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3

简单解释金融危机

 为什么全世界10次金融危机里有9次是地产危机?

 
金融危机的本质其实就是债务危机而已,而地产是最好的债务承载。地产之所以是最好的债务承载是因为它可以把债务传导到居民端——也就是房贷。只有传导到c端,债务才能最大限度的扩容。就好像没有c端销售的微商,所有货都在b端代理商手里,那么这个微商品牌很快就会死。而如果c端卖的好一些,这个代理游戏就可以玩的久一些。
 
债务和卖货没有区别,所有的b端债务最终还是需要击鼓传花到居民端,才能出清,才能扩容,才能有最后出资人——最后出资人就是背房贷的人。当然也包括了那些消费贷。
 
在所有的债务游戏中,在所有的债务链条中——政府和资本家是通过规则的制定来参与游戏,而居民则是通过出卖劳动时间换取劳动收入——也就是生命,去参与债务游戏。这是生态位的本质区别。
居民本质上其实是消费者。哪怕是在投资链条中——投资是一个美好的词汇,其实它的同义词是债务。只不过换了一个词而已。
从这个角度来说,买房从来不是投资行为——就是消费行为。
 
也从来不存在真实的"刚需",这只是政府、企业、专家、媒体等所有高生态位的利益媾和者所发明出来的词。
甚至从某种角度来说——所有的投资也都是消费行为。而且是更严重的消费行为。比你去买路易威登和爱马仕包还要严重的消费行为。这也是为什么男人虽然不喜欢买包,但是总是会比女人亏更多钱的原因。因为他们喜欢投资。
 
所有的债务都有一个核心环节——无论是国债,还是企业债,还是个人的房贷和消费贷款。债务的核心环节是——分期。
 
现金流的假象
 
现金流概念是依托于债务而产生的——哪怕你没有利润,也可以通过债务和营收去覆盖分期债务。
所谓的现金流游戏其实并不高级——无非是你能把每个月的本息还上,持续这个游戏而已,其实本质上都是资不抵债。只不过分期让你可以误以为你的现金流是正的。这当然是一种幻觉。
只不过债务扩张期的时候,你以为你在赚钱,债务传导不下去了,自然就会原形毕露——原来你还的大部分钱其实就是利息而已。
资产价格涨了,可以扩表,资产价格低了,就破产。这个游戏里的富人,其实都是"负人"。
这就是经济周期的本质——债务扩张周期就是上行周期,债务收缩周期,就是下行周期。扩表和修表而已。
 
那为什么债务会有一天传导不下去呢?
债务传导不下去从来不是产能问题,也不是货币问题。本质上是居民无法再承载这么大的债务了。
一个是生产力问题,一个是在既有的生产力体系下,真实需求不会无限扩张。因为全世界的总人口和总劳动时间是有限的。
好的经济周期,需要人口不断上升,需要科技革命创造全新需求,否则就一定会导致债务传导不下去。
当人口不再大规模上升,有效需求不足,又没有全新科技革命的情况下,就会发生大规模的经济危机。这个周期一般就是10年。只不过以前就是直接打仗了,现在打仗的成本很高,一般小国家就自己受着。
 
货币问题
 
货币超发从来不是本质问题,而是一个信用问题,或者说是一个需求问题。信用问题的本质是,有主权信用的国家不会过度超发货币,否则就会经济崩溃。需求问题的本质是你的货币市场有多大。
全世界都选择美元,是因为美国美国有信用,而不是有霸权。全世界不选择委内瑞拉的货币,是因为委内瑞拉要么政局不稳定,要么一超发国家就崩溃。从这个角度来讲,美国是公认的全球最有信誉的国家。
很多人以为美国是一个缺乏信用的国家,这是某些国家洗脑教育的结果。
 
房价问题

所以房价本身也不是什么本质问题。一个债务扩张问题,一个总需求问题,一个内循环状态下的货币信用问题。当然里面还有很多的技术细节。但技术细节不是框架问题。
为什么同样的限购政策,甚至北京上海更严格,而在这轮周期调整中,深圳会下跌的更大?
其实就是因为深圳的杠杆率太高了,全民炒房。而总需求并比不上北京上海。
那为什么深圳的经济比广州好,但在这轮周期调整中,深圳的房价下跌的比广州还大?也是因为深圳的杠杆率比广州高。
大部分来到深圳的人,其实并不想长期留在深圳,深圳很多来深圳买房的人,压根不在深圳工作,这得益于前几年深圳宽松的落户政策。但即使是在非常宽松的落户政策下,深圳和广州人口差不多,深户人口也是非常少的。至少比广州户口少一半人。
本质上还是杠杆率太高,有效需求不足,大量的人都是来投机的,并不是真的想留在这个城市生活的。本来深户的人就少,再加上连续交满36个月社保,有效需求更少了。
其实北京上海的限购政策比深圳严格多了,基本面也是比深圳好的多的。甚至广州的基本面也比深圳好。因为有效需求更大,这个有效需求首先就是户籍数量,其次是辐射的经济半径。
杠杆率太高,总需求没有那么大,债务就传导不下去了。以前是扩表,现在就需要修表了。干三年,休三年。
那以后能不能重回巅峰周期呢?年轻的时候一晚上打7炮,年龄大了自然只能7天打一炮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