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类比当前 AI 工具在复杂研究报告方面还是具备碾压的实力。AI 已经完全可以替代资料搜集和部分总结工作了。但这并不是 AI 自身的问题,是应用工具进步跟不上的原因,后面详说。只能说从事这类工作的大部分人都远比不上 AI
2、关于总结能力,AI 其实非常强大,只是暂时做不到按照核心理念,进行多维和恰当深度的长上下文总结。但是其根源也是因为缺少足够的背景信息,并不是能力不足,LLM 本身的能力已经足够了
3、目前的麻烦是,大型研究报告的内容非常复杂,围绕着一个非常多元的目标展开,而且还会在研究过程中动态变化。要考虑到各方的要求,要实现高维统一…牵扯到非常复杂的背景信息理解和沟通,并非融合信息那么简单
靠人类输入 prompt 从理论上不行,因为即便是我本人,对于报告细微方向和深度把控,也是靠直觉涌现。也就是说,我得先看到报告内容,才能评估是否合适纳入报告,因为在看到之前我的隐藏网络并不会被激活。就是得靠人的品味,这可就麻烦了,直接把 AI 的能力限制了
4、背景信息无法对齐,直接限制了 AI 强大的能力,即便把上下文长度拉到无限都不行
我目前的折中办法是把课题按维度拆开,分别研究生成子报告,然后对子报告再进行多维融合
然后你就会得到一大堆深浅和维度纠缠不一的报告集合,你想要的"理想报告"的要点分布在它们其中。只是,只能靠自己来提炼出来,因为 AI 无法"知道"哪些更合适,理论上它们都对,只是需要一个非常复杂的时空背景来进行选择
当然有了 AI 梳理在前,效率提高到令人发指的程度,而且你不想任何人类助手参与工作
5、所以,才会有我前面说的"人在回路"的 AI 协同,人类确实也强大,我可以通过快速浏览报告,瞬间就判断哪些适合以及应该如何融合和再查点啥更好,而且还能大致记住要点是如何分布在那一堆乱糟糟的报告里的。我尝试过多给几份让 AI 融合,比我还是差的有点远。只能先欺负下 AI 进入不了物理世界获得多元信息呗
6、但我还是那个判断,这并非 AI 能力不足。而是 AI 应用工具能力不足,就像是让一个超级 CEO 来管理一家并不了解的企业,只能是爱莫能助,也就只能当个"师爷"了。所以,各大 AI 企业都在心心念念产品突破,Google 直接全家桶便是焦虑体现吧
7、我个人的思考和看法:这一切的关键,是需要一个跟我们清醒时间保持一致的【贾维斯】,能记录下我们一切的视听信息,并定期跟我们沟通对齐对这些信息的理解。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我们会获得一个相对准确的"个人思维映射模型",核心是要搞好隐私算法和茫茫多算力卡
LLM 本身就直接是直觉思考,经过我们数据对齐训练后,便具备了我们的"品味"
8、 这个【贾维斯】,就是最重要的产品。想必奥特曼拉着 Apple 前设计老大,就是想搞这个东西
但我个人觉得这并不是某个单体产品,而应该是手机+眼镜+耳机+手表…等传感器集合
是的,我认为是一个分布式"AI 传感器集合",前端是类似人类耳鼻眼皮舌的传感器,背后是内置在手机里的本地 AI
最后,毒舌评一下各方:我觉得华为在这方面最具潜力;Apple 有潜力但可能发挥不出来,因为它进入拉跨曲线了;小米等别人把路探好,它应该也不错;openai 和 Google 玩不懂硬件,只能另辟蹊径吧,当寄生在手机里的 AI 也不错,但要看人家同不同意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