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写高考作文,长大后写情书,毕业后写公众号、朋友圈,如果引用名人名言,特别是总引用鲁迅就显得过于俗套大路化人人都知道,引用历史故事也人人都懂不够有新意,引用鸡汤励志故事就更别提了,属于典型的秀智商格调太低了。
想拿高分,想出新意,想别出心裁,想做到让人眼前一亮,有两个好来源:
1,引用距今50-80年的作品,现代派的经典著作,比如德波顿、卡尔维诺、普鲁斯特、博尔赫斯、米兰`昆德拉等人的。20年的浙江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玩的就是这套。
2,引用知名作家写的第三人称社会观察类语句,尽量避免第一和第二人称的,比如这种:
你的过去我来不及参与,你的未来我奉陪到底。——这种就显得非常矫情。
第三人称的社会观察类句子,比如——「到了该自立的年岁还不知道精神上的自立,这是中国很多中年人的共同悲剧。」这句话水平就高多了。
而以上两句话是由同一个作家写成的,水平简直高下立下立判。
再举个例子:
在这个忧伤而明媚的三月,我从我单薄的青春里打马而过,穿过紫堇,穿过木棉,穿过时隐时现的悲喜和无常。
这种第一人称的优美语句,属于典型的无病呻吟,标准的It's March, I'm bitch.但同样的作家,还写过这样的句子:
「悲伤就是把插在心口的匕首拔出来给别人看。」
你看,很明显,避免第一和第二人称,哪怕是烂俗作家,也不是写不出好词好句的。
以上举例是两个不怎么样的作家,但第一第二人称所谓的名句,显得自恋+矫情,这是一个真实情况,哪怕是大文豪也不能免俗。我们用雨果举例:
「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垂青。」
这句话就很一般,没什么水平,实在称不上什么名句。但是这句: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这句话的水平,那就比我我我式的自恋,你你你式的矫情,要好太多了。
不要去看那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所谓的优美句子,会严重破坏你对文字的感觉,增加你的记忆负担。多去背诵第三人称,最好是社会观察类的句子,比如: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安娜卡列尼娜》
这句话的技术含量就太高了,起码有三四层楼那么高,可以说绝大部分人一辈子都写不出这样哇塞的句子。
如果高考作文题写教育,写家庭,写人物,你扯到原生家庭上来,顺带着来这一句,哇塞,那简直了!
我整理一下这种知名作家文豪写的第三人称社会观察类名句,作为大家日常的表达素材:
《双城记》: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拥有一切,我们一无所有;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下地狱。
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王小波)
……
除此以外,我不能免俗地要列清单——2000年以后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名单:
维·苏·奈保尔
伊姆雷·凯尔泰斯
约翰·马克斯维尔·库切
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
哈洛·品特
奥尔罕·帕穆克
多丽丝·莱辛
让-马里·古斯塔夫·勒·克莱齐奥
赫塔·穆勒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莫言
艾丽斯·芒罗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斯维拉娜·亚历塞维奇
鲍勃·迪伦
石黑一雄
奥尔嘉·朵卡萩
彼得·汉德克
露易丝·格丽克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
搜索和整理这些人的哲理性社会观察性的名句,写作文时候引用,往往会有惊喜。文青装B都得与时俱进,不能局限在古典,历史和鲁迅流派了。互联网时代这一点就是好,可以量产"博览群书"的优秀学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