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30

为什么打工一定要计较工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那种「踏实肯干积极努力的富二代」。
也不能算特别有钱,但是家里9位数以上资产肯定是有的。
这些家庭的小孩,不是全部,有一部分,生活态度还挺积极乐观的,而且工作素养职业精神没的说,指哪打哪,非常朴实踏实,还不计较收入,特别吃苦耐劳,特别好用,上司特别喜欢。
那为啥富二代可以吃苦耐劳,你作为农民的孩子,工薪阶层的孩子,中产的孩子,就绝对不能学他们这种职业精神呢?
因为吃苦耐劳的效用不一样。
富二代吃苦耐劳,什么都干,不求回报。
这种对他来说,就是最大的回报。
我举个例子,历史上有个皇帝,出身非常离奇,是在监狱里长大的,长大后混遍社会,三教九流无所不通,吃遍了各种苦头,和民间的农民手工艺人全都打成一片。
这个皇帝就是刘病已,长大后继承皇位,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明君,开创了孝宣中兴。
那么问题来了:
刘病已和农民手工艺人一样吃尽了苦头,
为什么刘病已的事业成就这么高,
而农民手工艺人最后还是农民手工艺人?
因为出身起点不一样的嘛。
富二代出来打工,就是太子爷历练,感受一线工作的细节,艰苦和困难。
他就算一直接触不到核心业务,全都在打杂,把公司的各种杂事都经历了一个遍。
回去接老爹的班,大概率也能管理的非常好,甚至能做大做强。
因为他明白一线的真实情况。
但对于普通家庭的你,你没回家接班这个选项。
你不接触核心工作,一直都是打杂,干杂事。
你能有什么前途?
越是吃苦耐劳,你的前途越糟糕。
工作是不能吃苦耐劳,而是一定要挑三拣四的。
把有意义有价值的,含金量高的工作揽过来,
把没价值的杂事推掉。
而且也不能不计较薪资。
要斤斤计较,干什么级别的岗位,给什么级别的工资,完成什么重要性的项目,就得给什么样的奖金。
富二代不需要任何「机会」,也不是什么学习成长,他只需要经验,磨炼,挫折,任何一线经验对他来说,都是有益的。
普通人的经验,磨炼,挫折,并不是100%全部都有益的,甚至有些是有毒的。
普通人最需要的是那种能够带来机会,学到东西,精进技能的经验和磨炼。
学不到东西,带不来机会的经验和工作磨炼,只是浪费时间而已,没有任何意义。
而普通人最浪费不起的,就是时间。
富二代打工10年,还是底层,回家接班去了。
你打工10年,还是底层,你可以想想自己会面临什么样的绝境。

无药可救的官僚体制

有的人看着像个人,内里是被植入程序的机器。
这就是现代性的一部分,不只是属于某一种文化、某一个国家、某一个社会、某一座城市的事情。不过有的地方更早作出了调整,有的社会存在更多有利于纠偏的思想资源,有的国度到这个阶段还不太乐意承认现代性问题作出调整,这些当然还是会造成区别的。

现代社会的一大特征是管理的精细化,精细的代价是复杂化,复杂的表现是管理链条极长。从前社会规模小,管理的问题简单,一个地方官杂七杂八的事情都能管,缉盗救火赈灾收粮全都是差不多一套衙役班子在做也够用。每个人的权限宽,能动性也宽,当然道德责任属于个人的部分也就大。救不救人?该救,不救就该我天诛地灭。但是耽误了老大交待的事情怎么办?那就和老大解释一下,班子小天天在一起能直接说上话,不难。

但是现代社会呢?国家很大,社会很复杂,事务越来越专业,系统纵深无限延长。结果是,政治精神是从二十级以外下达的,法规是从十几级以外制定的,管理办法是从七八级以外作出的,命令是从五六级以外发出的。你、你领导、你领导的领导、所有在这链条上的人,都在一级一级向上负责——而每个人能说上话的对象跨不了两三级。

最完美的法规程序都没办法完美嵌入现实世界、提前囊括好一千种意外状况,因为理性与计划的局限性是绝对的。那么一线的人,当他们不可避免地发现在某个情景中,如果按程序办事,他们必须作出违背人性与常识的选择,小则缺德没良心,大则冷血见死不救(他们可能也无法确知这人会死)——他们此时的处境是怎样的呢?

最基层的人员如果以人性与常识为先,然后违背了程序规定,没能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回去和小领导解释。

如果小领导碰巧有良心,他可以再去和中领导解释——然后因为这种计划外的状况其实并不少见,所以其实是有好几个小领导向同一个中领导,汇报了他们手下都各自有好几个没有完成任务、但是有良心的意外状况。

如果中领导仍然有良心,继续去找大领导解释,他好几个手下的好多好多个手下都遇上了意外没完成任务,但那都是应该做的——中领导也不止一个,是好多个中领导都和大领导说了一样的一大堆状况——那么大领导会有多大的机会继续向他的大大领导解释呢?

而这里才数了几级?现代的管理链条可不止这几级。"我不管你们有什么借口,总之你们一定要把上级交代的死命令执行下去!办不到我就办了你!"这句话被说出来,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最后最基层的系统成员都明白了系统的本质,然后从一开始就把命令都当死命令去执行。

并且有一根救命稻草是:这都是命令/程序/规定要求我的,我也没办法,我真的没办法。

链条上的每个人都有立场这样想,同时他们也知道链条上的人极多,每个人都有责任也就是没有人真的有什么责任。链条无限摊薄了道德责任,也无限压缩了能动性。能动性与道德责任是相辅相成的,但正好都不是系统喜欢的,因为它们都是天然反系统的,没有了正好。

这是一种很经典的现代性困境,了解这些不是为了给链条上的人开脱,纽伦堡上的那些人该判的都得判,但同样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并且警惕这个链条及其所构成的困境。

现代的管理技术、责任链条、权责伦理,共同构成了这个困局;但是你又不能不要这些东西,因为你没办法把现代社会现代生活打回古代去,你也不想。那该怎么办?

首先最起码不要把系统神圣化。系统是会犯错的,系统是会吃人的,系统就是有机会毫无人性见死不救的。因为系统的设计目标就不是为了让每个人实现他们的道德自觉,系统最希望的是每个人都是精准可控的零件,这样机器运转起来才最顺畅成本最低。工具理性没人性,这是系统的本质,它的nature。

你得首先认识这些,看到这些,承认这些,往下才能说别的。

然后,抬高人性与常识的位置,鼓励人们在关键时候要选择站人性与常识,起码不要连人性与常识在道德上的位置都想去取缔。

为了现代社会的存续,最终维护系统总归得是多数时候,蝙蝠侠还是要被警察追捕的,义警还是不被鼓励的——但不必要在道德上对他们赶尽杀绝,在可裁量的空间里对选择了人性而非规定的人能放一马是一马。

有的社会已经批判现代性很多很多年了,有很多经验,看过足够多的灾难。所以举例,他们的文艺里,国家机器犯错误的,穿着制服的人做错事的,但是有人性与常识的主角们要奋起反抗的,哪怕自己会因此成为程序与系统的敌人的,依然要给他们掌声,很多。

但有的地方就还不会。文艺里,系统一定总是好的,维护系统做系统脸面的一定是伟光正的,选择人性常识、还是维护拥护系统一定是不需要分离的,主角们是不需要做选择的,两难困境是不存在的——那是童话,不是现代社会。

小时候听童话有点好处,但只听童话长不成大人啊。

2022/09/29

冗余涌现创新

文/王川
标题为本文添加

美国可以持续强大的一个本质原因是,有极为丰富复杂的多样化的技术生态,可以源源不断的自发涌现高价值的创新。另外因为美国本身的市场非常大且开放,因此外面出来的创新,迁移到美国后很容易产生更大的回报。
而别的国家即使能够迅速抄袭源自美国的技术创新成果,但缺乏美国这种产生创新的复杂生态,一旦现有技术体系遇到增长瓶颈,自身缺乏创新能力,还是得继续抄美国的。
复杂生态的一个表现形式就是“高冗余度”。因为市场驱动,只要有利可图,任何一个微小的技术环节都存在可以替换的多种解决方案。“高冗余度” 加上 “自由贸易”就意味着更大概率可以把现成的各种技术搭配组合,高价值的创新也就更大概率的自发涌现。
任何粗暴干涉自由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的国家,不可能有高冗余度,对单个技术体系严重路径依赖,也因此很难产生高价值的创新。
落后于美国的国家,总想靠主观上偷工减料,降低冗余度的办法迅速超越美国。但他们无法理解的是,这种做法缺乏创新的后劲,即使暂时能够看到一些短期效果,一个技术范式转移之后又被迅速甩到后面。

这条规律,对个人而言,也是一样。做题家把自己的迅速发达,寄希望于委身于单个专业体系,自身也被体系绑架。个人的兴趣和技能过于狭隘,缺乏理解和适应新变化的复杂知识体系。当所在体系不可避免的遇到增长瓶颈时,就不可避免的要陷入中年危机和忧郁症。

2022/09/28

天花板在哪?30岁就能看出来

人生转折年份,如果事业还没有明显的起色,当然也不是没有任何希望了,但是如果不换赛道肯定是天花板很低了。

结果一帮没赚过什么钱没见过什么世面的人跑来扛,说博士生30岁才毕业呢,怎么可能30岁事业就有很大起色?

首先,你见过几个博士生事业特别强和赚钱特别多的?绝大多数博士生30岁左右毕业就直接进科研单位、国有企事业单位、或者大学当螺丝钉去了,这些都是不赚钱的工作,而且同时也是晋升极其困难的工作单位,如果拿不到好的科研项目,绝大多数博士生一辈子就只是拿一个普通白领工资而已。根本无所谓事业空间。有博士学位就有事业空间只是没见过世面的底层人士的学历崇拜。

其次,30岁才博士毕业,本身就已经说明这个人即使在学术上也没有什么太大天赋了,因为有很强学术天赋的人,极少有30岁左右才博士毕业的。爱因斯坦已经算是博士毕业的人里比较晚的了,25岁博士毕业,李政道24岁拿到博士学位,张亚勤23岁拿到博士学位。

当然,工作没有上升空间也不代表生活不幸福,混混日子拿拿工资做做副业生儿育女就足矣。不一定非要当什么副总裁或者学术大师。但是没空间就是没空间,不要没空间还装的很有空间的样子自欺欺人。绝大部分打工的就是混日子,就是没什么职业空间。

谁都能干的活

招聘越苛刻,越说明那个活谁都能干。这个看起来反常识,其实混职场久了就很容易理解。

当然有个前提,"谁都能干"不是说大街上随便找个人都能干,而是能进入那个招聘漏斗的人。

谷歌hr部门的人也做过统计,招聘时的打分好坏,和这个人进来以后的表现,连关联性都没有。

苛刻的主要原因是供大于求。只要供给偏大,就一定苛刻。即使是水平要求不高的职位(不具体说了,得罪人),也会苛刻到不讲道理。

真正供给很少的位置,比如你现在去招一个人工智能产品经理,那绝对不苛刻,能遇到一个60分的就谢天谢地了,赶快抓到手里。

只有那些错过了也不要紧,市场上要多少有多少候选人的职位,才会用各种方法"科举考试"。这些选拔吧,谈不上有多科学,有时候是贝叶斯,有时候是是看运气,有时候就是比孔雀尾巴(无用但是通过浪费程度看健康程度)。体系大到一定程度,只好这样了。

那么,一个什么人都能干的活,为啥还能在市场上长期存在?显然那个活的核心能力,和个人能力无关。一个边际价值很低的商品(个人能力),自然卖不了好价钱。

2022/09/27

我们可以把工具分为四类

我们可以把工具分为四类。

使用简单,解决的任务单一,螺丝刀,指甲刀是这种。

使用简单,解决的任务很多,但是需要技能和训练,菜刀是这种。

使用复杂,解决的任务单一,不太好找例子,可能那些不是很好用的开瓶器、开罐头刀,切割纸张的铡刀,算这种。这种都是针对特殊任务的,使用频率低,不是没有更好的设计,而是因为没有很高的使用需求,支付意愿低,最后平衡成本搞出来一个对付能用的。

最后是使用复杂解决问题广泛的,例如可编程的东西,可编辑场景的游戏,可拆卸组装的工具,以及乐高,等等。

你很容易发现前面两个都容易卖,最后一个也还可以但也肯定是niche,倒数第二个就是个垃圾不值得做。

++++

对应编程语言,第一种就是定域语言,第二种是c和一些流行脚本语言,简单暴力,易学难精的;第四种是C++这种笨重复杂但是又什么都能做的;那么第三种是哪个?好多为了系统维护,构建编译搞出来的东西都是这类,今天的shell,make,各种给大语言写配置的小语言、脚本。塔玛的还得学,但是真不想学,都是为了老项目为了平台或跨平台,不得不学。

++++

到目前为止也只有一门语言可以象中式菜刀一样封神,就是C语言。其它的都不会即有生命力又使用广泛还能让人看几页书就能开始写充满危险的程序。但是,it works!

2022/09/26

守业的门路

创一代想要守住家产,想要让后代不断蓬勃发展诞生精英,让他们从政和从商都不是好选择,因为二者风险都太大了——最好的路,以及唯一一条路,就是从学,也就是学术。

国内的左宗棠家族和钱氏家族,祖辈都是从政的,打下了非常庞大的基业,但是后代几乎没有从政的,基本都是从事学术的,左氏家族诞生了众多数量的两院院士,钱氏家族更厉害,直接改变了历史,你看这几个名字:

钱穆、钱钟书、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

他们都是同宗的。

当代现实也在教育我们,富豪后代直接经商的,有好结果的不多,研究科学医学和学术的,却总能诞生出杰出人才。

学术的优点就是底线低,风险低,天赋好的可能拿诺奖或者成为大师,天赋差的请最好的教师,水个博士学位,去二三本专科混个青年教师还是可以的,虽然没有人生成就,但起码家里不会变糟。

但是经商从政,那亏起来没完没了,就是个无底洞。

2022/09/24

年轻人如何做好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这种事不是吃自助餐,不是你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你想吃,对方公司和行业不一定让你吃,面试过不了,拿不到offer

职业规划最像的就是高考,高考不讲所谓规划,没有什么人能跟你说规划几下就让你上清华的。

高考只看分数,分数够了上清华。

职业规划同理,最重要的是实力,而不是规划。

实力强,才能进入目标公司。

这个实力很多人误以为是工作能力,这种看法对,但只对了3成,还有7成不对。

求职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和工作是互相促进的作用。

光会吹牛,面试厉害,工作能力不行,这种人是有,但很少见。

现实情况是:

只有工作能力特别强的人,才能把工作说的头头是道,才能面试顺利。

对工作认识一知半解自以为是的人,就是榆木疙瘩,啥也说不出来,木头脑袋,没法侃侃而谈。

可以对自己工作侃侃而谈,说上大半个小时不重样,是这年头工作的最基本的能力,只能算是及格线。

我之前面试员工,就只问了这个比较宽泛的问题:谈谈你平时工作是怎样的。

有的人最多讲个几句话,主要干什么,之后干什么,没了。

有的人能说个10分钟,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有的人滔滔不绝将近1个小时,整体目标,团队分配,KPI,具体策略,案例分析,展示,经过,目标达成,主要意义,技巧方法,全都一清二楚,让我听了感觉我也会,我也懂。

任何一个面试官,主要他不疯,他都会喜欢最后一个。

善于思考,总结的人,才能算是人才。

很多人认为,自己不擅长表达,也不想表达,不想开口,也不想跟同事沟通,最好就没有人来打扰,没人在意我,我默默做好自己的事情,完成工作就可以了。

而且他们认为这样才是实干,那些说话好听的人只是取巧,不算实干。

你觉得这些人真的是实干人才?

