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了,高学历其实是买了一张「人生买权」
很多人喜欢说:「高学历不等于高收入」,这句话乍听之下好像很符合常识,身边顶着顶大高学历领着一般收入的人确实不少,其实是一种低维度的线性错觉。
真正懂资本运作的人,从来不会这样看问题。
在我看来,投资高学历,其实就是买进一张对未来人生的「长天期买权(Long-Term Call Option)」。这张买权本身不保证你会赚钱,但只要叙事一旦反转、行情启动,你就有机会「以极低成本,行使进入高位赛道的权利」。
这是一种非线性报酬结构的期权性资产。
🔍什么是买权?为什么说高学历是一张买权?
买权(Call Option)在金融市场的定义是:你支付一笔权利金,换得在未来某个时间,以特定价格买入某个资产的权利。
把这个概念套在人生上:
支付权利金 = 学费、时间、努力;
履约价 = 进入某个职业、叙事、产业门槛的难度;
标的资产现价 = 当下市场对你这张学历的报价;
履约行使 = 成功兑现为现金流或社会资本;
报酬来源 = 叙事爆发、风口出现、行情逆转。
也就是说,你不是在买学历本身的「当下价值」,而是买一张进场资格证,等未来有机会的时候可以兑换成倍数收益。
📈 举例:你以为冷门,其实是潜伏的价外买权
我们拿一个看似冷门的科系来说,比如「核能工程学」。
过去10年,大家都不念这个科系,因为核电站关闭、社会反核、缺乏发展。但如果未来某天,可控核融合技术突破、或全球进入能源战略再平衡,核能变成未来主力能源,你就是市场上少数持有「核能叙事买权」的人。
而当大家还来不及补修学历、重训技能时,你已经站在台面上,履约进场、顺势变现。
这跟你5年前默默买进某档价外买权,行情暴冲后翻20倍一模一样
读医学系,就像买了一张深度价内买权。它不会让你成为富豪,却能确保你不会破产。」
读医学系 = 买一张深度价内(Deep In The Money)的买权,甚至是全市场最接近「现金等价物」的教育性期权。
医学系的学历,是这个社会少数几个还保有稳定现金流的资产型叙事。它的价值,不在于翻倍,而在于稳定收租。
人生不是所有资产都该压爆发型的Call,医学系就是你人生投资组合中的『高信用、稳领息』部位。
💡为什么很多人「买了学历」,却没赚到钱?
因为他们不懂「选择权有时效性」。
选错叙事、错过履约时机、没有主动出击、搞错履约条件——这些都是让买权变废纸的原因。
买权不会自己变钱,你必须:
选对叙事(高波动产业);
掌握履约点(什么时候要跳槽、进修、转向);
有行使能力(不是拿着学历等别人来找你,而是你要主动打开行使信道)。
🧠为什么这个逻辑比传统说法更接近真相?
传统说法是这样的:
「你看某A学历高、收入低,某B学历低、做生意赚翻,所以高学历不等于高收入。」
但这只是拿期望值模型中的个别样本进行事后比对,完全忽略了风险、波动、履约能力、叙事再定价等复杂变量。
这就像有人说:「我朋友买了特斯拉的PUT结果亏钱,所以PUT没用。」完全不懂期权结构的价值本质。
真正的资本运作者,不会只看眼前现金流,而是看:
这张资产的波动潜力;
这项技能/叙事的可重定价空间;
这个配置在你的资产池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现金流?杠杆?对冲?爆发?);
高学历不是财富保证书,但它是一张与未来叙事绑定的买权。
你买进的不是知识,而是选择。当世界行情逆转,只有持有买权的人,才能在正确的时间,以极低成本,进场收割新一轮的价值爆发。
想一辈子靠劳力换钱?还是学会布局你的叙事选择权池?
你要的是稳定赚现金流的「价内买权」?还是静静等叙事爆发的「价外赌注」?
这才是你选择教育与职涯的核心思维模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