如果阿拉伯人听到中国人说那时中华文明世界第一时,一定会惊愕地瞪大眼睛,因为按他们的"常识",那几百年他们是世界第一。中国人摆老资格时,也许没有把黑非洲放在眼里,但早在19世纪,黑人民族主义者就已骄傲地宣称:黑人创造了最古老的文明并将其传播给全人类。

亨利•加尔内就说过:"当我们种族的这些代表惊奇地充满世界时,现在傲慢自夸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祖先还居住在地下洞穴中,他们有的赤身裸体,有的仅用野兽皮遮羞蔽体。"即使抛开古埃及文明是否黑人创造的争论不谈,单就现代人都起源于非洲而言,黑非洲人的确比任何民族更有资格摆老资格。

如果我们并不比西方更老,那么在古代我们比西方更发达吗?

"中华文明在古代比西方发达,只是最近这几百年落后了",这几乎是多数中国人的常识。其实,在历史上大部分时期,西方文明的发展水平都高于中国。从两个文明的起点上看,当米诺斯文明修建起宏伟瑰丽的宫殿和创作出美伦美奂的壁画时,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夏朝时期,但我们的考古学家迄今所挖到的据称是夏朝的东西,其发展水平没法与米诺斯文明相比。

此后四千年中,大约有二千多年西方文明的发展水平高于中国,一千多年中国的发展水平高于西方。中国高于西方的时期,主要是西方历史上的两个"黑暗时期"(Dark Ages),即公元前12—8世纪,公元5—10世纪或再往后一点。但这两个时期都是蛮族入侵,打断了西方文明的正常发展进程以至出现大倒退的时期。

要多说几句的话,西方文明有一大特征,就是飞跃式发展。有人说希腊文明不是逐渐成长的,而是"燃烧着喷发出来的"。我们经常将我们唐宋时期与同时代的日尔曼人相比,的确,这个时期两者的反差是巨大的。

但是我们忽略了三点,其一,这是日尔曼人入侵的结果,它造成西方文明短暂的晦暗,我们仅拿出这一段来比较,就抺去了此前二千多年西方文明辉煌的历史。我们不能将此时从原始森林中刚涌出来的日尔曼人来代表整个西方文明,就如我们不能将秦汉时期的匈奴人、南北朝时期的北方五胡、元代入主中原的蒙古人、清代入关的女真人作为中华文明的代表一样。

其二,尽管中世纪西方文明发展水平低,但它代表一种新型的文明,孕育了现代文明的胚胎,具有向现代文明发展的内在趋向。它注定会发展为现代文明。

其三,虽然它起点低,但速度快得惊人。每百年社会就面貌一新。

虽然11世纪起它刚开始走出黑暗时代,但12世纪到13世纪,罗马法复兴、亚里士多德革命、教皇革命、大学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城市繁荣、议会制度形成。14世纪就开始了文艺复兴,15世纪开始了全球航行的地理大发现,16世纪发起宗教改革,17世纪,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18世纪发起了工业革命,19世纪将地球的大部分变成其殖民地,20世纪,在一场新的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进入了信息社会,也就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信息社会文明。这一切变化的根源已经孕育在那个被人瞧不起的黑暗时代。

如果我们在中国的唐宋与欧洲的黑暗时代的巨大反差中得到一种心理满足的话,那么,故事的另一半却是令我们尴尬的:仅用了四、五百年时间,这个一度在发展水平上远不如我们的文明就走在了我们前头。

并且,根据我的理解,只有西方文明才有可能发展成现代文明,其它文明都不可能。传统西方文化是前现代的、准现代的,而其它传统文明是非现代的、反现代的。两种传统文明不仅是发展水平的差别,还有类型上的差别。

似这样对西方文明的偏见在我们许多国人的头脑中还有很多。

比如人们熟知的一个说法,似乎西方文明或基督教文明本性上就具有扩张性、侵略性。证据之一就是十字军。其实,在十字军之前和之后,是伊斯兰教的大肆扩张,十字军是基督教面对伊斯兰教扩张的一个自卫性行为,所谓收复失地。基督教在罗马帝国时期有五个大主教区,其中四个半都被伊斯兰教夺去了,只剩下一个罗马大主教区,也被伊斯兰教占了一大部分。

那数百年的时间里,基督教处于被动的守势,东西南三面受到伊斯兰教的攻击。西亚丢了,北非丢了,伊比利亚半岛被占了几百年,连巴黎也差点让穆斯林占去,十字军帮助东方的基督徒兄弟抵抗伊斯兰教进攻,收复"圣地",结果也没达到目的,伊斯兰教在东部仍在扩张,直到15世纪将巴尔干半岛和南欧的其它一些地方也占了。

可在我们的宣传书中截取历史的一个片段,告诉人们,阿拉伯人是自卫的,而十字军却落下侵略扩张的骂名。直到今在,阿拉伯人可以理直气壮地宣传他们向外扩张的民族英雄,而西方政治家一不小心援引了十字军,就会招来一片骂声。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悲的是,我只能一点点向大家讲解真实的历史,但伪造的历史铺天盖地而来,无所不在。我们的零售无法与人家的批发竞争。

这种宣传教育能够使人成为智障者(非理性、不合逻辑、漠视常识),成为心理的疾患者(偏执、情感支持观察和判断)。这就是为什么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强调,这种宣传教育,对于一批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的民族主义者的出现负有主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