均值、中值、众数

反映数据趋势的中心数据:

均值(平均数)适合描述趋于正态分布的数据

中值(中位数)适合描述存在极大或极小值的数据

众数适合描述多峰数据(存在多个频繁出现的值)。

均值、中值、众数的关系可以反映出数据的多种分布情况。

在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中,均值、中值、众数三者相等。

中值与均值相等,则说明分布是偶对称的。

当中值与均值不相等时,说明数据分布是非对称的(偏态),存在极端值(在数据的某一侧偏大或偏小)。

偏态分布的众数,依然是峰值,中值无影响,均值则会偏向异常数据端。

如果均值比中值、众数大,则说明存在多个异常的偏大数据;如果偏小,则说明存在多个异常的偏小数据。

例如当居民的平均工资增加时,是否意味着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不一定。

如果居民收入的均值增加,中值却下降了,这说明高收入人群的财富在增加,而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却没有太大变化,大部分居民的生活并没有变好。

在互联网行业,数据中心数据实际应用之一,便是对用户群的分组——将不同属性的用户区分开,并针对性的进行用户管理。

例如我们按照活跃程度试图将用户分成高、中、低三个用户组,那么三个组之间的界限在哪里?这就可以通过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来设置基准值。

2022/09/23

怎么做自媒体

只有当一个人真正的热爱一个东西,真正的每天兢兢业业的去做该做的事,去完成该完成的事情的时候,他才是离成功越来越近的,他才是真正能学到东西、积累到东西的。

我见过有的人做自媒体,东抄抄西抄抄,抄还不好好抄,直接搬运copy,都不会洗一下,为了获得廉价流量不惜让别人骂自己抄袭。

其实这么做的结果表面看获得了一些不明真相的流量,没用的,做不大的,那点粉丝的喜爱和付费没什么用的。名声一出来,顶部的小圈子就那么多人,你永远都上不去了,因为别人都认为你人品有问题,别人都认为和你交朋友丢人。

自媒体是个社交平台,做好了是给你一个平台让你转型或者让你往上跳的,圈子里大咖的评价很重要,那点粉丝的评价其实不重要。

还有的人,做自媒体但是一点也不热爱这个行业,每天不好好写,也不好好做,天天说自己赚了多少钱天天说自己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当然这些都没什么,为了给自己做背书获得更好的流量和转化,可以理解。

但是这毕竟是个内容行业,那些东西其实都可有可无,你再有钱也不给别人钱,别人最多也就是羡慕一下,关键还是每天兢兢业业的大量的原创,长期创造内容价值。这个就和当作家一样,一个作家不能说我赚了多少钱,我是什么学校毕业的,所以你必须买我的书。没用的。除非你是马云马化腾那么有名,不过马云马化腾也没时间写书,出名到那个程度,都是别人给他们写书了,他们还做什么自媒体啊,都做平台化的生意了。

做内容行业,没别的,就是每天兢兢业业的写东西,拍视频,很辛苦,想在这种行业成功,必须像一条狗一样兢兢业业的创作,必须勤奋和坚持的创造内容价值。其他的东西,都可有可无,都很次要。

所以才有那么多作家没上过大学,才有那么多作家可以靠自己的勤奋、才华和坚持成功。因为做这行你有钱没用,你有学历没用,你有个好爸爸没用。这就是个屌丝干的行业。就算你不是屌丝,做这个行业也得把自己心态放平,否则只会让你乱了步伐。

麦肯锡高效阅读法

牢记这些技巧,每天只用 30 分钟读书,也能切实地吸收书中的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

1.将书中内容转化为数据库:一定要在这些重要内容下面做标记,1)言之有理的内容;2)表达出色的内容;3)体现作家洞察力与智慧的内容。

2.读完立即整理笔记【重点】:可以写一本书的读后感、感到震惊的事,也可以写读完一本书后设立的目标,等等。

整理时可以不考虑措辞、避免不断翻书浪费时间,根据内容不同,笔记可以是2~3页,也可以是7~8页。

3.尽量购买书籍阅读: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在重点的地方画线、做批注。如果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读完一本书,就应该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这些时间。

4.买书后即可开始阅读: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囤积,并且控制自己的拖延。而读书的方式也根据书籍对你的重要性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过审视后还是觉得很重要的书,要认真读,并且强迫自己读完;另一种是迟迟没有开始读的,说明这本书并不重要,那就大概浏览一下,也要保证尽快读完。

5.不在阅读时做笔记:如果在阅读时总是想着应该记什么内容,这样要花很多时间才能读完一本书。这种情况就属于"输出>输入"的情况。正确的方式应该是读完一本书之后,统一做整理。

6.不理解的地方也不要重读:为了提高阅读速度,有不理解的地方也不要重读,这可以帮助你以后读书更加专注,虽然很难,但确实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和专注性。

7.尽快分享读书成果【重点】:保证输入:输出=1:1,具体输出的方式可以是和朋友交流成果、写博客,甚至是应用到工作中。这很重要!

8.每本书都要有读书档案,包括以下方面:1)阅读这本书的目的;2)读书后的感受:可以是几行字,确保看到这几行字就能回忆起这本书的价值;3)阅读这本书后,会采取哪些行动:因为读书不是目的,实现目标和价值才是;4)三个月后做了什么:记录下读书后的行动结果、有什么样的改变。

9.利用网络收集信息:比如一个优秀的作家,作品也分为优秀与不优秀,可以靠网络分辨作品质量;没书读的时候,可以看看当当的图书排行榜,这一定程度代表着书的质量;或者一些书籍没办法及时带给我们的信息,我们可以在网络上读到,等等。

10.延后购买畅销书:少读畅销书,多读长销书。热销的原因很多,可能是作者知名度高、恰到好处的出版时机、好的营销手段等,不一定是书的内容。对于畅销书,可以延后购买,时间会考验其价值。


2022/09/22

竞争优势

什么时候我们需要竞争?

当你和其他人不存在明显差异时,你们只能通过竞争来争取有限的位置。

说的难听点,最终胜出的是不是你,对于他人来说根本不重要。

你可能比其他人稍微强一点,但是这点差异不足以把你和其他人区分开来。

在一个人拥有的资源中,出身、外貌、天赋这些是最『重要』的部分,这个重要性不是说你拼命努力到头来还比不过别人靠脸吃饭。

而是指:技能、经验、学识、努力这些『可替代性资源』,你和别人差不多时,出身、外貌、天赋这些『不可替代性资源』的优势就变成『决定性因素』。

如果A农村出身,技能水平6分;B是当地银行行长的儿子,技能水平4分,你是老板,你会选择哪一个?

在专业技能上,B逊于A,不过可以通过你的培养将B的技能水平提高到5分或是6分——但你不可能给A换个新的父亲。

如何从周围人中脱颖而出?我曾写过下面这段话。

只有做到200%,才能在年纪比你大、资历比你深、学历比你高的人、家境比你好、天赋比你高的各种人群中胜出。

即使你很努力的做到120%,通常也改变不了别人对你的轻视。

但残酷的现实在于,为了做到200%你需要付出的太多太多。

看看你身边的同学、同事、邻居,你觉得自己比他们强多少?强在哪?哪方面你敢自信的说是『完全超越』他们,而不只是『好一点』?

在你的人生中,你有哪些成就可以证明自己确实比别人优秀许多?

我们大多数人的错觉,就是觉得自己比他人『优秀的多』,但在别人看来,你们都『差不多』。

弱者因为没有选择权,只能按照他人制定的规则进行竞争,而竞争本身会将你拖入泥潭——你的目标,并不是改变自己适应规则并以此来证明你比其他人强。
你在竞争中为了获得胜利,必须去做许多背离你最初目标的事情,从而付出额外的代价。
参与竞争者本身会受到来自规则的限制,在这个过程中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终精疲力尽,被后来者取代。

综合以上的因素,最终我们看到的现象就是——社会阶层上升的通道越来越小,平民想要跻身上层社会难于登天。

普通人发现那些官二代、富二代太厉害了,完全拼不过。他们之所以立于不败之地,是因为他们懂得利用自身优势去攻击别人的劣势。

你明白该怎么做了吗?简单列举几条。

● 在专业技能方面,尽量做到极致,量变引起质变。

○ 在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地方做到最好,也可以给你的人生带来机遇

■ 你office软件用得好,可以出教程做培训

■ 你游戏打的好,可以做解说或者当主播

■ 你文章写得好,可以写写专栏或出书

■ 你做饭做得好,可以当个人气博主为自己增加收入

○ 技多不压身

■ 多学点东西总是好的。

■ 通常具备一技之长的人,在人际关系中也更具优势。

● 加强你在『不可替代性资源』方面的优势

○ 外貌:保养皮肤、健身、微型整容、服饰搭配

○ 人际关系:学习沟通、社交礼仪、多结交朋友(前提你是有价值)

○ 天赋:去探索自身的长处,并通过学习与训练强化它

● 避免竞争

○ 创造环境

■ 在小城市活的压抑,就去大城市

■ 寝室室友吃喝玩乐还阻碍你学习,就搬出去自己住

■ 多和优秀的人相处,观察他们的思维方式

■ 去氛围更好更多学习机会的公司

○ 利用资源

■ 多和经验丰富的前辈聊天,学习他们的经验

■ 加入一些组织、团体,必要的时候可以请求援助

■ 不要觉得请朋友帮忙很不好意思,但记得有恩必报

■ 学会用钱来换取时间

■ 找到最好的培训课程或是导师

■ 寻找自己的擅长的方面,利用自身优势去解决问题

○ 改变规则

■ 这个我只说一点,其他自己去悟——规则是用来突破的。

● 如果你不太理解,可以参考『田忌赛马』的典故。

秋 日

—— 里尔克
主呵,是时候了。夏天盛极一时。
把你的阴影置于日晷上,
让风吹过牧场。
让枝头最后的果实饱满;
再给两天南方的好天气,
催它们成熟,把
最后的甘甜压进浓酒。
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
在林荫路上不停地
徘徊,落叶纷飞。

能攒住钱才能富

贷款买房相当于储蓄,这是完全的拿不住钱的穷人思维。本质上就是一有点钱就烧包,必须花掉或者投资掉,必须让钱远离自己才踏实。穷人思维。

经常听很多推友私信跟我说,买房是为了储蓄。因为我一有存款就会花掉,不花掉难受,买了房子欠了贷款,必须得花,相当于变相储蓄。甚至还有人跟我说,章工,我欠债了不是更有动力赚钱么?

这些人,都是没有资格成为富人的。因为他们拿不住钱。本质上就是卡里一有点钱,就烧包,就难受,必须得让卡里的数字清零才安心。于是去消费,去负债,去贷款。

你连这么点钱都拿不住,你配成为富人么?富人卡里有5000万,都可以做到连看都不看一眼,继续自己的生活。富人卡里有1亿美元,都可以继续该吃啥吃啥,该喝啥喝啥,生活完全没有任何影响。

这叫什么——这叫宰相肚子里能撑船。

富人能忍受钱放在那不动。富人能忍受通胀。富人能忍受有钱放着不动。甚至富人即使是有很多存款了,依然是该拼命拼命,该勤奋勤奋,完全不需要负债才能让自己勤奋啊。

你不勤奋——本质上是因为你没有内驱力。难道你负债了,你就更勤奋了么?只会让你更不敢离开现在的工作,让你拴在那里。说明你只配成为一个中产——你甚至连中产都不是,因为你是负资产,你是穷人。

一个人如果需要外力、需要别人催着、需要负债才能有动力奋斗,那说明他本来就是一个穷人命啊。他必须得清零才能奋斗,那他的这辈子永远会一直不断重复的清零,然后重头开始,再清零,再开始。这不是穷人是啥?穷人不都是一直换方向、重新清零么?

哦。遇到困难就清零。遇到困难就负债。遇到困难就得让自己卡里的钱消失,才踏实,宁愿天天担心通胀,都不担心自己的存款太少,这不是穷人思维是啥?

通胀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你有100块钱,你花掉了,明年你的消费力和投资力就是0,你有100块钱,你不花不投资,哪怕通胀,明年只剩下90了,但是明年你还有90的消费力,储蓄永远是变富的第一步,赚钱的目的其实就是不花钱。最好的理财方式其实是放四大行里吃利息。把钱变成存款数字在你的卡里不断增加,才是钱的宿命。只有这种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富人。

而且你还在不断的赚钱,并且你的精力都放在赚钱上了,你赚的更多了,明年的100可能变成100万了,只不过另外的90多万,不是你投资和买东西赚的,而是你把精力省下来自己赚的。只有这种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富人。

赚100万,只花10万的人,一定可以成为富人。赚10万,花100万的人,无论如何、无论怎么计算,都不可能成为富人。

2022/09/21

关系在于价值

人和人的关系,本质在于价值的平衡。如果有一个人越界,他的索取严重超出自己的价值,那么另外一方无论有多爱他,这个关系都会失去平衡。

洛克菲勒说,因为利益而在一起的情谊,比因为情谊而在一起的利益靠得住的多。

关系是靠不住的,感情是靠不住的,关系生意也是靠不住的,人的本质是经济性的,经济性是第一价值,当一个人对你失去了经济价值而只有索取的时候——不是他不能索取,这就是一个度的问题。

你的父母养了你20年,看你赚了100万,管你要一辆10万的车可以,管你要一个20万的车勉勉强强也可以买,但是如果管你要一个200万的车,让你把这100万花完,还让你负债呢?我相信大部分人不会买,就算买了,我相信你肯定想的是——这次买完了,我们就没关系了,以后不用联系了。

这种父母其实是很多的,我身边认识的赚钱比较多的朋友很多其实也是这种父母。

小甜甜布兰妮的父亲也是这种人,虽然把她养大,她也赚钱了,但她父亲让她把所有的钱上交,甚至禁止她谈恋爱和社交,甚至她连智能手机都没有。你再有恩情,本质上,你也是一个无法再创造增量的人,你有恩情,别人回馈你可以,但是太过分,谁也受不了了。

不能再为你创造增量的人——本质上就是失去了增量价值,对你的任何要求,都是在消耗自己和你已有的关系,本质是消耗存量价值。他要的越多,价值就越低。不管是父母,还是老婆,还是孩子,还是朋友,其实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本质上只是人和人的关系而已。

一切关系的平衡——在于价值的平衡。如果有一个人越界,他的索取严重超出自己的价值,那么另外一方无论有多爱他,这个关系都会失去平衡。

物理学能量守恒——能量不能被发明,也不会消失,它只会转移,能量是守恒的。
经济学定律,市场是一个动态的平衡,最终价格会回归价值。

只不过,我们不知道的是,能量到底什么时候会转移完,价值到底要回归到一个什么价格上,但是等到了那个时间点,你会发现一切想法都变了。你仁至义尽了。毕竟你也只能活一次,毕竟你赚钱的能力也不是无限的,你的生命也不是无限的。

2022/09/20

《麦肯锡晋升法则》的21条金句

1.聚焦于真正重要的部分。随时能敏锐地意识到你当下在做的事是什么,并且很清楚做那件事如何为你创造价值,或解决了你哪方面的问题。

2.每个早晨从困难的事情做起。高效产出的一天从早晨做困难和痛苦的事情开始。

3.捕捉小信号,创造大不同。将帕累托分析法(又称二八定律)用于每日生活中。

4准备好30秒万能回答。遇事之前提前设想好问题的答案,这需要熟练掌握"双击"原理并简明回答问题。

5任务开头全力以赴。在任务开始的第一周完成的工作越多越好,这样可以帮助你建立必要的威信并获得信任。同时,有几个核心基本原则可遵循。

6.绘制出恰当的最终成果画像。养成积极绘制最终成果画像的习惯,从而早早地争取利益相关者的信任。

7.在压力下保持微笑。在压力大的会议上,保持微笑可以减轻你的压力且让你保持专注,并完成工作。

8.超越自我极限。成长不是光鲜亮丽的,而是痛苦不堪的。你需要耐心和行动力:尝试跳出思维局限,专注于当下。

9.永远要设想最糟糕的情况。设想最糟糕的情况可以让你更快速做出决策,并且思考下一步的行动。

10.及时跟进。及时跟进是一项重要技能。它可以增加你的可信度,让你保持领先。动态调整待办事项以期更快完成。

11.高情商回绝。利用24小时原则以及评估机制更理智地拒绝,不要听高高在上、不了解实际情况的人的意见!

