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4

饱醉豚:需要看什么样的书,才能懂得多?

文/饱醉豚(@南洋富商)

1、舍弃不重要的知识
有人问我一个问题:你怎么懂那么多知识?怎样才能像你那样拥有很多知识?多读书可以吗?

这是一个误会。首先,我并不属于知识特别多的人,也没有为人类文明创造过任何重要的知识。其次,知识不是越多越好。正如一个运动员,并不是全身每一块肌肉都很发达的人才是强者,只有健美冠军才需要许多肌肉——他的肌肉不是拿来用的,而是给人看的。
大多数人都有很多知识的,只是对知识范围选择不一样。人的时间、精力和智商都是有限的,只能精选自己喜欢的几个领域,舍弃其他领域。比如说,很多非常普通的知识领域,我基本上一窍不通,连基本常识都没有。这些领域包括:
化妆品品牌。世界上的化妆品没有我了解的。我是一块肥皂从头洗到脚的人,也不区分沐浴液和洗发露,洗衣粉和洗洁精也可以凑合着洗澡洗脸。每当在别人家看到上百个瓶瓶罐罐,我都会一头雾水,因为我完全不懂这些东西怎么用。
时尚服饰品牌。我从来不关心别人的衣服是什么牌子,无论你穿的是三万块的衣服还是三十块的衣服,无论你戴的是上百万的名表还是十五块的地摊手表,我都会对品牌视而不见。
演艺界人士。有一次群聊,我说不知道陈坤是谁,竟然有人骂我装逼摆架子,其实我是真不知道。我基本上不看国产演艺界的各种东西。有位老朋友做了个公众号「严肃八卦」,后来改名「萝严肃」,我觉得她的文章写得很好,但是她公众号提到的那些艺人我基本上都不知道。
网络游戏、动漫和二次元文化。虽然被年轻朋友灌输了一些,但是依然无感。我从来没有兴趣玩电脑游戏。为了了解游戏去玩了几次,还是一点兴趣都没有,远不如在地摊上淘电子垃圾有趣。
股票和期货。我完全不做股票和期货,因为我觉得这东西超越我的的知识、智商和能力,根本不是我能做好的。
美团、大众点评、拼多多、抖音、快手、今日头条、贴吧,这些东西我都不用。
美食文化、咖啡文化、红酒文化、西餐文化,我一窍不通。我觉得这些东西陈晓卿和蔡澜去研究就可以了。我看了一些陈晓卿和蔡澜的文章,发现他们酷爱的东西竟然也是肥肠、冷面之类极其普通的东西,就觉得真没啥值得去了解。
官场和政界。我到现在也不知道顶层是几个人,只知道人数应该是奇数而不是偶数。我已经很多年不看新闻联播,不看春晚。不管我住在那哪个城市,从来记不住市长的脸是啥样的。
乐器知识。我一辈子没学会任何一种乐器。也不会标准地唱任何一首小学以后学会的歌。我在歌厅就是个哑巴。
这些知识,你会发现至少98%的上海市民懂得比我多。
所以,其实没有谁特别有知识或有才华,只是不同人的知识范围不一样。你觉某些知识有用或有趣,就会去了解。觉得没趣又没用,就不会去学。


2、少读书

读书是否应该多?我不这么认为。
大多数书都是抄来抄去,信息重复,读多少都不会带来新的信息。这些书同类的读一本就够。
大多数书都是为低端大众服务,不需要思考,这种书除了娱乐休闲,没别的意思,所以不需要读。
如果一本书太畅销,多半是为低端读者服务的,你可以不读。如果读多了畅销书,就会和很多人讨论畅销书内容,又是浪费时间。对畅销书的讨论通常只是饭桌谈资,与真正的知识关系不大。
许多人宣称自己每天读一本书,或者一年读一千本书,这得浪费多少时间。一本书如果普通人一天就可以读几本,这种书基本上可以不读。
读书应该是尽可能少。因为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书的速出度比你读书的速度快几百倍。


