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东南亚、东亚和大洋洲地区,从距今4万年—距今1.8万年前,绝对主导人群,是❶原始度1.0版的矮黑人,人种学上被称为"尼格利陀"人种。
现代亚洲的纯血尼格利陀人,只在安达曼群岛和极少数太平洋偏远岛屿还有几千、或许一万左右的遗民。其他的要么被后来的欧亚人群图图掉,要么被混血(主要是杀男留女)。
在那一时期,除了纯血尼格利陀人,也已经开始出现少量❷早期维达人种,或称为澳大利亚人种、棕种。
维达人种是一类混血人群的泛称:父系基本来自欧亚人群,而母系基本来自尼格利陀人(男性被杀)。这类族群的形成的跨度很长,从4万年前一直延伸到不到两千年前。大致可以分为3大批次,除了4万多年前就形成的澳大利亚人❷,还有大致在1.5万年前—1万年前形成、父系为来自西亚中东的人群的中期维达人❸,有时被称为前达罗毗荼人;从约5千年前到约1千多年前形成、父系来自蒙古人种集团的,为晚期维达人❹,是维达人种里面仅有的自带新石器技能的群体。
❷❸❹这三批维达人种之间,外貌有所差异,语言不同,且存在后来的维达人父系取代前一批维达父系的情况,也就是说,后来者不止是征服尼格利陀人群,还存在征服前代维达人群的现象。但不管哪一种,母系基因都基本上纯粹来自尼格利陀母系,也就是说,他们的父系,很可能是被原欧亚族群部落驱逐的边缘光棍群体、或者类似前锋军人的角色。
但无论哪类维达人,由于母系几乎纯粹原始基因的原因,他们之中,只要是没有与其它族群形成大混居和有限交流的孤立人群,直到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文明水准都类似尼格利陀人。与纯血尼格利陀人类似,社会组织也一直是几十人的血缘小部落为主,不能多,再多就可能引发剧烈冲突。这部分就是前文所说的原始度1.0族群。
而与其它族群形成大混居并有所交流的维达族群,则分别形成印度达利特、马来人中的边缘和底层人群。这部分就是前文所写的亚太地区原始度1.5族群。
比这2大类、3种维达人高一个生态位的,就是❺南岛语系的马来人、南亚语系的孟高棉人,可视为原始度2.0版本。除了外貌上更偏黄种、基本被视为蒙古利亚黄种人,与维达人的主要区别,在于母系中带有20-30%的欧亚原配母系成份。印度达罗毗荼人的欧亚母系成份,比这类原始度2.0版本人群还略高一点。
而典型的东亚、东南亚、美洲印第安黄种人,则是欧亚原配母系成份30-50%的人群,个别族群还略高一点。黄种特征,就来自古欧亚人群与尼格利陀人群的充份混血(基本纯东欧亚父系+30-50%的冬欧亚原配母系+50-70%的尼格利陀母系)。外观来看,基本不见尼格利陀(矮黑)和维达人那种显著的原始特征,但大街上依然经常可见那种猥琐畸形獐头鼠目类型的,大都是原始基因富集的表现。
在网上,这种原始性的表达方式,除了愚蠢——根本搞不懂谁在整天虐待自己,就是强攻击性:经常莫名其妙地冲进别人tweets下面,稍微瞧不顺眼就满口喷粪、亮生殖器那种劣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