12.对热情保持灵活的视角。在你当前的工作中开发拓展某些形式的热情而让自己充满干劲儿。

13."马文会怎么做?"找到自己的榜样。给自己的众多目标找出对应的不同学习榜样,多多益善。

14知道自己的能量来源。通过了解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东西而管理好自我的能量获取和消耗。

15.慢跑嗅花香。将自己从日常工作中抽离出来,帮助自己拉长感知时间并设定优先级。

16.制订承诺计划。设定理想目标并坚持按照计划行事,以此达成人生重要的事情。

17.永远把一场演说的前三句话牢记在脑中。这个简单的规则可以改变会议室里的每个人对你的看法。

18.用简练的话语沟通。学会通过问自己七个关键问题来训练自己用更简练的语言传递完整信息的能力。

19.回答难题之前暂停三秒。不要立刻不假思索地回答问题。相反,向其他人证明你可以承受沉默的压力。

20.多问少讲。多问、多听、多学高层和成功创业家的做法,以此来让自己成长。

21.要想塑造更好的自己,一定要做到两点:第一,无论事情有多难完成,只要你坚持下去,就会取得成功。第二,无论事情结果是好是坏,一定要做到多面反省,使自己得到快速的提升。

35岁是男人的职场分水岭

当一个男人到了35岁,他是什么货色,有什么前途,什么档次退休,能不能熬到退休,已经一目了然了,完全没有悬念。大致分为三种,
一是了不起的盖茨比。这种人大概是0.1-5%。他们是彻彻底底的赢家。他们已经是一个不太显眼的部门的正经理了。下一步就是平调到主力部门,华丽转身,然后很快会成为副总,其中0.1%的,会再调到一个很厉害的平级单位,成为正总,然后直接飞起来了。
二是冷板凳,大概80%。这些人因为某个原因,特别能干,特别会巴结,特别会忍,技术特别强,不得罪人,老实本分,可怜兮兮。基本可以混到退休工资。
三是不服气的丝丝,10-20%。这些人,能力一般,业绩较低,不太努力,嘴巴还凶,那是真的就没办法了,人事科老师傅会毫不犹豫的把它列入下一批加急名单,"仲裁亭见了"的节奏。
那我们如何应对呢?上中下三策。
上策,成为了不起的盖茨比。具体怎么做,我以前说过很多了。
中策,尽可能不要被人踢了,家里车袋房袋,还挺厉害的。老婆孩子对你还有一点点残存的念想,想想你当年吹过的牛。要脸不?
下策,绝境突围。

知识付费类风格文章的技巧

1、格局要大、涉猎要广、主题要多。知识付费的文章一般会有大切口,比如讨论本质、讨论是非、讨论底层、讨论社会,给人一种感觉,就是可以快速洞察,而且看了文章以后,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有获得感。由于知识付费用户比较缺乏耐心,无法在一个主题上长时间专注思考,所以主题多样化更有利于吸引用户,保持注意力在线。
 
2、多给确定性结论,少展现分析过程。在表达观点的时候,直接给出确定性结论,方便读者拿到一个确定的认知,但是不要把分析得到这个认知的过程,展现得过多。分析过程是施工现场,知识付费的读者更喜欢精装的结果,但是不要装修的过程。
 
3、多用对话,多讲故事,多打比方。只给结论会有一个说服力不足的问题,通过故事与比方,来补足论证的不足的缺陷。这里会有几种方式,比如引入两个人物的对话形成张力,比如引用别人的观点树立靶子然后反驳(毛主席也经常用),比如用"有一次、有一天"等讲一个故事,再比对直接打个比方……这些桥段完成以后,就可以用少量议论来引入自己的观点。
 
4、多归结概括,用数字、押韵、对齐等方式,形成深刻印象。比如,《底层逻辑》书中有以下关于数字的总结,幽默有三种、打比方分三步、四个象限、四种杠杆、五种思维、五个层次、七个公式……这些用数字归纳的知识点,就很好记。虽然你可能说不出展开到底有哪些,但是归纳起来就是朗朗上口。对齐和押韵也是类似的道理,就是在提出观点的时候,尽量让读者感到有规律,从而增加安全感。比如:证有不证无,以偏不概全,证有靠举例,概全靠推理。
 
5、循环用好并列、递进、转折等结构。在整个文章的结构上,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先通过故事引入(参见3),然后再提出一个概括的观点(参见4),然后将这个概括的观点展开,就进入了并列的环节。在每个并列的部分中,可以再嵌套若干个观点,可以采用递进的方式,逐步提升立意;或者采用转折的方式,先抛出一个错误的论点,然后再驳倒。由于有足够多的素材类文字,一篇文章就得以饱满呈现。
 
6、多在文章里呼朋唤友。为了让文章有更好的说服力,显得更立体,往往可以通过以朋友的方式来引入,一方面是一种背书,另一方面,被引入的人,也会感到有面子。多在文章里呼朋唤友,读者就会觉得作者的社交圈、人脉圈很高大上,也进一步会让作者的文章说服力增强,权威性增加。比如书中提到了畅销书作家吴军老师、美少女天团SNH48创始人王子杰、中科院高级研究员仇子龙、青岛啤酒前董事长金志国、小米集团联合创始人刘德等等……看到这些人,也会让我们感觉到作者也是一个牛人,文字就会更可信。
 
7、配图下饭。在文章中结合内容,插入配图用于解释知识点,增强读者阅读体验,也能增加印象,比干巴巴的图片要更友好。


2022/09/18

听男人谈女人,听女人谈政治

有个段子——看一个男性的政治观,要看他怎么谈女人;看女性的情感观,要看她怎么谈政治。很多人表示对政治不感兴趣,因此这条不准确。
政治其实还有另一个意思——国与国之间,人和人之间的一切利益关系总和。如果以这个定义来看这句话,你就会发现非常准。
 
看一个女生是如何看待非情侣间的人际利益关系的,大致可以判断出这个人的情感观念。
要不要和同事做朋友?如果回答未尝不可啊,挺好。那大概率是个幼稚鬼恋爱脑。
如果回答绝对不行,并且把理由解释清楚。那么她对人际间的利益博弈其实是看的比较清楚的,谈恋爱犯浑的可能性不会太大。
同理,可以问问她对自己工作和收入的看法,如果真实情况是没兴趣,从来没想过没思考。那么在婚姻情感中依附型人格的概率很大,属于吃喝玩乐享受派,上当受骗的几率也是居高不下。
一个比较不妙的现象就是,很多女生对于非情侣间的利益博弈,比如室友、闺蜜、上下级、同事关系,基本没什么清晰的认知和切实可行的方法,都是稀里糊涂靠感觉来的,很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受他人言语影响,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这种女生谈恋爱,那其实也差不多。当然我这里的总结仅仅是对我推特私信的女性,不代表女性群体就是如此,希望各位不要误会。
 
至于男性谈女人,可以看出来他对政治的看法,但我这里说的不是左中右立场,而是指他对于利益博弈这件事。
看男人内部谈女人,基本看不出什么东西。因为男性之间讨论这个话题永恒的只有三种类型——淫邪、挫败抱怨、热切真爱。这些实在太多单一,根本无从判断他对利益博弈的看法。必须要看这个人在公开场合,尤其是有女宾在场的环境下,是怎么讨论女人的。

在公开场合讨论女性,依旧保持淫邪的人,一定是个非常愚蠢还自以为是的人,容易坏事。
对此话题闭口不谈沉默寡言的人,内心如何无法判断,但起码性格非常谨慎,可以交往。
挫败烦恼的人,基本涉世未深,无法判断出以后的转变,因为他随时可能会变为淫邪或者闭口。
热切真爱的人情况比较复杂,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真的真诚善良,一种就是大奸大恶。这种人国内不好找,如果你们有跟老外打交道的经历就好理解。一般已婚老外和你一坐下来,立刻就是family上头,随时给你打开钱包看老婆孩子的照片讲自己是多么的proud,这种电影里非常不吉利的flag东亚环境中少见,但是欧美人之中却习以为常。有这种习惯的人基本我也就只见过两种,一种是真的人品端正好到出奇,一种是真的无恶不作没有底线的。
脱离了性元素,单纯喜欢对女性生活方式指手画脚的——比如女人不该上进,就不该折腾,就应该好好在家待着……这种人其实最为简单——强权等级制度的绝对拥护者。
和这种人做朋友做同事给他做下属都非常的累,而且你绝对不能对他显示平等和尊重。他感受不到尊重,只能感受到你这个人软弱好欺负有便宜可占往你头上爬。你必须强势压住他,甚至羞辱他,让他全方面折服,他畏惧你,以后才会变的非常可靠,对你马首是瞻极为推崇。
最后一种就是新派男性,即支持平等和欣赏,这种男性可能是真的这么认为,也可能是不想给自己惹麻烦表现出政治正确,亦或者伪君子单纯就是想骗炮。但不论是哪一种都有个共同点,就是聪明+胆小、做人的包袱比较多、瞻前顾后非常注重个人形象。私德方面不考虑,但公开做事总的来说还是靠谱的,比较注重契约精神,甚至吃点小亏也能隐忍不敢发作。
注意,以上所有言论只针对线下社交场合,网络言论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因为社交成本有很大区别。如果以网络发言来作为评判工具,那么最后结论只有一个,人类太邪恶太自私了赶紧灭亡算了。现实逻辑可完全不是这样的。
 
最后补充一个个人经历过的特殊案例。
你问ta政治和男女都得不到准确回复,ta不属于倾诉型,也不属于倾听型,而属于提问型,ta的口头禅是:哦?是吗?那具体是怎样的呢?我不太懂诶,可否请教你一下?这件事我没什么研究,不知道你是否乐意分享呢?
总之就是把我很感兴趣你很厉害的意思,用千百种话术表达出来,并且永远都是笑眯眯耐心倾听,提出各种有意思的问题——有这种口头禅的人,不论男女,现实中我见过的都是人生赢家,不论是事业还是爱情还是婚姻家庭。
那种学识精深渊博滔滔不绝的人,往往只能在某一个领域取得成功,另一个领域必定所有短板。

2022/09/16

内外博弈

为什么职场和商业的博弈是一个好的博弈,

而情感,尤其是女性情感博弈是一个糟糕的博弈。

举个例子你就懂了。

国内做生意基本都要拜访客户,假设你开了一家小公司,你要搞定电信的总经理,你公司就订单大增,没问题了。

但小公司,人根本不搭理你。

所以你就一直锲而不舍,并且阶段性的展示自己的价值,成果,专业水平,让自己变的越来越可信,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你搞定这个GM的概率会越来越大。

这就是商业博弈的一个巨大优势:

时间对来来说,是巨大的加成,只有正面价值,没有贬值。

那么我们假设你个美女,你想嫁给这个电信的总经理(姑且假定他单身),他也懒得搭理你。

你锲而不舍,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成功率只会越来越小。

是因为时间对你的颜值外貌会起到负面效果。

时间对于婚恋,没有增值,只能是一个贬值。

然后是分散投资的博弈。

你开公司,不仅公关这一个总经理,你同时还公关移动,铁通的总经理,天天拜大哥,跟他们合作,承包项目。

然后不小心被电信的总经理知道了,他知道后不仅不会生气,反而会对你另眼相待,觉得移动铁通都信任你了,他是不是对你看走眼了,是不是应该给你项目试试看?

分散投资,对你只有增值没有贬值。

但是婚恋情感也进行类似的分散投资,你不仅勾引这一个总经理,同时你还勾引好几个。

然后这个总经理知道了,他对你的印象就会大幅下跌。

分散投资会让你迅速贬值,甚至社会性死亡。

所以当一种博弈关系,它具备以下这些特点时候:

只能单人博弈,非常排外,

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贬值,

那么它一定是全天下最糟糕的博弈,没有之一。

而当它具备多人参与,且时间增值的特点时,它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博弈,需要踊跃参与。

不想谈恋爱正常吗

太正常了。这是由恋爱的机制导致的。
只要谈恋爱,局面必定只有一个:低价值的人占便宜,高价值的人吃亏。
而想谈恋爱,两个人的价值均衡匹配的局面,很少出现,会非常非常非常的难。这里的价值,不是指外形长相这种,而是单纯的指时间和成就。
时间可以大部分拿出来泡妞和恋爱,在其它重要领域,自我的工作,事业,学业方面几乎不花时间的人,就是低价值。
只能拿出一部分时间来泡妞和恋爱,在其它重要领域比如工作事业学业方面花的时间更多的人,就是高价值。
低价值的人一定占尽便宜。

举例场景1:
一个男生把全部时间都花在你身上,费尽心机花言巧语,无微不至,你和他交往了。交往后发现他没钱,工作普普通通,基本没价值,天天打游戏,也没什么过人优点。但在你眼里他非常优秀,充满了未来,因为他会吹,会骗,会滔滔不绝。这时候你得关心他这,关心他那,你得给他洗衣做饭,生儿育女,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低价值的人占尽便宜,相对高价值的你处处吃亏。

举例场景2:
你和上一个男生分手了。你遇到一个还不错的男生,虽然工作忙,但起码收入高,生活水平不错,你和他住一起,家务活都有家政,你基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那么在这个时候,你自动转变为低价值,他为高价值。
听上去一切都很美好。但这里就有一个现实问题:绝大部分人谈恋爱,只能向下兼容。只能找到比自己价值低的人。很难找到比自己价值高的人。哪怕找到了价值高的人,也很难保持长期关系。
看到别人找到了高价值的人,都是羡慕。但这种好事就是很难发生在自己身上。包括喜欢抬杠和反驳的网友,装B都没办法拿自己来装,拿不出手。只能说同事朋友邻居七大姑八大姨。在这种现实规则下,必然会让恋爱的体验极为糟糕。

一旦顿悟,你就明白:努力工作,甚至哪怕只是娱乐放松,收获感都是100。
谈恋爱,收获感0。

2022/09/15

家庭

家庭的本质,就是构造以血脉为连接的同盟。血脉不是狭义上的血脉,而是一种"自己人",汤姆哈金没有意大利血液,但他一生都是柯里昂家族最重要的成员之一。
从"个人主义至上",彻底转变成"关系网络视角",有了一些经验思考,记录以下30条,也是我现阶段的某些信念:

1.你的价值,不取决于你,而是取决于周围人对你的评价;

2.所以大部分有钱人,是如此重视自己的口碑,因为越往上走圈子越小,坏口碑就传播得越快;
------
3.人要发展,靠的是节点和节点的连接能力,以及你所在的整个"关系网络"的能量,个人能力也只因此才能得到价值;

4.你所在的家族,就是一个关系网络,这个网络里不止有你的远房亲戚,更多的,是这个家庭里每一个人所连接的强关系朋友(这件事不能简单用血缘来划分,得用网络视角来看待);

5.其实它就是俗称的圈子,只是越往上走的圈子越小,越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力,于是有了家族的说法(不包含互联网创业圈,新事物给了新人穿越者的机会);
-------
6.从数量上看,在一个圈子里,越多人认识你,你就越重要,你能连接的节点越多,也说明你受欢迎程度越高;

7.从位置上看,你如果处在很多人的中间人位置,别人会从认识你变成依赖你,你也就越有价值;

8.所以不要吝啬介绍你的朋友和朋友认识,也要敢于花钱请客,帮别人攒局,这样做你会走向网络中更中心的位置;