读书少的关键,是提高自己的眼界。你读了一些高端的书,就觉得大部分书不值得读,翻看一页就可以扔掉,然后你连书店都懒得去了,家里没有许多藏书了,这样就不至于把时间浪费在读很多书上。某些作者,你看过他几段话,判断他水平不够,那么他所写的书,就都不需要去翻阅。
当年某中国学霸去哈佛读研,课程讨论时他提到的的书,哈佛同学基本上都没听过。点评的教授说:哈佛学生通常不读这些书。言下之意,就是你读的书不入流。一个人如果没有高的眼界,基本上大多数读书时间都浪费在读不入流的书,去关注不入流的思想,纠结于本来一眼就可以淘汰的那些观点。
每个领域都有每个领域的顶尖书。不一定是很高深的,但是一定是最确切、最经典的。即便是一些业余玩玩的领域,也有很多经典书。比如我读过「ARRL handbook」,就是一本面向业余无线爱好者的极其经典的读物。如果你读过几本无线电和控制理论方面的教科书,就会明白网上铺天盖地的对马斯克星链的吹捧基本上就是一些科盲写的纯笑话,几十年来发烧友的那些千千万万的发烧毒文更是一个笑话——整个发烧文化领域都是笑话。
在互联网时代,你不缺信息,你缺的是从信息中选出有用信息的能力。但是大多数人的时间和生命,都是淹没在大量垃圾信息里。

3、浅尝辄止
生命短暂,很多东西必须浅尝辄止,一旦深入下去,随便一个小领域就可以消耗你一辈子生命。我父亲去世后,我整理他的藏书,中国象棋的书就有二书架。作为一个象棋爱好者,他摆过棋摊,当过象棋杂志的排局专栏作者,癌症后期临终前还上网参加象棋排局破解比赛,拿到一大堆第一。但是如果象棋对我带来的快乐不足以弥补花费的时间,我是绝对不会去钻研的。所以,象棋、围棋、桥牌、麻将、德州扑克之类的消遣,我都不会花大时间去深入研究。
养生之道的书,我父亲也积累了一书架。我是没有半点兴趣的,因为养生之类,我问一下医生朋友就可以,他让我吃药就吃药,他让我开刀就开刀,完全交托给专业人士。自己根本不需要了解太多。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任何人都只能在某个极其狭窄的领域深入研究,其他领域的知识,都只能浅尝辄止。
不要迷信知识。也不要崇拜那些看起来知识很多的人。如果把知识点作为饭桌谈资,或者视为才艺,作为混入上层阶级的敲门砖,那是另一个问题。那些东西其实不是知识,而是标签。


4、打造结构化的知识
一个运动员不需要满身肌肉,他需要的是为他的运动项目优化配置的肌肉和神经结构。这种肌肉和神经,都是训练出来的。一个举重运动员的肌肉,对一个篮球运动员、马拉松运动员或游泳运动员而言,不仅没用,还是累赘。
知识也一样。你要按照自己的需要,打造自己的知识结构。这需要一套top down的核心元知识,这样就可以迅速鉴别哪些知识是不需要的。
我的知识点非常杂乱。这不是好事,而是教训。因为我没有一个好的家世,没有可以从容不迫安排自己人生的机会,年轻时也没有得到高人指点,基本上属于哪里能谋生就去哪儿混饭,一辈子换了许多工作和职业,很多知识是为了谋生而学的,或者在工作中不知不觉掌握的。
我还是个没有自制力的人,喜欢和人吵架辩论,二十年来经常网战浪费时间。很多知识,是从网战对手那里学到的碎片。以我的乱糟糟的知识结构,不足以成大器。

有元认知能力,有元知识结构,才能组建自己的知识和逻辑。否则就会陷入价值无法自洽、逻辑无法运用的境地。大多数人从小就没有眼界,缺乏名师指点,只是被平庸的中小学老师误导,以考上名校为目标。长大后疲于谋生,失去对知识和思考的乐趣,把金钱和权势视为目标。他们可能获得名校文凭,但是其思考力依然一塌糊涂。

知识是为了思考,不是为了炫耀。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