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9

省重点高中,真的那么神奇吗?

        既是,也不是。如果孩子的智商没问题,你完全有条件在家里,用一半的钱,模拟出省重点的质量。
        1,省重点就是生源掐尖。他们搜罗了全省初中最好的苗子,可以确保出几个清北的。这些学生就算没有进省重点,也是985的水平。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进一步强化了整体水平。
        2,省重点的学习氛围好。学生们都是奔着985的目标来的,身上背着家族复兴的巨大使命,发了疯的刷题,没有打架斗殴,意外怀孕,盗窃打游戏的事情。这种氛围是非常刺激人的。
        3,省重点老师,不可能单独对你搞个性化小灶。只不过学生水平高,老师偏重讲解难题,而不是他水平高。县一中的骨干老师直接去省重点带班,也没问题。
         这些问题分析清楚了,如果家长用心,学生用力,完全可以在普通高中里,模拟出省重点的水平,而不是花几十万赞助费,去吃大锅饭。
        一,在普通高中就读,那就在附近租房。避免学生来回奔波的时间浪费。在家吃饭卫生。晚上休息的好,避免宿舍干扰。
        二,请几个高质量的家教,不能随便换。现在公办老师表面上不能带班了。你懂的。
        三,分析孩子的试卷,找出错题薄弱点。针对性再找些题目单独训练。家长自己上。或者找个助理。
       四,初三毕业的暑假,绝对不能休息。玩一个星期后,立即进入高强度提前学习。暑假两个月,学完高一第一学期的数理化,确保进入高中后的第一次考试,首战必胜。这是树立自信心的关键一战。
       五,时间管理。这是贯穿三年的持久战。考验家长的耐心。很多全职妈妈,一天到晚就在研究孩子的时间安排,复盘考卷和错题。妈妈下午研究好了,孩子回来就直接喂题。
       六,初中成绩和高中无关。很多高中老师有个口头禅,这孩子学习基础不好。这是胡说八道。所谓的基础不好,一般人听不懂。我直接告诉你,就是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复习计划,随心所欲。时间安排不科学。各科知识断点多,连不起来。孩子看上去好像很聪明,一考试就懵逼了。
       七,考卷的核心是什么?考点体系化。这门课有350个知识点,这次高考涉及230个,组合起来,改头换面,出个题。你要是知识断点多了,真就答不上来了。

2020/05/11

马尔克斯谈健康、灵感和自律:

1)糟糕的读者曾经问过我,我写作的时候是否服用了毒品。能问出这种问题,表示这些读者既不懂文学,也不懂毒品。想要成为一个好作家,你必须在写作的每一刻都保持绝对清醒,且身体和心理都要非常健康。有人很浪漫地认为写作是牺牲,经济条件越差、作家心理条件越差,写出来的东西越好。我极为反对这样的观点。文学创作需要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2)年轻的时候可以光靠灵感,因为灵感丰富。但年轻的时候不学写作技巧,年纪大、没有灵感的时候,就连小说框架都写不出来。小说结构是一个技术问题,如果你一开始不学,以后就永远都学不会了。

3)写作需要自律。没有超强的自律,你写不出一本有价值的书。

人的出路

人的出路大抵就三类,商,政,学。

政和学都很狭窄而且上升通道非常明晰,就那几条路大家都很清楚。比如做医生,无非就是考研最好读博,才能进第一流医院,以后想晋升必须和学历挂钩,争取副高高级主任。比如公务员和研发体制,肯定是学历越高越好,成绩越高越好,大学越硬越好,没得说。除此以外,一小部分极小的商业领域,也是极端和学历挂钩的,比如高端咨询和金融业。别的行业也看学历,但通过社招还能使使劲,这种行业你就把使出拉脱肛的劲,也永远不可能进去。

学历不好的人,其实大方承认自己在读书考试方面确实能力不行。不要遮掩,要大大方方承认。如果想要挑战自己的弱点,勇猛精进,努力攻破,固然非常好,我为你喝彩。但你说你智商最多133(这是我自己的数字),想当科学家——这个,就,勉为其难了。愿意补足学历固然是好,但如果失败了,后路是什么呢?