8.从质量上看,你的"邻居"越重要,你也就越重要;

9.所以一定要盼着朋友好,盼着家人好,他若nb你也连带着多一点nb;

10.当你在以上三个维度做得足够好,你就会成为结构洞(structural hole),这里理论我是听清华大学教授郑路老师提到的。
-------
11.结构洞拥有信息优势,能把缺少连接的两个团体连接起来;

12.所以不要把自己局限在狭小的分工里,要把自己变成结构洞;

13.选工作也尽量选这样的岗位,你看这个岗位能连接到多少人,哪怕工资低一点也是值得去做的(工资增减三五千,你的生活不会有任何本质改变,但多认识三五十个有价值的人,极有可能带来人生突破性转机);
--------
14.现在各种关系网络已经形成,但它的价值会随着时间变化。我们后来者,无法去做颠覆者,只能去做穿越者(这个结论同样来自郑教授);

15.你的个人成长,其实就是你在穿越各种已有的关系网络,这就是不断失去朋友的过程(所以不要为失去朋友悲伤,你珍重她,你就在前面等她);
--------
16.在圈子中,也存在强弱关系:互动频率、信任度、亲密程度、互利程度都是判断强弱的标准;

17.弱关系的价值在于,把不同的圈子连接起来,从你的圈子之外,给你提供有效信息;

18.强关系能用自己的影响力帮你争取到利益;

19.所以当你想要做一件事情时,最好的办法是先用弱关系寻求"大量有效信息",然后再用强关系"施加影响力",达到最终的目的。
--------
20.世界其实没那么大,因为每一个圈子都比我们想象的要紧密得多。这是也圈子和家族思维的共同点。

21.这也是为什么如果你要写爆款文,一定要考虑内容所传播的圈子,比如广告圈、妈宝圈、四川人圈,因为圈子很小很紧密啊~只要圈子找对,这个事儿就容易多了(此例来自池骋的一次分享)。
--------
22.当一个愿意义务帮助你的人出现,你需要判断他们愿意帮忙的强度,不要越界,以及事后报答;

23.人们在不同圈子做连接的时候,会采取不同的交换方式,非常灵活,不用觉得不公平;

24.为什么家族可贵,是因为对家人我们天然就信任度更高;

25.合作互利者,和圈内熟人,都是需要持续的情感投入和合作价值交换的;

26.对圈外朋友,大家通常选择公平对待就好,等待能够进一步变熟悉的时机;
--------
27.你的圈子/家族如果情绪和行为上负面较多,不要犹豫,请考虑远离,因为情绪、幸福感、恐慌,都会传染;

28.所以你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你家人的家人的家人,对你的幸福感都是有影响的;

29.要用一些事件,去把一群陌生人的关系加强,未来他们就是你的团队,而你就是核心。所以生日趴要办,公司团建要做,要给新节点融入旧网络的机会;

30.最后,所有的圈子/关系网络/家族,都是动态的,我们人人都有穿越者的机会。

不想办婚礼以后会后悔吗

婚礼不婚礼不重要,重要的是两点:
1,让女孩觉得浪漫,
2,更重要的一点:要找个合适的借口,把你和你们家这么多年散出去的礼金钱都收回来。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把婚礼的仪式,跟婚宴分开。
婚礼仪式要小而静,浪漫和避世,只邀请父母和贴心好友。
婚宴要大,但是成本要便宜,要选最便宜的饭店上最简单的菜肴,把你能想到的所有亲戚,朋友,七大姑八大姨统统叫过来,最好是人不来,礼金红包打了,这最好,给你省钱。一瓢开水把秃子们都浇遍了,这是最重要的。而且婚宴不能只办一次,男方一次女方一次,一个都不能剩,一个都不许跑。
按照通胀来算,其实这么多年没收回礼金,已经亏了,亏大发了。

至于目前的那种庙会式的热闹婚礼,闹新娘,闹新郎,闹伴娘,闹伴郎,闹公公婆婆,闹丈母娘闹老丈人,属于典型的花钱买罪受,吃力不讨好。这是典型的新时代陋习,不论是传统上还是别的地方,都没这种滑稽闹剧。应当呼吁取缔,好好办个婚宴就够,让秃子们交了钱吃完饭赶紧滚。

2022/09/14

婚姻在于选对人

好的婚姻,百分之80%是建立在选对人的基础上。

关于婚姻,有一个很流行了很多年的说法是,好的婚姻需要经营。但我,看了这么多年的命,合了这么多年的婚姻与姻缘,百分之八十是建立在选对人的基础上,选对了人,婚姻生活起码平稳、舒心,后续的用心经营只是锦上添花,不会真正改变婚姻状态的好坏。当两个人的差异特别巨大时,所谓的经营婚姻也只是裱糊或者忍耐而已,这种裱糊或者忍耐状态下的婚姻,或许可以维持,但对双方来说,也是一辈子的桎梏。

什么样另一半是对的,从命运的角度有以下几点?

1、如你命中婚姻不顺一定要选择另一半人品好的,也是重中之重。要选善良、不贪、有道德底线的另一半。

这几年杭州失踪女的新闻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另一半可以脾气大,或者赚钱不行等等,但必须是个善良的人,面对欲望诱惑利益能守住贪欲,有道德底线。人品上选对人,不保证过得幸福,但起码在婚姻中平平安安。

2、合婚或合姻缘中命中用神一致的人 三观接近,要选三观一致或接近的另一半。

三观一致或接近,婚姻会更有凝聚力。

比如,有人很拼搏,目标是在大城市拼出个未来,有人却很闲鱼,只想在小城市过个轻松日子,这两种南辕北辙的想法,没有好坏之分,都有各自的道理,只是人生追求不一样。这种三观差异很大的人结成夫妻,要么就是一方做出妥协让步,要么就很容易分道扬镳。三观一致的人,双方在重大事件和方向上是比较容易达成一致的,这样的婚姻,更有凝聚力。

三观一致或者接近的人,其实是比较容易挑选的,因为三观是在过往的成长环境中逐渐树立起来的。所以,一般来说,成长经历、背景相似的人,三观差距不会太大。

以上三点特质,是我观察身边不同人群婚姻后,结合自己经历,思考出来的关于选对人最重要的三点。

3、命局中婚姻有波折的符号以及属相相冲克的婚姻 主要体现在上提现。性格决定了日常琐碎生活的舒心程度。

有人性格外向,有人性格内敛,好的性格没有标准可言,但好的性格有一些内在共性。

一是情绪稳定,情绪稳定的另一半,能让生活减少很多内耗,很多夫妻日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不值一提的小事吵的不可开交或者冷战不断,这样的夫妻中,一定有一方是个情绪稳定性较差的人,遇到问题时,首先是用情绪作为武器伤害对方,或恶语相向,或冷暴力不沟通。生活中,谁都不愿意成为别人情绪的垃圾桶,时间久了,再宽容、再深厚的感情都会被磨灭。而双方都情绪稳定的话,遇到问题会有争执,有不满,但情绪稳定能让两人迅速的平静下来,理智的解决问题。

二是对情感有比较积极的感知和反馈能力。

这个说起来有点抽象,以前比较火的《三十而已》这个电视剧里,钟晓芹的老公陈屿就是个很典型的反例,他对钟晓芹的情感没有任何感知和反馈。和这样人结婚,你也说不出来他到底有什么不对,但就是让另一半感到很窒息,无论是温柔相待,还是大吵大闹,对方就是感知不到,也不给任何回馈,就像拳头打在棉花上那种无力感和沮丧感。目前看剧情走向,应该是陈屿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后,改过自新后重新追回钟晓芹。但我觉得,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人没法改过自新的。这种人,说白了,就是缺少爱别人的主观意愿和能力,另一半对他们来说,更多是满足自身需求的工具人,也许短时间内为了某些目的他们可以暂时的表现出温情的一面,但日复一日的婚姻中,别指望他能一直戴着面具生活。

三是性格中,一定要具有一定的包容性。有的女性伤官见官、官杀混杂等、男性克妻的 这些人性格特别挑剔,控制欲很强,和这种人相处,非常痛苦,另一半要么就是一辈子忍耐,要么就是在不断的争吵中消磨感情。具有一定包容性的人,能容忍对方的错误,能让婚姻生活舒心许多。

其实这三点,综合起来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内核。现代社会中,环境、财富的变迁如此之快,在选择结婚对象时,很容易迷失在外在条件中,比如房子、赚钱多少、学历、工作、家庭条件、长相身材等等,但这些外在条件,会随着时间而变化,或变好,或变坏,或变得无关紧要。在择偶时,能更多的关注另一半的精神内核,选对结婚对象,其实婚姻就已经成功了百分之八十。

姻缘: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智慧,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 婚姻,无论你经历了怎样的婚姻,都无必要把自己变成歇斯底里的泼妇或者神神叨叨的祥林嫂。

人生有很多出路,好的婚姻只是其中一条,并不是你生命的全部。有时候,只有勇敢的放开一些事、一些人,才能去赢得属于你的柳暗花明,因为世间万物、物极必反,坏运被走完,好运自然华丽呈现。

赏罚分明

职场中赏罚分明是肯定的。但做到赏罚分明不代表就没事,就真的公司上下拧成一股绳。比如李肃帮董卓把吕布挖过来了,立了个功,董卓赏了,但没赏到位,李肃怀恨在心。
同理,范疆和张达被张飞给惩罚了,干脆就把张飞给捅死算球。你看,赏罚分明了,但一样得罪人。
这个就是人性的弱点:
1,人性贪婪,不论赏多少都觉得不够,都心怀怨气,
2,人性阴暗,只要你罚了,不管是不是他的错,都心怀仇恨。
所以不论是赏是罚,都会批量的制造敌人。

人永远只会看到自己的损失,而且哪怕自己得到了,都觉得自己得到的不够多,把没得到的部分也看作自己的损失。心怀感恩者,极少。因此奖惩的制度设计,非常重要的一点:
1,批评一个人,必须要私下,不要公开,单独谈,而且批评时候也不要涉及到个人,有事说事,说事要具体,要到位。
不要做囊括性批评,什么你最近精神不好,状态不行这类话,总是给这种批评说明领导自己也是个智障。应该说你最近和客户交流不够热情,脸上没有神采,积极性也欠缺,说话声音都不够洪亮,是不是有什么烦心事。精神不好状态不行,必须要具体到位,具体是哪些方面。
如果你临时想不出,就写下来,列表,对照着批评,提要求,改进。

2,表扬一个人,一定要公开。
奖励一个人,给钱当然很重要。但给钱不是最重要的。只给钱更是万万不能的。最怕的就是给了钱,他还是觉得给少了,给的不够,对你心怀怨恨。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荣誉表彰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麦当劳的最佳员工,十佳员工这类等级和设计,荣誉墙等等,这些都是符合人类心理学的。
你就默默给底层员工发个500块,这个激励能持续多久?但是你给他个周度员工,月度员工,这个能持续很久很久。
钱是很重要,但钱不是无度的,不是说他完成了KPI,你就给他1个亿,他这辈子不愁。这太荒诞了。而是说他完成了KPI,你给他相应的报酬,这个报酬不可能太多的,根本不会给他足够的刺激和激励。
这时候更重要的,就是荣誉表彰。

2022/09/12

人群信任度

以我的人生经验,做生意的人,即使是再小的生意,哪怕是开个店,人品都不会太差。因为他们具有基本的交易思维。为别人创造价值再获取收益的思维很重。基本上做了几十年生意的人,再小的生意人,都不会骗你。

哪怕对方是做诈骗生意的,我觉得以我的智商,肯定是骗不了我的。我只要不投钱就好了,能骗我啥呢?难道骗我身子吗哈哈哈。所以做生意的人,他的思维逻辑,是很容易理解的,是有主线的。

体制内的人也还不错,但是给我的感觉是优越感比较重,一般对自己的认知超出自己的真实价值。当然不是说体制内的人没有贡献,其实很多岗位还是贡献很大的。但是贡献大,不代表大到他们的自我认知。

尤其是事业单位的,比如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的这种老师,事业单位的人,对自己的认知误区比较严重。往往觉得自己特别有社会地位,往往觉得自己是人中龙凤,虽然他们的收入完全是纳税人创造的,虽然他们收入其实不高。

然后是工作的打工人。到这个层次,基本上说什么我都不信了。到这个层次,私人层面的交往、不管是友情还是爱情,基本就不存在了。只有生意了。

最后是连工作都没有的、靠父母养着的躺平族、捞女族、靠男朋友养着的失业族,基本上他们说的任何东西我都完全不信。思维方式问题,他说的东西、他的思维方式,都是刻意的被美化的、被他自己过滤过得,看他行动和结果就可以了,行动就是懒惰,结果就是失败。基本不用搭理。

大概就是这样。

管理者如何分配任务

任务分解是领导者最核心的技能之一。

这事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太难了。

任务分解不过是把一个大任务分解成N个小任务,但真正实践起来,却需要面临诸多问题:

1、产生任务的背景(领导者的战略决策)

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它和我们战略目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我们非做不可的原因是什么?

2、如何定义任务(对任务的理解)

任务的目标是什么?是否足够的精准、可量化?

任务的执行边界是怎么样的?我们应该做哪些事,不做哪些事?

任务的重心在哪里?内容的主次是怎样的?

任务涉及的内容有哪些?

任务的质量如何评估?是否有精确的标准,可量化?

任务的收益、风险、成本各是怎样的?

3、如何分解任务

一个大任务怎样分解成N个小任务,这样分的原因是什么?(对任务的解构)

若干小任务,怎样分配给团队成员,分配策略是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团队成员是否有能力执行任务?

团队成员是否适合完成该任务?

团队成员是否能高效的执行任务?

是否可以将任务内容以业务逻辑循序(大任务-小任务)拆分到最基本单元,并按照时间线逐级分解成年、月、日的具体工作内容?

4、如何评估任务风险、建立风控机制

任务是否存在明确、潜在的风险?

任务是否有延期的可能性?

单一、若干团队成员的工作出问题怎么办?

遇到不可控、意外突发事件,是否有后备方案?

5、任务的交付

是否能清晰、准确的向团队成员传达任务?

怎样确定团队成员对任务的理解是正确的?

团队成员对任务的优先级是否有明确认识?

需协作的成员,是否清楚,他们的协作流程、对接人、需调用的资源有哪些?

团队成员是否对任务目标、评估标准、执行周期有明确认识?

6、任务的追踪

任务追踪的周期是怎样的?

任务的阶段性结果怎么评估?

是否有阶段性的任务总结与调整机制?

是否能通过阶段性总结解决问题或规避问题的发生?

7、效率优化

作为领导者,是否有持续帮助成员调整方向、总结提高的能力?

作为领导者,是否能团结成员,提振团队士气,增强团队战斗力?

作为领导者,是否能得到成员发自内心的认可,所发布的命令是否会令成员产生质疑?

作为领导者,是否能在团队内部培养高效做事、热爱学习、专业融洽的沟通方式?

