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30

每天能写文章(博客)的人是怎么安排时间的?

先说结论,能长时间持续写作的人,基本上都满足这三点:
1. 降低写作成本
2. 提升写作效率
3. 持续产生内容

大多数人坚持写作时都会遇到这样的场景:
1. 觉得自己应该写点东西,但又不知道写什么好,逼着自己坐在电脑面前,憋了很久,也啥都没写。(写作成本高)
2. 平时觉得自己挺有想法的,和人聊起天来也是妙语连珠,可一旦要落笔,脑袋里就一团浆糊,什么都写不出来。(写作效率低)
3. 持续写文章,感觉肚子里的货都写完了,没有新的可写内容。(无法持续产出内容)

不知道你中了几枪?

别着急,一个个解决这些问题。

一、想写东西,写不下去怎么办?(写作成本高)

很多人在写东西时,都有个毛病:主题宏大空泛,有太多的东西想说,想来想去又表达不清楚。

比如说想写失恋,把怎么在一起,怎么吵架,怎么分手全都想写进去,写着写着就发现写不动了,本来初衷是想写写自己的故事,顺便分享下失恋后的成长与感悟,结果写成长篇大论的流水账,自己也累觉不爱,最后不了了之。

大家平时工作学习繁忙,谁也没时间天天坐在那写文章,太长的文章显然会极大提高写作门槛,造成写作困难。

我的建议是

1)只写短篇,一篇几百字,写起来耗时少,门槛低

2)把一件事,一个道理,讲清楚就行

还拿失恋作为例子,你想写失恋的感悟,一次就写一条。

比方说回忆一下以前每天让男朋友早起买豆浆的小事。

那时理所当然的觉得恋爱男孩就应该无条件的为女孩付出,后来发觉是自己太任性了,感情是两个人的事情,应该相互付出彼此扶持。

这样一篇完整的文章就完成了,写起来也不会有压力。

写短篇的主题并不难找,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一些道理,都可以拿来写成短文。

比如放假回家被家里逼婚,谈谈自己对于结婚的理解;大妈买菜的时候贪图小便宜被坑,做人还是不要贪图小便宜等等。

每天一条Facebook/微信朋友圈,字数在两百字以上,记录身边发生的小事和自己的感悟。

写起来压力比较小,还可以得到亲朋好友的互动,慢慢坚持下去,会有收获。

二、有想法,写不出来,咋办?(写作效率低)

常人写文章,状态很重要,可想要持续写作,光靠一时灵感和情绪远远不够。

有想法但写不出来,往往是因为思路不够清晰,没有想清楚自己要表达什么,或是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时候,可以采用「树形结构」来梳理自己想法的框架,帮助我们整理好想要表达的内容。

树形结构树形结构

比如当我们想以「关于生病的故事」这个主题来写作,就可以试着将它逐渐细化,拆分成不同的单元与片段。

第一层级:
关于生病的故事

第二层级:
1. 自己生病的经历
2. 去医院看病时遇到的人和事

第三层级
1. 自己得了XX病
2. 自己得病之后的体验
3. 善良医生的故事
4. 病人张爷爷的故事
……

诸如此类,经过不断细化,文章的骨架就已经成形,接下来填入内容即可。

在写文章前通过树形结构列好大纲,可以显著的增加写作效率。

当效率提高以后,写作不会占用太多时间和精力,可以通过一些零碎的时间来进行写作,比如午休、课间等等。

三、怎样才可以持续的产出内容?

想要有源源不断的内容,做好素材收集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

我常用的方式有

1. 多读书,做读书笔记
2. 随身携带录音笔,随时记录所见所闻、谈话内容、随时产生的灵感

如果没有录音笔,用手机自带的录音功能即可,习惯这种方式后,会对收集写作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2022/07/29

怎么才能让同事积极配合工作?

如果对方不愿意好好配合你,首先你心态上就有问题。

你觉得自己入职时间不长,经验不多,而对方都是公司的老人,能力强、经验多,职位也比你高,所以你在气势上先矮了对方一截,对方不配合你,你也不敢去跟他们硬刚,那么在跟对方沟通的过程中,自然也会把这种弱势流露出来,对方看到自然也就会小看你,随意的对待你。

领导既然能把这份工作交给你,就证明他是认可你的能力的,所以你没有必要担心自己人微言轻,更不要畏畏缩缩,展示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责任心,你越积极,态度越好,越认真,别人对你的事情也会越认真。

我刚开始参加工作的时候,领导交个我一个需要跨部门合作的项目,其中有一个同事看我年纪轻、经验少,就觉得随便应付一下就可以,每次我去找他对接工作,都是嘴上说着好,私底下完全不干事,于是我开始转变工作方法,最后成功让对方配合我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工作。具体方法概括为三个步骤:

1、找准利益点,引发对方关注。
2、降低认知差,阐明任务分配。
3、提升合作体验,给与正向反馈。

首先,人都是趋利避害的,想要和一个人进行有效沟通,最关键的就是找准对方的需求点和利益点是什么。任何一份工作开始之前,人们通常关注的有两点:我需要承担什么责任?我能获得什么利益?

如果在做事的过程中,如果你只陈述自己的要求,给对方派发任务,让对方看不到自己做这件事情能产生的价值,或者不做这件事情可能会让自己有哪些损失,那么对方肯定会不在意,甚至对你不爽,你凭什么在这对我指手画脚的?你的这件事情跟我有什么关系吗?进而对你的要求持敷衍、拖延,甚至干脆拒绝的态度。

所以,要想更好的调动别人配合你,有一个很好用的技巧:学会把责任和麻烦留给自己,好处和方便留给别人。

我当时找到这个同事,跟他聊了为什么领导让他配合我工作的原因,而且还告诉他,做了这件事对他、对公司的价值是什么,不做这件事情可能会出现哪些损失,让他认识到做这件事情的价值和意义,也让他知道我这个人并不是随便糊弄两下就可以的,而且考虑到他自身的利益,后来做事就变得用心了很多。

其次,很多时候,别人没有达到我们想要他们做出配合的程度,可能不是因为对方故意跟你作对,而是在你看来很重要、很紧急的事项,在对方那里优先级并没有那么靠前。

每个人做事的立场不同,导致各自的优先级不同,在你看来再重要再着急的事情,在同事眼里至少打对折,也就是说,同事不可能像你一样重视和关心你手头的任务。所以,你在协调工作的时候,既要重视工作进度,又要懂得尊重对方的工作和时间,这是职场合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也就是要懂得区分事情的优先级,明确一件事情是不是真的紧急到非对方立马完成不可。如果真的需要,那么你可以将事情的紧急性跟对方明白说清楚,获取对方的而理解从而帮你解决,并且明确完成这个任务,对方需要做些什么具体的动作,不要太琐碎,只强调关键动作。

这里的关键动作包括你的需求、你的想法 、你需要对方做的事情、你可以给对方提供资源都向对方传递清楚。

同时,为避免无效沟通,既然双方达成了共识,当下就要推进执行,并且确定具体的完成时间,要注意避免使用"尽快、挺快的"这种模糊的言辞,因为可能你以为的尽快是一小时,而对方说的尽快却是2天。

最后,要明白一点,无论你怎么交代任务,对方都不可能完全理解,并按照你的期待和要求来执行。所以,后续也要持续跟进,避免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出现误差。

你把工作分配给别人,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彻底将这件事情撒手不管了,我们需要分配的是任务,而不是分配责任。对于自己该负的责任,还是要负责到底的。想要别人更好的配合自己的工作,那么当对方执行的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尽己所能的帮助对方协调资源,并且给予支持。

对方帮助了你,配合了你,你要及时的给与对方正向反馈,真诚的感谢对方的帮忙。我当时经常会在在和领导汇报工作的时候,或者在一些公开的场合把他在工作中的功劳夸奖一番,让他感受到,跟我合作不吃亏,自然对我多了一份好感,工作上也就更愿意配合我了。

当然,如果因为一些原因导致结果不如人意的时候,也要勇于站出来承担该承担的责任,没有人喜欢和一个遇到问题就甩锅的人合作,暂时的工作失败不要紧,重要的是你要让对方看到你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跟你的合作体验越好,那么在后续的工作中,自然也就会更愿意配合你。

如何应对网上的喷子?

喷子是一种资源,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强反馈。

网络喷子可以被当作人文社科领域的试验用小白鼠。

它具备以下优点:

1、数量大:不用担心样本量过小

2、成本低:网络上随处可见,只要你谈论争议性的话题,就会有大量喷子被吸引而来

3、数据真实性高:网络发表言论成本低且喷子的言行受情绪驱动,反馈信息往往是其意识形态的真实表达

常见的喷子试验案例:

1、关键词敏感性测试

教男生恋爱 VS 教男生泡妞,一词之差,是否容易产生喷点?

发两条内容一样但关键词不一样的内容观察下会不会有人喷。

这样以后你在生活就尽量少用容易引起争议或招致别人反感的词汇。

2、社会认可度测试

作为直男,我找女朋友要求chu女,在现实中会不会被喷?

在网上发个匿名征婚帖,看看不同,会不会被口诛笔伐。

3、影响力测试

下属要求加薪,我不确定自己能不能画好大饼怎么办?

回答《现在的年轻人工作时是不是越来越不能吃苦了?》看看自己的大饼有没有漏洞被人拿来喷。

4、社交能力测试

身边有个相信成功学的男同事,怎么和他相处比较好?

在网上找和此人观点类似脾气暴躁的喷子聊天,看看能不能哄对方开心,另外记下容易惹怒他的点,这些经验多半可以在现实中复用。

5、逻辑严密度测试

自己有个想法,但是没太想清楚,咋办?

发到网上,耐心的和喷子解释,直到对方实在找不到喷点只能对你进行人身攻击时,基本上逻辑就比较严密了。

6、情绪稳定性测试

故意在网上发表比较奇葩(当然要有一定底线)的言论,招惹喷子对你全面攻击(注意保护好隐私),看看自己在什么情况会产生负面情绪,哪些点会刺痛到你。学会观察自己的情绪,有意识的去调整、控制,也是控制情绪有效的训练方法。

7、道德容忍度测试

有些事情正确、理性、不伤害他人、不违背法律,但你真做了,却会招致别人的厌恶。通常某种行为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中人群的宽容度是不同的(例如说脏话有些人会认为这是真性情,有些人则觉得这是没素质的表现),如果你想「入乡随俗」可以在网上寻找相关群体,观察下他们的反应,有一定参考的作用。

以上是一些应用方向,仅供开阔思路。

善于观察喷子可以有效的增加你认识世界的纬度(交叉验证),也可以利用他们进行低成本的想法验证,虽然说不上有巨大的价值,但好在成本低方便你进行最小可行性测试,多收集些有效信息总是好的。

不过观察喷子的反馈时,一定要注意,喷子只是一种行为上的显著特征,言论背后的众多个体并不一定具备高相似性。

例如你发表观点,说结婚一定要找chu女,然后被 28 岁没谈过恋爱的宅男、16 岁男高中生、32 岁女生喷,他们的观点看起来可能类似,但背后的动机逻辑是不同的,这需要你具备一定社会阅历才能更好的做区分。如果你不确定或者无法理解,千万不要妄自进行「动机揣测」,看不懂就是看不懂,主观臆断会让你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偏差越来越大。

在观察、分析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喷子、敬畏喷子,不要狂妄自大的认为自己比那些喷子高级,虽然角色不同,但你们的关系始终平等。一个个喷子背后隐藏的,是舆-论环境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集合,我们要做的是认识其表象下的基本规律,而不是以此来寻找虚无缥缈的优越感。

喷子们为你成长付出了时间、精力与感情,请不要忘记他们的贡献。

2022/07/28

职场就是销售

听说现在年轻人最看不起,最不想干的就是销售。

我们所有人,在职场都只有一个工作,销售。

你别管做什么,你都是销售,你都在试图把产品卖给别人。如果你感觉到你什么都没有卖,那么就说明一件事,你在卖自己。

你做营销,你不用说了,你肯定是销售。
你做市场、你做公关,你也是销售。
甚至你做行政,你也是把你的服务卖给上司。

所有人在这个社会上,都必须要学会一件事,把产品卖给别人。

不是你一个人要做销售,是所有人都在做销售,马云,在阿里巴巴没有做大以前,为什么上那么多节目,搞那么多演讲,就是因为他是阿里最大的销售。

甚至在阿里做起来成为中国最成功的公司之一以后,他拍电影,跟王菲对唱,每年都要搞一次大动静,为什么,他要为双十一做销售。

阿里原来的中供铁军,就是销售,一群顶级执行力的销售,硬生生把阿里推出来的,滴滴的程维,美团的干嘉伟都是中供铁军。

所以,你远离销售,等于是说,你想远离职场最核心的部门,逃避竞争,永远打算做一个外围,那么人家企业为什么要用这样的人,这样的人太多了,为什么要用你?

