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家大公司,治理公司只能靠KPI和稽查队,这家大公司的组织力和竞争力一定不行;如果一个国家,只能靠法律来维系,这个国家的管理成本一定非常之高。共识、文化,对一个大型组织的低成本顺利运转非常重要。
法律确实是一个大型组织的底限,但是这个底限不能经常挂在嘴边。"法无禁止即自由",是最后一步。如果不建立良好的公序良俗,你能得到多少自由呢?
庚子大疫前,你是有吃野生动物的自由了,那全国人民自由迁徙、旅行的自由呢?多少人取消了旅行、回乡计划?你的自由又在哪里呢?
想不通这一点的人,并没有真正掌握一个大型组织的运行规律,只是记住了别人经常提的一些"金句",然后复读出来。
具有共识的社会,推行秩序和标准化都容易得多,长期处于有秩序和标准可供参照的社会环境中,民族性格会在潜移默化中变得认真严谨起来。
认真严谨,是追求标准化的体现;标准化的本质是对秩序的崇尚——认真严谨的态度、标准化、秩序都需要建立在全社会统一的价值观、共识之上。
德国、日本,一个精密机械,一个精密仪器,做到了极致。训练有素的工人不仅仅单纯是学校教育的产物,跟整个民族性格大有关系。德国和日本的工人,之所以能够精益求精,是他们从小在整个社会环境里耳濡目染出来的;中国的工人虽然没有日德这么严谨,但集体意识强,服从性好,易于培训,善于合作;而印度工人呢,两样都不沾,既不认真,又不服从,有事儿跟你开个脑洞,没事儿跟在公会后面闹闹罢工……想象一下千千万万这样的工人组成的印度制造业,是不是很酸爽?
中国以前不也这样?不不不,你们看到的只是表象,中国跟印度真不一样,最不一样的就是人。印度想要发展制造业,实在有太多的坑,填不上也绕不开,大概率只能躺里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