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1

中式组织的权力瘾

美剧里的一个常见桥段,是领导/老板讲了一个笑话,不好笑,但是周围人都哈哈大笑,只有少数几个,比如说明天退休了,离职了,中大奖了,我就不笑,你能怎么滴。

中国的自媒体和小品也会搬运这个段子,

但是这样的段子在国内的观感就一般般,很多人并不觉得好笑。

因为这个段子有一种抽离感,并不匹配中国人的日常。

中国人基本上看不到领导会刻意讲段子,不好笑也逼着员工刻意的笑。

中国人只能看到领导刻意的逼着员工加班,逼着员工喝白酒,逼着员工随份子掏钱,

而不是自己绞尽脑汁讲笑话逗员工乐。

这个说明中式领导更重视权力的享受,

而不是提升个人魅力。

所以很多已经参加了社会工作的年轻人,都会有一个共同的困惑:

在自己的生活圈子,真实社会里,

看不到一个榜样,模板,目标的存在。

想要找榜样只能在远方找,比如现在人人敬仰的雷军。

自己的老板也很有钱,但是他平时的表现,就獐头鼠目,猥琐不堪。

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韦伯说的领袖三大类型:

传统型,法理型,克里斯玛型,也就是charisma,魅力型。

这里比较特殊的是法理型,不同地区的权力法理制度,不一样。

如果选拔领袖的制度,是靠选举,或者靠基层以及同事评比,那么选出来的结果,大概率偏克里斯玛。

只有克里斯玛,风趣幽默英俊热心雄辩,才能被选出来。

如果选拔领袖的制度,是靠高层考核,组织决定,

那么选出来的结果,偏克里斯玛的少,偏传统型居多。

这里的传统型,不是子承父业,继承制度,

而是高层研究讨论,最后大佬一锤定音决定。

这个制度法理可能是韦伯当时也没有预料到的,在当时那个时代,他认为要么就是传统的继承,要么就是靠基层选举。

他根本想不到组织的进化可以到这个程度,可以有这种高层研究讨论,带头人一锤定音的存在。

在这种法理制度下,权力对人的腐蚀,异化,是最为严重的。

当然我说的是清朝,以及现在的各个企业,不是别的时代,别的组织。

权力向上负责,而不是向下负责,所以必然会出现一个权力无度压榨的情况。

升职的关键不是同事和下属支持,也不是业绩良好,

而是上头的领导,喜欢你,对你满意。

那么权力必然会开始无度的进行扩张和泛滥性的压榨。

为了博得上层的好感,贿赂,送礼,溜须拍马,并不是最可怕的,这个所谓权力对人的异化,只是很轻微的。

最可怕的,是为了上层好感,不遗余力的压榨下属,急功近利。

李达康为了博取省委书记养父陈岩石的好感,私自挪用了市财政的预算,个人填补大风厂工人的下岗津贴,但是导致的是全市中小学教师退休工资发不出,引发千人大游行。

他为了上头满意,在市区大兴土木,大肆规划,现实里的徽京也是一样,城建混乱不堪,到处都是拆迁和工程,看似热闹非凡,实则毫无美感,且出行不便。

一万个孙连城这样的懒政干部,也比不上1个李达康对社会,对人民的破坏力强大。

水浒传里的杨志,押运生辰纲,老板自己提出带200名部队+大马车,吃喝应用耗费无数,他认为都不靠谱,不需要这么多,自己带二三十个士兵,不用马车,人力挑担即可。如果不挑,我杨志负责抽鞭子。

在现代企业,就成了,老板说3个亿,50名员工,1年时间完成项目,

主管立刻说,不要3个亿,3千万即可,10名员工,3个月完成。

然后3千万,主管回扣先吃了2500万,剩下的500万给10名员工分,并且反复强调,公司的恩情还不完,多少人想要还没这个机会呢。

一般聪明人会评价道,还是因为人太多了。

其实这个和人多人少没什么关系,

最主要是因为权力的获取机制不一样。

一个企业没有任何对下负责的意识,没有丝毫的权责统一,只有一味的对上负责,必然会变成这样。

这个就是中式管理的最核心的一个特点,是在其它企业,哪怕日韩,都极少能看到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