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他人评价,杀伤力最大的,是高位者对你的评价低。甚至否定打压你的人,是你崇拜向往的人。这个几乎是一个无解的困境。
蒋中正做过黄埔军校的校长,当年的学员里人才无数,精英辈出。这其中有两个人,一个叫林彪,一个叫徐向前。
这两个人的水平高到什么程度呢?
哪怕是纵横上下5000年评比,整个中华5000年的军事史上,这两人都算得上是军神的水平。
然后这两人被校长是怎么评价的呢?
对徐向前的评价是:
长相平庸,土气木讷,不善言辞。资质平平,不会有出息。此人不可用。
校长对林彪的评价是:
黄埔军校人才辈出,林彪算什么,普通学员而已。
但是到了苏区反围剿时期,校长对林彪的评价就变为了:
要重视那个林彪,虽然他在黄埔军校内非常低调,但他是不容小觑的对手。不要以为他在黄埔不显山、不露水的。此人胸有丘壑,是当代韩信,这几年交战,更让我有这样的感觉。
在黄埔军校时期,徐向前和林彪都是普通年轻人,对自己的个人未来前途都不知去向,十分迷茫。而他们能够接触到的社会顶级大人物,恰恰就是校长。偏偏被校长下了这样的论断,不堪大用,不会有出息,很嫌弃他们,根本不愿意接纳他们。
那他们对这件事怎么看的呢?
是像今天的年轻人一样,内耗,纠结,难受,抑郁,陷入自我怀疑吗?
没有,他们是直接否定校长:
此公高高在上,操弄权威,缺乏基本领袖魅力,不是明主,不足以追随。
这个才是杰出人才的关键素质:
敢于否定权威,不接受权威的打压和评价。
其实不单单是林彪和徐向前在人生早期有过这样的遭遇,毛也是。
毛刚毕业已经20多岁年级很大了,比现在很多人考研毕业年纪还大,在北大做图书管理员的时候,周围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让他非常激动,想去和他们交流。
这些高级知识分子,看到这个穿着破烂,面容土气的乡下穷小子,都是鄙夷不屑,根本没人愿意搭理他。
他们口里说要救中国,实际上阶级意识非常强,对比自己阶级低的人非常的鄙夷不屑,高高在上。
胡适就曾得意洋洋地说过,毛想来入我门下做我的学生,被我直接拒绝了,为什么?因为他水平太低,根本不足以来当我的学生。
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更是因为家境优越,校内名声地位显赫,当时做了学生会主席,看毛不顺眼,直接扇了他一耳光。你看,哪怕那个时期,学生会主席也不是东西。
因为毛的各种成就,在世人眼里都是极度的神化,所以很多人认为毛的遭遇并不能激励到自己什么。大家如果真的被大人物,甚至是社会顶级的大人物所否定,可以多想想徐向前和林彪的例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