人无横财不富

只有撕裂式成长,才能获得跨越式进步。
任何一种循序渐进的进步方式,可以让你变得更好,但是无法让你成为卓越的人。任何一种按部就班的规划,可以让你每年多涨2000块钱的工资,但是无法让你成为有钱人,你依旧是一个穷人。

我们一代一代的人慢慢的培养和进步,难道不能成为上层社会吗?难道不能成为真正的富豪吗?
不能。人无横财不富。
你这代人考上了清华,下一代人考不上,又下一代考上了清华,平均下来还是个985。你这代人年薪100万,下一代人没出息年薪20万,再下代人又年薪100万,再下代人又没出息年薪20万。平均下来依然是一个年薪40万的白领阶层。

任何企图平均进步、循序积累、按部就班前进的思维方式——都是穷人的思维方式。

要想成为真正的有钱人——首先需要你们家真的先出现一个超级有钱的人,那么即使你们家以后都没啥出息,但是平均数也会被极端拉高,而且一个超级有钱的人,一般来说是有生产资料的,这个是可以继承的。

要想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来回的往复——唯一的办法是突然出现周杰伦、或者出现刘强东、或者出现一个非常大的官。

只有先真的出现一个非常有钱的人、或者非常高阶层的人,你们的家族才有可能跻身上层社会,然后你再在这个高水平线上来回往复就可以了。

穷人和中产在他们的标准上不断地规划和积累是无法变成富人的。因为消耗太大,存量太少,每一代都有可能返贫。

求职和升职的本质都是做生意

做生意就一个规律:任何事都大不过人情。

做生意主要讲究的就是人情。
过分讲究人情,搞出豆腐渣工程,肯定不行。但事情不是这么绝对,要么就是高质量,要么就是豆腐渣,真实情况一般是两种:
1,市面上一堆90分的产品,选哪个?看谁的人情好可信任。
2,或者对项目对产品要求,80分就行了,你拿出100分也行,但是不代表80分和100分的竞争就一定会失败。
3,一般人没有时间精力去接触陌生对象,去判断出对方到底是100分还是80分。

举个例子,你家要装修,有10几家供你选择,每一家的样本照片都美轮美奂质量过硬,你怎么选?
你肯定会选择熟人推荐,大家都说好,有口碑的。这种口碑,其实本质上就是一种人情。

那么对你来说,是施工队人均硕士研究生学历重要,还是有口碑重要?
显然学历完全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有口碑有人情值得信任最重要,你甚至压根不会关注他们有没有上过小学。
装修思维,就是各大公司的招人思维。学历这条线卡得很重,这是一定的。卡得再严重,也大不过人情。
美国有项调查,对比较满意自己工作和事业成绩的人寻访入职机会。70%以上的人表示缘由是因为熟人介绍。这个就是人的社会化属性。

简单粗暴念个书拿个学历考个证从此一劳永逸不需要努力,好机会金饭碗立刻就送到自己碗边的想法,非常原始简陋,是需要摒弃的。

穷人变成的富人,要比从小有钱的富人...

穷人变成的富人,要比从小有钱的富人,更容易为富不仁——这是今天看到的极颠覆直觉,但又合情合理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简单地说,这项研究发现,那些天生的富人,要比穷人翻身的富人,更加同情普罗大众,更愿意施以援手,更愿意思考穷人的困境。而那些白手起家的富人更容易把贫穷归咎给个人的缺陷,比如愚昧、不懂福报。
研究推测,这是因为白手起家的人无论经历了什么,结果都是迅速实现了阶级跃升,他们会因此低估阶级跃升的难度,轻视时代背景的意义,夸大个人努力的作用。他们面对穷人,容易自负地断言“我又不是没穷过,你经历的,我都经历过,你穷是因为你不像我这么进取”。甚至觉得在贫困中挣扎人是活该,不愿意帮助他们。

*当然,这不是说天生富就都是贴心慈善家。富一代有“你穷都怪你”,富二代有“何不食肉糜”,任何统计结果都意味着大量的特殊个例,那些上了新闻的越发是个例中的极端个例。

论文题为《我能,凭啥他们不能?——富裕群体中,白手起家的人对贫困更加麻木》(If I Could Do It, So Can They: Among the Rich, Those With Humbler Origins are Less Sensitive to the Difficulties of the Poor )发表在《社会心理和人格科学》(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上,DOI是10.1177/19485506221098921

不过,这还是一系列研究的早期阶段,论文承认,囿于研究的方法和样本,他们还不能完全确定这一推测,而且,该研究目前只针对普通的高收入群体,而并未涉及亿万富翁这样的超级富豪。

*但我仍然觉得,其中蕴藏了巨大的信息。譬如一小部分先富起来的人,究竟会如何回报这个社会,如果没有任何强制措施,他们能主动带领这个社会变得更好吗?这越发让人明白社会的分配制度和法律实践是如此重要。
否则,《大鸿米店》中的事情一定会变成现实。

eb6b32d3ly1h3nw0z5rfwj20na0ej0tp.jpg

2022/07/27

十条职场沟通经验

职场困境很多问题都出在不能有效沟通上。我在职场摸爬滚打多年,接触过形形色色的同事,也跟各种类型的领导打过交道,总结出了些沟通经验,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1、戒掉口头禅,说话时一直「嗯」「啊」「然后」会让你显得非常不专业。

2、不要急着表达自己,学会倾听是有效沟通的第一步。

3、沟通要有效率意识,线上沟通别问在不在,直接说问题。

4、想要说服他人,多把「你」、「我」换成「我们」。

5、跟上级沟通汇报工作不要只提建议,学会带解决方案,他会更欣赏你。

6、汇报工作从成果开始。先说工作成果,再谈工作进度,最后提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更容易让你得到领导的支持。

7、和领导过度沟通好过不沟通,最好每天都出现在领导的微信聊天框里。

8、和同事切忌交浅言深,工作中少谈或者不谈私事,免得日后在这些事情上摔跟头。

9、不抱怨,不要私下吐槽公司和妄议领导,更不要乱发牢骚,公司没有秘密,你说的话一定会传到领导的耳朵里。

10、把握沟通契机点,别轻易打断他人的工作节奏,学会尊重可以帮助你赢得更多助力。

成为有钱人到底有多难

成为有钱人到底有多难?概率到底有多低?有钱人到底有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多?又甚至,对于普通人来说,多有钱算是有钱人?一个普通人成为亿万富翁的概率到底是多少?

我们可以看一下深圳的数据——深圳是中国富人最多、最富裕、创业比例最高的城市之一。

1,深圳有将近2000万人,其中有超过1半租住在城中村里,有642万户家庭,但只有17.9万户家庭能够拥有一套600万或以上的房子。只有2.8%。

但是这里请注意——

第一,这17.9万户里,相当大一部分家庭是贷款买房的,贷款比例一般是3分之2,也就是他们的真实净资产实际会大幅缩水,平均至少缩水一半,我们按照300万来算。
第二,一户家庭大部分是有夫妻两个人,正常来说会有一到两个孩子,所以再把人数一除,实际人均净资产只有100万。而且还在背着债务。

2,资产千万以上的,有7.9万户,占比0.1%。也就是你在深圳如果有1000万,你将排在深圳这个城市的前千分之1。

并且这里还要注意——这个千万资产,也是包括了负债的。如果你有1000万净资产,没有负债,你的排名还会大幅度前进。

我们所认为的、或者认识的绝大部分有钱人,其实就是在这个层次上——这个层次的人,就已经可以开宾利住别墅了。

3,资产上亿的只有5900户。

4,资产超过2亿的,只有3900户。占比只有万分之6。但是这里请注意——这依然不是所谓的亿万富翁的标准——因为国际通行的亿万富翁标准是10亿美元净资产。

5,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亿万富翁,深圳有113户。

整个山东省,有36个10亿美元级别亿万富翁,北京有144个,上海有121个,深圳有113个,广州有50个,杭州有42个。

以上,就是成为各级别有钱人的概率。所以我们可以轻易的得出一个结论——普通人成为10美元亿万富翁的概率几乎是——0。

2022/07/26

#GeoINT #OSINT 通过地理位置查找社交网络的内容和用户的工具/技巧列表: ▫️ mattw (YouTube) ▫️ meedan (YouTube) ▫️ skylens (Twitter, Youtube, Instag...

#GeoINT #OSINT 通过地理位置查找社交网络的内容和用户的工具/技巧列表

▫️ mattw (YouTube)
▫️ meedan (YouTube)
▫️ skylens (Twitter, Youtube, Instagram, Flickr, VK и Weibu)
▫️ vk (VK)
▫️ photo-map (VK)
▫️ snradar (VK)
▫️ twitter (ex: geocode:13.08,80.27,100km)
▫️ tigmint (Twitter)
▫️ onemilliontweetmap (Twitter)
▫️ birdhunt (Twitter)
▫️ twimap (Twitter)
▫️ geOSINT (Twitter, FourSquare, Flickr)
▫️ geo-lens (Twitter, Facebook, Instagram)
▫️ osintcombine (Instagram)
▫️ explore (Instagram)
▫️ instahunt (Instagram)
▫️ instmap (Instagram)
▫️ instaloctrack (Instagram)
▫️ whopostedwhat (Facebook)
▫️ snapchat (SnapChat)
▫️ @locatortlrm_bot (Telegram)
▫️ telegram-nearby (Telegram)
▫️ geocreepy (Framework)
▫️ @UniversalSearchRobot (Framework)



2022/07/25

两种心理操纵术

掀屋顶和登门槛都是心理操纵术,具体区别是什么?
掀屋顶需要消耗信任成本,登门槛则会建立信任成本。

一个权威的环保委员会在哈佛大学做校园调查,问学生是否愿意捐一年生活费给组织,大家都不愿意。然后问是否愿意花一个周末去监狱做义工教育犯人,大部分人都愿意。
这里的前提就是这是一个权威的环保组织,如果是普通人,不管问哪个,大家都直接拒绝,你谁啊,我认识你么?

掀屋顶的使用者,一般都是权威人士,名人,或者亲近熟悉的人。
而登门槛则是可以从陌生人中开始的。它不仅不消耗信任成本,反而会建立信任成本。最典型的,就是庞氏骗局。

陌生人找你投资,绝对不会用掀屋顶效应:你给我们投1万,拒绝了,那你投1000试试看?绝对都会被人拒绝。
陌生人找你投资,只会强调投少点,不要投太多,200,300,最多1000够了,谨慎点,为了你好——你感动的双眼泪汪汪,太靠谱了。然后他给回报了。这时候才会让你稍微多投点,然后回报又来了。三番五次,你彻底信任了。你把全部身家几十万砸进去,然后他跑路了。

名校、大厂的人一定能力强吗?

不一定。我见过很多普通学校的牛人,也见过很多名校的渣渣。

但是大厂的HR都喜欢名校+大厂的。

你要站在大厂的HR的角度看问题,HR只是一份工作,他要对上负责。如果你是HR,你招一个有大厂经历的人来填充职位,你不需要对任何人解释,这个人出了问题,也不是你的责任。

但是你要招一个违反潜规则的人来,就有人会联想,你是不是有什么猫腻,还有人会盯住这个人,如果你在为人处事有什么有毛病的地方(一定会有),有什么职场上的敌人。那么这就是可能打击你的一个武器,没有矛盾制造矛盾,把他搞掉,也即是把你搞掉了。

所以,大厂的HR为啥喜欢大厂、名校经历的人,因为要明哲保身啊,这就是「大组织病」,你要能解决这个问题,你比马云和马化腾都牛逼。

 

永远要记住,不管关系多好...

永远要记住,不管关系多好,同事(包含上司、老板)都不是朋友。

不要对同事袒露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

不要对同事过多暴露自己的个人隐私。

不要对同事展现你的痛苦与迷茫。

不要对同事讲自己的秘密。

不要把同事当作人生导师(极少数好的上司是可以的,但这种人太少了)。

不要和同事抱怨工作。

不要和同事在背后评价别人。

不要和同事复述别人的话。

不要给同事发其他人的聊天截图。

不要和同事借钱。

不要和同事谈恋爱。

与同事可以培养工作友谊,但要注意别越界。

多和同事讲利益,少讲感情。

和同事关系好不好,取决于你是否能为对方带来好处。

别对同事抱有不切合实际的期望,否则你最终肯定会失望。

我见过太多年轻人死在这样上面了,希望你不是下一个。

006b164Wgy1h3klnu7fquj30lo0c7gma.jpg

私生活边界

如果想要和自己的熟人有深度的绑定合作、结成靠谱的联盟,那么私生活一定要介入。美国总统大选,夫人都要出面,老板开聚会请客吃饭,老婆孩子也会出席。
很多人因此就弄不清「私生活的边界」。幼稚地认为,男朋友女朋友,也是私生活,也可以介入。私生活最后不可避免的会介入到你的公事之中,必须只能是「稳定的私生活」。不稳定的私生活,就还是得尽量避免。 这其中就包括安排相亲。
如果是家人、亲戚、朋友介绍,还好;如果是有利益关系的人——老板、同事、上司、下属,给你介绍相亲,尽量拒绝,会给你未来带来不可控的风险。
稳定的私生活会促进利益关系的融合稳固。不稳定的私生活对利益关系反而有阻碍作用,而且对你个人形象品牌有比较严重的破坏。

2022/07/24

WSJ学写作

WSJ的编辑提倡"归因法"写作(cause-effect), 一个事件的产生会产生怎样的结果,这个结果又产生怎样的结果,外界对这样结果的反映是什么,这样是让你有内容写,但离中心越远的结果就不要提了,忽略它,这样写作就紧扣中心了。

描写结果的时候多用动词(action), 不要用形容词。

动作描写能带来深刻印象;

另外, 声明式的主题要提早说出来; 让读者清晰地知道你的主题; 你的主题会暗示你下面的内容写什么。

有时候一段声明式的主题写完发现不知道要写什么? 这时候其实应该写的就是主题所强调的"结果"和"反映"
再根据主题准备素材。

你到底比别人强多少?