还有很多细节,就不一一多讲了。

大多数领导者,被下属骂傻逼,表面上看,要么是沟通问题,要么是待遇问题,但更深入的去分析,绝大多数都是任务分解的问题。

小公司管理者没有这方面的概念,他们管理团队的方式,就是老师傅带徒弟。

大公司的(部分中层)管理者缺乏这样的意识,因为在公司业务稳定的情况下,大多数事务已经非常标准化,大家都只是流水线上的螺丝钉,按部就班的 12345即可。

大公司的高层虽然能意识到这个问题,但由于自身掌握的资源非常充足,(部分)管理者通常是不太在乎这件事的,在非关键任务上(他们自己认为的),他们也乐于拍脑袋解决问题——充足的资源可以抵消效率上的不足。(其实近期互联网公司疯狂裁员,有很多公司、业务线并非是因为财务问题,更多的是当初互联网泡沫时期,有太多拍脑袋搞起来的业务、搭建起来的团队了,这种低效试错的部分,在资金充足时期还好,到了现在,无法产生价值自然是要被精简的。)

在任务拆解方面,其实感触最深的绝大多数都是创业者,受资源、机会成本、时间成本、团队管理、人才吸引难度等多种限制,他们必须要严苛的要求自己,才能尽量将资源最大化利用。

任务拆解,需要领导者对业务、组织、市场、人心都有很深刻的认识,同时自身也要有非常强的逻辑性、沟通能力与业务能力。

没什么特别好的学习办法,就是得多练。不练再多的理论都白搭。

看领导者的水平,只需要看他在未知领域,如何进行探索性的任务拆分,就可以了解大概。

最后分享一个新晋管理者很容易忽略的细节。

年轻的领导者在做任务分解时,阻碍他们的最大问题并不是业务能力,而是对繁琐的耐受性。

年轻的领导者,常常下意识的会以自己为「假想任务接受者」来分解任务,不习惯也不耐烦对任务细节进行说明与填充,他们总希望,自己说个差不多,对方就能心领神会。但实际上,领导与下属之间存在非常多的信息差需要被拉平,下属通常也很难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整体,所以年轻的领导者一定要多耐心,多思考细节,多与成员沟通。

身为领袖,便没有下班一说,工作即生活,随时思考随时总结,你必须比其他人想的更多,更全面,这样才能不断的逼近正确答案,才能让其他人信服你,愿意跟随你。

基础知识要趁早学好

数学、外语、物理等自然科学这些知识都是工具,只要成为有钱人,雇佣懂这些技能的人就好了?
随着工作岗位的晋升,越来越发现这些知识的重要性——它的价值并不只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所带来的思维方式。

这种知识并不像其他碎片的知识一样,需要时再去获取,而是要经过长期、大量、全方位的学习、理解、实践,所以工作后很难在这些领域有所提高。
书到用时方恨少,虽然职位、阅历、社会地位的提高,人靠小聪明来解决问题会变得越来越难。这时候不求甚解、知识碎片化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
所以各位年轻的小同学,千万不要相信读书无用论,你现在用不到,是因为你还没有到那个高度。

知识能带给你的绝不仅仅是财富,它影响着你的人生深度、看待世界的方式,能令你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看到常人所看不到的世界。
好好学习,终身学习,这是你一辈子都不会感到后悔的事情。

你不是内向,你是没家教

绝大部分时候,你自以为是的所谓孤僻,其实是没礼貌和没家教。

一个事实,在校园里确实存在孤僻的人。但是在成年人的职场环境里,如果你时刻注意自己的礼貌和家教,那么几乎不可能被人视为孤僻。

什么叫家教?
家教就是从小到大你爸妈应该教给你,但可能实际上并没有教的基本素质。
比如路上见到熟人主动打招呼,待人接物注意基本礼貌,讲究礼数,等等,各种规矩。
小时候这种规矩,我爸妈说累了,直接扔给我某个版本的《童规》,插图版本,居然高达五六百页!从着装到外表到口头禅到接见应有尽有。

换言之就是在儿童时期最应该教育的时期,没有这种家教,我行我素自由发展自由成长。

长大后,必定会有一种被外界的排斥感,而且自己也发现不了毛病根源,往往觉得自己没错,没什么问题,哪怕有错也肯定是外界的错,都是外界的人阴险阴暗卑鄙。

但是人际交往这个东西呢,其实感觉都是主观的,规矩都是客观的。

比如路上见到同事打招呼这个事,你觉得很难开口,避之不及,尽量装没看到。

你觉得是自己社恐,孤僻,内向,天生就如此,没有恶意。

但是在他人眼里来看,你这就是傲慢自大行为不礼貌。

从客观规矩来看,这就是缺乏礼貌,没有家教的表现。

很多人其实是不太重视客观的家教和礼貌,只注重自己的主观感觉和苦衷的。

事实上如果你真的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礼貌和家教,然后还要真的做到孤僻,其实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建议所有成年人,先学礼貌和家教,然后再看自己的什么性格,苦衷之类的。

如何在网上和陌生人建立关系?

自从有了网络这个东西,不出家门便可知天下事,通过社交网络和通讯工具,即使相隔半个地球,我们也能轻松愉快的保持联系。

在网络拓展我们视野的同时,也扩大了我们人际关系的范围。有可能你关注一个人数年,也不一定了解对方的真实身份,但他对于你来说,却是个很熟悉的陌生人。

在现实生活中,生活圈子的局限让我们无法自由的认识新朋友,这时通过网络交友就成为了一种很好的途径。

但令人着急的是,我发现很多人真的不清楚怎么在网上接触陌生人,也只能无奈的写篇文章和大家聊聊了。

很多年前心血来潮建了个QQ群,本意是希望大家能有个互相学习交流的地方,没想到因此搞出许多麻烦。

QQ上很多好友请求,没有介绍也没写明事由,按照平时的习惯,我就一律拒绝了。

有意思的是,很快我就收到一条陌生人发来的消息,他指责我冷血无情。

我就问对方,为什么这么说呢?

对方说我好心好意加你好友,你却拒绝了我。

我很无语,感情被这个人加好友还是莫大的荣幸。

我很客气的说,不知道你是谁,肯定不会随便加好友的。

对方说,你加我好友,咱们不就认识了吗。

……

大多数人想要认识陌生人时,多是出自善意,这挺好,但你多少也要讲究点方式方法。

下面就列举几条简单的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如果你有事情找对方,在联系对方时,请一次性说明你的来意,不要发条信息,问人家"在不在"或"你好啊"这样的废话。

错误范例:

你好,我有事请您帮忙,在不在?

正确范例:

您好,我是一名大二英语专业的学生,之前在微博上看到您关于语法结构的文章,感觉有很多收获,想知道您能否到我们学校(清华大学)来给同学们做些分享?

2.给对方了解你的机会

莫名其妙的蹦出来个人,说要交朋友,你也会觉得很奇怪。

在不了解这个人的前提下,正常人的反应都会是拒绝。

如果你真心想结交对方,那么多多少少给出一部分信息让对方了解你。

错误范例:

我关注您很久了,能不能认识一下?

美女,留个V聊聊呗?

你也在成都吧,明天一起吃个饭?

正确范例:

您好,我是一名产品经理,目前就职于腾讯,之前负责过微信部分功能的开发,可否认识一下?

您好,一直很喜欢您拍的照片,我是个摄影爱好者,这些都是我拍摄的照片,希望您能提点宝贵意见,谢谢了。

3.基于具体事实建立联系

比起表达喜欢、想要交朋友,这样空泛的信息,具体、封闭性的内容会更容易被人接受。

错误范例:

你之前做的那个模型真棒,太厉害了,求加好友!

正确范例:

兄弟,你之前做的那个模型,人物关节处使用的是什么粘合剂呢?我之前用万能胶,感觉并不牢固,有时候一碰就掉了。我也想过用铁丝固定,可弯曲之后,总有铁丝的露在外面,很不美观。现在对这个很发愁,你一般都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4.寻找交集

如果你们是同行、同事、校友、有共同认识的人,或是相同的兴趣爱好,这些就可以作为契机进行接触。

正确范例:

之前你提到的那个电影我看过了,确实非常好看,作为感谢,我也推荐你一部电影吧,叫做《123》,看完了欢迎一起交流一下!

我玩滑板有些年头了,你之前苦恼为什么带着板子跳不高,很可能是因为你的左脚太靠前,这样使不上力,自然高度就不够了。

我是XXX(双方都认识的人)的朋友,经常听他提到你,可否认识一下,有空咱们三个一起吃顿饭啊。

5.塑造自身价值

如果你是马云,王思聪,你说句嗨,对方回复你的概率肯定也会比别人高。

人际关系的前提,是你要有对方认可的价值。

如果在对方看来你毫无价值,我觉得你还是换个目标比较好。

6.理由

问问自己,为什么对方要回应你想要建立关系的诉求?

理由是什么?

这点无论在网络中还是在现实中,都是一样的。

总是很难融入到同事中去,应该怎么办?

1、多买办公室零食,经常分给大家

2、和大家一起吃工作餐

3、平时没事可以和同事一起打打游戏

4、尽量别表达自己的三观或喜好,比如二次元什么的,你不知道其他人内心深处的想法,自己说出来可能会招致别人的厌恶

5、少讲自己的隐私,不要把自己的私事太多的让同事知道

6、工作时,尽量考虑到合作同事的感受,主动为他人着想

7、背后别说人坏话,不要轻易评价别人

8、关系再好的同事,也不能当亲密朋友看待(可以发展私人友谊,但要有所保留),有利益冲突的同事,一定要谨慎,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9、多维护和上司的关系,这样可以保证你在公司内的位置稳固

10、实在融不进去就换工作,有时候格格不入并不一定是你的错

--
从Mail.ru的Android专用app所发送

稀有品质

把「稀有品质」当作「常见普通品质」,容易导致自己对社会对他人的认知失误。

最典型的两个,就是「为了他人的优秀而感到高兴佩服,而不是嫉妒抹黑」,以及「对他人的努力表扬鼓励,而不是打压贬低」。

这两个都是非常稀有罕见的品质。

但很多人总觉得这是做人的基础,总是对他人有这种不切实际的期待。

如果一件事的普遍情况就是这样,那么嫉妒抹黑和打压贬低反而才是常态。

抱有错误期待,对他人有错误期望值的你,才是不正常的。

要接受现实。

--
从Mail.ru的Android专用app所发送

如何给长辈送礼

送礼不能考虑对方的经济实力。

送礼就两个标准:

1,体面
2,投其所好,对方兴趣,或者所需要的

如果认为体面的标准是因人而异的,富人就送贵的,穷人就送便宜的。

你这个认知说明人品有问题。

而兴趣这个东西,也未必和钱摊上关系。

给自己帮助很大的长辈,按理你是应该了解他的喜好兴趣的,哪怕不知道也能打听到。

打听到了,就找个好点的包装装饰下,做好体面,就够了。

送礼不是艰苦任务完成,而是要用心。

真心的表达自己的感恩和情感。

--
从Mail.ru的Android专用app所发送

2022/09/11

如何应对网上的喷子?

喷子是一种资源,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强反馈。

网络喷子可以被当作人文社科领域的试验用小白鼠。

它具备以下优点:

1、数量大:不用担心样本量过小

2、成本低:网络上随处可见,只要你谈论争议性的话题,就会有大量喷子被吸引而来

3、数据真实性高:网络发表言论成本低且喷子的言行受情绪驱动,反馈信息往往是其意识形态的真实表达

常见的喷子试验案例:

1、关键词敏感性测试

教男生恋爱 VS 教男生泡妞,一词之差,是否容易产生喷点?

发两条内容一样但关键词不一样的内容观察下会不会有人喷。

这样以后你在生活就尽量少用容易引起争议或招致别人反感的词汇。

2、社会认可度测试

作为直男,我找女朋友要求找没谈过恋爱的女生,在现实中会不会被喷?

在网上发个匿名征婚帖,看看不同,会不会被口诛笔伐。

3、影响力测试

下属要求加薪,我不确定自己能不能画好大饼怎么办?

回答《现在的年轻人工作时是不是越来越不能吃苦了?》看看自己的大饼有没有漏洞被人拿来喷。

4、社交能力测试

身边有个相信成功学的男同事,怎么和他相处比较好?

在网上找和此人观点类似脾气暴躁的喷子聊天,看看能不能哄对方开心,另外记下容易惹怒他的点,这些经验多半可以在现实中复用。

5、逻辑严密度测试

自己有个想法,但是没太想清楚,咋办?

发到网上,耐心的和喷子解释,直到对方实在找不到喷点只能对你进行人身攻击时,基本上逻辑就比较严密了。

6、情绪稳定性测试

故意在网上发表比较奇葩(当然要有一定底线)的言论,招惹喷子对你全面攻击(注意保护好隐私),看看自己在什么情况会产生负面情绪,哪些点会刺痛到你。学会观察自己的情绪,有意识的去调整、控制,也是控制情绪有效的训练方法。

7、道德容忍度测试

有些事情正确、理性、不伤害他人、不违背法律,但你真做了,却会招致别人的厌恶。通常某种行为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中人群的宽容度是不同的(例如说脏话有些人会认为这是真性情,有些人则觉得这是没素质的表现),如果你想「入乡随俗」可以在网上寻找相关群体,观察下他们的反应,有一定参考的作用。

以上是一些应用方向,仅供开阔思路。

善于观察喷子可以有效的增加你认识世界的纬度(交叉验证),也可以利用他们进行低成本的想法验证,虽然说不上有巨大的价值,但好在成本低方便你进行最小可行性测试,多收集些有效信息总是好的。

不过观察喷子的反馈时,一定要注意,喷子只是一种行为上的显著特征,言论背后的众多个体并不一定具备高相似性。

例如你发表观点,说结婚一定要找没谈过恋爱的女孩,然后被 28 岁没谈过恋爱的宅男、16 岁男高中生、32 岁女生喷,他们的观点看起来可能类似,但背后的动机逻辑是不同的,这需要你具备一定社会阅历才能更好的做区分。如果你不确定或者无法理解,千万不要妄自进行「动机揣测」,看不懂就是看不懂,主观臆断会让你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偏差越来越大。

在观察、分析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喷子、敬畏喷子,不要狂妄自大的认为自己比那些喷子高级,虽然角色不同,但你们的关系始终平等。一个个喷子背后隐藏的,是舆-论环境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集合,我们要做的是认识其表象下的基本规律,而不是以此来寻找虚无缥缈的优越感。

喷子们为你成长付出了时间、精力与感情,请不要忘记他们的贡献。

2022/09/10

人的成长

人就像是一个算法一样。算法要上升,取决于两点:初始值和迭代速度。
我以前认为,人的家庭环境只影响初始值。你的金钱,你的资源,比别人少。没关系,你迭代速度足够快,就可以很快地摆脱初始值的限制。
但我现在发现,很多人的家庭,不仅仅决定了他的初始值,也决定了他的迭代算法。
父母是不太靠谱打压他的人,因为他幼年时周围的人都水平比较低,不仅不帮助人还嫉妒人。因此这个孩子在长大之后,每做一件事,不先想"我要如何最大化求发展",而是"我要如何防着他们"。
这样的影响"迭代算法"的思维很多。比如有的孩子,就是不舍得买会员,宁可花很多时间去找"免费资源"。这就是一种"我的时间比十几块的会员便宜"的思想。也有的孩子,遇见老师或者权威,不上去打招呼陶瓷,而是绕着路走。这就是"惧怕权威,他们和我不是一种人"的思想。
有些家庭的孩子,思想就不一样:
花一点小钱能大大提升效率,就花;我的教授跟我不是两种人,她也是人,我求助她能理解我,我也要找她聊天;我做事要求助于周围人,即便有少数人嫉妒,大多数人是真诚的,我要趁大学期间赶快建立起自己的网络。这样的开放,坦诚的思想,确实能让人迭代速度更快。
我想我们作为父母,不能指望家庭条件平齐,或者说给孩子的"初始值"平齐。但是你至少应该努力想,那些地方影响了孩子的"迭代"。不要让孩子既没有高的起点,又在升级的过程中,不断地跟自己的内在局限性(心魔)做斗争。
要知道,初始值的影响,比这些影响低多了。

能力和思想

很多人都对能力和思想有误解。

首先思想不是才华,思想是思想,才华是才华。大部分有思想的人都没有才华,光有思想没有才华是没有用的。因为思想只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形而上学,思想很重要,但是只有思想不能落地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我见过很多有思想的人,很多都没什么成就。因为他们没有才华。思想就是你能把一个事想清楚,才华是你能非常牛的去把思想表达出来,比如通过写作的方式,比如通过音乐的方式,比如通过创业的方式。这叫才华。才华对一个人的行动力要求很高,对一个人的兴趣要求很高。你再有思想,你不喜欢写作,你也不会去坚持写东西的。你再有思想,你害怕风险,你也不会去创业的。对不对?

