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9

替代任何人

网络上很多人会讲,要提高你在职场中的「不可替代性」,但实际上,你永远都是可替代的。

现代管理学致力的目标之一,就是让所有人变得可替代。

正确的思路,恰恰应该反过来,不再苛求自己不可替代(因为这不可能),而是追求自己可以替代任何人。

所以真正需要你注意的关键之处在于,你要保证你的经验、技能具备通用性,即换家公司,也可以发挥价值,这会使你有更多的就业选择。

技能的通用性怎么理解呢?

假设说,你所在的公司,因为公司数据系统出现问题,需要有一个人长期手动整理数据报表。

这件事对公司很重要,但这件事对你重要吗?

并不。

以后你换工作,没有人会因为你这部分劳动而雇佣你。

因为你解决的是某家公司特有的问题,而不是大多数公司都遇到的问题,所以你这部分工作经验,别人是不买账的。

2022/10/12

岗位比行业要重要

HR 财务 行政之类支持性岗位,在什么行业都差不多,区别不会太大。

尤其是你看一些40多财务经理总监的简历,你会发现他们可能什么行业都待过。

这个就是转行的逻辑。

如果你在固定的岗位上,想换个行业,难度不是很大。

举个例子,你在快消里当HR,换去医药做HR,去互联网做HR,问题不大。

你在快消里做市场,换去OTC做市场,有点难度,但也不是太大。

可如果你想要换岗,哪怕是同行业换岗,基本也是登天的难度。

比如你在你们公司做HR,你想换去销售或者市场,基本是登天难度。

如果你不仅想换岗,同时还想换行,即你在你们公司做会计,你想跳槽去别的行业,不做会计,做销售市场什么的。

那是登天X2的难度。

岗位比行业重要,只要把这个基本常识给普及到位了。

我对于我的互联网支教工作,就算是满意了,个人认为这就算功德圆满了。

2022/10/06

要做火,要做风,敢试错

真正废掉一个人的,从来不是稳定的工作,而是不敢试错。

发现一个现象,很多人喜欢把自己的平庸,归结为稳定而没有希望的工作,总觉得是平庸的工作束缚了自己的成就,可当你劝他尝试离开时,却又不肯,只会躲在安稳里,在抱怨中浑浑噩噩地混日子。

为什么不敢尝试?因为害怕失败,因为对失败有偏见,认为失败会被嘲笑,失败不可原谅。

但其实这错得离谱。实际上,很多时候你没成功,不是因为你失败了,而是你本来就没有成功的条件。而失败恰恰让你认识到了自己的现状和缺陷,让你有机会去总结经验并提升自己,让你跳出自己很优秀的幻想,去面对自己很普通,只有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变得强大的现实。

去看看那些功成名就的人,哪一个人没有经历过低谷,哪一个没有尝过失败,没有任何一个人的人生,是从头顺到尾的,所以,不是安稳会让人废掉,而是离不开安稳的心态才会让人废掉。

相反,如果你有试错的勇气,有一颗向上进取的心,有立刻执行的行动力,稳定的工作不但不会废掉你,还会成为你成长和进步的基石。因为它可以给你提供了衣食无忧的保障,让你可以放心的去做你喜欢做的事。刘欣慈之所以能写出《三体》,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有一份稳定的体制内工作,可以让他不用为生计发愁,从而安心创作。

所以,想要更大的成功,就一定要勇于尝试,实事求是的掂量自己几斤几两,才更能找准自己的定位,而不是每天只在脑袋里空想。

当然,试错除了需要勇气,还需要实实在在的执行力,比如,你想学骑自行车,你应该先买一辆自行车,然后尝试去骑,摔倒了爬起来就好,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去学会如何平衡自己的身体,而不是还什么都没做,就开始担心摔倒了怎么办,或是只会纸上谈兵,网上找很多关于如何学骑自行车的资料去学习。如果你不练习,不尝试,即使你把学习资料能够背出来,对于骑车这件事也毫无用处。

我觉得《教父》中有一句话说的很对,每个人不是生而伟大,而是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变得伟大。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会犯错,一种是不做事的人,你不去做,当然不会犯错了,但同时,你也不可能成功,另一种人就是死人。人生的许多精彩只靠思维去推理、想象是不够的,我们需要行动起来,勇敢的去尝试,即使错了,也是一种经历。

要知道,最棒的人绝不是从来没有犯过错的人,而是经历失败还能继续前行的勇者。

一个人要怎么努力,才能成为厉害的人?