人对自我的评估,往往偏高。

为什么那个傻X能力不如我,可他就是比我赚得多/级别高?我相信很多人都这样抱怨过。

必须承认,很多时候赚得多或者级别高,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实力,社会中确实存在很多外强中干徒有其表的人占据着本不该属于他的位置。但外界因素无法改变,我们太介意这些事,也只能变得愤世嫉俗。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一句经典台词: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它们的羽毛太鲜亮了。我们生活中总存在着这样的人,无论你是否喜欢,都不得不承认他们的优秀。
那么,我们自己呢?我们的羽毛足够鲜亮吗?

真相总是残酷的:我们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优秀。
人处于本能,会对自己做出更高的评价,但你在别人眼中,可并没有任何特别之处。
比如说工作不如意,觉得每天过的很痛苦,但依然这样度过了一天又一天,为什么呢?没本事找到更好的工作呀。

希望大家能破除这种觉得自己很好很强大的幻觉,问问自己,你到底比别人强多少?
错误认知:
我比别人善于沟通
我思维逻辑比别人强
我比别人努力工作
我点子比别人多

正确的认知:
我工作效率高,别人三个小时完成的工作,我一个小时就可以完成
我更善于通过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曾经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被我通过非常规的方法解决了。
我PPT做得好,公司开发布会老板都是亲自点名我来做。
我销售能力强,连续三年是公司NO.1,比第二名高出20%
我非常自律,坚持了十几年早睡早起、健身等,风雨无阻。

优秀并非是一种感觉,而是客观事实。
如果你对自己的能力还不确定,那就从现在开始培养它。
能否提高自己现在的工作效率?
有没有什么不太好的工作习惯要改进?
专业技能掌握的是否扎实?

去训练自己,把自己变得更强。

在这里分享三个经验:
1. 多接触自己专业领域的大牛,越顶尖的越好。通过直观的对比,你会感受到自己和大牛之间的巨大差距,这种自身体会到的差距比任何人讲道理给你听都要有效。你也可以从对比中看到自己的局限性,比起大牛差在哪。

2. 读专业领域教科书级别的著作,反复的读,直到自己能够完全融会贯通为止。每掌握一个知识点,就想尽办法去实践,然后总结思考。越是基础的东西,越要把根基打扎实。厚积薄发,永远都是正道。

3. 每天坚持写总结,不用太复杂,就问问自己,今天有什么收获?每天进步一点点,长期坚持下去,会产生巨大的飞跃。

4. 多做事。理论和现实是有很大区别的,很多事情我们谈论起来十分简单,但真正在做的时候,你才会发现难点。有时候只有失败才能让你从自我陶醉的幻觉中清醒过来,也会残酷的缺点暴露无遗。

2022/07/23

短视频赚钱公式

有许多网站禁止复制功能,点击复制,会提示支付5元,才能无限复制。

破解方法很简单,CTRL+P,进入打印模式,就能随便复制。

按F12,进入调试模式,从前端代码中,找到对应的句子,也能复制。

即便什么技术都不懂,只要BAI度搜索网站中的某句话,就能找到大量同篇文章,因为这些网站的内容本来就是采集的。

所以,这个支付5元才能复制,真的有人付钱吗?

多如牛毛!

我觉得简单的事情,对芸芸普罗大众来说,则是天堑,一个日IP10W的网站,总有那么一批傻子会付费。

生意的本质就是流量,只要基数足够大,即便是路边捡一块石头,也能卖出天价。

稍稍动点脑子,找个有广泛需求的产品,哪怕流量很少,也能获取可观收入。

------------
这两年,许多大师随便找个细分方向,做项目赚钱,培训也能赚钱,其实没什么技术含量。

上次有读者问,小红薯幼师项目还能不能做。

2020年报考教师资格证的人数达到990万,2021年则达到1100万人,其中有800万是非师范生。

这些人的智商普遍很低,做事能力差,是上好韭菜。

其中数百万人,报考幼师资格证,几乎都是女性,小红薯女性用户为主,人群刚好匹配。
具体做法很简单。

1.注册多个小红薯账号,修改昵称和头像,和幼资考试匹配即可。

2.去某宝搜"幼资",找最便宜的,白菜价就能搞定历年真题、历年考试答案、复习重点...

3.随便挑点内容,无脑发到小红薯,在评论区引流到微信,成交。

这个模式,可以玩出各种不同的花样。

公考人数同样多的泛滥,人人都想养尊处优,旱涝保收,吃皇粮。

找资料、短视频堆数量、引流微信、成交。

如果叠加矩阵玩法,5个号起做,引流到公众号,发卡平台自动发货,几乎半自动操作,每月赚4~5位数很正常。

真没什么技术含量,赚这些考证群体的钱,也算是废物利用,替天行道了。

2022/07/22

文科生怎么做生意

文科生所做的工作,本质上都是社会关系型的,而不是生产力型的。本质上不具有直接的生产力,是依托于底层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的。
文科生要想把生意做得很大——最好的方式是做关系生意,比如房地产生意、比如赌场生意、比如工程等——低技术含量、但是高社会资源的行业,包括金融行业也是,本质上也是关系生意。
如果没关系,文科生只能做流量生意——不管是当网红,当明星,甚至于做海底捞——海底捞本质上也是流量生意。

流量生意的本质是产品同质化条件下、通过长期的经营模式的进化而形成的品牌势能。说白了就是只能改变商业模式,不能改变商业基础设施。
文科生所做的生意,除了关系生意,几乎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核心竞争壁垒,甚至绝大部分文科生意都不是刚需生意——或者说他们的刚需,只是一种浅层需求的刚需,而不是一种深刻的需求。

销售类岗位

总有职场新人问,营销和销售有什么区别,运营和营销有什么区别。

一般来说,销售,市场,商务(BD),营销,公关,品牌,运营,这七个岗位是业务条线的。区别是,这七个岗位,越靠前销售性质越重,越前端,越靠后,越后端。

简单来讲,越前端的意思就是离消费者(或者用户,包括企业用户)越近,可能是打电话,可能是需要自己去跑,不管形式怎样不重要,就是越近。在薪资形式上,越前端的工作在薪资形式上表现为提成或绩效的比重越大,最前端的一线销售,可能月薪只有3000块,其他都看绩效,还会跟你说一句上不封顶,其实意思就是底薪很低的意思。如房地产销售就是典型,阿里巴巴的B2B销售也是这类。

销售其实有很多的种类,非常多的种类,而且大部分业务性岗位(刚才那七个其实都是业务岗位)其实都带有销售性质,但是轻重有很大的区别。销售这个毛钱都没有,只要出一单,就有底薪。比如你一单没出,就是0收入,也不给你报销任何费用,出了一单,那么就有底薪(比如两、三千的样子),再加上自己的销售提成。所以很多这类有责任底薪的销售如果最后面临不出单,宁愿自己花钱出一单或者让自己的亲朋好友花钱出一单。当然还有提成(或者绩效)占薪资比例非常小的销售,这种就有点BD商务性质的了。

还是那句话,每个公司可能会把不同的岗位命名为不同的名称。如有的傻X公司可能会把销售的岗位命名为品牌经理,或者营销经理,其实就是销售。所以问清楚岗位性质是非常重的。

市场这个岗位比较杂,严格来说刚才说的这其中岗位其实都可以取名字叫市场类岗位,但一般来说,一般的市场岗位都是偏销售的。当然也许不直接从事销售,可能是市场统管,但这属于公司里比较高端的岗位了,尤其在大公司。小公司的市场一般就是销售。大公司的可能会有管理属性。一句话,任何岗位,小公司业务(销售)性质都更重,大公司管理或者运营性质可能会更重。

商务一般来说是做资源置换的,所谓的BD,但在很多公司里,其实也是销售岗位。尤其是小公司,其实没啥有利用价值的资源。BD这个岗位,只对大公司有价值,小公司的基本都是销售。即使是在大公司里,BD也是业务条线里比较偏销售的一个岗位。

营销这个岗位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公司差异非常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在实体行业公司,也就是非互联网公司,营销在小公司,一般都是销售性质的,在大公司,如大型的房地产公司,有可能是策划性质的。而在大型的互联网公司,营销一般来说是偏线上营销或市场推广性质的。如线上的各种粉丝节、双11这种节日促销。

公关一般都是对接媒体,对接传播资源,对接媒介资源的。公关这个行当比较不正规,一般来说在房地产公司可以理解为请记者吃饭,出现老板不想要的稿子了,给记者钱让记者删稿,是个擦屁股性质的职业。在互联网公司会更偏传播一些,具体还是要分情况。

品牌一般来说在业务条线里已经是很后端的了,可能仅次于运营,运营更后端。一般来说对品牌岗位而言,就不存在跑客户,或者拿提成这个说法了,该是多少钱就是多少钱了。当然有的公司比较小,好多岗位其实都是销售,小公司嘛,没办法,没业务,说白了都是销售。大公司就会分的比较细。品牌一般对接的就是广告公司,指导销售、客服性质的。包括什么VI那些东西。

运营可能是最杂的一个岗位了,做运营的,可能是年赚百万的大牛,可能是月薪4000的傻X。运营这个词,其实是个互联网行业的岗位名称,随着互联网公司越来越牛,很多行业都开始装X,把一些岗位叫做运营了。别的行业就不说了,就说互联网的大公司的吧,小公司的没法说。一般来说,运营可能是货品运营,做电商的,所谓的类目或商家运营,淘宝小二,可能是用户运营,可能是社群社区运营,可能是游戏运营。他们和销售的区别是不会和消费者直接接触,但是会通过网络端口运营用户,有销售性质,但轻重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再多说一点。刚才说的那七个,是有顺序的。越靠前的越接近销售。当然,还是那句话,每个公司不一样,每个行业不一样。不要上当。

什么样的生意能长久?

长期的生意是建立在稳定的生产资料基础之上的,生产资料不稳定,生意就不可能长期稳定。

什么样的生意能长久?如何做一个长久的生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答案令人沮丧——90%的生意都不可能长久,不是因为你的能力问题——是你的赛道问题,是你的生产资料问题。哪怕你能力再强,哪怕你再努力,90%的生意就是生命周期很短的,就是做不长,无论你怎么努力都没用。只有10%的生意能长久的赚钱。

一般来说,一个消费品行业,也就是以C端客户为主的生意,不管你是珠宝还是电脑还是手机还是咨询——一般来说,所有针对消费者的生意,行业生命周期可能会长一些,15年左右,企业生命周期一般也就是3到7年,而大部分消费品品牌的生命周期不会超过3年——最典型的是微商。90%的微商品牌是活不过3年的。

而你在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本来可能就不是从第一年开始进去的,你可能是从第5年进去的,也就是你进去的时候,这个行业可能也就只有10年了,所以你能力再强,也做不了15年。你可能进去的时候就只剩5年了,然后你再努力2年,前两年也赚不到钱,然后就剩3年可以赚钱了。

那很多人会问——王老师。那不做消费者的生意,做关系生意,比如修桥修路关系项目呢?

B端生意——一般项目制的也很难做长久。因为一个项目一般也就是1到3年,做完了你不一定能接到下一个项目,或者下一个项目比上一个项目小得多。这是正常的。其实严格来说房地产也是项目制的——虽然确实是有万科这种常青树,但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绝大部分的、80%以上的中小开发商,也就开发一两个两三个项目就死掉了,就拿不到项目了。

再比如,你是卖礼品卡的,也是B端生意,都是公司采购,今年采购你,明年没准就不采购你了,这个公司采购你,其他公司不一定采购你。这本质上也是项目制的。很多红酒公司、礼品公司、甚至是蛋糕公司,永远都做不大,就是因为他们做的都是项目制的项目。

那什么生意是真正长久的?需要什么生产资料?