反过来,没有才华的人的思想,都很肤浅。为什么?因为他只是在那想而已,而只有有才华的人,你在通过你的才华构建生产资料的过程中,你会对这个世界有更深入的思考,这种思考是基于现实和个人能力的思考,是动态的,不像你自己坐在那瞎想,是静态的。所以才华比思想重要,有才华的人,一定有思想,没有才华的人,有思想也没用。

能力也同样,能力本身并不值钱。我见过很多打工仔工作能力很强,赚不到钱,因为他没有才华,他只能做执行。做执行就不可能赚到钱,所以再有能力也没用。只有有才华的人,才能从0构建生产资料。

所以大部分人的问题,不仅仅是大部分富二代的问题,而是大部分人的问题是,他们只有能力和思想,但是他们没有才华。当然,大部分人甚至连能力和思想都没有,只是自以为自己有能力和思想。

网上流行的舆论倾向

所有的网络平台,教你贪、懒、怂,教你躺平的内容一定是最火的。

但是,教你躺平的这些人,统统自己不躺平,恨不得长在互联网,晚上12点看见热点,立刻起来发条微博,深怕错过去了。

丧、躺平、佛系,只是他们赚钱,讨好观众的一种手段,迎合你人性中,最懒惰的那一部分。

人都是好逸恶劳的,所以他们就对症下药。

但是他们自己,电视节目录制压力多大,你要去录一回就知道,更不用说还要想创意,做策划,但是他会不搞吗?

脱口秀这种东西,你要掉多少头发,磨稿子,排演,但是你看一个个谁又真的不说了,不说了也是要去上网综。

他们只肯往上走,有一个往下出溜的吗?

而且躺平这件事,你知道跟什么一样吗?就跟你买名牌是一样的,你在穷的时候,你说你买不起名牌,会有人嘲笑你。

但是当你真正有钱了,你穿20块钱的衣服,也没有人说什么,只会夸你。

丧、躺平这事也一样,那些明星、网红说躺平,说自己丧,说自己抑郁了,会有很多人说他们亲民接地气。

但是你一个普通人,这样说,你知道结果是什么?

结果是很多人顺势过来踩你。

不要说没有这样的人,人性就是如此,捧高踩低。

所以不是躺平不可以,是你躺不平,你没有资格说躺平,躺平了就有一万只脚踩上来。

2022/09/09

一个成功人士接受访谈的翻译

刚才看了一个雷军的访谈视频。

分享给大家。

雷军:"人生不要太多的勉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可能是最佳的选择"。

记者:"如果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呢?"(潜台词——我懒,且胆小如鼠,什么都没尝试过。所以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怎么办?)

雷军:"那就看直觉"。(潜台词——MD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还跑过来问我。服了。)

记者:"也没有直觉"。(潜台词——我就是懒。我就是怂。请你给我指条路飞黄腾达)

雷军:"那就撞到什么干什么,这些冥冥之中的撞了什么是什么。这个人生就是这样,就是一场经历嘛。你撞到这个事情,你不知道自己喜欢不喜欢,先干了再说。你不喜欢可以改。不要怕选择。你不喜欢可以改。"(潜台词——不行了。要说脏话了。但是太损害形象了。不能说脏话。得用一长段话来解释一下。)

记者:"可能大家总是怕选错走弯路吧。"(潜台词——嘿嘿。我就是懒。我就是不想走弯路。你直接告诉我一条捷径不好吗?嘻嘻)

雷军:"每个人都会做很多的选择,我觉得选择一定会出错。关键是提高选对的成功率,而不是说怕选错。"(潜台词——翻译过来就是C你妈。那你就等死好了。和我没关系。)

【自备】家庭常用经典国药

完善家用储备过程中,发现很多以前家里常用药在实体药店买不到了。印象中一些老国药便宜好用,做了简单整理。 【特别提醒】药不能乱吃,用药还需结合自身状况、用药禁忌、遵从专业诊断及医嘱。 致敬一下老一辈医药工作者,因为他们的努力,才有比白菜还便宜好用的经典国药。 一、退热止痛类 1.正痛片(也有叫“镇痛片”的,现在也有叫“复方乙酰水杨酸”) 主要功效为用于治疗发热、头痛、神经痛、牙痛等。 (仅以此药缅怀家中曾祖母

b2de9c82d158ccbfa6871ae65cd8bc3eb1354137d058ccbf6c81800ad5de26d2f43533fa828b47379f510fb30f2442a7d08052799443ad4bd013025b

作者:Namo摩利支天



打工人值多少钱

一个非常残酷的事实是——大多数打工人的能力水平、努力程度上限都很低,哪怕工资你给他提高几倍的工资,他的上限也不会增加。

这是很反直觉的事情,人们认为高薪酬必然会提高员工的生产力,但实际上「能提升生产力的员工」和「普通员工」是两个不同的群体。

你给「普通的员工」超高的薪水,他的生产力并不会提高很多。(积极性可能确实提高了,但没啥用)

正确的逻辑是你开出超高的薪水,招聘「优秀员工」提高生产力,而不是把高薪给「普通员工」。

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下,优秀员工拿到高薪是大概率的时间问题。

如果你遇到一个人,他天天抱怨收入低,抱怨公司,但他的收入长期不变(没有晋升也没有跳槽),那么很可能说明这个人真的就只值这么多钱。

不赚钱就不该做自媒体

如果你的人生目标不是靠自媒体赚钱,那么成为网红或者大v,是一种短期收益明显,但长期损耗严重的事情。

你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势必影响你在人生主线(本职工作、理想的生活方式)上的发展。

这种投入是很难去平衡的,在网络上你可以获得很明确的及时反馈(来自粉丝的崇拜、捐赠),为了获得更多的反馈,你必须去迎合受众的需求,满足他们的欲望。这套即时、明确的正反馈系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你的判断,从而投入过多不必要的时间与精力进行低水平重复劳动。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主线的发展是阶梯式的进步(非线性增长),在每次爆发式的增长前都会存在较长的平稳期,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在积累期,真正对你重要的是你未知的东西,而不是你已知的东西。你应该把时间和精力更多的放在如何获取未知的信息上。如果在前期积累的不够,就很难在后期获得长足的进步。

成为大v或者网红虽然表面光鲜,且能在短期内获得丰厚的收益,但从长期看他们缺乏对社会实质性的影响力,社会地位不高。除金钱外,难以拥有其他的社会财富,职业的稳定性也较差,受外界环境影响大,算不上是很好的职业发展方向。

对于有明确人生主线的年轻人来说,选择成为自己所处领域的意见领袖或行业权威性价比更高。把输出变成自身学习积累的过程,只写那些真正让你有收获的智慧结晶。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你的内容因为受众范围减小、阅读门槛提高而难以获得影响力,但长期收益还是要高于做大众类型的自媒体的。

希望那些有潜力成为专家、行业领袖的年轻人,不要因为一时虚荣,而浪费自己的天赋,错过获得人生更高成就的机会。

2022/09/08

如何打造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分分钟升职加薪的高质量朋友圈?

朋友圈是社交场所,一个充满熟人的社交场所。

发在朋友圈的东西,本质上都是在向以你为核心的人际关系网络发送信号——你希望他们看到怎样的你,知道什么样的事。

从这个角度,在朋友圈发加班信息算不上是件错误的事情。这些同事们已经开始有意识的通过朋友圈去表达自己,塑造了一个热爱工作的形象。

(尤其是很多互联网公司,上下班不需要打卡,此时晒加班还具备打卡的功效……)

很多人在没做过管理层之前,很难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作为团队的管理者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团队能积极响应BOSS的各项命令。领导对员工服从性的注重,远高于员工的工作能力。

『又是忙碌的一天,又是凌晨两点的月亮,各位同事们都辛苦了,这个月我们一定会完成目标!加油!』

『哎,天天加班,真不想干了……』

如果你是领导,看到两个员工发的不同的朋友圈,你的感觉是什么?以后再有重要的任务,你敢完全放心的交给抱怨加班的那位员工吗?

职场上有很多人,勤勤恳恳的工作,到头来却不如那些会表现的同事更获得认可。

『我辛辛苦苦为公司付出这么多,那帮蠢货只会拍拍马屁,却混的比我好,这世界真是不公平!』

在委屈的同时,题主有没有想过改变这样的现状?

学会表达自己,是很重要的学问。

如何打造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分分钟升职加薪的高质量朋友圈,分享下我的经验。

A. 少发一些情绪类信息

情绪类信息对其他人意义不大,频繁发此类信息容易给人造成矫情、脆弱的印象。

B. 除特别优质的内容外,尽量减少转发行为。

转发的内容,很容易暴露一个人的品味、价值观与鉴赏能力,从而让旁人清晰的知道你的层次。

人都喜欢和层次高的人互动,一旦被他人认为你层次低,就很容易产生负面印象。

比如身边的人都觉得『动漫是小孩子才看的东西』那你老转发和动漫相关的信息,就会让人产生『还是个心智不成熟的孩子』此类印象。

其次别人看你的朋友圈,是对你个人感兴趣,如果转发的东西过多,很容易让人感到无趣,减少对你朋友圈的关注度。

C. 别在工作时间发与工作无关的信息

正开会呢,你无聊的翻手机消磨时间,正好看到之前去海边玩的照片,回忆起之前的美好回忆,就顺手把照片发朋友圈,结果正好被BOSS看到……

D. 信息风格要保持积极、阳光

『这次项目出现事故,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是当初能更努力认真一点,也许就不会是这个结果了,哎……』

『虽然这次项目遇到了波折,但我们从中发现了以前没有意识到的问题,这是很宝贵的经验,经过与同事们的讨论与反思,我们改进了目前采用的工作流程,这次的教训只会让我们的团队变得更成熟更强大!』

同一件事情,作为旁观者,你更喜欢哪条?

E. 淡化自己,夸奖他人

『最近一直很忙,可小伙伴们依然斗志高昂,能和这样一群优秀的同事一起加班,都觉得是件很幸福的事情!』

『偷偷的拍了一张BOSS的照片,从早上八点一直忙碌到深夜,还是这么有激-情的样子,发自内心的佩服。』

F. 别人秀加班,你秀干货

领导最喜欢的是忠诚可靠且能为自己分忧的员工。

别人秀加班,顶多只是苦劳,领导再蠢也知道光靠辛苦出不来成绩,这时候你就要采取差异化策略,在朋友圈展现你的才能。

『最近改进工作流程,感觉效率至少提高了20%,其中几个环节的要点,我总结了一下,发出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省略若干字……)』

这样的内容不但表现了你对工作认真积极的态度,也让别人有机会了解到你的才能。

G. 别在朋友圈里含沙射影

有些人喜欢在朋友圈里说些莫名其妙的话,暗示给某个特定的人。

这种方式非常愚蠢。

H. 别再朋友圈发自己或他人的隐私

此条不解释,懂得自然懂,不懂的说了也没用,等栽了跟头慢慢会明白的。

I. 尽量做到每条信息都言之有物

别人看你的朋友圈是因为你们之前存在社交关系,但你如果天天发口水文、流水账,很快就会让他人丧失兴趣。

平时分享一些自己生活的经验、人生的感悟、工作的小窍门什么的,不但可以获得别人的关注,也可以当作自己总结提高的方式。

J. 和工作有关的内容中,不要加上自-拍

K. 不同的社交平台满足不同需求

工作、多年的朋友、亲戚等熟人关系用绿色软件;其他人际关系用别的社交平台。

(之所以没提朋友圈分组查看,是因为当你好友太多,分来分去很麻烦不方便管理,与其天天提心吊胆的设置不同查看权限,不如只发适合所有人观看的信息。)

现在绿色软件基本等于人的第二个"号码",要注意保护好隐私,尽量别加陌生人。

如果想要认识些新朋友,可以通过微博、知H、其他社交软件等。

现在人们工作强度高,每天大多数时间都放在工作上,平时又没什么机会认识新朋友,翻来覆去就是同学、同事这么个小圈子,其实很不好。

很多人喜欢旅行,就是因为在旅途中可以无拘无束的做自己,不用担心隐私问题或者社交压力。

我去参加同城的滑雪小组,和几个哥们定期去滑雪,大家生活工作上都没有交集,平时不能说的话,不敢说的话,都可以坦诚的表达,聊起天来很放松。

所以在此也建议大家尽量将工作和生活的圈子分开些,有益身心健康。

写在最后的话:

年轻气盛时总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主角,一举一动都受人注目,看不惯那些"拍马屁"的人,觉得他们圆滑世故,没了棱角。

老板同事更是瞎眼,自己这么优秀的人才看不见,平时被骂还挺委屈,觉得别人不了解你,没发现你的才华,感慨世间少有伯乐。

后来工作久了才意识到,善于沟通和表达是多么的重要。

别人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在乎你,愿意花精力去了解你。

你自己不主动沟通,主动表达,谁知道你做了些什么?

工作中没人会向老师父母一样天天追着你,告诉你要做这个做哪个。

那种称霸全球、备受瞩目的大公司每年还要斥巨资给自己打广告,你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又有什么理由高冷的沉默?

利用好社交平台带来的优势,让别人更方便低成本的了解你,在行业中建立自己的名声,持续的用心经营,带来收获就只是时间问题。

2022/09/07

什么才算财富增量

很多人沾沾自喜于自己稳定的工作,沾沾自喜于自己的学历,但是拨开这些迷惑人的面纱,你才能发现一个人真实的创造财富增量的能力。

1.一个人的收入,吃喝拉撒旅游买单反买手机租房子等这部分生活性消费都不算财富增量,他只能维持你的日常生活水准,无法沉淀成财富。这个创造财富增量的能力不是你养活了自己,这不是应该的吗?一个成年人,家里花这么多钱培养你,你再连自己都养不活,那不是废物吗?

2.家里付钱买房等不算自己创造的财富增量,属于长辈赶上了好时候,把这个钱沉淀下来给你了,本质是你在吃家族的财富沉淀,自己并没有创造。但是如果因为你的投资能力强,或者创业能力强,让这部分钱来生钱创造了全新的收益,再减去你花的那部分,就是财富增量。如果没有新的收益,那就只是吃老本,你并没有创造新的财富增量。如果没有投资眼光,这个老财富是很可能贬值的,而且金钱是有时间成本的,没赚钱就是亏钱,只是亏多亏少的问题。

3.自己的收入所获得的新资产,房子,股票,股权等,是新的财富增量。或者初始资金家里出,凭着自己的创业能力或投资能力滚出来的那部分雪球是自己创造的。

只有第三部分是一个人创造财富增量的能力。是可以给家庭创造增量的,是可以继承的。大部分人花完上一辈沉淀下来的那点钱,他爽了,他的孩子就要倒霉了。

在时间分配上如何做到利用率最大化?

