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2

如何“读书自学”

我一直认为读书自学是有难度,但如果做到以下几点,读书自学是能够进步的。
 
要读懂书,特别是一个人独自读懂书,建议做到以下五点。
 
第一,查询名词。
 
读书时,查询名词术语很重要,有一位朋友独自读书很多年,但没有查询名词术语的习惯。他看到陌生的名词术语主要靠猜测,对貌似熟悉的名词,他的理解和正确的解释也是相差甚远。
 
在一次谈话中,我给他提出查询名词术语的建议,他马上就去查询验证。记得当时我们说的第一个词是"学习",他去查询以后告诉我,这个词的意思和自己之前理解的确实有区别。我说"学习"是一个常见的词,你的理解和正确的解释都不一样,那你想一想还有多少词,你的理解不是社会主流的理解,还有那些你陌生的词,自己感觉吃不准的词,在这种情况下你独自读书,你很难正确理解作者的本意。
 
第二,逻辑判断。
 
独自读书时,用好逻辑判断也很重要。在读书时,读者在对书上的道理方法阅读理解的同时,还要用逻辑判断讲的道理是否成立,讲的方法是否行得通。
 
什么是逻辑判断?逻辑判断就是通过逻辑推理,不用实践,就能得到一个推理出的结论。
 
例如:
 
第一,男人有喉结;
第二,小李是男人。
 
因此我们可以很容易推出:小李有喉结。
 
因为男人有喉结是确定的,如果我们确定小李是男人,自然推理出小李有喉结。不管是否见过小李,我们都可以确定小李有喉结。我们不用亲自去看一下,用手摸摸小李有没有喉结。
独自读书的时候,要重视用逻辑做出判断。
 
第三,经历验证。
 
独自读书要善用经历验证书上的道理方法,如果有条件最好亲自去试一试。这就好比小马过河,不要只是听别人怎么说,也不要凭自己的主观想象,最好的办法就是亲自去验证。
你验证过了,那你就能心中有数,不会被别人的意见左右,也不会因为自己心中没底而犹豫不决。当你有了亲身经历的验证,你就能对书上的道理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第四,互相印证。
 
一本书上讲的一个道理方法,可以和另外一本书讲的进行互相印证,用这一个来证明另外一个。当然也可以用三本书、五本书对同一件事的道理方法进行相互印证。举个例子,达利欧在《原则》这本书中提出:痛苦+反思=进步。意思是说一个人要进步就要反思痛苦,从中受益,联系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讲过的道理:"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特别最后一句"曾益其所不能"。孟子所讲的道理和达利欧讲的,可以互相印证。
 
第四,普遍联系。
 
读了一些书,学到一些道理方法,实际应用的时候可以普遍联系并举一反三。
 
比方说,一个道理在这件事情上是可行的,那放在其他事情上行不行?如果在这个环境是可行的,放在其他环境是不是可行?可以这样去思考,也可以这样去应用验证。当读了达利欧的《原则》,知道了生理上的"杏仁核"会影响一个人的情绪,你就立刻思考自己有没有,自己周围人有没有,中国人有没有,全世界的人有没有?自己有, "杏仁核"给自己带来哪些后果?给其他人呢?有做得好的人吗?他是怎么做到的?
 
这就是将思考范围逐步扩大,也是把一个理论联系实际,并举一反三。
 
第五,融会贯通。
 
当你读书多、有相当坚实的基础时,你就要特别重视知识的融会贯通。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从周围人那里观察到的,自己读书自学以及网上求学获得的所有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归纳提炼出若干原则,建立若干模型,让这些融会贯通后的知识初步形成系统,更加方便自己的理解、记忆与应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