真正长久的生意,具有几下几个特征——

第1,受科技更新换代影响慢。只有底层基础科学、只有底层的物理学、化学和数学逻辑得到全新的突破,才会受到影响。这样的生意就长久。

最典型的——人类骑马骑了几千年,一直到瓦特改进了蒸汽机,又用了100年,才把马车淘汰。再比如,石油已经用了100多年了,就算现在有电动车这个东西,50年之内,石油依然会是最主要的能源。除非物理学底层逻辑得到突破。

比如核能就是物理学底层逻辑得到突破,才出现的,然后又出现了原子弹。

只要物理学底层逻辑不突破,这个生意就可以一直做的生意——就是好生意,就是长久的生意。比如各种矿产和石油。再比如棉花、化工等。大宗原材料行业,几乎都是这种行业。

第2,能够卡住自然流量,不用获客的生意。

最典型的就是——港口。再比如,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和各大港口。只要人类还需要海运,只要人类还需要用大船运输,他就永远赚钱。所以李嘉诚最喜欢做的生意其实是——港口生意。

说白了就是收过路费。卡点。你不用获客,别人必须自己主动来你这给你交钱。这种生意太他妈好了。

那有的人说这个生意太大了——有没有小点的卡点的生意?当然有。

比如你在一个迪士尼包一个酒店,比如你在景区做一个索道,比如你在高铁站包几个商铺。永远有源源不断的流量,不需要你获客,不需要你打广告。他只能来你这吃饭。

再比如高速公路都是省高速集团运营的,包括两边的中石油中石化的加油站其实也是省高速集团的地。你有关系,你可以在广东省所有的高速服务区开一个早餐店。100%赚钱。为什么?他妈的永远有车跑高速,永远有人下车到服务区吃饭。

卡点生意是最好的。而且可持续。不间断。不需要获客。

第3,刚需的牌照生意。只要牌照不到期,就可以一直做。而且没有竞争对手,或者竞争对手很少。

赚钱最重要的其实不是科技水平有多高——而是竞争对手要足够少。如果整个澳门只有你一家赌场,不给别人发牌照,那你是傻逼你也能赚到钱。为什么?因为这个世界上总是有很多人赌博的,赌博是刚需。

但是就是不给别人牌照,没人跟你竞争啊——你的利润能不高吗?利润从来都是因为竞争被压缩的。只要没有竞争——又是一个刚需生意——那么一定赚钱,而且稳,而且长久。

在国内,大型的金融机构其实也是典型的牌照生意。包括生产汽车也是需要牌照的。甚至就连媒体也是需要牌照的。

如果职场自媒体这个领域,全国只发100个牌照,其他人一律不能发表和职场相关的内容和卖相关的课程,那么这个牌照立马值1个亿。谁能拿到这个牌照,谁就可以直接拿5个亿的融资。

为什么?

因为蛋糕就这么大,只有100个人吃,这个生意立马就值钱了。但是蛋糕就这么大,现在有100万人吃,而且越来越多的人进来吃这口饭,那么利润一定越来越薄。那么这个生意就不值钱,也不稳定,也不长久。

牌照,或者说配额制,是隔绝竞争最好的方式。

我刚才说的这三种生意,都是可以做100年的,都是可以富过3代的,都是可以做成世界级超级资本家的。你可以去看看世界上最赚钱的公司,除了那些短期起来的科技公司,这些科技公司没准10年后就不再了,就和诺基亚一样。

但是你去看看美孚石油公司做了多久了?100年以上了。你去看看工商银行一年赚多少钱。中国银行也超过100年了。你再去看看港口都在谁手里。都是在超级资本家手里。

现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化工原材料,就掌握在那几个大的化工企业手里,都是做了100年以上的,比如杜邦。杜邦已经超过200年历史了,依然是世界化工巨头。为什么?他妈的只要人类的技术水平不能摆脱对化学原材料的依赖,他就能一直赚钱。你受得了吗?

我这是在告诉你关于巨大成功的底层逻辑——超级干货。我告诉你就连很多商学院的老师都没有这个水平的,对商业都没有这个理解力的。

资源是赚钱第一要素

为什么那个蠢货能力不如我,可他就是比我赚得多/级别高?

赚钱的主要因素,工作能力,当然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两点:
1,资源,这个远超其它一切因素。
2,其它方面的能力。

我们经常会听说这么一类人或者一种案例。
漂亮肤浅,草包一个,刷个国外的学历,回国转头就人上人,各种大公司随便挑,起薪都起码五六十万,个别甚至达到七八十过百万。
为什么?
他们会很认真地跟你说,因为留学有用。教育改变人生,以及自己努力,刻苦,能力强。 实际上ta连同事客户的名字都记不全,远远不如ta对各种奢侈大牌新品款式的熟悉。 这种人ta凭什么拿这么高收入?
因为ta家里有关系,爸妈有资源。 公司招聘ta,就是冲着ta背后的资源。 花个百万不到,招个草包,干活也还算卖力,ta背后的资源能给公司带来每年过千万的营收。换你是老板,你也干。

拼爹并不是坐享其成,在家啃老当米虫,而是用爹的资源,去撬动更多机会。
拼爹会让人觉得不爽,因为这些资源机会不是他自己努力得来的。

那我们看正规的例子:
销售总监,和销售专员,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论脸皮,心理素质,销售技能,工作技巧,个人素质,销售总监真不一定比金牌销售专员厉害。他脱离一线太久了,不怎么接触难搞的客户了,都只接触些大客户。
那为什么他是总监,你是专员,跳槽以后大概率还是总监,专员?因为他掌握的资源,比你多太多了。甚至你的老板都不需要亲自干你这个工作,只是因为有资源,他就能解决你无能为力的问题。

比如我有个同事,做商务的,联络大V合作,发了私信,过了三天没人搭理,找我。 我就问了下某个熟人,答也不认识,但认识可能认识的。于是加了,聊了,顺利拿到该大V的联络方式,对方给面子,就聊了下,不管成不成,都算是结了个善缘——我完全没干过商务这个活,他干了至少两年。

资源,是决定你解决问题的关键,而不是专业的能力。有资源,就能找到靠谱专业人士,帮你解决;没资源,你的专业能力是有极限的,除非你是疯狂科学家什么都能搞定,否则单靠自己不行,一定要找别人合作。
为什么有的人很蠢能力很差,家里也没关系背景,但比我混的好?因为他有别的能力。不一定是积累资源的能力,这类人也是五花八门的,什么都有。但是共同点就是:搞定decision maker的能力。

有的人前倨后恭,谗上欺下,对老板和对你两个态度,你自然觉得草包小人。
有的人待人一致,对上头体贴周到,对下属温柔亲切,你立刻觉得他是好人。
这两种人长期来看,最终成就当然不一样。但是短期中期来看,几乎一致,收入差不多。这说明关键因素就不在于对下,工作能力,而在于对上。

为什么有的人很草包,却收入高?他的能力主要在对上方面,而对上,你看不到。 你甚至压根没意识。
知乎搜职场,有关同事相处的回答,最起码3000多条。有关上司相处的回答,能有30条就不错了。百分之一的区别。
但绝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很优秀,别人草包,为什么别人赚的比我多。

大钱从哪挣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几乎所有的公开市场竞争的行业都不可能有超额利润。

简单点说,就是所有公开市场竞争的行业都很难做。当然你要像海底捞新东方学而思一样能在一个公开市场行业做到美国上市香港上市,做到行业第一,那你肯定能赚大钱。但是这个概率极低。整个餐饮行业,也就一个海底捞,这么大的教培行业,也就一个新东方学而思。当然了,大钱赚不到,你要你努力,肯坚持,这些行业赚小钱没问题。

要想成为豪门顶富,赚真正意义上的大钱,那么大钱来自于哪里?

第一是垄断。

只有垄断才能聚集利润,只能垄断才能保持超额的利润率。如果不能全国垄断,那就全省垄断,如果不能全省垄断,那就全市垄断,如果不能全市垄断,那就全区垄断。只要你能垄断一个区的任何一门生意,5年以上,你绝对净资产过亿。

比如现在互联网帝国企业,就是全国垄断,地铁就是全市垄断,自来水厂等都这个套路。
以前我在重庆的时候,有一个朋友,刚认识的时候看着她开着大G,那是十多年前了,不像现在奔驰宝马到处都是,那时候还挺少见的。开始问她做什么的,还不好意思说。后来知道了,原来她老公做了一个很简单的生意,就是做广告牌,但是这个生意和别的做广告牌不一样,一个三大运营商之一整个重庆所有的广告牌都是他家做。这就是垄断。当然,靠的是关系。

第二是有极高的门槛。

这个门槛分很多种,一种是技术门槛,比如苹果高通台积电的芯片。

一种是流量门槛本质也是科技门槛,阿里腾讯。

一种是资本门槛,比如房地产行业,傻子都知道怎么做,可是你就是拿不出那么多钱来。

一种是时间渗透的门槛,时间门槛会形成品牌渗透和管理效率的极大化,虽然表面看没啥技术门槛,资本门槛也没有做个微软那么高,但其实门槛也极高,比如可口可乐和麦当劳肯德基。

第三是要有关系。

排他性的关系生意,本质上也是一种垄断,可以获得超额利润。比如做园林绿化,一棵树苗进价2.8元,采购价28,傻子都能赚钱,就看你能不能拿到。

门槛越高的生意,越赚钱,但是越赚钱的生意,门槛也越高,普通人很难做。

吃、睡、学、练、工

选择没有对错,关键是选择以后怎么对待自己的人生。

我主张,早点把自己活成没有感情的机器,活成一家公司,用机构的方法对待自己。工业生产,讲究一个人机料法环,任何工业都脱不了这五个。这个行业不行了,那个行业不行了,但是你只要在内部挖潜,把这5个要素做到极致,就依然有大把的钱赚。

对个体来说,就是吃、睡、学、练、工。内部挖潜挖好,你这个公司就有得做。

吃:吃喝。三餐的营养要够,盲目减肥,节食,人生的路走不长的。

也不一定非要是三餐,可以是四餐五餐,结合你的工作模式,有一个你自己的营养保障体系。

少吃碳水,碳水直接影响你的睡觉,让你犯困,影响精力,多吃蛋白质和动物脂肪,咱们的营养学知识是错误的,植物脂肪少碰。

睡:一天保证6-7小时的睡眠,必要的时候8小时。

睡不好,你在人生的某个阶段一样掉队,大器晚成的人都有一个特点,他年轻的时候,身体没有吃过亏,就算你现在没有什么大出息,该睡够睡够。

这就需要你调整你的作息,如果失眠,可以多做冥想,反正一定要让身体休息够,如果中午有条件,就午睡,没条件,找个钟点房开房也创造机会睡,当然这是个原则,具体灵活执行。

学:学最重要的就是三件事。

读说写。

读:读经典,包括看一些经典的影视。这是输入有效信息,增加信息带宽。

说:说分两种,一种是演讲,一种是沟通,演讲是公开表达,沟通是一对一表达,两个都是信息输出的过程,能够准确无误地输出信息,然后影响人,这就是一辈子要干的事。

写:写是最终极的输出,也是三个学的核心,最终都是为了能写,能写说明能说,能写说明读对了。

练:就是锻炼身体。

不建议做大量的举铁,实际上你看顶级的政商成功人士,没有一个经常撸铁的,《信条》里男主角去见英国贵族,第一眼就被看出不是富豪,就是因为块头太壮了。

建议多做游泳、跑步、拳击操,hiit、舞蹈这些有氧,男的也是,保持身体线条的颀长,既是形象管理也是健康管理。

工:前面四种都是为了保证精力。

最后就是工作的输出,重点都是要落在工作上,工作要会干,把工作当成一个验证你学习的程序,打造适合你自己的体系。

工作这件事就是一通百通的,你做一行精通了,其实换个工作,只要稍微转换一下,也是精通的,开始先要专精一门。

我一直建议慎重选择工作,选择好了,一个工作不要总换,多干几年。等你的体系基本成型了,再去跳槽,复制你的成功。


2022/07/21

涨粉的为什么是鸡汤号

为什么写鸡汤、情感的能火,粉丝动辄百万,为什么写干货总是不冷不热,不讨喜还经常被喷?因为人们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真的在求知,他们只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在网上获得的知识很难直接运用于生活,更何况消化知识还需要很多的脑力,人们真正持续需要的,是缓解情绪、获得快乐的体验。

鸡汤、情感类文章之所以经久不衰,受众无数,本质上是因为它们解决的是人的心理问题——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心理问题会越发严重越发频繁。

鸡汤的反义词并不是干货,它们看似相同,但实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解决的也是人不同的需求。

干货作者只是傻傻的输出,选错战场,必然打不过这些鸡汤大号。

转载知乎回答:「普通人如何让自己拥有统战价值?」

这个问题提的很心酸,因为一个客观的事实是:在意统战价值的,永远不能获得统战价值。而有统战价值的人,从不认为这是一种价值。

对于有统战价值的人,这种价值其实是一种附带,一种“因为我长得漂亮,做直播可以让门口的二傻子狂舔,甚至愿意让自己老婆出去卖淫,赚了钱送来给我花”的天经地义,而如何收到二傻子的钱,并不是这个美女在成长路上需要考虑的问题。

同样的,那个卖淫以后还要把钱交给丈夫,倒贴给美女的老婆,再怎么意淫,也改变不了明天继续接客的命运。因为身份已经敲定,过了这么多年,离婚可能活得更惨,毕竟治不了主播还治不了你?

就像拐零的妈当年run,不会是为了让姑娘现在有统战价值,而是真的想run而已。

至于有统战价值,这本身是一种附带的福利,甚至有一些意外成分在,这里面可借鉴的东西其实不多,就像你不能从押宝赌博里总结出什么人生道理。

但总体而言,只要搞掉你(以及你背后的势力)的成本,比哄着你的成本要大,那你的统战价值就形成了。

换句话说,如果搞掉你不费吹灰之力,甚至没有任何人会知道,那谁会在意你有什么价值呢?

