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4

太用力的人走不远

我发现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变得拖延,无法有效行动。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总是完不成,想着我一天要背100个单词,我1个月要减 10斤,我要拿到心仪的录取通知书,我们有很多梦想,却常常止步在"梦"和"想"。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就是指:
①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形曲线的;
②不同的任务难度中影响工作效率的动机水平也有所不同。
先解释第一点:在中等难度的任务中,动机水平维持中等程度是最佳的。
过高的动机水平引起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影响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过低的动机水平又不足以唤起个体。因此,实验证明,中等水平的动机,最有利于中等程度任务的完成。

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学生?他们会突然在某一天特别勤奋,像给自己打了鸡血一样:起得特别早,买一大堆好看的笔和本子,列计划,喊口号,发誓自己每天不学到 13小时不睡觉!殊不知,前期太用力,后期一定跑不远。
就像黄舒骏那首《恋爱症候群》里唱的:
心里只有想着,爱你爱你爱你,也不管家里米缸有没有米……
其实,考试一般都是长跑比赛,你只有前期慢慢蓄力,才能在最后冲刺的时候名列前茅。如果前期跑得太猛,最后可能连终点线都走不到。这些人在一开始,就进入了自己的困难区,并且认为学习是一件需要意志力的事情,一定是痛苦的,但一定要坚持到底。弄得"开局就是决战""起跑就是冲刺"。所以这对他们来讲是个误区,他们不停地暗示自己:每天学13小时很痛苦,不行,学习就应该是这么痛苦,我必须能吃苦!但往往最快放弃的,也是这些人。

我一直坚信一条底层逻辑:
任何问题一定可以被解决,不论在考试中,还是在平时。每当我感到焦虑时,我都会在睡前躺在床上之后,对当天进行完整的复盘。针对我的各种情绪进行拆分。
比如,背不完知识点很焦虑,我就想:我是真的背不完了吗?当然不。我可以这周分配多少,下周分配多少,每天分配多少。然后在第二天开始行动之后,这些焦虑的情绪就不复存在了。
然而,很多人在遇到困难,产生负面情绪之后,会克制自己把它们压下去,因为觉得自己无法解决掉这些问题而选择逃避。但其实这些问题一点都不难。如果你不能解决,你就想这段话:
任何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定有人曾经遇到过,并且已经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了,只是我还不知道;我不应该在黑暗中独自前行,也许我的顿悟,只是别人的基本功!我应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更成熟的经验和方法,然后再来解决这个问题。
考试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升级打怪的过程,我们一定会遇到问题和困难,也一定都能解决掉。而且我们整个过程中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强,要相信自己做得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