这时候我一般推荐大家彻底就放弃了政和学这两条路,以及彻底放弃所谓的高大上光鲜的一些职场行业。赚大钱的路子千千万,不一定非得咨询金融业才有机会,不一定非得当程序员,不一定非得考研读博。发展其它方面的技能和长处,是当务之急。

学习好,学历高,读书好,这是技能A;善于社交,会混社会,懂做生意,这是技能B。最牛批的人肯定是AB两条腿走路,book smart和street smart都行。一般牛批的,那就是在某一方面发挥到极致。
A或者B:
平庸的人就是A和B都一般般,然后还不想提升自己。
垃圾的人就是A和B都完全没有,还总是觉得自己了不起,很有未来和希望。大部分二三本的学生,并不是想社会上的人说的那样,学历不好所以全完蛋了就该自杀。学历不好是个既定事实,时间错过了无法改变,这时候就应该发展B面。B做到了极致,也能成为一个很优秀的人。关键是B面做的太少了。

2020/05/10

不要挤一线了

"年轻人,一定要去大城市,那里有更多的出路和机会"你真的觉得一线大门还在敞开吗?

一线城市已经悄悄地关上大门,现在只开着小门。一线城市确实看着机会多,有庞大的高收入职位。在增量经济时代有数以千计的年轻人涌入了一线城市,我也是那个时代进入从18线小城市进入一线城市。但是今天我想说的是一线城市已经悄悄地关上了大门,只有大部分省会城市还在吸引人力资源进入。

为什么说一线城市已经关上了大门?

首先:我们要看政策,北京与上海的总体规划已经把限制人口增长作为了目标。上海人口增长在增量时代一线城市虽然一直没有放的很开,但是落户的门槛树的并不高。我很多朋友都通过7年社保缴纳拿到了上海户口,还有很多人通过买房取得蓝印户口后转化为上海户口。

其次:要看生存压力能否承受,想在大城市定居下去并不容易。大家只看到一线城市的房价高,还要看到一线城市生存比较难以存下积蓄的问题。存量时代叠加老龄化,未来通缩可能都是大概率时间,储蓄会越来越难,因为一线城市的养老、教育、医疗支出非常高,一般家庭很难会有储蓄。也许等老了即将离世的时候,才松口气说不用操心了。

最后:不是特别优秀的人才,在一线其实是一个夹心层。高不成低不就的,各种政策没扶持。各种社会成本都需要你承担,不断在开发居民待遇又处处设置了很多门槛。一线已经不太社会年轻人来闯荡发财了,时代已经过去了。

未来年轻人的落根目标最好是省会城市,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最好再匹配一个体制编制就完美了,希望再博一把的还是算了。最好一毕业就赶紧落地,不要再拖延了。像深圳这样的城市虽然不错,但是很开你们就会发现基础设施不足会让生活变得焦虑,必然高中建设不足,让深圳中考进入地狱模式。

2020/05/08

普通人靠攒钱养老是做梦

自古以来几乎尝试过各种养老模式,为什么就没人想到自己攒钱养老而选择养儿防老?其实攒钱养老自古以来就有,还有很系统的模式,就是太监。太监没孩子,从事服务业,从年轻就攒钱,等到年纪大了没办法替人服务了,找家寺庙捐笔钱给人家,让和尚替自己养老。历史上著名的大太监比如魏忠贤都这么筹划养老的。

为什么这个制度没办法推广呢?

原因很简单,这是高收入者才有的特权。普通人很难完成资本积累,靠资来在自己年老失能的时候帮助自己。

这里最典型的就是买房,你跑去一二线城市工作,普通人怎么攒钱就是赶不上房价的涨幅。所以他们只有养儿防老一条路。

但是这类话题会很深的刺激到一些城市的高学历低收入人群。一个月入5000的普通人会告诉你他要是生个孩子一个月得花5000块补课,养个孩子到18岁要200万,他拿200万怎么养老都够了。

可问题从来就是他月入5000不可能攒下200万。

人的社会阶层和相应阶层的生活水平多数时候是来自"遗传"的。你的父母在社会什么位置,你大概率也在这个位置。你养个孩子要花多少钱或者讲得更难听一点"配"花多少钱自己心里应该有数的。

人也都是钱越多选择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