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谈了很多次恋爱、从来没有和男人在一起生活过的大龄剩女告诉我她对婚姻的向往。我听完后就知道这个人根本不可能有稳定的长期感情。
因为她完全不知道两个人长期在一起生活需要双方付出多大的妥协。
这种人就算结婚了肯定也会离婚。因为她完全没有家庭责任感。
妥协之后再妥协,底线更低之后再更低。完全两个人融入彼此,经历过极大地挫折和困难之后,依然选择相信彼此,认为这份感情比其他所谓的自己的自尊、快乐、工作等等更重要。
这个时候,两个人才能形成一个长期的家的基础。
家的基础是没有个人利益,一切以两个人或者一家人在一起的利益最大化为考量。而不是以自己的快乐或自尊为考量。
从这点来说,绝大部分人、无论男女,实际没有经营长期关系的能力,因为他们对长期关系的理解来自于爱情,而爱情本身就是短视的,是消费主义的,是快乐主义的。
而真正的长期关系其实是一个完全的利益共同体和风险联盟——也就是一个家。
而且这个家其实和结婚证关系不大,更多的是现实层面的情感、利益和风险链接。事实已经表明,当代年轻人即使领了结婚证也不会把这当做一个家,也是用爱情的模式去看待家庭的经营的。
另一个和女朋友在一起谈恋爱一年要分手的、但也从来没和女人同居过的哥们,也认为谈了恋爱一年不合适就该分手了,没必要磨合了。
我这人一般劝分不劝和。更何况是自己的好哥们肯定是向着他的。
但我知道两个人长期在一起需要付出多大的妥协,也知道只是谈个一年的恋爱和完全没进入到更深层次的情感联系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经常说只筛选,不教育。
但谈恋爱的筛选是从喜欢你的人中筛选,从对你有诚意的人中筛选。而真正的长期关系、婚姻、或者未来孩子的母亲,应该是从有过长期在一起生活的经历的人中筛选的。说白了就是要从同居过的人中筛选。
当然一般一个人有过同居经历的人不会太多,那么就应该想办法克服现在的困难,而不是从头开始再重新谈恋爱。
否则你的筛选逻辑总是要从头开始。总是会从低状态开始。你永远不会成功。万物相通,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情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就和做事业一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