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4

“精神的糖”应该吃多少?

糖应该吃多少,通过多年的科普,大家都会知道了。
 
人类在几百万年的进化中,长期处于食不果腹的状态,所以在每天都吃不上饭的时候,"糖"是一个很大的营养来源,应该吃得越多越好。
 
所以很多人进化出来"嗜糖"基因。
 
但是现代社会,糖太多了,所以成年人要限制糖的摄入。
 
但是你也不能一点糖不吃:不吃你会抑郁。吃多了你会毁了身体。
 
所以糖要少少吃---这是大家的共识。
 
但是对于"精神上的糖"---很多人就没有这样的共识了。
 
我们举个例子:教育。
 
教育指标就像是一个国家,一个家庭的体检指标一样:如果文化教育出了问题,可能现在不会出现问题,但是未来会出现问题。
 
教育要不要吃糖?要吃一点---不能让孩子太苦了,需要一些精神鼓励和胜利。
 
但是教育能不能全是糖精?不能。
 
很多"快乐教育"就是充满了糖精粉的教育:把一个人的未来摧毁了。
 
但是为什么这么多人买账呢?
 
其实就跟90年代大家都过分消费麦当劳肯德基一样:
 
这个东西洋气好吃,以前大家又肚子比较素,所以一下子就觉得好,过量去吃。
 
在我看来,"多年躺平"也是一种工业糖精。
 
我是老北京,我知道我的亲戚朋友里,三十年如一日从来不工作的人,最后堕落成了什么样子。
 
我也知道很多孩子996苦成了什么样子。
 
我支持苦的人稍微吃点糖,比如躺平个一年半载。
 
但是我不支持那种连续躺30年,什么都不干,啃老的人----这些人吃了太多糖,把自己吃废了。
 
还有爱情,我认为爱情也是一种精神糖果。
 
我支持你每天吃一点点糖,但是我不支持对任何人迷恋(或者小朋友叫恋爱脑),啥都不干,就等着一个人。
 
那糖就不是给自己调味了,而是沉迷吃糖,给自己吃晕了。
 
人类的很多精神体验都是如此:能让你成瘾的东西,如果不适量,就会毁了你未来。
 
所以我喜欢把很多这样的东西都比做糖果:它吃多少,会让我精神糖尿病?
 
我是否花了太多时间,太多精力,太多情感,在精神糖果上了?
 
也许现在是爽,但是是否我的精神,也会被这些糖果消耗脆弱,就像我的肉体会被大量的糖消耗脆弱一样?
 
这就是我思考精神愉悦,和它的尺度的一个哲学模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