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2

一个人到底20几岁时做些什么,在30岁时才能获得成功?

坦白说,如你只是想要丰衣足食,获得一个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其实只需确保自己在30岁之前做成一件事,即考上公务员,或者教师、注册会计师、律师等等具有含金量的职业资格证书。那么从此以往,你便算「上岸」了,任底下大风大浪也难扰你岁月静好。而等到有了一定积蓄以后,就开始尝试投资股票、基金或者房地产,那么人到中年,有幸没病没灾,父母子女皆身体健康的话,日子大概率会过得十分滋润。

可若是公务员、律师、教师等等这些都不是你的理想职业,20几岁的你,未来是想要自己创业,或者在企业里做到高管的位子的,那么要在三字出头便崭露头角,你一定要做到以下三点:

(1)从事与自己兴趣相关的行业
90后、00后朋友们说,你们这一代人最好做自己热爱,或者起码和你们的兴趣沾边的工作。其一,作为生长于富饶中国的一代人,你们的对乏味的忍受能力普遍较低。其二,一个人做与自己兴趣相关的事,更容易全身心投入,不计较短期的消耗与回报。

许多年轻人不喜欢他们现在读的专业,他们不喜欢他们现在做的工作,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觉得特别可惜,因为当一个人要亲身去体验自己不喜欢,甚至是厌恶的事,才能得出自己无法日复一日,朝九晚九地忍受它时,其实几年已经过去了。

对于一天至少工作八小时的人来说,工作大约占据他生命三分之一的时间,所以很大程度上,选择什么职业,就等于选择过什么人生,千万不要因为过多的害怕以及顾虑,让自己与本可以拥有的生活失之交臂。

(2)相信自己的选择以及付出

科比在他的自传《曼巴精神》里曾有几句话,让我印象十分深刻,一句是关于他小时侯的,他说:「还记得,小时候第一次拿到篮球的情景,我好喜欢那颗球在手上的触感,我太爱那颗球了,我舍不得使用呀,不想让它在地上弹跳,因为我不想伤了球上一颗一颗的皮质,不想伤了那些完美的沟槽,我不想毁掉这样的触感,我喜欢篮球的声音,喜欢它触及地面时的砰砰砰。这种清脆,这种可预期性,就是生命与光明的声音。」

再有便是他说:「我内心有源源不断的渴望,训练自己成为最杰出的篮球员,从不需要任何外在的激励」。以及 「我从来感觉不到外在的压力,我知道我想完成什么,也明白达成目标要付出的代价,接下来就是一步一步去完成,以及相信自己。此外,我的自我要求永远都比别人的期待更高。」

他对自己的职业没有质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每一步要做什么才能攀登上行业的顶峰,他不曾吝啬过付出汗水,惶惶于终有一日会徒劳无功。换而言之,当他把篮球当作他的职业时,他是有信念感的,篮球是他的信仰,是他人生哲学的体现,他通过在篮球场上追逐胜利,来践行他的意志。

而这特质其实普遍存在于许多年纪轻轻便崭露头角的人身上,他们知道自己做什么,不会轻易受到动摇,「输球的苦恼和赢球的喜悦对我的心理影响或日常作息没有差别。无论刚拿下冠军,或是输掉五十场比赛,我仍然会在同样的时间到体育馆,不会有任何改变。」,而这份坚定的精神,以及不计较短暂荣辱得失的态度,成就了他的传奇。

(3)多一点耐心

其实什么东西做了以后是好的,大家都知道,你并不需要任何人在耳边时时提点你读书、运动、学好英语的必要性,心里也明白其中的价值。

可很多人还是太缺乏耐心并且容易泄气了,从来无法控制好自己,每天腾出一部分固定的时间出来,去寻求长远的回报。健身,健了一两次,没看到腹肌就不健。背单词背了一两个,看英文报道仍一头雾水就不背,读书读了一两本,完了感觉无助于写出一篇10万加就不读了,而最终的结果就是你健身卡办了,英语杂志订了,家里有着一柜子的书,钱花了出去,却仍一无所获。

黑泽明曾这般告诫那些想像他一般,成为名导演的年轻人:

「你必须学习并经历各种事,才能成为导演,但如果你真想拍电影那就去写剧本,你只需要纸和笔,你要逐渐习惯于去写作,必须努力学习去尊重它,不要当苦差事,而是养成习惯,但最基本的,是要有一次写一个词的耐心,太多人缺乏这种耐心了,如果你坐下来静静的写一天,至少能有2到3页,如果坚持下来,最终就能写成上百页,我想今天的年轻人不知道这个窍门,他们一开始就想立即写完,乏味的写作工作,必须成为你的第二天性,一步一个脚印滴耐心去攀登,就是别去看顶峰,而要专注于在爬的路,我告诉我的副导演们,只要放弃一次就全完了,我告诉他们无论如何都要写到最后。」

而这番话,其实对所有20出头的年轻人几乎都是适用的。「只要放弃一次就全完了」必须要这样时时刻刻地提点自己,只要放弃一次就完了,只要放弃一次就需要从新开始,永远在起点徘徊,一事无成,因此无论如何都必须强迫自己做出点成绩。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