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生会这个东西和它所出来的人,很明显分成了两个时代。
你所熟知的企业家,只要上了年纪的,几乎全是学生会干部。
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但是你知道的,没有那么老,比如30,40,50后,都没机会上大学。
也没那么小,比如80,90后。
在60-70这代人,企业家里,几乎大部分都是大学学生会干部。
李国庆,刘强东,雷军,马云,这些人都曾经是学生会主席。
但是到了80-90乃至00以后,学生会干部基本就再也出不了什么企业家了。
你搜索年轻的企业家,取得巨大成功的,张一鸣李佳琦等人,没有一个混过学生会。
这个时代之谜很有趣,所以到底为什么?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我们首先要知道判断一个人的三大标准,这个标准对任何人都有效,对成功人士格外有效:
品行,
德行,
才行。
才行不解释,品行和德行的区别在于对公和对私,与他人互动合作,还是自己个人。
坑蒙拐骗,出尔反尔,这个叫品行有问题。
好逸恶劳,吃喝玩乐,贪图享受,好色多偶,这个叫德行有问题。
为什么只需要看这三点即可,不看志向?
因为志向无法判断出一个人的情况,志向远大,胸怀大志,你不知道这人是好是坏。
但如果一个人说自己为了成功可以不择手段,都是必要的牺牲,那么这个人很明显就很危险,志向远大,但属于坏人。
这样的人就不是志向大不大,而是品行有问题。
而以上三行,又是能够互相影响的。
德行不好,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虚荣肤浅,这样的人,哪怕智商高天赋强,他也容易荒废自己,最后能力下降,一无是处,才行消失,品行也会变差。
品行恶劣的人,一旦获得成功,德行也一定会变得非常恶劣。
从这三行的角度来分析,看当下社会,我们就能看得出来。
当下时代的正误标准,已经出错了。
比如一个人喜欢消费,花钱,在以前叫贪图享乐,爱慕虚荣,属于德行很差。
但是现在的舆论宣传是反过来了:
穿着艳丽光鲜,使用大牌,花钱多,是品位好,优秀,投资自己。
当年帝辛用了一双象牙筷子,被大臣骂了半天,说放纵自己,生活奢侈,德行修养开始下降了。
现在用象牙筷子,反而说明有品位,有格调,有眼光,是做人优秀的表现。
过去德行差的标志和行为,在现在反而变成了德行好。
时代变了,学生会组织里的人,他们的品行,才行,自然也跟着变了。
60,70后上大学,那个时候爱马仕没有进入中国,LVMH没有在skp开店,恒隆广场和太古汇太古里都没有建起来,YSL和各种大牌化妆品,就连名字国人都不知道,社交网络也无从说起,更没有什么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趁年轻要多投资自己之类的奇谈怪论。
整个社会,尤其是大学生校园的价值导向,是异常的朴素,健康,踏实的。
在这个年代加入学生会的人,是真的能吃苦,懂吃苦,扎扎实实做好事,磨炼好本领的。
但是新时代到了,一切都变了,变成了上面说的那样。
在这种氛围下,年轻人想要抵抗住这些,非常难。
普通人抵抗已经很难。
当了学生会干部,等于直接把自己泡在粪坑里。
再想抵抗,几乎是完全不可能事了。
而个人的德行,是一定会影响到个人的才行的。
因为成功一定要能吃苦,能坚持,能艰苦奋斗的。
一切成功都离不开艰苦奋斗四个字。
哪怕已经出名的百亿富翁,依旧精打细算,公司里超过1万块的报销都要亲自过问。
如果对钱没概念,甚至觉得花钱=优秀是优点。
那么这样的人注定一事无成。
偏偏在学生会里,不论品行多么高洁,才干多么杰出。
个人的德行,是最容易堕落和被污染的。
我是干部,我是人上人,我应该享受,应该受人尊重。
所以学生会就成了腐败堕落,乌烟瘴气的地方了。
因此现在这个时代的学生会,诞生出来的人物,就变成了:
芮成钢,刘光耀,戴威,牟林翰。
这些是劣迹太恶劣,足够上新闻的风骚人物。
不够出名,只是身边的学生干部,也足够狗嫌人厌。
比如我自己大学的学联和学生会主席副主席,就有好几个沉迷赌博,沉迷吃喝玩乐,最后毕不了业的。
这样的案例和事迹,每个人身边都有很多。
这完全成了一个摧毁人心志和善良德行的粪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