这里面有很强的运气成分,因为没有人会预测到自己站的队是否准确,台湾老兵在八十年代内地就有统战价值,但他不是为了这份统战价值才去台湾的,甚至可能不是自愿去台湾的,可是到了那个情景底下,他就是有了你所没有的统战价值。

如果非要总结一条,那我只能说,只一个原则,就是不要在自己无权反对的情境下,充当最忠实的拥护者。

这样做,你虽然可能一辈子获得不了统战价值,起码能在意识到自己没有统战价值,是个失败的人的时候,不至于觉得自己像是一条狗。

因此,我虽然不能回答如何才能让自己具有统战价值,一方面这类似于成功学,一方面这也不保靠,万一押宝错了,时局变了,这是害人。

可是我能笃定的说,拥有五种想法的人,一辈子也不可能有统战价值,轮到谁也轮不到你:

1.坚信枪打出头鸟,自己可以再等等,因为出头的人都是sb,就自己最聪明。

2.对政治讨论的热情度极高,但敏感度极低,常常出现“爸爸我是帮你说话啊你为什么抽我一大嘴巴”的搞孝反差。

3.过度忽视阶级史观,习惯于自我感动。

4.用信教的思维要求对手,用信球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5.做事瞻前顾后,遇事身无长才。以为自己稳坐钓鱼台,其实已经混到老婆去坐台。

为什么这五种思维很难有统战价值?

当然首先是因为有这五种想法的人,本身是没任何价值的,更遑论是统战价值。更关键的一点在于,统战统战,证明了这之所以叫统一“战线”,是因为这属于一种战时思维,你自己都觉得自己生活在世外桃源了,全世界唯你风景最好,没有斗争,只有偷着乐的好日子,那谁会有毛病给这种人统战价值?

洪承畴曾对吴三桂说过一句话,写在《庭闻录》里,叫‘不可使滇一日无事也’。滇就是云南,就是说你吴三桂如果想在云南享福,那就别让云南永远太平。吴三桂也的确这样做了,不断搞事,当然最后岁数大了造反却中途死掉,属于身体原因,这是难以预料了。

但为什么吴三桂挟寇自重呢?在许多傻子的心里,这是不可理解的。我吴三桂不该在云南好好表现,扫平群魔,才显得我办事能力强,忠于清廷爸爸,这样我才能有爸爸赏赐的好日子吗?

但它们却没有想过,清朝之所以让吴三桂在那里作威作福,就是因为他的统战价值在彼时是拉满的,统战价值的目的往往是把狼驯化成狗,因此它可能给狼,也可能给介于狗与狼之间的狼狗,但就是不可能给狗。

可惜,连汉奸都懂的道理,许多人却是不懂的。或者说这不是汉奸与普通人的区别,而是吴三桂与贾贵的区别。

吴三桂是大汉奸,却也是聪明人。他懂得如何因势利导。

而贾贵则是,皇军来了是自己亲爹,国军来了也是自己亲爹,因为暴力就是他爹,他认为自己只要效忠暴力,爹就会对自己很好。

却没想过一点,脸面是靠自己争来的,不是暴力施舍的。暴力跟亲爹唯一的相似点是都能艹他妈,可是亲爹艹过了是养起全家,而暴力艹过了,往往是先奸后杀。

全文完。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1916264

submitted by /u/China_in_real_life
[link] [comments]

复盘:10个指标完成自我反思


1.信息
在做这件事时我利用了哪些信息?其中哪些信息是最关键的?
这些信息是从哪些渠道中得到的?哪些渠道被证明是很有价值的?
我可能遗漏了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怎么得到?

2.预期
在做事之前,是否对事情的过程和结果形成了正确的预期?
我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预期?是什么造成了预期和事实之间的偏差?
我的预期是否促成或者阻碍了事情的进程?今后应该如何管理自己的预期?

3.结果
怎样描述这件事的结果?怎样评价这件事的结果?
在描述和评价这件事的结果时我用了哪些指标?这些指标是否需要改进?
结果需要哪些改进?如何改进?

4.进度
事情的进度合适吗,太快了还是太慢了?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当进度出现问题时使用了哪些手段进行干预?效果如何?为什么效果理想或者不理想?

5.工具
在完成这件事的过程中,我使用了哪些工具?
哪些工具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哪些工具起到了阻碍作用?
如何改进现有的工具使其发挥更好的功效?

6.情绪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的情绪状态是什么样的?是否出现过情绪失控的情况?是什么引发的?
我是否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在这期间使用了什么方法?是否需要改进?

7.阻碍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哪些阻碍?其中最重大的阻碍是什么?
我是如何应对这些阻碍的?取得了什么效果?
这些阻碍中那些会长期存在?我需要通过什么持续的努力来减少这些阻碍?

8.优势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发挥了什么样的优势?是否有什么优势还没利用和发挥的?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的主要优势有哪些?我的哪些知识和能力得到了提升。
我可以向做同类事情的其他人学习什么?他们有哪些优势是我不具备的?

9.缺憾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的缺憾有哪些?最大的遗憾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遗憾?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暴露了哪些缺点?其中那些缺点是必须且迫切需要改正的?
关于这件事,别人对我有什么批评和评价?他们的批评有哪些可取之处?

10.意义
这件事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是什么?对我的短期生活和长期生活分别有什么影响?
这件事对周围人、对社会、对整个世界和地球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我发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意义?

参考书籍:《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一些简洁的人生建议

01

人生最重要的成本有三种:时间、健康、金钱。每做一件事,都要问问自己,你需要付出哪些成本,需要付出多少,这有助于帮助你去判断一件事是否值得去做。

通常,最昂贵的成本是健康、其次是时间、最后是金钱。

别做损坏健康的事情,没什么能比健康更重要。

少做花费时间的事情,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就不要用时间。

多用钱去买时间和健康,是绝对不会亏本的交易。

02

兴趣爱好对于人的最大意义是抵抗孤独与外界压力。

工作、感情、生活都不是100%可控的,当你诸多不顺进入人生低谷时,往往会有种万念俱灰的绝望感。这时候能有个爱好稳定的为你提供幸福感、释放你的压力非常重要。

兴趣爱好的挑选也是门学问,兴趣爱好要尽可能的符合你的性格与生活方式,否则很难坚持下去。

寻找爱好需要进行不断的尝试,只有充分的体验后,才能知道哪些爱好是自己真正适合自己的。

在培养爱好时,也要注意远离「消费型爱好」,例如听歌、看电影、去餐厅品尝美食等等。这种爱好本质上就是花钱买快感,它不能长久的为你提供幸福感。

03

如何让短暂的一天变得更长更开心?

早睡早起。

早起可以显著的让上午的时间变得更加漫长,早起后人的意志力和专注力更充沛,你可以做比平时更多的事情。

早睡则可以避免很多情绪问题,人在夜间很容易悲观抑郁,患得患失,在痛苦中浪费大量时间。

日常中大部分负面情绪都可以通过睡眠来解决,用一个晚上的痛苦换来一个早晨的清爽,非常划算。

04

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高效,就需要学会「建模」。如果你需要长期、反复的做一件事情,就将这件事情流程化,构建成一个模型。

这样每次你都可以通过相应的模型,快速解决问题。

例如在整理袜子、清洗袜子这件事上,我的模型是:

1、购买七双黑色同款式的袜子,这样每一只袜子都可以和另一只搭配。

2、把它放入一个九宫格收纳盒种,这样每天我都能知道还有几双干净的袜子。

3、每天回家后,将袜子脱下放进洗衣篮。

4、周六清洗袜子。

同样,在写每周的工作周报时,我的模型是:

1、将周报的内容分成几个模块,做了什么、进度如何、遇到了什么困难、需要怎样的支持。并且固定了周报的格式、排版结构。

2、每日记录工作日志,采用与周报相同的格式与内容模块。

3、每周五时将本周的工作日志汇总,加以整理,周报就完成了。

05

找不到对象的最直接原因是缺乏X吸引力,朋友与恋人的本质性区别就在于此。

提升X吸引力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是,是提高唤醒对方X欲的能力。

人在X欲高涨的阶段,会变得更加感性,且更加宽容。

而在长期关系中,识别并迎合对方的X癖好,能够让你们的感情变得更加深厚、甜蜜。

在我们的文化中,袒露自己的X癖好往往是件极度羞耻的事情,大多数人都会在亲密关系中压抑对此的渴望,有些人甚至在内心深处下意识的忽视自己的X癖。

但这种欲望不会随着压抑而消失,它甚至是很多感情破裂的罪魁祸首。

如果你遇到一个压抑自己的恋人,又恰好点燃并释放了她的需求,那她/他对你的爱会增加许多。

06

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并不在于你对他人的友善程度,而是在于你的实力强弱。人们普遍会对强者更宽容,过度的友善反而会被人当作廉价的示好。

07

你拥有什么样的朋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要有意识的去结交优秀的朋友,这样对你的人生会有很大的帮助。

远离酒肉朋友,和他们相处久了,很容易丧失斗志,沦为平庸。

格外要警惕那些人品不好的人,这种人是喂不熟的狼,绝对不可与之交友。

多接近欣赏你、鼓励你的人,这会带给你动力与勇气;远离打击你、反对你的人,长期和这样的人相处会过度消耗你的情感。

08

不要惧怕痛苦,痛苦会引发思考,而思考带来成长。

回忆一下你过往的经历,成长最快的那段时间,往往也是痛苦的阶段。

如果你发现自己过的无忧无虑,那么在这段时间你的成长多半有限。

09

做一件事情之前,要先问问自己是否可以不做,如果你找不到必须做的理由,但还是想做这件事,那么之后你多半会后悔。

10

生活中所有的事情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你必须亲自长期做的,另一种是非必须的。

但凡是需要你亲自长期做的事情,去找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把自己训练成准专业选手;而非必须去做的事情,就花钱外包给别人来解决。

这样是效率、性价比最高的方式。

例如你决定长期自己做饭,就去学厨师;你希望自己穿衣搭配更优雅,就去学造型搭配。

反过来,如果你觉得收拾屋子这件事意义不大,就花钱请阿姨帮你打理。

这种方法的效果是惊人。

有些女孩能用十分钟化出令人惊艳的妆容,而有些女生花费一个小时却还是化了个蹩脚的妆容。

所以一定要记住,当你下定决心长期做某件事时,就一定要让自己变成专业人士,如果做不到,那干脆就别做这件事。



2022/07/20

处好直属上司

人脉很重要,但最重要的人脉还得是你的直属上司。

因为你的直属上司决定了你的资源、机会、绩效、工资、升职、以及工作难度、工作时长、工作心情、工作产出、工作完成度、工作环境,甚至你能在工作中学到多少东西。

与上位者建立起良好关系,首先应该是和自己的上司。

因为工作本身的原因,经常会沟通协作,自然就能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不缺改善和上司关系的机会。

想着结交人脉,如果舍近求远,不重视和上司的关系反而去蹭其他什么大佬,完全没必要。

而且上司的需求,主要与经济实力、性格、脾气、做事风格、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紧密相关,你多观察,多留心,然后拿个本子平时记录下来就好了,不至于无法得知,太夸张了。

并购交易谈判14条

1、 谈判是妥协的艺术,不是吵架的艺术;
2、 谈判结果取决于谁手里有牌,不能过分迷恋于谈判技巧,更与强势态度与否无关;
3、 掩盖急切但不掩盖诚意,矜持与诚意可以并行,并不矛盾;
4、 当双方开始坐下来谈时,交易核心条款已经具备达成的条件了;
5、 谈判双方要对等,千万别让老板跟对方律师去吵架;
6、 知己知彼,判断双方的底线和预期,本方的目标是争取70分,但要记得给对方留60分;
7、 交易达成是脆弱的平衡,双方能够接受但不满意;
8、 谈判是相互折磨的行为艺术,欲速则不达,快就是慢,顺就是不顺;
9、 本方不在意但对方在意条款,不可以轻易放弃,要用来做对等交换筹码;
10、 无对价让步是谈判最大的忌讳,每次让步都需要用条件交换,否则会增加对方预期而不是满足;
11、 "滚木法"很重要,在不同维度上条件做交换,避免条件各不相让,比如用支付节奏换交易价格;
12、 交易谈判最佳结果是在谈崩前达成,这样的结果稳定性最强,双方会格外珍惜;
13、 别怕谈崩,多数都是谈成的必经程序;
14、 谈判中没有情绪,只有策略,可以摔东西,但要选择声音大但不值钱的。

2022/07/17

为什么对别人不应该诚实

一般父母很难培养出好的人才,是因为父母弄不清家庭化教育和社会化教育的区别。

以品德教养,诚实为例。
父母肯定是希望孩子对自己保持100%的诚实,这是应该的,也是正确的。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就是最值得信任的人。
但很多人不明白对父母100%诚实,和对所有人100%诚实的区别。这就导致父母在教育小孩的时候,会不分场景,不分情况,一味的教育孩子诚实是美德,对任何人都要这样。
事实上在社会上对所有人都100%诚实,这绝对不是美德,而是愚蠢,并且是巨大的愚蠢。
当然,如果父母这么教孩子,同时自己也能做到,那也不算太糟。可父母自己也做不到,那就完了。

