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6

南明史

姚广孝_wayne
9-24 21:27 来自 坚果手机 Pro 已编辑

南明史是段教科书一笔带过的历史,它很特别,因为它是失败者视角下的历史。在这个视角下,好人难有好报。

弘光初期,史可法仓促组织起江淮防线。为稳住军心,无兵无钱的他只能用儒家的君臣大义来笼络防线上的四位实力派军阀。唯一被感召后奔赴前线的高杰转瞬成了同僚献给河对岸清军的投名状,他有什么好报吗?而同为四镇之一的刘良佐毫无节操地投降,随即带领清军南下,滥杀无数,最后老死善终。

顺治二年,嘉定和周边县镇的民众反抗剃发易服政策,前后惨遭三次屠戮。深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教诲的人们为了自己的尊严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们有什么好报吗?领导反抗的黄淳耀和侯峒曾如今知道的人已经不多,两万多不屈而死的百姓在历史上甚至连名字也没留下。

同一年起事的江阴,和数万清军血战八十多天,城破后,江阴抗清三公的阎应元被俘后慷慨就义,陈明遇力战而死,冯厚敦自尽殉难。他们有什么好报吗?他们的壮烈只在几百年后才被人记起。

在整个大陆基本被征服后,还在三峡地区活动的夔东十三家成为了最后的抗清力量。他们出身农民军,孤悬内陆,四境被围,缺衣少食,反抗活动却一直持续到康熙元年。他们的领导者李来亨打退了清军的无数次围剿,仍然逃不过失败的命运,最后一刻的他散尽家财,让部下自行突围,自己则点燃山林,在火光中壮烈牺牲。他有什么好报吗?

甚至是桃花扇里那个大反派马士英,他在清兵南下后的表现也远超不少自诩直臣的政敌。他在弘光覆灭后坚持抵抗,英勇就义。马士英前半生玩弄权术,死之前终于迎来了人生最高光的一刻,可他对南明的忠诚有好报吗?

更不用说弱冠就义的夏完淳、惨遭锯刑的陈子壮、凌迟而死的张邦彦…

他们或是倾尽一生捍卫传统的"忠君死节"、"华夷大防"价值观,或是在晚年反正,旋即兵败身死。可他们一个个有什么好报吗?他们所唾弃的那些人,生前享尽荣华,死后香火不断,如今还有孝子贤孙给他们做翻案文章。历史残酷吗?是的,它并不会迁就你的一厢情愿,好人不见得会有好报,但这并不妨碍你读史时建立起自己的善恶观,为一个个在绝境中力战而亡的英雄们默默流泪。

作为一个心智发育正常的成年人,恐怕只有习惯了宣传语境,才会下意识地认为"善恶观正常"等于"好人有好报"。这是因为宣传的逻辑讲究"寓利于理",善用大道理去包装实际利益,以此满足宣传受众不同层面的心理需求,这样才能产生有效的动员力。可停留在宣传语境下的人,对善良只能有一种"妖魔扫尽享天福,自有天父天兄为提携"式的浅薄功利的理解。

直面自己的内心,不自欺欺人,就该知道真实世界里的"既要又要"往往是美丽的谎言。善良之所以高贵,就在于坚守善良要付出足够的代价。至此,对所谓善恶观的理解才能脱离宣传语境所营造的好人有好报的幻觉,这个时候你对善良的坚守才有价值。最后还是罗曼罗兰的那句话:"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有勇气热爱生活。"

学会做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