决弗敢行者,百事之祸也。大多数人之所以平庸,是因为他们害怕失败的程度,远超过害怕平庸的程度。

经常有推友私信问我,身边那些比自己厉害的人,平时也没有看见他们比自己努力多少,怎么一到了关键时刻,就比自己厉害那么多,究竟有什么秘籍?事实上,厉害的人,并不一定是才干出众的人,但一定是能坚持到最后的。
我见过身边的很多年轻人,初出茅庐给就自己立下雄心壮志,要创业,要成为大牛,要出人头地,要成为像谁谁谁一样厉害的人,但真的到了做事的时候,又立马变得犹豫。人是怎么变平庸的?就是什么都想做,但又没有特别想做的事情,而且一遇到困难,立马打退堂鼓,或者直接躺平,人就是在这样的循环中,一点点平庸的。
逃避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逃避解决不了问题,该有的问题还是会有,永远在人生的路上来回掉头,又怎么可能到达想去的地方呢?

人想要更快成长,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会面对,面对遇到的所有状况,然后想办法解决。有时候对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做决定的勇气,而不是做个什么都不敢的边缘人。
很多人都以为,只有正确需要证明,但事实上,错误同样需要,现实中的很多事情,是不能用过眼睛判断对错的,只有通过行动去验证。当你能够正视对错,正视失败,并且下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强心脏时,你已经在成长的道路上快人一步了。

另外,真正厉害的人,其实都很懂得在基础的事情上下笨功夫,而且努力程度真的超过大部分人,对自己有要求的人,总能在需要竭尽全力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调动起自己所有的注意力,并能长时间的坚持下来直到事情结束,反而是普通人看不起一步步微小的积累,然而正是这些基础事情的积累慢慢的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世界上不存在大智慧 ,存在的是琐碎 ,重复的事情不停的做你就是专家;做重复的事特别专注 ,你就是大家 ,就这么简单。

人生的路,谁能看得出来弯直?你能吗?你爸妈能吗?哪怕是伟大领袖能吗?都不能。你以为的弯路,可能恰好绕过了一座雪山。你以为的直路,可能压根不通往你的目的地。

人生其实是一片草原,原本是没有路的,需要你披荆斩棘去开辟。没有人可以替你走,也没有人能给你从头到尾规划。

因此,人不怕走错路,就怕没有想走的路。想要成功,最关键的是你能保证,从精神到躯体,控制权都在自己手上。

2022/10/03

什么样的表达才能算好

起码是入门级别的好。

不是妙语连珠,也不是谈笑风生,更不是能言善辩,这些传统历史里记载的饶舌歌手式rap,并不适用于当代的商业社会。

表达的关键:一定要做到老母猪戴胸罩,一套又一套才行。
什么叫sounds smart,并不是察言观色擅长回应,而是擅长长篇大论的讲话,一口气说个3分钟以上不停的。

一般人不要说3分钟的话,就1分钟以前自己讲的是什么,再串联回来点题,都压根记不住,忘了。

这个能力不是天赋也不是天生,完全就是后天锻炼的。

任何一个合格的小学老师,都精通这个技能,只是他们讲解的知识较为简单,在商业场合表达中,传递的信息密度和难度稍大些罢了。

但这本身不是什么高级技能,只是很多人把它想的太困难了。

如何体面离职

离职是通知,不是协商,所以实话实说要离职就行。
但离职最重要的不是通知HR,而是通知自己的上司领导,先告诉他,由他转交给HR办手续。题主一开始就把离职流程搞错了,直接去找HR,很容易得罪人,得罪上司,属于非常典型的不懂事。
工作中打交道最多的是上司,而不是HR。
和上司提离职可以实话实说自己想离职的意愿,但是不要实话实说离职后的打算,比如说已经找到了更好的offer等等,因为人心难测,他可能对你使坏。
为了避免这种不必要的麻烦,最好的离职理由就是:离职时候强调自己如果不离职,会给工作和公司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所以第一步直接说想离职,领导如果接受了就挺好,如果不接受,再三挽留你,那你可以这么说:
最近太累了,身心俱疲,想休息几个月,暂时不想再工作了,如果继续工作,感觉效率和状态都不对,继续这么下去只会耽误公司的项目,会不断的犯错,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希望领导放行。
退工作群要不要说一些客套话,这个要请教上司,在上司同意离职后,可以直接问上司,那我自己悄悄退群,还是和同事们说一声呢?上司会告诉你的。
总体来说,离职不是一件积极的事情,不宜群里大肆宣扬,但是如果上司在群里公开了这个消息,你又不出来说两句客套话表达感谢,就显得很不给上司面子,不会做人。
所以退群怎么退,什么方式退,遵循哪种仪式感,要看你上司的喜好,有的上司喜欢什么也不说,有的上司喜欢群里搞个欢送仪式。每个上司不同,所以需要沟通。
离职前要不要给同事买礼物买零食?
绝对不要。
离职不是件积极正面的事情,不要大肆宣扬,哪怕有关系好的同事,也要私下偷偷的吃饭聚聚,不要在办公室里迎来送往。
离职后要不要发朋友圈什么的,没必要,画蛇添足。
与其斤斤计较退群,发朋友圈这些小事情,不如私发。
私下把真正对你有帮助的,你真的感激的,或者你认为特别有价值的同事。
每个人私发一下感谢,而且最好话术不一样,用点心。
这种效果比发朋友圈好,风险也比发朋友圈小。
当然如果你的话术都一样,那不如不私聊。