孩子打翻了花瓶,父母问谁做的?要诚实!孩子小心承认是自己干的。父母上去就是一巴掌。这样在孩子的认知中就会形成一个严格的对应关系:
诚实=挨打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教育的所谓诚实美德,就不是品德教育。而是奴才,玩物教育。父母只是想控制玩弄操纵小孩,随意的轻蔑侮辱而已。
但这种心态,以教育和道德的面目包装一下,就显得正当充分了。

父母教育孩子要诚实守信,然后自己答应了孩子考满分就给xx钱。结果真考到了,父母就耍赖,说给你算学费了,不给了。
这种也是同理,父母只是把孩子当玩物。

以上两种都是家庭教育中的大忌。还有一种就是对外的处理方式。
父母刚教给孩子要诚实,然后就有邻居同事过来,拉着父母要去吃饭。父母说不了,我们家刚吃过了。孩子满脸疑惑,咱家明明没吃饭啊,为什么爸妈要撒谎?
这个时候爸妈对孩子的讲述,就尤为重要。讲得好,会让孩子慢慢精通俗世的社会智慧。讲得不好,会让孩子偏激,或者变为蠢材。

红楼梦说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学问。这里的人情练达,世事洞明,其实很大一方面就在于对「诚实」策略的运用与讨论。很多家长其实自己都不清楚的。小孩问,他自己都会被绕进去。

网上有关人际交往、社会交际,这些年出现了很多新的流行词,比如什么社恐、社牛、讨好型人格、精神内耗、拒绝困难症等等。
无数的人争相恐后上来分享案例,把一个特别简单的,见人笑一下打招呼这个基本家教礼貌的事情,都形容的惊心动魄,万分艰难,难度堪比人类攻克可控核聚变治愈癌症。

看这些戏精分享的各种鸡毛蒜皮的小破事,你会有一个强烈的感觉:废物是越来越多了。
但如果深究这些废物的家庭,你会发现他们的家长基本也都是铁废物,什么都不懂,一直被人欺负到中老年。废物会遗传。

如果你不幸出生在这种家庭,最重要的就是明白社会智慧和人情世故不是什么肮脏技巧,而是基本的自保策略,需要慢慢的,一点一滴的积累。
这更不能刻意回避,自欺欺人,觉得自己内向,不擅长交际不是什么缺点,可以扬长避短。

所谓的扬长避短,是分为基础技能和特殊技能的。
交际属于基础技能,人是社会性动物,你想在社会群体中生活,这个技能就类似你吃饭喝水,呼吸吞咽一样。

人可以避开吃饭喝水,呼吸吞咽而活着吗?完全不可能,避开了人只会死。

交际就是类似呼吸吞咽一样这么一个基本动作,这就是每个社会人士的最基本日常。你想避开,是绝对不可能的。

目标设置、两种人

干什么事情都没劲儿,设置目标也没用。怎么办?

心理学家霍尔沃森在她的《聚焦》书中提到,每个人的类型不同,获取动力的方式不同。想要激励自己,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的类型。根据动力产生方式不同,海蒂将人划分两类:

1.成长获取型的人害怕自己没得到。看着别人都得到什么,就想着自己想得到什么。通常,销售、市场、创业者都是这个类型。想要激励自己,就得给自己画大饼。

2.安全负责型的人害怕自己失去。看到别人犯了错、吃了亏,就想着自己不要栽同样的跟头。通常,财务、IT人员、研发、制造属于这个类型。想要激励自己,就得给自己挖大坑。

突然想八卦一下,你是什么类型?

自媒体运营小常识

涨粉最快的方式:
奶头乐(抖机灵、软色情)、情感按摩、心灵大保健
在任何一个领域,大多数人的常识,实际低得超乎你想象。
软色情、抖机灵之类的奶头乐这里不提。自媒体创作更像一种艺术,各种话题上专业性不能高,比平台受众的平均水平高一点点就好,再多就不行。 对这个度的拿捏,掌握得炉火纯青的人,就是各领域大大小小的网红。

如何写工作总结?

分享一些写工作总结的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为什么要写工作总结

老板角度:了解员工的工作状态,关注员工在工作中的成长。

员工角度:为自己近期的工作经历做梳理归纳,从中总结经验。

这对于双方来讲,都是很好的事情。

有些同学很抵触写工作总结,觉得这很形式主义,把工作总结当成是应付老板的差事。

这种心态很不好。

想提升自己,掌握归纳、总结的能力非常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应不断的进行整理分析,最终形成自己的方法论,实践经验加理论知识,工作总结就是这样一个自身提高的机会,要用心去看待这件事,你是为了自己而写的,而不是为了应付上司。

老板通过你的工作总结,也可以了解你目前的工作状态,和在工作中的优缺点,哪方面做得很好要注意强化,哪方面有所欠缺需要弥补,哪些地方做的不对需要调整,老板会依据了解到的情况,在未来的工作中给与帮助和支持。

同时,老板也会从你自己的分析与调整中,发现你的潜力,会给你一些机会,让你更好的成长。

既然工作总结一定要写,那就用心写份好的总结出来。

(二)如何写工作总结?

写总结,先写提纲,再固定框架,后填充内容。

这样有了主体,思路就会清晰很多,框架会把整体分成若干个小部分,一点点填充难度也会下降。

1.提纲

工作总结的提纲,通俗来说,就是『过去、现在、未来』。

你在过去做了什么,现在的你对此怎么看,未来打算怎么样改进。

过去:阐述你在过去的一年中做了哪些工作,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最终的结果如何。

现在:你对自己过往的工作经历有什么看法,哪些地方你觉得做的不错,哪些地方存在不足,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未来:针对你的分析,你觉得在这些重要的环节和发现的问题中,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把事情做的更好,或是解决存在的问题。

按照,『过去、现在、未来』这条主线,列出提纲。

2.框架

有了提纲,我们就可以将主线拓展开。

这时候采用的叙述顺序是——『先整体、再细节、后分析』。

你做了件事,怎么做的,做的怎么样。

简单介绍整体,详细描述细节,最后给出分析。

3.内容的重点

上面我们提到过,老板希望通过总结了解员工的工作状态与其在工作中的成长。

对应老板想要看到的,就是我们在内容中要体现的重点——『流程、分析』。

流程:你的工作过程,你做了什么,都是怎么做的。

分析:你对流程的思考,哪些做得好,哪些做的不好,哪些需要改进。

流程展现了你的所做,分析展现了你的所想。

很多人头疼内容怎么写,感觉无从下笔。

其实在草稿阶段,你可以采用『流水账写法』。

没错,就是这一年来,你做过什么事情,按照时间顺序像流水账一样写出来。

流水账总会写吧?

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做过的事情都写下来,然后再慢慢的修剪,挑出重要的部分。

根据以上三个原则,我们就能写出一份完整而充实的工作总结啦。

下面写一个工作总结的范例供大家参考。

小明(活动策划)的工作报告:

2015年的工作主要内容如下:

1.参与了两次大型的市场活动,负责市场活动策划案的撰写与执行。
2.制定负责活动的市场预算。
3.与公司各部门协调资源,推动负责活动的顺利进行。
4.评估活动效果,和小组的其他成员进行总结分析,并向上级提交分析报告。
5.培训负责小组的其他新成员

主要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1.大学新生入学季市场活动

在6月份提出了"新生季"的市场活动方案,经过和各部门开会确定主方案和备选方案。

在方案的筹备阶段,与商务小组一起制定了"驻校兼职人员的奖金激励方案"。

目标1:在全国已覆盖的1500所高校,同时进行地面推广活动,并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目标2:地面推广活动的二维码扫描人数中,下载APP的转化率不低于3‰。

这次方案相较于以前最大的区别在于:

1.通过驻校兼职人员来进行推广,可利用其学生身份,深入学校宿舍进行推广,比起单纯的墙壁广告、传单等形式更有效果。

2.提高了驻校兼职人员的奖金激励制度,尝试将地面推广的主力集中在兼职的学生身上,这有助于增加我们对校园的覆盖范围并节省人力成本。

3.扫面二维码后可直接打开小游戏,其游戏成绩可以被直接分享到社交平台,有利于用户自主传播。

4.上千所高校同时推广,可短期内制造热门话题。

最终活动顺利进行,APP的转化率为3.2‰,圆满完成任务。

在这次活动中,出现两个之前方案推演中没有预料到的事情:

1.没有考虑到不同高校之间的学生消费水平,导致在一线城市的某些高校中,我们制定的方案对兼职学生激励程度不足。

2.负责西南地区的商务部门有人事调动,导致活动临近开始,很多筹备工作还没有做,造成了一定时间上的延误。

经过本次活动,我收获颇多:

任何时候都要有两手准备,总会有难以预料的突发情况发生。

要和各地的商务部门保持及时频繁的沟通,他们是最后落地执行的前线,方案做的再好,执行因为沟通上的偏差造成问题,最后结果也很难令人满意。

经过事后的总结思考,我和小组的其他成员制定了一个活动预演流程,通过这套流程,可以提前发现一些问题,从而在活动正式开始时降低意外风险……
……

(其余部分略)

(三)写工作总结的注意事项

忌夸大事实,炫耀成绩
阅读你工作总结的都是你的直属领导,他对你平日的工作情况十分了解,面对老板吹牛的事情最好不要做。

避免主观感受,只写客观事实
你觉得"这个任务我完成的挺好的",领导可不一定这么觉得。

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词汇
少用『差不多』、『还行吧』、『三点左右』这种说不清又没啥意义的词汇。

只写个人工作内容,不要写部门整体工作内容
一个项目,你有参与,你就写你自己的那部分就行了,别写"这次咱们部门一个项目就创造三千万销售额,大家都很勤奋,很积极……"这是部门领导的事,轮不到你写。

别在总结中指名道姓
作死行为不解释。

别打小报告
工作报告都是以书面形式提交的,人不作就不会死。

别显露情绪
有些人报告写着写着,回忆起以前委屈的事情或是不开心的事情,就不自觉的写进去了,领导打开一看,字里行间透露着怨妇气息,你说对方会是什么感受?

别提加薪
作死不解释,总结就是总结,这是两码事。想加薪找领导面谈。

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 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 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这条很重要所以多强调几遍。

在工作中,你肯定会遇到一些狗血的事情,比如说部门中你所在的A组和B组关系不太好,找他们配合工作很难,这时候你很诚(yu)实(chun)的写"在和B组的工作中,总是遇到对方的阻挠,他们总是不顾部门利益,自私自利!"那就完蛋了。

领导作为整个部门的负责人,看到这个你以后受到重用的机会就比较少了。

问题谁都看得到,但重点是如何能解决。

小明:"在和B组的工作中,让我意识到了两件事情:第一,是沟通的重要性,需要更多的加强自身的沟通能力,才能与其他的同事更高效的合作;第二是,以前自己做的方案往往存在很多漏洞,在和B组的同事合作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在准备方案时考虑的还不够全面,以后在提方案之前,会更加全面谨慎的考虑,确保方案的可执行性。"

领导:"小伙子很有前途,我打算重用你。"

以上就是关于写工作总结的一些经验。

男人必看,关乎后半生的幸福

一个最简单,筛选靠谱女人的方法:

1. 大龄未婚女,30岁以上,无论多么光鲜,只要没有个人事业,存款低于6位数,均可视为智商较低,不适合繁衍。

2. 花父母和男友的钱,自身没有存款,却自称独立女性,要尊严,这种智商较低,建议远离。

3. 关注女拳博主,并积极互动,转发小作文,这些都是祸害,一律拉黑。

4. 豆瓣资深用户,一律拉黑。

5. 慢热的女人,其本质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缺乏安全感,一般会过度索要情绪价值,一定要远离。

6.不反对捞女,花钱买快乐,各得其所。但一定要远离低智商捞女,低智商捞女贪得无厌,不但要钱,还索要情绪价值,缺乏契约精神,容易情绪失控,随时会反咬一口,后患无穷,王力宏就是前车之鉴,给了女人上亿的资产,每月几十万零花钱,别墅保姆,依然填不满胃口。

7. 任何花你钱,不让你上的女人,直接拉黑。

8. 任何理由,拒绝给你生孩子的女人,一律远离。

9. 上升期的男人,只有两种选择。

A:聪明女人,夫妻档,能帮你赚钱。
B: 安分守己,相夫教子的厂妹,给点钱就乐开花。

切记一定要远离任何过分索要情绪价值的女人

2022/07/16

自信的建立

看到B站一个鸡汤视频,讲如何建立真正的自信,说是忽略掉你不擅长的部分,把你擅长的事情做好,你的自信自然就起来了。

这句话对,但不全对。

做擅长的事情,只能建立初步的自信,一部分的自信,不容易建立「真正的自信」。

如果长期忽略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最后只会又自大又自卑。

真正的自信靠三点:

1,分清楚什么事情是天生的,没法改变,什么事情是后天的,可以想办法改变。

比如长的丑是天生的,没法改,但长的肥是后天的,一定要改变。

2,从自己擅长的事情做好,做到位,获得初步的自信。

3,把精力投入到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去改变那种后天可以改变的事情。

克服了自己的缺点后,才能获得真正的自信。

亲身经历,不骗你。

穷人对上层社会的想象都是错的

他们以为生活就是小时代,大家都穿奢侈品,开豪车,女人弹钢琴、花艺、画展轮着来,每个人都非常礼貌,一口伦敦腔。

嗯,阿里的蒋夫人符合他们对富人的一切想象。

中产及以下最擅长的就是模仿,尤其擅长模仿富人的消费,而不是生产。

于是,他们也拼命让自己的孩子学钢琴,最后大概率也不凭此谋生,既耽误学业,又浪费时间。殊不知,对中产来说,学钢琴还不如拉个小提琴,后者还可以随时携带,及时助兴,属于社交货币。

还有,让孩子早早地用奢侈品,去欧美三流高校留学。当然,也不允许孩子讲脏话。

其实,你去看,知名企业家甚至高管,没有一个不讲脏话的,TMD就是标配。网上就有一个马云跟柳传志吐糟自己TMD快挂掉的视频。

你看到的都是一些消费行为,通通跟上流社会没关系。

上流社会的真相是,为了拿到更大的市场份额、干掉竞争对手,行贿受贿,酒色财气,黑的白的灰的,什么都有。有做大客户营销的想必都懂我说的是什么。

俞敏洪还有几次被友商下黑手,差点挂掉。

强强联姻,夫妻婚后各玩各的;互相举报,打官司,商场如战场。

滴滴的程维言必称,王兴虽然不讨人喜欢,但我很欣赏他。头天还一起饭局,第二天王兴就悄悄上线了美团打车。

他们和底层唯一的差别就是,有资源,有能量,有生产资料。然后,拼命打压没有生产资料或者试图跨越阶层的人。这跟会不会三国语言和弹钢琴,穿不穿奢侈品没有一点关系。

你一个中产,跟他们也没啥差别。你不是也附和小区业主委员会,把自己的二手房挂高价,增大阶层壁垒吗?

