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4

网上没太多干货

真相:干货并没有那么干

网络的主流人群都是普通人,这意味着他们缺乏对专业内容的判断能力。

普通人在评估文章是否有价值时,通常会采用以下几个标准:

1. 文章内容没有超出自身已知认知的50%

2. 文章核心思想与自身价值观相符

3. 内容中含有特定元素,如专业术语、外语、图标、数据、论文引用、权威人士言论引用等等

4. 文章符合基本的逻辑(哪怕是诡辩)

所以能在大众中流行起来的,价值含量都不高,也就是科普水平的高低而已。

然而科普水平的价值,并不足以让你脱胎换骨般的提升自己。

真正有价值的干货,其特征是:
1. 内容精炼、用词精准、传达信息无歧义
2. 内容完整、成体系化、结构逻辑严
3. 信息量过于庞大,以至于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接收
4. 信息标准化程度高,具备可复制性、可实践性
5. 被运用实践后,可带来切实收益

这些干货的存在形式大致有四种:政府、企业内部资料,个人私密文档,学术论文,教科书。

嗯,普通人这辈子容易接触到的也就是教科书了。

任何讨论都可对论据可信度评级,比如这样分级:

1.公理、定理、哲学基础。

2.权威期刊论文(如IF>5)、权威著作、国家/际权威机构发布内容。

3.非权威期刊论文(如IF<5)、科研机构研究成果(未公开论文报告)、专家访谈、专业媒体文章。

4.个例、非权威人士观点和经验、无可靠来源数据。

2 条评论:

  1. 学法律一年,思辨得到很大提升,知识润物无声。

    回复删除
    回复
    1. 你跟他谈法律,他跟你谈政治;你跟他谈政治,他跟你谈政策......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