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0

学术期刊不见得靠谱

必须消除大家对学术成果、科研论文的一个误解:

学术成果不是有没有错的假的问题,而是几乎全是错的假的,对学术成果的利用本来就是个屎里挑豆子的过程。

没有学术素养的大众以为学术期刊是所谓的"权威",这是彻头彻尾的错误认知,学术杂志最不靠谱了。哪怕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也不比一份八卦小报更靠谱。

八卦小报为啥那么不靠谱啊?因为狗仔队要生活啊,要挣钱啊,写不出东西来怎么过日子呢?所以他们无孔不入,无所不用其极。

那学者不用过日子?学者也要靠出成果写论文谋生的。

科研出成果除了努力、很多时候靠来自天边的运气,人一辈子出几个成果就已经是幸运的天才了,几十年的科研生涯,哪有那么多出成果的时候,没有成果的时候,也要生活。

科学发展了几百年,那么多的研究者,容易的东西早就被人研究过了,现在要出点成果哪儿那么容易?评职称要经费都要看KPI,你没论文就没生活,所以,大家都在灌水。灌水的需求如此之大,甚至发展出了专门供人灌水的期刊。

这么说吧,99%的论文都是没有价值的,其中多半都有不同程度的造假。真正有价值的论文不到1%。

在过去的几百年中,对学术论文存在的这些问题,学术圈都是心知肚明的,也发展出了应对这些问题的机制。

首先,之所以要把学术传播和大众传播分开,就是因为学术成果的不靠谱性,为了避免不成熟的、错误的、甚至是虚假的成果误导大众,把它限制在一个小圈子里,等小圈子共同验证过了,实际投入应用了,再呈现给大众。

其次,在学术圈内部,对这些问题基本是容忍的,要养着这些科学家,他们要活的下去,才能等到那来自天边的运气。如果科学家都没有了,都为了生活去卖茶叶蛋了,运气往谁头上落呢?

再次,学术成果的传播与利用的过程本身也具有自净的能力,那些灌水的、没用的、错误的、造假的成果,经过验证没有价值以后也会自然沉没,好的成果自然会浮出来,屎总是会沉底的。

公众与学术圈之间是有界限的,公众不要参与学术圈的事情,不要用你作为公众的普通情感朴素认知去看学术圈去。学术圈本身就是个充满了假的地方,到学术圈去打假,就等同于到夜总会去抓出轨。

我们之所以允许夜总会存在,也是因为它有它自己的社会价值,客观上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不能轻易打死,只要它不影响到公众的生活,就容忍它的存在。

你不能看着夜总会金碧辉煌,就以为那是圣殿庙堂,拿着太和殿的标准去想像,以为里面多庄严肃穆,其实里面全是男盗女娼。

学术圈也是这么个男盗女娼的地方,你的庙堂想象纯粹是误解。

学术圈已经把自己跟公众之间划了边界,那里面的乌烟瘴气不会影响到你们,会让成果经过验证后再进入公众视野,让学术圈在自己的圈子里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吧,江湖事,江湖了。

上一个公众干预学术时代是文革,当时那么多的学者被批判、自尽,就是这种公众参与学术的所谓学术民主的恶果。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公众与学术之间的边界开始变得不那么清晰,而其中也有不少"学者"在灌水之外又发现了新的生财之道,他们发现了公众的认知与情感与学术圈行为模式之间的差异,去当了科学狗崽队,专门干去夜总会抓奸的生意,极大的满足了公众的好奇心,名利双收。

但是在公众兴奋的同时,实际上也在学术圈掀起了一场新的文革。

这不是好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