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3

信息化远比狭义的工业化重要

主流观点认为,中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特征是工业化,后来看到有电脑手机互联网智能工厂的现象,又打个补丁说,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
 
我的看法比这再进一步,或者更激进一点:过去二三十年的产业变革,主要特征就不是工业化,而是信息化。
 
工业化很重要,但信息化力量更大,是电脑手机互联网和网络媒体产业大发展,创造了大城市的高收入就业,吸引了无数人才,工业化对此的贡献比例反而较小。
 
其实,70年代以来东亚后发经济体的"工业化"就主要靠信息化推动了。典型的例子就是韩国。
 
很多人喜欢庞大的事物,所以对钢铁、煤炭、化工、重型机械、舰船、飞机、汽车等等,青眼有加,觉得这些才够工业、够实体。
 
但是,这些庞大机械确确实实是一百年以前的产物,不是1980年代以后的产业主导力量。
 
身处1980年代,后发经济体的"工业化"浪潮,主要驱动还是信息化,是互联网,而不是重型大型机械。重大机械当然很重要,但主要是追赶,且由于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创造不了多少高收入岗位。主要驱动力是新产业、新事物。
 
电脑手机互联网和网络媒体,是新产业、新事物,它们的创造能量巨大,是它们塑造了东亚和中国这几十年的经济形象。
 
这可不是因为年轻一代2000年代只懂电脑网页,2010年代只知智能手机和app;而是产业时代的趋势使然。
 
进入2020年代,新一轮信息产业大发展的潮流,转向光伏和电车。这是传统工业制造业吗?当然不是。它们是信息系统指导下的制造。既然大脑都换了,当然也不好再从外观上将它们归入工业。它们就是信息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回头改造制造业的成果。
 
2020年,是光伏元年、电车元年。2024年,是智能辅助驾驶元年么?很有可能。
 
软件吞噬一切。经济将越来越数字化、智能化、虚拟化。
 
这些眼睛难以观察的东西,也是足够实体的。实体与非实体经济,还有什么不可消除的明显界限吗?有必要有吗?
 
也许,只有金融才是纯粹的非实体经济,因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镜像。在现代经济语境下,一切实体经济的活动,都必定对应着信用交换,也就是金融活动。
 
工业是生产力,信息更是生产力。这些都是实体经济。而这几十年的实体经济的主力是信息。
与之呼应,金融,牵涉信用、信贷、信任、信心、信念,则是唯一的非实体经济。
 
当代经济的关键特征是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不是狭义的工业化。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