所谓富人的日常,跟普通人一样贪财好色,只是离得远了,有权势掩护,显得高大伟丽。

我们不恨特权,而是恨自己没有特权。屠龙少年,终成恶龙,你只是缺少一个机会而已。

中产其实就是以前的佃户,本质上没有多少生产资料,就是一个打工仔。那要如何破局?就跟地主一样"买地"啊。接触不到核心资源,就要从生产资料积累入手。

拮据的普通人

一线城市60%以上的房产成交量是500万以下的小户型刚需,而这已经不错了,深圳有82%的人租房子住。北京上海广州都有超过1半的外地人,基本都是没房子的,即使是本地人,相当大一部分其实是和父母住一起的,也没房子。

而在绝大部分所谓的二三线城市,一家三口甚至四口,哪怕我们只计算夫妻两人的平均资产,其实99%的人房产资产在300万以内,三四线城市绝大部分房子在150万以内,即使按照一人一半计算,一个人其实也只有75万到150万的资产,而且这还是有房贷的。实际净资产总额要打对折——也就是30万到75万。

绝大部分人一辈子的可投资资产不会超过50万——也就是刨除所有的买房、买车、教育子女、还房贷、日常生活后,能够真正拿得出来创业和投资的资产,不会超过50万。

你不要认为你卡里有50万你就有50万可投资资产,你一买房,不仅没钱了,还欠了100万,你一买车,就剩20万了。你一生孩子,一分钱都不敢花了。

其实不仅在中国是这样,即使是在发达国家——比如欧美,能拿出1万美元存款的人,都不到50%。

绝大部分人就是靠每个月工资和信用卡债务维持生活的。

有钱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情。

所谓理财赚钱

投资理财营销号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叫做钱不能存银行,因为「跑不赢通胀」。
这里希望大家牢记一件事:输给通胀需要很长时间,可能要5年,10年,才会有明显的贬值。
把钱输给骗子,损失本金,这个需要的时间就很短,不需要5年10年,几个月,就能让你的本金出现明显的损失。而普通人所谓的投资理财炒股,有一个非常典型的特点:1年10倍者众;10年1倍者无。
在短期内你会听到无数人赚钱的喜讯,让你也蠢蠢欲动。但如果拉长到10几年以上的这个时间线来看,你会发现,大部分人兜兜转转,今年赚点,明年亏点,都是瞎忙,能维持个本金不变,就算高手了。

以前有个网络喷子追着我的推骂我,说我收智商税割韭菜,不像她在家炒股,3个月就赚了400万。
月入百万以上的大牛跑来正义制裁我这个营销号,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动中国的精神?仔细看下她推特——哦,最近亏钱了,情绪太差,上网发泄来了。

普通人赚钱,还是要谋求本职工作上的发展与收入,这一点是最重要的,虽然你嫌少,但是它稳定。而所谓的理财投资,赚再多你无法保证 每个月都这么赚。有钱就存银行,本身就是最佳选择。

不用把时间精力浪费在这方面,而是专注自己的主职工作。但如果你实在不甘心,实在就是想发财,那具体应该怎么办?
向每一个教授理财投资的营销号学习,学习他们的精髓。他们的精髓并不是理财投资炒股财经金融,而是不断的做号,做了大号,再做小号,天天吹牛B,显摆自己阔佬人上人,吸流量,赚钱。
即便是整天鼓吹理财投资=财富自由的人,他们的行动也都在证明,理财投资并不能让你财富自由,只有流量才能让你财富自由。
所以你真正需要学习的是流量内容,而不是理财投资。

2022/07/12

当年全国各大互联网巨头的漏洞都被...

当年全国各大互联网巨头的漏洞都被乌云网公开了。

乌云的运行机制很简单,白帽子(正义的黑客)提交漏洞,平台通知企业方修补漏洞,如果企业长时间不修复,平台有权公开漏洞,让用户获知真相。

大神们也有点恶趣味,总喜欢放长假的时候公布漏洞,这样程序员们就得加班补漏洞,领导也要跟着加班…

当年,每到劳动节、国庆的时候,哥哥就守在电脑旁凑热闹。

大企业憎恨,曝光漏洞,品牌声誉受损。

领导们憎恨,这样曝光真相,会引起恐慌,不利于稳定。

直到有一天,乌云突然被关。

一批免费公开漏洞的大神,被企业反手告了,面临牢狱之灾。

上边明确告知,找漏洞属于非法测试,破坏计算机罪。

从此,国内的白帽子彻底绝迹,没人愿意公开曝光漏洞,毕竟要坐牢啊。

皇帝的新装,企业和领导面子都保住了,大家都很高兴。

大神主动公开漏洞,其实赚不了几个钱,厂商无非是给个小奖励,小吉祥物...

这批大神,赚钱有多简单?

一个漏洞,黑市能卖到数万、数百万美元。

利用漏洞,获取各类平台的数据库,卖钱。

前些天,国内某不能说的平台,数据库被公开出售,要价百万,一共10亿条数据,23T,包含身份证、姓名 等信息。

如今各类数据泛滥,什么信息都能买到,而且非常廉价,个人没有隐私。

AI换脸 + 声音克隆 + 个人隐私信息,就是诈骗的终极形式。

不要相信任何人!

建议,立即更换所有密码。

1.为密码进行分级,临时、社交、支付。

2.每个等级设3组密码,数字+字母;数字+ 大小写字母;数字+大小写字幕+特殊字符。

3.3个手机号,一个号专门用来注册绑定不重要的平台,一个号绑定重要平台,最后一个号个人通话。

59df8dc5ly1h3zcczvi5bj20cc0d0gmj.jpg

59df8dc5ly1h3zcczvmyxj20cs0dr75b.jpg

2022/07/09

坚持学习,持续成长

很多人抱怨现在(网络)能看到的干货越来越少,这是典型的视野局限性的体现。当然,这和互联网目前主流的内容推送机制有关。
我个人的感受是认真去读一本权威著作,几乎每一页内容甚至是一个段落中的每一句话,都可以被扩展成一篇干货文章,很多人觉得成长缓慢,其实是他们采用的信息源有问题,有效信息密度低,核心信息价值少,信噪比太小。
看「大砖头」本身是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人类本来就不擅长理解抽象信息,信息密度大,太烧脑了),人们试图通过降低信息密度的方式(大多数的网络渠道),来获得较为舒适的信息接收体验,但又苦恼于有效信息量不够多,这种问题注定是无解的。

想成为高水平选手,其决定性的大前提之一,就是要长时间保持高强度的训练水平。对于学习(思维训练)这事来说,就是长时间高强度的吸收大量信息,并「强迫」大脑理解,不断吸收,不断重复,直到引发神经元(联结)层面的重塑,这种训练本身是非常痛苦的。甚至可以说,思考是人类最痛苦的负担之一。
高强度学习本身就是极其反人性的事情,除了极少数天才外,这事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痛苦的。多数人坚持高强度学习的原因大多是被迫的(升学、工作需要),一旦外部环境没有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他们会迅速放弃这种令人痛苦的行为。

唯一能降低这种痛苦的办法,就是持续维持较高强度(自己承受范围内)的学习,促使它成为一种长期习惯,减少意志力的损耗,以及让身体适应这种痛苦的感觉(这和身体健康状态也有很大关系)。
比较讽刺的是,如果你因学习的痛苦选择逃避,却摆脱不掉因成长停滞产生的焦虑(或现实中无法避免的客观问题)并因此引发更大的痛苦,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恰恰去重新去面对学习所带来的痛苦…
当然,学习最终确实能够给你带来更多的收益(我自己身边认识的企业家、商人,没有一个不保持学习习惯的)。

那么通过学习来获取更多财富既然是个很明确的正反馈系统,对收益的期望是否可以用来增强动力借此抵消部分学习带来的痛苦?
理论上是可行的,但现实中很少见到成功案例,大多数人对财富的渴望,远低于对风险的厌恶——源于刻在我们传承上万年的基因中不那么适应现代社会的那部分。

生活中那些少见的,愿意持续学习、思考的人,他们有什么特点呢?就我个人的观察,他们最大的共同点——渴望持续不断地解决一个更高级的问题。

2022/07/07

女权和MGTOW

一个粗略的观察,在社会实践上,女权更多把男人边缘化,女利则更多把男人工具化。所谓边缘化是指,男人没那么重要,女人可以不需要男人,就像鱼不需要自行车。虽然女权流派众多,但互联网上越激进的女权基本就越认为世界没有男人更美好。女利则比较像男权的反转,是一个金字塔,女利者在上,男人在下。问题在于,男权将女人工具化是把女人变成性工具、家务工具和生育工具,这可以让对方失去力量;女利则主要是让男人做赚钱工具,同时又要让自己赢得尊严,这就很难。如果这个工具之所以成为工具是因为他赚钱,赚钱能让他增强力量,反过来将女利变成工具,或许只是一念之差。这就是为什么在部分女权看来女利不过是一种"娇妻",是男权的一部分。

米格道和部分女权都倾向于性别分离、男女各走各路。女权主义者刚刚听到米格道的时候常会露出一副"很有趣"、"很难不支持"的表情,但深入了解后的反应则是"什么狗屁",因为双方在"谁是受害者"这一核心问题上存在着最根本的分歧。
有男人说既然诉求差不多,女权为啥不支持米格道?那当然了,就像你和某人互相敌视,互相认为对方是坏逼,虽然你俩的诉求都是离对方远点,但你会去赞同对方的观点?
有的女权用"红色药丸"来比喻女性之觉醒。非常巧,"红色药丸"恰恰也是米格道与西方男性权利运动的标志,米格道认为男人一旦吞下红丸,看到"女本位世界"的真相,认识到谁才是真正的特权性别、谁又是真正的弱势性别,你就再也回不到过去的视角了。

女权说"女人不需要男人,就像鱼不需要自行车";而米格道说"男人不需要女人,就像鱼不需要鱼钩"。按其说法,女权主义更像是女人的直觉和本能,当女人有了一定程度经济能力,她就自然而然地发现,这事情不对劲,鱼不需要自行车;米格道却是一种反直觉、反本能的过程,就像鱼要抗拒鱼钩上的饵。他要冲破"女本位认知屏蔽效应",摒弃自己身上的"女性认证心理",克服"渴女本能",如此这般,经历颠覆、撕裂与虚无。所以走上米格道的男人不多,其中真正"戒"掉女人的更少。
至少这一点米格道说得对,做"独立男性"太几把难了。一个厌恶男人的女人如果没有经济负担,那么她比较容易离开男人;反过来一个直男永远永远都在女人身上寻求性与爱,无论他有多么厌恶她们。

小老板和个体户的必备技能...