待富人群十个陷阱

这里列出极大的消耗人的财富、严重阻碍一个普通人成为富人的10个经典陷阱。全部是章工呕心沥血总结出的人生经验,每一条背后都有数千万人甚至上亿人吃亏。

第1,在还没成为富人的时候就拿出很多钱补贴贫穷的原生家庭。这会极大的消耗人的财富积累和创业进度,让人丧失成为富人的机会。

孝顺、友情、甚至是面子,被很多人看重,但是在客观上,如果一个人自己还不是有很多的钱的时候,哪怕是有点钱了,但是还不足够多的话,不足以建立一个稳定的、高收益的事业之前,如果大量的把钱补贴给不管是父母还是朋友,本质上是让你自己成为了别人的银行。

有没有利息先不谈,但资金本身被挪用,就意味着你可动用的资金减少了。这是赚钱的大忌。

第2,一有点钱就想着投资,尤其是投资自己不太懂的行业。包括但不限于股票、房产、理财和保险。不仅会极大地占用你的资金,而且会极大地消耗你的精力。本质上缺乏战略定力。

第3,消费主义是成为有钱人的大敌。尤其是月入10万以下的人,一旦进入消费主义陷阱,几乎就不可能再维持一个健康的财务状况,且会消耗巨大的时间精力。月入10万以下的人进入消费主义,此生不可能有任何成就。

第4,低价值的学历投资,不仅浪费巨量财富,而且极大消耗人的时间,还会让人好逸恶劳、形成攀比。包括但不限于没拿到奖学金留学的、本科不好非要考研的、家里借钱留学的、文科生非要读自费名校的。

第5,无效社交频繁的人,不可能磨练出强大的赚钱技能,因为时间都被浪费了。

一个月超过2次和没有任何生意合作价值的人聚会、吃饭、旅游、按摩、打牌、打麻将的,都属于无效社交频繁。每次无效社交都要提前约时间,算上吃饭交通至少5小时,如果旅游至少3天到15天,回来两天缓不过来无法进入工作状态。长此以往,这个人就废了。

第6,花大量时间和金钱学习和赚钱无关的事情的人,不可能成为富人,这种学习本质其实是消费主义。

学习瑜伽、但从瑜伽上赚不到钱,学习跳舞、但自己又30多岁了,学习健身、但自己又不是职业健身教练,没事跑马拉松,但自己又不是运动员。这些东西,都得自己花钱、搭时间进去,说好听点叫热爱生活,说难听点就是穷人的广场舞。说白了就是闲着没事干、又没钱的人找个花钱的事情让自己觉得生活充实一点。

毫无价值的穷人活动。

第7,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创业,又没打算做一辈子的,100%亏损收场。既浪费时间又消耗钱。大部分人都是因为不想打工了,但其实没有赚钱的能力,也没有做生意的经验,于是想着自己投资点钱当老板,但对这个事业并没有热爱,也坚持不下来,这种100%亏钱。

第8,和穷人谈恋爱的人不可能成为富人。

婚姻是二次投胎,对人生的影响甚至比原生家庭还重要,婚后的财务本质上是婚后换股各换一半。有钱男人必须找家境好的女人,女人必须找比自己能力强的男人,否则一定越过越差。这个不是大概率,而是100%。

第9,穷人打工时间太久,创业时间太晚,不可能成为富人。本质上还是贪图安逸,得过且过,风险偏好低。富贵险中求,穷人想发财必须承担更高的风险。但是这对人的技能、能力、素质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所以穷人变富很难。

第10,和贫穷的原生家庭保持太亲密关系的人,此生不可能变富。他无法超脱出原有的环境,就会不断地被周围的环境洗脑、影响和支配,不可能具有独立人格和自己的想法。他的上限不会超过他的父母。

2022/10/01

怎么接受升职

升职的形式有很多种,空降,竞争,旧同事,全新。

但升职的本质其实只有两种:

1,黄金岗位人人争抢,

2,烂摊子。

也可能有第三种:表面看黄金,其实是烂摊子。

不管是哪种,在领导正式认命你的时候,不要傻乎乎就接受了。

在找你谈话私下的聊任命的那一秒,就是你整个管理生涯最重要的时刻。

利用好这一秒,可以解决你90%的烦恼。

没利用,被动接受,麻烦很快就会接踵而至。

这一秒如何利用?

