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的利益分配格局,就是围绕着一二三把手,和亲信老板,穿插若干美女,以血亲、姻亲、干亲、同乡、同门、战友为纽带建立深度不同的链接,在一些道路桥梁,铁路隧道等等较大的项目里,背后还有一些大人物似有若无的身影。
一、理清基层的利益关系,就从这些圈层入手。
1、县城最大的酒店是谁的。
2、沙场,矿场是谁的。
3、房地产的土方生意是谁的。
4、市政翻新工程是谁的。
5、县城里新建的购物中心是谁的。
6、再比对一下县政协委员。
二、圈层关系怎么找?
1.县级政府网站上的年度工作报告。
在政府的年度工作报告中,会介绍本地GDP的涨落,读者可以通过一二三产业在GDP中的构成和变化,推断出一个县大体的利益分布。
2.县招商局公开的招商引资宣传材料。
一般来说,县招商局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更新一次本县招商的公开宣传材料,题主可以直接找县招商局索取电子版,进而根据材料了解到该县经济建设的重点方向。
3.县内的外地商会。
将某度地图定位到该县,以"县名+商会"为关键字进行检索,通常就能检索到该县存在的若干商会名称(大概率是福建icon或浙江icon的商会)和地址,之后拨打当地的114查号台,通过名称和地址,通常就能拿到商会登记的固定电话号码,之后就可以组织好话术致电商会咨询了。
4.地图、货运和工商信息等查询平台。
对于有一定经验的老板来说,某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如何,通常有一些很直观且常见的判断标准。对于县城来说,最常见且直观的标准就是在地图软件上看当地有没有金拱门或开封菜这两家快餐店落地。
一个县城看似人口众多,真正能够串联起很多人的利益的只有几十家,其余的都不过是为了生计奋斗。在一般的小县城,新的经济方式存在感低,只是在未来值得探讨。
三、这些人的痕迹会在什么地方?
1、从哪儿来?
需要看当地的县志,看党史,很多人忽略的是组织史(这个属于内部资料)。
这可以作为你观察一个县的基本指南。
2、现在干什么?
不从经济利益去分析、观察,难以厘清其根本的关联点。
房产、矿产、特色产业、公用事业icon等头部企业,这些不是几十年的积累,是难以成为头部的。
房产:重资产,而且在一个县城开发,没有一个副处级干部为其发声,他是干不成的。
矿产:特别是大型矿山,几乎都是存在巨大利益关联,要想开发顺利,当地镇村关系,县上的国土、税务、水务icon、交通、公安等部门,都是需要沟通协调的。
特色产业:这个不是一朝一日可以成就的,能够最后胜出的,几乎都得到了县上的支持。
公用事业:天然气、供水、供暖等,本来就是政策性行业,不管是拿用气指标,还是管沟开挖等,无不需要多行业多部门集体支持才行。
3、谁在保护?
除了大至县官,政法队伍、还是小到生产队长的关照外,
最能体现终极对决的是那些离奇的法院判例。
这些离奇的案例,最能体现双方的实力比拼。
获利者不是白白的获利,保护者不会完全出于正义,其中的灰色地带,就形成了一条条利益链。
处在顶端的就是官员和头部企业。
他们是谁?为什么会有共鸣?
4、上述信息会沉淀在什么地方?
第一个,公安局副局长、刑侦队长,甚至派出所所长。
这些人都是在本地宗族势力,灰色产业链深耕多年的人,哪个镇哪个村的地头蛇是干什么生意的他们知道的一清二楚。甚至某些在县城里面吃得开地头蛇就是他们的代言人。
第二个,电力局业务科科长,现在叫国家电网icon某某分公司。
所有搞房地产,采砂,挖矿,工厂,等等行业的人,电这块,始终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坎。
第三个,国土局现在叫自然资源局的业务科长。
县城开发房地产,或者开工厂,搞开发,都是需要用土地的,土地爷的名声也就是这样来的。
第四个,水务局副局长,或者比如 水政监察科等强势科室的科长/股长。
这些人纵横这个县城水域多年,可以说是这个县城的小龙王。所以市政用水,工业商业管道改造都得人家说了算,曾经亲眼见过驻地在某个县城的着jun装的人拿着硬通货来水务局找某科长协商用水问题。
第五个,教育局人事科等强势科室科长,县城最好的高中校长。
全县教师人事调动,人事科长基本都是能说上话的,就是找副县长,找局长,最后的具体操作还是人事科长来协调,县官不如现管。能找到他来求调动的基本多多少少都在县城有点东西,可能有的东西不多,但肯定会有吃的开的人来求他。某地小学初中的校长甚至已经明码标价了。
第六个,县委县政府所在街道的具体社区书记或者村委会书记。
某县核心区域的村委会书记,诨号"八哥",曾经人送外号"××县地下组织部长",两千几年的时候,至少五个局的一把手都是他运作上位,各单位的副职不计其数,该县城最大的超市,第一个高层小区都有他的一份子,要说这个县城的渊源,他可能点根烟能从建国后开始说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