小老板和个体户的必备技能,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下:

1.搜索能力,好东西靠搜,不论线上还是线下。线上用百度知乎微博b站抖音1688谷歌ins油管,学会用关键词组合,线下先跑市场,学会顺藤摸瓜,再跑工厂。

2.营销能力,要了解客户心理,不能自嗨式推销,要找到用户真正的需求点,去满足他们。

3.视觉能力,现在做生意离不开网络了,最好学一下基础的ps,排版,拍摄,剪辑,见过许多小老板,自己弄的惨不忍睹,花钱请人拍摄,貌似专业但不走心,浪费钱。

4.社交能力,并不是要你八面玲珑左右逢源,也不是要你跪,而是能够不卑不亢地跟人沟通,让对方产生好感,愿意与你合作。

5.如果要做电商,一定要自己先学会,包括搜索流量,广告流量,推荐流量,一定要自己搞明白。自己不懂,很容易被骗。

6.不要骗人,不要吹牛逼,都是要还的。

2022/07/05

收入的稳定性

看一个最简单的经济模型,房东按揭买了一套房子,租给小商户做餐饮收租子,小商户采购原材料对接消费者。

这个模型里,小商户的收入是最不稳定的,消费者喜好的变化,外部的疫情风险,激烈的市场竞争都会影响小商户的收入,但为何依然有无数人要开一个小店呢,因为相比其他生意开一个小店的门槛还是很低的。

相比小商户,房东的收入相对来说就稳定一些,只要租赁合同签了,小商户总要交房租,房租旱涝保收,当然小商户生意做不下去,是有拖欠房租的情况,但那也不过是最后几个月的租金,所谓铁打的租金流水的店。

但房东的生意也并没有各位想象那么好做,因为要做房东是有比较高的资金门槛的,谁都想躺平躺赢,可有几个人具备这躺赢的资本。
相比房东,银行的收入稳定性更高,同样是债权,房东对租客的债权是普通债权,而银行对房东的债权是特殊的债权,房子是抵押给银行的,银行按揭如果不还,房东的征信就坏了,以后办各种事情都会非常麻烦。

不过谁都知道金融的生意门槛非常高,普通人是没任何资格玩的,也正因为这门生意的门槛高,收入才稳定。
面对不确定的风险,越是强者,稳定性越强,因为第一轮风险往往都是小商户扛着的,因为他们直面消费者,任何系统里也都是基层先扛风险,扛不住了再慢慢转中层和高层。
所以为何人一定要往高处走,除了赚钱多,收入稳定之外,更重要的是为了安全,洪水漫灌的时候,上游的人还有点机会能活。

知道了这个原理,大体也能知道,为何人类历史上总能出现周期性的危机,出现小风险的时候,基层用自己的血汗抗住了,中层上层也感受不到,对房东来说只要租金收得到那就是岁月静好,对银行来说只要房贷正常还,那就是金融安全。
小商户整体的抗风险能力是比较弱的,一次一次的扛,扛到一定的阈值,出现普遍性的不付租金,这时候房东们才会发现水位上升了。

少拿内向当借口

不太会讲话比较闷,社恐,不爱讲话内向,只知道认真勤恳多干活少表达,完成自己的工作,真诚待人就行的人,都绝对不可能把工作做好。

办公室工作的本质是和人打交道,厌恶和人打交道,并且不愿意去改善提高这方面的能力,那说明压根就不适合这种工作,有三种工作比较适合这种人:

1,低端的体力劳动流水线工人,不需要和人打太多教交道,最适合所谓的不爱表达认真做事就行的人,
2,高端研发工作的底层研究员,每天和数据论文实验打交道,但内向不擅长表达只会干活的人根本升不上去,一辈子只能当个普通的底层研究员。除非是天赋异禀的超级天才,
3,自己创业开公司,自己制定社交规则,身边人都过来哄自己,拍自己马屁。

2022/07/04

网上没太多干货

真相:干货并没有那么干

网络的主流人群都是普通人,这意味着他们缺乏对专业内容的判断能力。

普通人在评估文章是否有价值时,通常会采用以下几个标准:

1. 文章内容没有超出自身已知认知的50%

2. 文章核心思想与自身价值观相符

3. 内容中含有特定元素,如专业术语、外语、图标、数据、论文引用、权威人士言论引用等等

4. 文章符合基本的逻辑(哪怕是诡辩)

所以能在大众中流行起来的,价值含量都不高,也就是科普水平的高低而已。

然而科普水平的价值,并不足以让你脱胎换骨般的提升自己。

真正有价值的干货,其特征是:
1. 内容精炼、用词精准、传达信息无歧义
2. 内容完整、成体系化、结构逻辑严
3. 信息量过于庞大,以至于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接收
4. 信息标准化程度高,具备可复制性、可实践性
5. 被运用实践后,可带来切实收益

这些干货的存在形式大致有四种:政府、企业内部资料,个人私密文档,学术论文,教科书。

嗯,普通人这辈子容易接触到的也就是教科书了。

任何讨论都可对论据可信度评级,比如这样分级:

1.公理、定理、哲学基础。

2.权威期刊论文(如IF>5)、权威著作、国家/际权威机构发布内容。

3.非权威期刊论文(如IF<5)、科研机构研究成果(未公开论文报告)、专家访谈、专业媒体文章。

4.个例、非权威人士观点和经验、无可靠来源数据。

2022/07/03

网上没几个大牛

按照大牛的定义(年薪百万 or 正处级以上官员),大牛的收入、社交圈、生活方式都决定了能够频繁输出内容的大牛很少。对于他们来说,收益太低。你无聊到蛋疼,也不会去兼职摆地摊,或者和小学生分享你的人生经验。

网上最勤奋的那批「大牛」,往往是为了满足特定需求,才会卖力输出内容。

需求基本分为以下几类:
1. 金钱:将获取到的流量(用户)变现
2. 影响力:提升自己的名气、影响力,通过话语权来提升身价
3. 虚荣:通过网络世界获得被认可、崇拜的快感
4. 性:你懂的
5. 崇高一些的虚荣:自恋,好为人师,追求精神上的自我实现(比如我)
这类人所能输出的内容最高也就是该领域的中等水平,一方面是自身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粉丝,比起把内容写高深,远不如把内容写的活泼有趣降低阅读成本收益高。

你觉得他们高不可攀,但现实中他们和你的区别可能仅仅是大家领域不同而已。

如何增加一个人的自信?

● 自律

○ 如果你连控制自己的言行、情绪、思想都做不到,你该怎么去相信自己呢?一切自信的前提,都源于自律。

● 成就
○ 对自己的信心不是凭空就能建立的(无中生有那叫自大),你需要充足的事实基础去证明自己。获取成就的过程,会增加你的阅历、经验、能力,而获得成就本身则是对你自己巨大的肯定与鼓舞。

● 健康
○ 身体健康强壮的人会更加的阳光自信,他们拥有更好的状态、精力,避免身体不适对他们的干扰与影响。同时运动是最好的抗抑郁方式。

● 学识
○ 增加自己的学识可以减少迷惑与忧虑,避免陷入自我怀疑;对技能的训练与学习会提高你的实力,增加对生活的掌控感。

● 认识自己
○ 你是谁
■ 你想要什么
■ 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 你的原则是什么
■ 你擅长什么
○ 你不会相信一个你所不了解的人。
○ 认识自己是一个漫长、痛苦的过程,但它值得你这样去做。

尽量要管人

当代一个潮流,主张年轻人不要都往管理方向发展,要成为行业专家。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互联网这类新兴行业出来的。这时候你就不得不感慨一句,经历和知识不够全面丰富,必然会导致视野狭窄,继而给出彻底错误的结论,还自认为正确,无法跳出达克效应。
各路牛鬼蛇神的职场自媒体出来讲「不建议年轻人都去拼管理岗位」,给出的理由一般是两点:

1,管理岗位也会有中年危机,不代表高枕无忧,大把管理岗的人找不到工作,待业多年;
2,中年危机的原因是很多经理总监副总都不会做一线具体的事情,荒废了技能,无法直接做事,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

这种论述就存在非常明显的「逻辑谬误」。把「相关性」,当成了「因果性」。

管理岗的人,高高在上,不擅长实际工作,这只是相关性;并不是做了管理岗,必然会导致不擅长实际工作了,没有这种因果性。

把相关性当成因果性来宣传,是传媒和营销号煽动焦虑吸引眼前的常见手法,其实是非常下作的。比如: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只要是患了这种病致死的人,都常年摄入一种液体。
你看了这句话,第一感觉就是,这种液体导致生病,致死。然后结论出现:这种液体就是H2O
这种论述的逻辑,就是如此荒诞。

同样道理还有:35岁以后的员工,很难再找到工作。
年龄是一个相关性,但在大众的理解中,就变成了:35岁年纪大了,必然会导致你找不到工作。

同理:
女性有妊娠期,很难找到工作——这仍旧是一个相关性。

但在大众理解中,还是很容易变成了:只要生而为女,必然就找不到好工作。

是不是大众生而愚蠢?有一部分原因,但最主要的,是因为媒体和营销号长期把相关性当作因果性来炒作宣传刺激眼球而已。

如果说35岁和女性性别「必然」导致找不到工作,那么整个社会秩序都会崩溃,世界末日基本来临,就没有各路大神媒体和营销号优哉游哉喝咖啡吹空调写文章了。

所以弄清楚相关性和因果性,是一个基本判断外界信息的方法。

回到管理岗本身来说:做管理,是不是会必然导致工作技能的生疏?
完全不是。因为做一线员工,工作技能生疏,工作技能低下的,比比皆是,随处可见。
生疏是因为自己的学习提升发展有问题,而不是因为外部岗位的必然导致。这个涉及到职场官僚主义,有些人什么都不懂宛如白痴,只擅长当官,不擅长做任何工作。但这是这些人自己的原因,而不是这些岗位的原因。是这些人自己白痴,而不是这些职位必然导致人变为白痴。
正确的观点本来就是,提防官僚主义,不要自我荒废。而不是为了防止变白痴,干脆就放弃升职加薪。说这种话的人,误人子弟包藏祸心,实在是用心险恶。

至于涉及到管理岗位年轻人到底要不要拼一拼?不要听别人胡说八道,听猎头就行。猎头之间流通最多的岗位,是行业专家,还是管理岗?用屁股想都知道。

同样是经理,一样的猎头岗位,A能面上,B面不上,是因为:
1,B不该当这个经理,经理职位导致他找不到工作,依旧存在中年危机
2,B的能力有问题,名不副实。
这么简单的一个真理,职场营销号包装一下,很多人就被误导了。

2022/07/02

不管是技术还是设计,当学习面对客户时都会知道的一个故事

当米开朗基罗建造大卫雕像接近完成的时候,委托人市长先生决定看下工作进展状况。大卫像非常巨大,必须使用脚手架才能雕塑,所以市长视察时必须走进去才能看清楚。市长自以为是专家,他告诉米开朗基罗雕像不错,但鼻子有点大。但很明显这是由于市长站太近观看产生的印象,而不是正常远观者的视角。米开朗基罗并没有指责市长,而是邀请他到架子上来一起修正鼻子,当市长爬上来的时候,米开朗基罗抓了一把大理石灰尘。市长上来以后,米开朗基罗用他的戳子假装在鼻子上敲了几下,同时抛下一些灰尘好像真的雕刻一样。这样作了后,米开朗基罗对市长说“现在如何”,市长回答“很不错,好像真的一样”。

这听起来想是针对市长的谎言,但那天他来不是因为想声明自己是雕像的主人,而是想成为一个创造性的参与者。而当天他确实也带着这种感觉离开的。在这以后,任何人指责雕像,你可以想到市长是第一个站出来辩护的人。这个故事不是让你对客户撒谎,而是强调让客户成为创造性参与者的重要性。你可以达到这一点而不损害你的创意,永远记住客户不仅仅提供资金,还提供人脉和专业商业技能。有时客户会提一些非专业的建议,这时需要的是耐心和真诚来理解和了解客户建议背后真实的需求是什么,当你能了解那些愚蠢的话的真实含义的时候,自然客户也会试图了解你的意见。

男人低估,女人高估

这个社会有一些潜规则,你必须得对客观社会和人性本身有深刻的认识,才能认识到。

比如——女人总是会高估自己的长相,而男人总是会低估自己的收入。

这是很普遍的情况。如果一个女人给自己的长相打5分,那一般来说至少要降2分,如果一个女人的照相是5分,那一般来说真人至少要降4分,如果一个女人觉得自己在所有女人中排名中上,那一般就是中下。

女人总是普遍乐观,且周围的人很少会跟她说实话。

女人在中国受到的是捧杀式教育,明明就是一个211,非说她是学霸,明明就是一个普通人,非说她漂亮,明明就是一个穷逼,非说她优秀。所以女人一般会高估自己的长相。

而男人一般不会低估自己的收入。

比如一个年入50万的男人,其实他在整个社会绝对算得上是中上等收入了,但是他往往会自卑,且觉得自己是低收入。一个一年赚几百万的男人,会告诉你生意非常难做,一个一年赚上千万的男人,会告诉你混口饭吃。

男人在中国受到的是打压式教育。

王小川带领搜狗在美国上市的时候,特意把他母亲带到了纽约,想让他母亲为她骄傲,因为他母亲对他期待特别高。为了做事业,王小川甚至40多了还是单身,没有结婚没有要孩子。我甚至怀疑他压根也没谈过恋爱。

但是王小川的母亲说——你看看人家马化腾马云,公司都是几千亿美元市值,你的公司才50亿美元。

这种态度——在面对女孩的时候是不可想象的。别说50亿美元了,就算一年只赚50万,很多人都会对这个女人说你真优秀,不管是她的父母还是她的老公还是她周围的人,都会觉得她很优秀。

男人在中国受到的是打压式教育。

所谓穷样儿子,富养闺女。

所以中国的男人往往会低估自己的收入在全社会的排序,而女人会高估自己的长相在全社会的排序。

这就是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