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熟悉,所以应该天然的具有权威性,这是大众最认可的一个常识,而有一种人,似乎什么都懂一点,什么都通一点,这种人被叫做杂家,或者直接不友好地叫做懂王,在大众眼里,专家往往更值得尊重,也更接近成功,而这种懂王杂家,往往是不靠谱不成功的代名词,但是,有一本书会告诉你,你的专业可能一文不值,很多人的专业不但不会帮助你的成长,反而正是阻挡你成功的障碍,反而是这种杂家,可能是一种通才,更接近成功,也就是说通才比专才更容易成功。
这本书叫《成长的边界》,这本书提出一个颠覆我们常识的结论,专家并不见得比通才更优秀,有着更广度学习和知识经历的人,往往能够成为更卓越的人。
这本书的全名叫,《超专业化时代为什么通才能成功?》,在作者爱泼斯坦看来,极度专业化的学习其实毫无必要。一个真正的人才并非是专家型,而应该是通才型,尤其是AI时代以后,超专业化的训练,并没有必要,人类唯一比AI先进的优势,是人类能够广泛的涉猎。
在AI时代,培养一个专业人类的训练成本,已经或者必然会高于训练一个AI的成本,专才的市场一定会被AI侵蚀直到完全占据,但是AI在可见的未来,还很难成为通才。
很多人引以为骄傲的专业化,其实容易产生一个问题,即「如果你唯一的工具是把锤子,你眼里的所有东西都像钉子」。
如果一个人的知识和工具足够狭窄,那么他的认识和工具能够解决的问题,其实也是非常狭隘的,我们设想的,一个人只要提前开始训练,尽早地开始专业化的教育,那么就理所当然地收获一个领域的专家和精英。
这就是「赢在起跑线」的理论基础,也是精英要不要提前规划的问题。
赢在起跑线,到底是不是正确的?
上世纪的德国政府资助了一场大规模的教育研究,研究者选择德国100所幼儿园,其中50所开展了所谓「早教」,另50所就是传统幼儿园,以玩乐为主。
在长达数十年的跟踪调研中,研究者得出了一个结论:早教,能在2-3年的时间中,让孩子在学习上的表现领先于同龄人。但,也真的只是2-3年而已。
明显的分水岭在小学四年级,「玩着长大」的孩子不仅会追平这个「领先优势」,并且不会被逆转。
为什么会这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