和领导多沟通,谈条件。

不要害怕多嘴多舌领导就收回任命。

如果领导收回了,说明这个任命多半是陷阱。

你问的多说明你对怎么干已经有想法有计划了,大部分人都很喜欢这种类型的人。

谈条件不是谈加薪水,而是谈信息情报和权限。

这个部门里的大致情况,领导是否了解,有哪些人不好管,哪些隐患,哪些人可以重点培养。

领导不知道,那前任能否麻烦领导告知,去约一下。

如果前任不配合,可否请领导帮忙牵个线。

遇到了好的下属要培养,能否跟领导争取资源,

遇到糟糕的下属怎么办,自己是否有权力整治,

部门未来是否有招人的自由。

等等这些,都要在领导任命的那一秒,就谈好。

嬴政任职王翦时候,王翦没有立刻答应,第一件事就是谈人,我说要60万人,大王必须给我这么多,少一个我就不干。然后是后勤钱财,我说要这么多物资大王必须给我多少,少一个子我就不干。

哪怕暴虐恐怖如秦始皇,也只能全权委托,满口答应,什么都依你。

现在一个企业小领导,不管是外企,私企,国企,都不可能有秦始皇这么大的威压。

那你就更应该谈条件了。

不要总是被动接受,闷声闷气。

和领导谈完后,作为主管上任的第一天,就是得和员工谈。

分开,私下逐个约谈,就像重新面试一样。

问一问平时的工作内容,对未来的期待,对自己有什么要求,还有是否了解其他同事的情况。

聊上个10分钟,和领导跟前任主管的对比,你就能判断出眼前这人是不是说真话了,这人性格如何,是否可以合作。

这种沟通和交流,是消除黑暗森林猜疑链最好的方法,没有之一。

如果没有沟通交流,直接就开始管,直接摆领导价值。

会让猜疑链大大加重,队伍更加难带。

职业规划重不重要

我说职业规划没任何屁用,最重要的是能力和offer待遇。
被一个小同学反对了,说必须先做规划,明白自己想要从事哪个职业,才能去培养相应的能力,不然连能力是什么都不知道。
这种就是外行乱抬杠,无知+愚蠢。
绝大部分时候都不存在你挑工作的情况,
而是工作挑你。
找工作不是自助餐,不是说你看到什么,你想要什么,规划什么,立刻就能拿到的。
绝大部分情况下是这样的:
你看到什么,想要什么,你投简历了,人根本就不要你。
这时候你怎么办?
你就傻眼了。
这时候你只能尽自己能力,去找几个offer,在这些offer里挑一个最不坏的。
所以不是规划决定了你,
而是实力决定了你。
那这个实力从何而来?
依旧不是先做好规划,再培养对应能力。
能力没有对应狭窄之说,而是通用的。
求职能力,实习经验,通用的职场技能,商业常识。
学习这些知识,不需要一定要先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自己对什么感兴趣,自己性格适合什么,一定要先规划好。
所谓的一定要先规划好,其实就是无知+懒惰。
无知就是根本不知道通用实力怎么培养。
懒惰就是知道了怎么培养,也不肯去做。
事实上,我曾经问过我所认识的所有成功人士这个问题:
你在大学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40多岁会从事现在的职业。
不单单是我,我还看了很多商业杂志做的调查,对各种成功人士进行的访谈。
调研结果惊人的一致:
所有人都说自己年轻时候想赚大钱,想成功。
但没有一个人在年轻时候会预料到,自己40多岁从事的具体工作,会是眼前这样的。
要么是没什么规划,走一步看一步。
要么是有规划,但手头的成功事业工作,和当初的规划完全不一样,规划白做了。
那既然这样,为什么他们还是能成功呢?
因为他们有实力,而不是有规划。
职业发展真的就跟高考没什么区别。
一个特别精通各种学校信息的人,可能什么大学都考不上。
一个不怎么懂这些,但是分数很高的人,能考进很好的大学。
分数不高,就是大学挑你,而不是什么你挑大学。
实力不够,不存在什么规划更重要,因为你会发现不管你怎么规划,所有的选项都很垃圾,都没什么好的,都在劝退。
至于求职时候遇到HR问你职业规划的问题,不是真的问你职业规划,而是问你「如果入职了打算怎么开展工作」,这个是考察你对工作的了解,和工作能力。不是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