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0

科学的发展并不靠革命性突变

科学发展三大要素:
 
1 答辩和同业评审制度。
 
这类似体育比赛,如果没有尺子或者望远镜度量一个学说的对错,那就debate,选择胜者。本质上这是通过Game(Theory)给出思想的价值和品质判断。
 
俗语: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2 公开和开放。
 
把思想毫无保留的阐述出来,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进来。这是科学和技术的大不同。技术,在古代是生存的手段,保密才有利益,师徒家庭秘传;在现代也如此,只不过进步到专利法保护,或者为了构建生态圈而开源,而科学不是这样也不能如此。
 
开放是对任何人开放。当然这是相对的,但科学的传播与教育和印刷出版行业的商业崛起有很强的相关性。在教育和书籍论文出版制度下,参与学习科学和构建科学的门槛是大大降低,甚至有拉玛努金这样自学成才的天才直接被学界接受。
 
3 共建和署名
 
科学家们事实上在共建科学,就像很多很多人世世代代一起盖一个大楼,即使存在争议的学术意见和分支。大家共同承认只有一个科学体系,而不是在源头上分裂成你的体系和我的体系。这是科学与之前大量的宗教思想、伦理道德学说、一些朴素哲学或价值学说的根本不同。
 
科学家共建科学是一种高尚的行为,获得的回报和创造的价值在很多情况下不成比例,所以科学界注重署名权和原创性,是谁创造的就是谁的,不能篡改,不可交易。换句话说,给科学家的世俗回报是荣誉,虽然科学研究本身几乎是纯粹的精神探索。
 
++++
 
以上三点可以看出,科学并不是因为什么革命性的思想或者知识诞生后突然产生的。从工程的角度看,它是一整套生产和质量管理和规模效应等方法论带来的大规模、低成本、高品质产出,如果把科学知识看作一种人类精神活动的产品的话;这是一种社会化生产创造的制度性胜利。
 
而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基督教神学给科学发展准备的先决条件是非常重要的。
 
答辩和同业评审在基督教神学里有千年历史。高级神职人员必须有体系里被认可的神学水平和学历。
 
因为神学的共同目标是为了阐述和解释神的昭示、造物、道德、智力,所以彼此是毫无保留的阐明思想,因为那是神的思想,这为日后的科学(而不是技术)大发展定下了基调。
 
同样因为神学是研究(或重新发现)神的昭示、造物、道德、智力,神学研究者的成就只能在于他给原本的神带来新的解释,而不是自己造神,或者自己创造,它的一切产出仍然是属于神的,而不是自己。客观上这形成了一种共建的局面。但宗教时代,神学者在神学上的造诣获得的权力回报会比现在的科学家高一些。
 
++++
 
以上可以解释一个其实不太恰当的问题「科学为什么没有产生在中国」,倒不是说神学重要,但客观上基督教神学(以及宗教演变和分裂)给科学奠定了社会化共建发展的方法论基础。
 
说这个问题不太恰当是因为这不是一个立场敌对的问题,因为同样的问题你也可以问为什么科学没有产生在印度,巴西,波斯,埃及,等等。恰当的问题应该是「科学为什么产生在欧洲」或者「科学为什么产生在基督教文明中」。
 
++++
 
在中国,尤其很多文科专业的教授,顶着学者身份本来应该是承认这些原则的。但事实上乱喷观点的人很多。沉溺于公众的情绪鼓励而不是专业学术支持上无法自拔。观点没有出处,没有深入解释,无同业评审和讨论,无门无派自成一格自以为建立了独创原创体系。这种人太多了。都被古代文人害了。
 
而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关于神学、哲学、伦理学、科学哲学的教育已经跌到零了,系统性的教育没有,只有朴素的「科学精神」。科学本身是精神活动这是没问题的,但科学为什么是科学就是沃尔玛为什么是沃尔玛而不是一个路边炸串的摊位。
 
象戴锦华这样都已经混成了大学教授还要坚持路边摊炸串式的发表观点,真的是一种奇葩现象,无从解释。难道我们的文化祖先热爱这种走街串巷的摊贩职业?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