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7

积极主动地关注自己的影响圈

 关注身边5米的事,不去关注时政。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里把成功人士的第一个习惯总结为「积极主动」,但是什么叫积极主动呢?

积极主动并不是我们想象的,就是心态积极,行动积极就完事了。它把世界上的所有事情分成两个圈:一个叫影响圈,一个叫关注圈,这两个圈决定了你的精力分配。 

影响圈,是自己有能力作出改变的事情。比如小到早睡早起,大到职业规划发展。

关注圈,则是与自己无关,超过个人能力范围的事情。比如明星八卦,各类社会新闻,及所谓各种国家大事。

[熊猫]积极主动的人,都有一个特点,他们都是是将主要精力关注自己影响圈的人。

这跟我一直在说的关注自己眼前五米的事是一个道理,只有关注那些你能够改变的事情,才是积极主动,才会积极主动,花太多时间,在国家大事,明星绯闻,时政新闻上,那些都是关注圈。

关注圈投入的精力再多,于自己的生活也是没有太多改善,然后你在关注这些事情的时候,心态越来越消极,为啥呢?因为这都是你改变不了的事情嘛,比如成都事件,你就是一个博主,网红,你能改变什么?

我们在生活中,要成为高效能的人,取得个人的成功,一定要分清楚哪些是我们能够改变的,哪些是我们无力改变的,去改变我们能影响的,对于我们不能影响的,不要让它透支我们过多关注。

这个观点,让我对论语认知进一步加深,其实《论语》里也有类似的观点,就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我以前认为,孔子的观点就是保守,明哲保身,其实我发现,这是一种大智慧,而且就是一种精力管理的方法。

是你要追求个人成功,你必须放弃很多机会,放弃很多发言的欲望。

有很多头脑很聪明的人,如果再有一些表达欲,野心,他其实在年轻的时候,是可以在很多领域成功的,但是如果他不放弃评论别人,评点别人的习惯,那么他没有办法成功。

比如我们在社会上,有很多观点我们不认同,有很多行为我们想纠正,这就是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但是,如果我们不能专注在自己的影响圈,我们去关注我们身外的很多事情,我们一定会一事无成。比如我出去旅行的时候,经常碰到一些插队的现象,我的性格,碰到这种行为一定会站出来纠正这些行为,但是后来我发现,如果我一直关注这些事情,我和我家人的旅行就泡汤了,而且于事无补。

这就是,制止别人插队,是对的,但是这超出了我的影响圈,我做这些事情,就赋予了别人伤害我的权利,我就要为他生气愤怒,我和我家人的休假就完全完蛋了,这就是「不在其位」,有位才有影响力,有位才能谋其政。

“如果事情既可以朝好的方面发展,又可以朝坏的方面发展的话,那它多半会朝坏的方向发展。”正如我一直强调的,熵增是一个必然会发生的事情,所以你大多数时候,无法制止系统的崩坏,你只能维持一个有限的微小环境的秩序良好。

我以前在墙内爱写时政评论,博客一个个封了,大学期间还喝过几次茶。好在这都是2010之前的事,要放在2018之后,这样的严酷的政治环境下,只怕要坐牢了。现在我只关注身边五米的事,专注个人职场、副业、精力、身材的问题,哪怕是一个最小的问题,最小的改变,都是肉眼可见的改变,这比发迂阔的评论要重要得多。

林彪打仗,最喜欢问部下要数据,要的都是细小不起眼的数据,比如在辽沈战役胡家窝棚战斗,这一场小小的战斗,林彪却发现数据异常,问了三个问题:

“为什么那里缴获的短枪与长枪的比例比其它战斗略高?”

“为什么那里缴获和击毁的小车与大车的比例比其它战斗略高?”

“为什么在那里俘虏和击毙的军官与士兵的比例比其它战斗略高?”

根据这三个问题,林彪判断出,廖耀湘指挥部就在那里,一举生擒廖耀湘。

这就是关注身边五米的事。

所以,花了太多的时间在朋友圈、抖音、twitter、Facebook上,这些全都是所谓的关注圈。关注圈投入的精力再多,于自己的生活也是没有太多改善,它最多是个调味品,不应喧宾夺主,你在关注圈心态再积极,再关注正面的事情都没有用。

积极主动不止是一种心态,而是一种实践,一种克制。想要过好这一生,大概就是需要把道理从“关注圈”拉到自己的“影响圈”里,然后践行即可。

人不应该活在别人的世界里,在自己的影响圈里做一个积极主动的人才是正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