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沙俄随意玩弄清廷的轻松惬意程度,堪称匪夷所思。
第二次鸦片战争,1.7万英法联军绕大半个地球吭哧吭哧打了四年仗,阵亡逾百人,才勉强拿回相当于战争军费的赔款,还有一些虚头巴脑不知所谓的什么权益。
而沙俄只是动动嘴皮子,就让清廷怀着感恩戴德的心情,奉上15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从此之后四十年,高度共情力的沙俄,一直都是清廷的可靠盟友和精神支柱。有麻烦,第一反应就是找大俄。
即便1870年代趁乱以"帮你维持秩序"为由窃据伊犁、清廷平乱之后坚决不肯退出,最后仍咬下半个伊犁河谷和其它共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勒索白银400多万两,沙俄依旧是清廷的最爱。
这种感情在"三国干涉还辽"之后达到顶峰,联俄抗日成为基本国策,颤颤巍巍的李中堂,上颚骨带着日本浪人那颗子弹,赴莫斯科跟沙俄签订了具有浓厚的军事同盟性质的《中俄密约》,约定以整个东北的铁路权为代价,换取俄清一致对日。
只是没想到,仅过了四年不到,俄日军队就在天津和北京并肩战斗,而且整个东三省还被其一口吞下。
李中堂更做梦也没想到,在他临近咽气的时候,耳边还是沙俄公使逼迫自己签字画押的声音。
当然,清廷出卖大片国土给沙俄的行径,大多数大清子民都是既不知道、也不认账的。比如割让外东北的《中俄天津条约》中,就根本不存在割让国土的说法。
条约原文奉上:
"……第九条 中国与俄国将从前未经定明边界,由两国派出信任大员秉公查勘,务将边界清理补入此次和约之内。边界既定之后,登入地册,绘为地图,立定凭据,俾两国永无此疆彼界之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