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9

安贫乐道不可能存在

金马奖的获奖电影《老狐狸》,讲的是一对贫寒父子,和土豪巨富房东老狐狸的故事。这个电影赞誉很高,但不太真实。其实真实就是在身边,但是我们大家太容易被电影的声光电感染,忘了真实。
 
电影里的父亲是一个温柔到极致的人,比如他和老婆刚在医院里生了个儿子,特别开心,电梯里忍不住的洋溢笑容,但是他却提醒老婆不要笑不要说话。为什么呢?
他看到电梯里有个人,刚刚死了老妈,满脸悲痛。即便是在自己的人生高光最开心的时候,他依旧关心别人,害怕自己的幸福,刺痛了悲伤不幸的人。
这个父亲平时上班勤恳,服务周到体贴,工作能力很强,为人也老实巴交,从不炒股妄想暴富,唯一的梦想就是买个小门面,开个理发店,完成妻子生前的理想。
男孩的另一个父亲老狐狸,就显得特别冷漠,残忍,没人性,喜欢喝冰水,喜欢说关我屁事,喜欢冷酷无情的剥削别人。因为他这种冷漠无情的态度,导致唯一的儿子和自己决裂,离开家门。
 
这个电影,光是听设定,就很带感,很引人入胜。但是它很不真实。现实里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都不是这样的。或者说,绝大部分,都不是这样。
男孩的父亲这种人,安贫乐道,温柔淡漠,贫寒节俭却永远关心别人。这种人生境界在电影里看似很美好,很随意,很平常,很普通。但实际上一点也不普通。古往今来,古今中外,能够做到这个境界的,只有一个人——颜回,儒家的至圣先师、二祖,中国历史上的顶级圣贤。
连他的老师孔子都不一定能做到,因为孔子是贵族出身,从小就优渥,成年了还当过鲁国高官,最落魄时候也有一堆人围绕在身边伺候自己,从未体会过贫寒窘迫。所以他对颜回这种安贫乐道的人,是极为赞赏和推崇的。
 
安贫乐道四个字,看似简单容易寻常,实则极度的不寻常,几千年来只有颜回一人能做到。
是联合国组织的各类权威研究:
贫困会让人始终处于慢性压力状态下,始终紧张,情绪紧绷,无时无刻不想释放,使人们更喜欢伤害亲近的人,并且长期处于极端情绪下反复,对外懦弱和对内极端的自大暴虐刻薄,久而久之改变大脑结构,让大脑猥琐,决策能力和认知能力下降。
 
贫困造成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艰难,也不仅仅是金钱问题。金钱困窘给人带来的心理衰弱远远超过了购买能力有限本身。贫困令人感到心中无底、忧虑重重。它不但占据了你清醒时的每一重思绪,甚至还潜入你的梦境。它束缚了你,让你无法计划将来,因为让自己和家庭吃饱穿暖成了你的心头大事。
 
贫困悄悄侵入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养育子女、教育、社会关系、罹患慢性病的概率、暴力、预期寿命,甚至爱情。已有研究表明,与贫困相关的许多压力对于儿童大脑发育具有直接可测的心理影响。这些压力往往也会削弱人们做出合理经济决定的能力。在贫困严重的地方,贫困能自行繁殖,并一代一代传下去。而坠入贫困显然比脱贫容易。
 
然而不论是电影还是小说,都喜欢写穷人温柔、善良、淳朴,富人凶恶、刻薄、丑陋。这和现实是严重相反相悖的。
富人很邪恶,很罪恶,甚至很恶毒,但绝不凶恶。这是因为优渥的物质环境本身就可以极大的滋养人的精神和认知,会一个人的性格产生巨大变化,变的耐心,平静,有安全感。这样的人对自己的亲人子女,都是很好的。有没有始终保持刻薄的?有,但是极少数个例。
富人的险恶不是在表面态度上,他们对周围所有人都非常温柔,几乎没有任何期待。富人的险恶是需要长期交往,在冰山之下细枝末节之处,才能够看得出来的。他对家里的女佣都是细声细语,对朋友都是跑车随便送。与此同时,他可以很冷血的裁掉上千名员工,哪怕这些人家里病重得跳楼了,他也毫不在乎。
裁员如果算是合理的行为,那么他会故意抄底优质资产,然后全部流水化,把上万名工人全部解雇,彻底变现,完全不在乎普通工人的家庭死活。
 
穷人的恶只针对亲密关系,家庭亲子,对社会对整体无能为力。
富人的恶是大范围成系统的,对整个社会对陌生人,对广大无辜者的剥削压迫,扰乱社会秩序。
 
洪承畴的后代,崇拜洪承畴,
和珅的后代,崇拜和珅,
李鸿章的后代,张口闭口老祖宗,
同理,索罗斯这种罪行累累的人,自己小孩也是感觉无比自豪,哪怕不是小孩在中国都有一堆孝子贤孙。富人的内部家庭,都是非常稳固,充满父慈子孝的。
 
当人归根到底,富人怎么样,和我们普通人没有关系。
我们真正需要提防和研究的,是贫穷,困窘对自己的影响。一定要想办法摆脱这种影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