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5

大清的朝贡

       朝贡关系,严格来说是不足以作为历史上大清对周边几十个小国享有主权的依据的。
        其中不少小国都会两头、甚至多头朝贡,随意得很。
        还有更多的国家,因为中央帝国无厘头的"薄来厚往"、打肿脸充胖子的习惯,把朝贡纯粹当成一种到大傻子家打秋风的商业行为,哭着喊着要增加朝贡规模和频率;而大清国一些负责任的官员,为了节约财政开支,则是尽可能限定朝贡的规模与频率。所以经常出现这种场景:
        琉球两年一贡、四年一使,但大清要求两贡合一贡,跟"使"一起来,这样可以省很多赏赐开支。后来清廷主动要求改为三年一贡、六年一使,依然是两贡合一贡。但琉球王坚决不同意:俺们仰慕天国,一定要两年贡一次!
        也有根本瞧不上那点赏赐收益的,比如规定十年一贡的缅甸,三次对英战争,都想不起自家还有个大清宗主国。本来认这个宗主国就是糊弄傻子玩的。
        也有对方糊弄+自己加戏的,比如荷兰。在整个清朝中前期,荷兰也是大清的朝贡国,八年一贡。
         还有像准葛尔那种。名字是主动朝贡,实际上是来打秋风+刺探虚实,回去转头就开战的。
        大清唯一一个真正的朝贡国,只有一年四贡的朝鲜。只有他们被规定了详细的贡献清单,布、绸、纸、席、皮毛林林总总,加在一起每年折合约一万多两银子,相当于一个中等县上缴国库的税印。
       相比之下,基本上也是两年一贡、四年一使的越南,无论控制力、认真程度,都还比不上琉球,基本就是个纯粹的象征意义,大清国有时候甚至见谁是国王都搞不清。
        即便唯一一个真朝贡的朝鲜,在与当时还很弱鸡的日本发生一点轻微纠纷、被日本上门找家长的时候,立刻就缩了,明确回复:
        "朝鲜自主,不关我事"。
        大清还非常善于创造新词,比如用在朝鲜身上的"属国自主",就让一根筋的美国佬无比困惑,想破脑袋也搞不懂该怎样理解。
        但莫名其妙的是:几年后来醒过神来,在根本没能力驱逐已经堂而皇之地渗透进来的日本势力情况下,突然又变本加厉地压榨、欺辱朝鲜,甚至妄图把朝鲜郡县化,最后终于召来大祸。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