1、成年人的事情永远都忙不完,分身乏术很正常,大家都一样,放平心态。

2、时间管理、GTD 这些东西属于锦上添花,用处不大。

3、不重要的事情全部放弃。例如养宠物、跟风的爱好、打游戏、看新闻、约会、酒肉朋友的饭局等等。

4、必须做但价值不高的事情,尽量外包出去。例如家务、做饭、维修、跑腿、没有技术含量的重复性工作等等。

5、规律作息,不仅仅早睡早起按时吃饭,而且要规律工作和生活,例如固定每天早起工作两个小时,时间长了,这两个小时的效率就会越来越高。

6、睡不着可以试试吃褪黑素。

7、冥想。

8、坚持有氧、力量训练,注意维持高心率运动。

9、不谈恋爱(个人选择,不建议参考)

10、压力大、心情不好,就一个人躲起来使劲哭,哭完轻松了效率也会高些。

11、有些人天生精力比较差,要接受现状,别焦虑,少做事多休息,只做重要的事情。

12、尽量留出整块、不被打扰的时间,去做你觉得最重要的事情,这决定了你产出效率的上限。

13、人终究是要死的,生死看淡,很多琐事就不纠结了,放下心理负担,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反而专注高效一些。

14、搞清楚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然后牺牲一切去实现它,这样时间利用便趋于最大化了。

2022/09/06

国内职业教育实际是托管淘汰者

好大学的毕业生都有一个相对较高的高考分数。

所以,各单位用工歧视,本源上歧视的不是你读了普本还是职校,歧视的是你的高考分数。只是你的高考分数对应着不同档次的学校而已。

当前中国的普本教育和职业教育是以高考和中考分数为准绳简单粗暴的分层产物。
中考时,成绩高的那一半学生去上普通高中,准备考大学;成绩差的另一半学生去读职高,学习职业技能为打工做准备。高考时,成绩高的那一部分学生去普通大学,成绩低的另一部分学生去高职院校学技能。

985(双一流)学校牛,根本不是老师牛,而是学生牛,把牛校学生聚在一起,不给他们配老师,不给他们上课,只给他们教材和设备,让他们自学,他们依然能成才。

我要明确地说,我不歧视职教生。我还要告诉读者,很多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非常优秀,他们的短处是不爱学习理论知识,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也聪明,也上进,人品和能力没有任何问题。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最根本的价值不是教授职业技能,而是用学历教育模式完成"后进学生"的"托管",用"教育的保姆功能"管控学生不出事,让学生健康长大。这一点在中职中专教育中尤其明显。
以上就是我国当前职业教育的本质。

千万不要小看职业院校以学历教育的形式提供给全社会的"教育保姆功能",职业院校为义务教育之后所有的后进孩子提供了"托底教育",由于有这些职业院校"托"住了教育的"底",才使得数以千万计的后进学生有了去处,才使得这些后进孩子在看护中安全长大,而不至于放纵堕落。

大规模的职业教育应立足于中低端劳动者的培养,而不是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

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最难最痛的点是什么?
不是高技能人才的欠缺,而是普通劳动者的严重匮乏。普通劳动工人的日益匮乏已经在动摇中国制造业的根基了。

接受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推动我国的产业升级和智能制造,接受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有工作可干。他们的工作在哪里?主要在制造业!

但是现在,职业教育在制度设计上逻辑是混乱的。没有把这些数以千万计的职教生往制造业有效引导。什么叫有效引导?就是在学生求学期间,让他们全部进入有规模的正规制造企业,像全职员工一样去工作,像全职员工一样去拿薪水。对职教学生的劳动素质养成,比技能教授更重要。

乘着他们接受教育的良好时机,打通从学校到大企业的用工路径,用正式的工作来培养青年的劳动意识,用工作的报酬来刺激青年的获得感,干一两年,年轻人也就习惯了上班赚工资的生活。

有很多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如智能制造和互联网行业,这些产业确实需要有较高意识、思维、情商和技能的新型劳动者,这样的劳动者也需要这些产业中的公司来培养。

所以,向民营资本开放职业教育应该成为非常重要的国策。

职业教育是最应该市场化的,因为职业教育就是为市场服务的,不走进市场,不与市场结合,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就不可能得到市场的认可。

最近"双减"政策一落地,比教培机构还着急的,是报培训班的家长。狂热的校外培训其实是由家长和学生的需求推动的,而参加校外培训最多的是小学和初中的孩子。

为什么?因为初中毕业时就要面临人生最重大的分水岭。初中升高中时"普职比大体相当"是当前的一项基本国策,不管各地的具体执行力度如何,孩子们上普通高中越来越难已经是不争的现实。
北大教授姚洋在《中考分流过早,建议十年义务教育》的访谈中认为:只有一半孩子可以上普通高中是过早分流,违背了我国产业升级的路径。

这篇文章说出了家长们的心声,仅在今日头条就有2600条评论,从那些评论看,绝大部分家长是不认可利用中考进行普职分流的。希望教育主管当局能听取民意,尽快调整。

如果初三毕业时就要"一考定终身",那么小学和初中的学科类课外辅导班根本就没法管得住,哪个家长敢放手啊!现在孩子本来就生的少,很多家庭都是独苗一根,父母双方都是大学生,甚至985大学出身,奋斗了几十年,到自己孩子这里,初三毕业就上个职高?反正我是不能接受的。

潜规则

可以作为人生基石的书,当之无愧的应该就是吴思的《潜规则》和《血酬定律》,在没有读吴思前,我对社会对他人的认知是总体混沌糊涂,偶有灵光一闪的,绝大部分所谓的过来人,所谓的厉害人士,都这个状态,偶尔说出些智慧话语,但总体是碎片的,不成系统的,甚至有时候是前后矛盾的。

读完了吴思以后,就好像遇到了灯塔一样彻底拨清了我思想上的迷雾,没有任何混沌,而且把自己以前零零碎碎的所思所想全部都串在了一起。

吴思的书主要讲的权力对平民的压榨迫害,这种事情很常见,每本历史书都有。

但吴思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把这种现象总结出了一个规律,并且以精炼准确的词汇概括了它:

合法伤害权。

由此,潜规则应运而生。

绝大部分人对社会的认知都非常幼稚天真甚至愚蠢,就是因为他们只懂明规则。

什么叫明规则?

明规则说白了就是收益。

和他人的相处,发生关系,能够产生收益,有收益我才做,没收益就没意思。

这是所有人生下来就懂,不需要成功学教授的人脉知识。

这种认知恰恰是天真幼稚的。

因为不懂潜规则。

潜规则不是上下级不正当男女关系,而是明规则之下的:

人和人之间,除了会发生收益,

还会发生伤害。

而且任何一个人,不论多么弱小卑微,都可能会对你造成合法伤害。

这个合法伤害,就叫做「潜规则」。

举个例子:

去饭店对服务员大呼小叫不礼貌,然后之后他给你端来的菜,里面加了什么佐料,你不知道,反正你也吃不出来。

在公司对清洁工大叔大妈不恭敬,第二天你的座位和水杯上看似整洁,实际上多了点什么,你不可能知道。

而且越是封闭的圈子,潜规则的显现就越明显。

越是封闭的圈子,伤害就无处不在。

以周劼周衙内的朋友圈发言为例。

周衙内在国企生存,靠的并不是潜规则,靠的其实是明规则,即明确收益,我有爸妈伯父,我有收益,这是明规则。

普通人才要面对潜规则,周衙内自己都说了:

你名牌大学毕业,毕业了想进入这家公司,你的学历够,能力够,面试也发挥出色,完全可以进去。

但最后发榜结果一看,你没进去。

你的权益受到了损害,根本进不去。

为什么?

因为周衙内顶替了你的坑。

这种合法伤害无处不在,且外界根本看不出任何缘由,一切都是光明正大公开招聘的,你挑不出任何毛病。

同理,即便你进入了这家公司,脏活累活苦活你干,升职加薪没你的份,为什么?因为你的位置被周衙内们给顶替了,你还是被合法伤害。

所谓的潜规则,并不是努力得不到回报。

而是在一个封闭的圈层内,你的努力,反而会让你得到伤害。

和周劼做同事,你上班积极努力,得不到任何回报,得到的只有加班和不断加码的工作。

在一所垃圾大学的寝室,你努力学习,积极提升自己,得到的只能是疏远孤立,甚至是恶毒造谣攻击。

这就是潜规则的妙用。

潜规则绝对不单单只是「找关系」「有背景」。

而是积极行为的伤害反馈。

上了所不好的大学,你家里很有关系很有背景,但只要你在宿舍努力一些,得到的大概率就一定会是孤立疏远,甚至打压嘲讽。

而打压孤立你的人,关系背景可能完全不如你。

潜规则说白了,其实就是人性的自私短视,自我维护,对外排斥。

看明白潜规则,你才能真正知道为人处世的方法。

1,如何在糟糕的环境里存活,
2,如何跳出糟糕的环境,不至于永远沉沦。

2022/09/05

管理的法、术、势

彼得德鲁克强调,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可以让员工更好的发挥聪明才智,提升效率,创造更大价值。

韩非子讲:君臣上下一日百战。老板和下属一天之间起码交战100次,所有下属都想取代上级,野心勃勃,组织团队里就是天生的内斗,不可能有什么良好氛围。

这两个人,到底谁正确,谁错误?
其实两个人都正确。 你可以说德鲁克这人过于虚伪,不讲实话,不把话说全,讲透彻。 但你也可以说德鲁克毕竟是3000年后的人,手腕水平比韩非子还是要高那么一点。

为什么这么讲?
韩非子在几千年前提出的组织管理最核心三要素,是永恒真理: 法,术,势。

法就是组织内的制度,术就是管理者的技巧,唯独在势方面,他讲的方法不是很光明正大,主要是阴谋诡计居多,比如安插党羽,安排监视,扶持派系实力。
当代资本主义在法和术方面没什么变化,但是在造势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 因为现代有传播学,有广告学,有心理学,有市场营销学,有社会学。
这些精细复杂的学科古人可没有,也没那么多条件做实验,给出的解决方法当然要落后不少。

所谓的势,也从阴谋,真正转变为了阳谋。
公司要创造良好氛围,这个氛围到底怎么创造:
1,做品牌,做公众形象,营造出一家优秀的,光鲜的,精英的企业形象,引发公众的向往。
2,公司的装修,色调,座位设计,日常福利,工牌形状都精心设计,引发归属感,提升舒适度。
3,打造一套公司的价值观,理念,口号,以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赋予无上的价值荣耀自豪。
让员工明白自己不是来做数据做表格抄代码的, 而是来改变世界,创造伟大事业的。对一种枯燥工作进行外部包装,形成优越感和精英感, 再从内部进行价值观和意义化的赋予,形成了归属感和向心力。 在这种氛围下,管理难度就大大降低了。
员工会错误地认为,只要自己努力投入,听话,执行,就可以获得回报,就可以晋升,就可以获得梦寐以求的事业。
在这种氛围里,员工都彻底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不可能存在什么霍光王莽鳌拜曹操这种人物了。 还需要担心「君臣上下一日百战」吗?

员工都被驯化成牛马随意任你驱使了,还担心个啥。

所谓的良好工作氛围,其实就是驯化,让人失去独立思考能力,盲目的拥戴和向往憧憬。
当企业家打造文化价值的时候,是人性化宽松化管理,是好老板。
当企业家裁员的时候,是铁血,是高效,是认真负责,是力挽狂澜,是拯救企业。 正面反面彻底矛盾,但不论如何,公司和企业,都是绝对完美形象。
憧憬和向往归属是人类最愚蠢的一种情感, 同时也是距离真实最遥远的错误认知。

为什么辞退很罕见

辞退他人这种事情,在我有限的职业生涯中,几乎没有见过一次。包括我自己,在某家公司的最后阶段几乎坏事做尽做绝(法律允许范围内),依旧没有被辞退。
 
所谓的辞退,是三个行为搭配起来:
1,公司明确表示你被辞退了,
2,给你补偿金,N,2N,N+1,1个月,2个月等等,
3,公司发出对外通告,明确表明你是被辞退,你找到下一家公司,对方背调,前司也会明确着重强调,你是被辞退,而不是自愿跳槽。
 
辞退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小小的一笔补偿,换来你几乎一辈子的打工生涯彻底终结,基本不可能找得到下一份工作。
绝大部分公司都不会走这个流程,只会劝退,所谓的劝退,就是劝你辞职,不给补偿,然后你主动离职,也方便找下家工作,如果谈的好,还能让公司帮你在背调时候美言几句。
给赔偿金这种模式,除了「裁员」,至今我还没见过辞退这种形式。
 
不愿意给你辞退,不是资本家良心发现,为了你的未来考虑。也不是完全是舍不得钱,小气抠门。(虽然很多小老板的确是这样)。如果花点钱就能送走瘟神,不要说N+1,2N我都乐意,还能让瘟神的职业生涯万劫不复,太划算了。
为什么没有辞退,只有劝退?更主要原因在于,打工人对劳资纠纷的本质没弄清楚。
 
劳资纠纷矛盾的核心不是打工人和资本家,而是打工人和自己的上级。
你的上级,也是打工人。他压迫你,压榨你,摧残你,比资本家狠多了。为什么你的上级不会辞退你,只能给你劝退?因为辞退这件事,对他的职业寿命也有非常严重的影响。
假设你是老板,你手下有个经理,经理带个团队。团队里有个人要离职,你对经理什么感觉?很正常,人要离职,管不住嘛,再招就是了,怪不了经理。团队里经理要开除一个人,还得赔钱,你对经理什么感觉?
我靠,这个人是你招进来的,团队你组织的,你自己审核通过的,现在用不下去了。你这个经理怎么回事?你怎么带的人?我招你进来给你高薪是让你给我平事,不是给我多事的。我是想让你给我赚钱,不是要你给我亏钱的!
 
你看,你的上级想开除你,确实可以。但是赔偿必须得到上头的批准才行,公司的财务话语权永远都是在大老板手里。一层层申报上去,被审批。结果是什么?结果就是公司的所有高层,都对这个经理主管恨之入骨,评价无限降低,非常痛恨。
开除你,也就意味着你的领导在公司里的职业寿命终结。哪怕领导想开除你,也一定要做成你主动辞职的样子。
任何小事,惊动了上层,都会成为严重的大事。职场最严重的矛盾和压力从来都不是所谓的劳资纠纷,而是打工人的内斗。上下级之间的天然矛盾。这一点不管是什么样的良好企业氛围,都无法避免。更别提现在的绝大部分企业,都在刻意鼓励上下级内斗了。

2022/09/04

20年前做生意很简单,即便是一头猪都能大赚...

20年前做生意很简单,即便是一头猪都能大赚,稍微有点脑子,便能暴富

1990年,张近东开店卖空调。
1991年,苏宁全年营收6000万元,净赚1000万元。

1998年,刘强东在中关村,租了一个小柜台,卖光碟和刻录机。
2001年,强子个人财富突破1000W。

2008年,西北小县城,有人租了3个柜台,卖塞班手机,均价五百元,进货价一百多,3年前时间,几千万身家。

依然是2008年,小县城有个卖平价牛仔裤的小店,49元/条,门庭若市,直到后来哥哥才知道,原来这些牛仔裤批发的时候,都是按斤算价格,一条裤子的成本价最多10元。

当时赚钱这么简单,为什么你家还是这么穷?
你爹妈是个废物。

二十年后,回顾今天,会发现历史一直在重演。

在痘印拍个视频,就能大赚,为什么没做?
在公众号写文章,就能大赚,为什么没做?
直播带货,插科打诨,就能暴富,为什么没做?

如果有孩子的话,当他回顾历史,发现当时赚钱这么简单,为什么家里还是这么穷?

恨爹不成钢。

短视频、直播、自媒体、电商,是现在的机会。
区块链、WEB3、XR,则是未来。

值得欣慰的是,至今主流舆论仍然认为区块链是骗子,比特币是骗局,可见整个行业尚处早期。

一些简洁的人生建议01人生最重要的...

一些简洁的人生建议

01

人生最重要的成本有三种:时间、健康、金钱。每做一件事,都要问问自己,你需要付出哪些成本,需要付出多少,这有助于帮助你去判断一件事是否值得去做。

通常,最昂贵的成本是健康、其次是时间、最后是金钱。

别做损坏健康的事情,没什么能比健康更重要。

少做花费时间的事情,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就不要用时间。

多用钱去买时间和健康,是绝对不会亏本的交易。

02

兴趣爱好对于人的最大意义是抵抗孤独与外界压力。

工作、感情、生活都不是100%可控的,当你诸多不顺进入人生低谷时,往往会有种万念俱灰的绝望感。这时候能有个爱好稳定的为你提供幸福感、释放你的压力非常重要。

兴趣爱好的挑选也是门学问,兴趣爱好要尽可能的符合你的性格与生活方式,否则很难坚持下去。

寻找爱好需要进行不断的尝试,只有充分的体验后,才能知道哪些爱好是自己真正适合自己的。

在培养爱好时,也要注意远离「消费型爱好」,例如听歌、看电影、去餐厅品尝美食等等。这种爱好本质上就是花钱买快感,它不能长久的为你提供幸福感。

03

如何让短暂的一天变得更长更开心?

早睡早起。

早起可以显著的让上午的时间变得更加漫长,早起后人的意志力和专注力更充沛,你可以做比平时更多的事情。

早睡则可以避免很多情绪问题,人在夜间很容易悲观抑郁,患得患失,在痛苦中浪费大量时间。

日常中大部分负面情绪都可以通过睡眠来解决,用一个晚上的痛苦换来一个早晨的清爽,非常划算。

04

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高效,就需要学会「建模」。如果你需要长期、反复的做一件事情,就将这件事情流程化,构建成一个模型。

这样每次你都可以通过相应的模型,快速解决问题。

例如在整理袜子、清洗袜子这件事上,我的模型是:

1、购买七双黑色同款式的袜子,这样每一只袜子都可以和另一只搭配。

2、把它放入一个九宫格收纳盒种,这样每天我都能知道还有几双干净的袜子。

3、每天回家后,将袜子脱下放进洗衣篮。

4、周六清洗袜子。

同样,在写每周的工作周报时,我的模型是:

1、将周报的内容分成几个模块,做了什么、进度如何、遇到了什么困难、需要怎样的支持。并且固定了周报的格式、排版结构。

2、每日记录工作日志,采用与周报相同的格式与内容模块。

3、每周五时将本周的工作日志汇总,加以整理,周报就完成了。

05

找不到对象的最直接原因是缺乏X吸引力,朋友与恋人的本质性区别就在于此。

提升X吸引力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是,是提高唤醒对方X欲的能力。

人在X欲高涨的阶段,会变得更加感性,且更加宽容。

而在长期关系中,识别并迎合对方的X癖好,能够让你们的感情变得更加深厚、甜蜜。

在我们的文化中,袒露自己的X癖好往往是件极度羞耻的事情,大多数人都会在亲密关系中压抑对此的渴望,有些人甚至在内心深处下意识的忽视自己的X癖。

但这种欲望不会随着压抑而消失,它甚至是很多感情破裂的罪魁祸首。

如果你遇到一个压抑自己的恋人,又恰好点燃并释放了她的需求,那她/他对你的爱会增加许多。

06

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并不在于你对他人的友善程度,而是在于你的实力强弱。人们普遍会对强者更宽容,过度的友善反而会被人当作廉价的示好。

07

你拥有什么样的朋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要有意识的去结交优秀的朋友,这样对你的人生会有很大的帮助。

远离酒肉朋友,和他们相处久了,很容易丧失斗志,沦为平庸。

格外要警惕那些人品不好的人,这种人是喂不熟的狼,绝对不可与之交友。

多接近欣赏你、鼓励你的人,这会带给你动力与勇气;远离打击你、反对你的人,长期和这样的人相处会过度消耗你的情感。

08

不要惧怕痛苦,痛苦会引发思考,而思考带来成长。

回忆一下你过往的经历,成长最快的那段时间,往往也是痛苦的阶段。

如果你发现自己过的无忧无虑,那么在这段时间你的成长多半有限。

09

做一件事情之前,要先问问自己是否可以不做,如果你找不到必须做的理由,但还是想做这件事,那么之后你多半会后悔。

10

生活中所有的事情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你必须亲自长期做的,另一种是非必须的。

但凡是需要你亲自长期做的事情,去找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把自己训练成准专业选手;而非必须去做的事情,就花钱外包给别人来解决。

这样是效率、性价比最高的方式。

例如你决定长期自己做饭,就去学厨师;你希望自己穿衣搭配更优雅,就去学造型搭配。

反过来,如果你觉得收拾屋子这件事意义不大,就花钱请阿姨帮你打理。

这种方法的效果是惊人。

有些女孩能用十分钟化出令人惊艳的妆容,而有些女生花费一个小时却还是化了个蹩脚的妆容。

所以一定要记住,当你下定决心长期做某件事时,就一定要让自己变成专业人士,如果做不到,那干脆就别做这件事。

006b164Wgy1h4vrttzzjej30hs13nn3x.jpg

小城市最缺的是什么?不是钱,而是产业

小城市最缺的是什么?不是钱,而是产业。

有人想法很好,把大城市赚钱的产业,公司,直接迁到小城市就完事了,一个阿里能活一个杭州,一个500强企业,繁荣一个三线城市没有问题吧。

这种拍脑袋的想法,其实都属于大笔一划的纸上谈兵,忽略了一个根本问题:

为什么这个产业会聚集在北上广深,而不是其他城市?

因为它在北上广深能赚钱,在其他城市就亏钱,你幻想它能养活一个城市,带来多少多少就业,实际上,到了小城市它能就业是多少?是0。

因为它连自己都生存不下去。

它在小城市,要面临各种成本的上升,几个一线之所以是超巨,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供应链和各种贸易成本的配置已经达到最优。

这才是小城市衰落的原因,也是它们不可复苏的原因。

大城市的居民也不要总怼我们小镇青年,为什么不去建设家乡,废话,家乡要是建设能建设出来,怎么会有一线二线三线之分。

不管想不想,未来的一线会继续繁荣,而不在三大都市圈内的城市,包括新一线,会迅速县城化。

上下游同事不靠谱,总要擦屁股怎么办?

1、初期阶段:玩命催

提前催,天天催,玩命催。

发信息催,打电话催,当面催。

2、中级阶段:替他想

把容易出问题、出疏漏的地方提前想好告诉他。

你可能会觉得心里不平衡,这样不就是我为对方工作了吗?凭啥?

先忍着,别让他影响你的工作成果,先完成工作任务,然后再算账。

3、终极阶段:反馈给上司

将他每次不靠谱的情况记录下来,明确到具体细节、时间。

等工作任务完成,总结的时候,直接把这个作为工作附录提交给上司。

表示在此之前,你已经主动催促、帮对方的忙等多种方式来推动任务正常进行。

但由于对方多次出现问题,导致项目存在一定风险。

可能存在的风险如下:

1、...
2、...
3、...
4、...

上级看到自然会处理。

如果上司和稀泥,你发现在这里干好干坏一个样,那我劝你早点走人。

良禽择木而栖。

2022/09/03

打工生涯的阶段性

一个人30以前靠本事,30到40靠经验,40以后靠人际关系,这个话是对的。但是这个话有几层意思。

1,30岁以前靠本事的意思就是靠工作技能,靠加班努力,靠干苦活累活脏活。这就是年轻人的价值,除非你是关系户。年纪小,资历少,刚入行,工资低,还没走上管理岗。

2,30到40靠经验的意思就是已经成为管理岗了,体力不再是你的优势,行业经验和管理经验将成为你的优势。

但是要注意了,30到40靠经验是对的,但是如果你没能走上管理岗呢(在BAT至少是总监岗或以上)?你在职场上的性价比就会快速下降,尤其是到35岁,你不是管理岗的话,你的性价比将会断崖式下降。

为什么?拿着比应届生高10倍的工资,干着差不多的活,虽然你确实经验更丰富,工作更熟练,但是你的工资是应届生的10倍,你的产出最多只有应届生的3倍,大不了老板招聘5个应届生来顶替你。

3,40岁以后靠人际关系,这个很多人不理解,其实本质就是圈层。

人到中年都是混圈层的,我认识好几个创业公司的顾问,以前是大公司的高管出来的,出来也没能力创业,再打工吧说实话也累人,干脆做顾问,给创业公司做顾问。一个月拿个五、六万,同时给好几家公司当顾问,一年也能捞个上百万。

其实不用坐班,就当发挥发挥余热了。你说这个顾问真的有什么用吗?其实主要还是熟人介绍过去的,信得过,然后用他行业里的资源和人脉。这就是圈层。

4,一般人22到25岁开始工作,5年后也就30岁了,工作5年在职场上是一个重大的分化点。如果没能及时走上管理岗,继续做执行的话,职场性价比将快速下降。但是大部分人都无法走上管理岗,所以说大部分人职场生涯的巅峰就是工作5年后。

5,人是分阶段的,到了每一个阶段,都必须奋力的往更高的层次走。如果走不上去,对不起,你上不去了,呆着吧。

安全感

本质上只有两个东西能带给你安全感——一是存款,二是赚钱的能力。二者缺一不可。其他全部是放屁。

很多人讲安全感,我就没见过谁能讲清楚的。其实本质上只有两个东西能带给你安全感——一是存款,二是赚钱的能力。二者缺一不可。其他全部是放屁。

存款是存量,家里有粮心中不慌,抗风险能力。所以你哪怕没能力,但是你是富二代,你是拆迁户,你中彩票了,拿到一笔存款,你也有一定的安全感。

但存款是存量安全感,如果你没有赚钱的能力,对什么都不精通,其实你也是没有安全感的。这就像富二代都很焦虑自己没有事业,拆迁户都不敢卖房子,因为卖了房子他压根不知道去干什么。

赚钱的能力是更高级的安全感。

但这需要你实实在在的拥有这个能力,而不是意淫出来的,好像自己有机会赚钱,好像自己有这个能力,这是没有用的。你得实实在在的赚到真金白银。

有了赚钱的能力,存款你也有了,而且还会越来越多,并且你不担心任何人离开你,甚至不担心得任何疾病。因为如果你有钱都治不好的病,那别人肯定也治不好,那就没招了。所以没啥可怕的。

即使是得了病,无论得任何病,只要你有足够的存款,且有足够强的赚钱能力,你也可以比别人多活20年,而且是高质量的多活20年,而不是低质量的多活20年。就像魔术师约翰逊得了艾滋病,但是有钱,自从得病到现在,他已经活了30年了,几乎没影响。其实很多绝症在美国,只要你有钱,都是慢性病,几乎不会影响寿命。

低质量的多活20年是没有意义的。

没有钱的生活,即使活到500岁,跟个乌龟一样,也没意义。

七夕撩妹攻略

一)流量思维

流量 * 转化率 = 成交客户数量

流量,取决于推广力度,投广告、发文章、发视频… 通过各种方式,让更多人看到你的产品。

转化率,取决于流量精准程度 和 产品介绍页面,让潜在客户群体看到你的广告,通过精心打造的介绍页面,引导付费,就能大赚。

这事和撩妹有什么关系?

大道相通,恋爱和赚钱是一回事。

下载多个陌生人社交软件,批量打招呼,能扩大流量来源。

精心拍摄几组照片,打造展示面,可提高转化率。

每发100个消息,总会有那么几个人回复,1000个消息就有几十个人回复。

约1个可能失败,约几十个,总会有那么几个人同意。

这就是大数据,是道,是规律,任何丝丝,只要按哥哥这套逻辑,必能约到!

 

上面的逻辑完全正确,毫无瑕疵,但实操时会发现,方法无效。

平台会限制,发1000个消息太难了,探探、陌陌、soul,这类陌生人社交平台都会限流,即便开通VIP,效果依然不好。

如何破解?

A.右滑代表喜欢,两个人同时右滑,就能成功匹配,聊天。

B.两个人互相关注,也能聊天。

探探的机制就是这样,右滑代表喜欢,你右滑了,但平台限流,妹子又看不到你,所以划了个寂寞。

怎样才能划到妹子?

在右滑的过程中,看到喜欢的姑娘,点开对方的主页,找到对方发布的动态,直接留言,随便找个借口引导其互关,这样就能实现100%的消息送达率。

发十几条留言,总有那么几个人会关注你,就能聊天了。

此方法不用花钱,效果却比花钱还好!

如果你的悟性足够高,可以从上面逆推出一条顶级引流法则,通杀所有平台!

 

二)瞳术

多数人都是右撇,看对方说话或回忆时眼球的方向,就能判断对方是否说谎。

向左,没撒谎。

向右,在撒谎。

若对方是左撇,判断方法相反。

向左,在撒谎。

向右,没撒谎。

 

眼球向上,属视觉型。

其特征是,说话大声、响亮、快速,呼吸较快而浅,用胸式呼吸法。

泡妞时,模仿其说话方式,简短轻快,配合颜色鲜明的环境,多用视觉词语,如:看,今天的太阳好亮。

如果要说服对方,则多用宣传单,图表,图像或手势作辅助,说话简洁明了,直达要点。

 

眼球向下,属感觉型。

这类人的特征是,说话低沉而慢,坐着时静默、少动作、头多倾下、呼吸慢而深。

泡妞时,多喷她喜欢的香水,在有音乐的地方营销浪漫的感觉,说话稳重且慢,多用感觉性词语,如:和你在一起的感觉特别美好。

想说服对方,就让其试用产品,亲自感受,便会增加其好感,从而提升成交率。

 

眼球向中,属听觉型。

这类人的特征是,呼吸相对均匀、平稳、不快不慢,说话有条理,语调富有变化。

泡这类人,要在宁静的环境,配上柔和的音乐,认真听她说话,不时点头附和,就能赢得好感。多用听觉性词语,如:你的声音真好听。

听觉型的人喜欢听他人的意见才下决定,用富有条理的声音,多引用专家或名人的意见,就能左右对方想法。

 

三)技巧

人类是群居动物,这类动物都有强烈的社会认同需求,为此愿意付出一切。

伯牙绝弦,士为知己者死,男男女女都希望找个理解自己的人,只需利用这种规律,就能操控它们。

如何让人类获得心有灵犀的感觉?

模仿!

所谓一见如故,心有灵犀,皆来自于相似。

像不像无所谓,装作很像就可以。

镜子法:想象你是一个镜子,例如对方用左手喝水,你就用右手喝水,刚好是对方的镜像。

这种神迹一般的巧合,会无形中触动对方的内心。

 

语气法:可参考观哥哥以前写的“瞳术之上中下”,若对方是视觉型的人,你说话就要带手势,语调简单明了,直达重点。

若对方是感觉型,你说话就要慢,多用感觉型描述。

同步呼吸,会在对方的潜意识建立对你的舒适感。

对方说话快,你就快;对方说话慢,你就慢;

对方音调高,你就高;对方音调低,你就低;

对方呼吸慢,你就慢;对方呼吸快,你就快;

 

情绪法:失落与兴奋全在一念之间,强烈的共情会让人产生心灵共鸣。

还有一种制造情绪的方法,一起坐过山车,一起看恐怖电影,通常会产生心跳加速、血管扩张、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呼吸加快,这种生理特征和恋爱非常相似。

用人为制造的激素,欺骗对方的大脑,让其误认为是恋爱了。

 

恋爱学领域有个术语“反荡妇防卫机制”,女人为了避免被其男人、朋友、社会,或她自己视为淫荡,所采取的防卫。

妹子和朋友逛街,你去搭讪,为了避免被朋友误解,大概率会被拒绝。

搭讪一个有对象的人,其内心通常会产生,不忠、荡妇、羞愧… 等负面道德评价,便会开启反荡妇防卫机制,直接拒绝。

如何突破荡妇防卫机制?

降低目标感。

做普通朋友,聊聊天、打游戏、看电影,没有任何越界行为,没有任何压力的相处,会营造出极致安全感。

降低戒心,无话不谈,某个月黑夜风高的夜晚,窗户纸被捅破,一切自然而然就发生了。

此法的神奇之处,在于通杀各年龄段,各阶层。

大道无形,真正有用的方法往往很简单。

 

四)宏观

从宏观角度看,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方法。

若她涉世未深,带她看人间繁华;

若她心已沧桑,带她坐旋转木马;

若她情窦初开,就为她宽衣解带;

若她阅人无数,就为她灶边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