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
做燃料棒,不做干电池。
2025/10/18
赚钱的事情不会公开跟你讲
如何应对随礼?
2025/10/17
如何看待别人对你的评价?
接受他人评价,杀伤力最大的,是高位者对你的评价低。甚至否定打压你的人,是你崇拜向往的人。这个几乎是一个无解的困境。
蒋中正做过黄埔军校的校长,当年的学员里人才无数,精英辈出。这其中有两个人,一个叫林彪,一个叫徐向前。
这两个人的水平高到什么程度呢?
哪怕是纵横上下5000年评比,整个中华5000年的军事史上,这两人都算得上是军神的水平。
然后这两人被校长是怎么评价的呢?
对徐向前的评价是:
长相平庸,土气木讷,不善言辞。资质平平,不会有出息。此人不可用。
校长对林彪的评价是:
黄埔军校人才辈出,林彪算什么,普通学员而已。
但是到了苏区反围剿时期,校长对林彪的评价就变为了:
要重视那个林彪,虽然他在黄埔军校内非常低调,但他是不容小觑的对手。不要以为他在黄埔不显山、不露水的。此人胸有丘壑,是当代韩信,这几年交战,更让我有这样的感觉。
在黄埔军校时期,徐向前和林彪都是普通年轻人,对自己的个人未来前途都不知去向,十分迷茫。而他们能够接触到的社会顶级大人物,恰恰就是校长。偏偏被校长下了这样的论断,不堪大用,不会有出息,很嫌弃他们,根本不愿意接纳他们。
那他们对这件事怎么看的呢?
是像今天的年轻人一样,内耗,纠结,难受,抑郁,陷入自我怀疑吗?
没有,他们是直接否定校长:
此公高高在上,操弄权威,缺乏基本领袖魅力,不是明主,不足以追随。
这个才是杰出人才的关键素质:
敢于否定权威,不接受权威的打压和评价。
其实不单单是林彪和徐向前在人生早期有过这样的遭遇,毛也是。
毛刚毕业已经20多岁年级很大了,比现在很多人考研毕业年纪还大,在北大做图书管理员的时候,周围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让他非常激动,想去和他们交流。
这些高级知识分子,看到这个穿着破烂,面容土气的乡下穷小子,都是鄙夷不屑,根本没人愿意搭理他。
他们口里说要救中国,实际上阶级意识非常强,对比自己阶级低的人非常的鄙夷不屑,高高在上。
胡适就曾得意洋洋地说过,毛想来入我门下做我的学生,被我直接拒绝了,为什么?因为他水平太低,根本不足以来当我的学生。
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更是因为家境优越,校内名声地位显赫,当时做了学生会主席,看毛不顺眼,直接扇了他一耳光。你看,哪怕那个时期,学生会主席也不是东西。
因为毛的各种成就,在世人眼里都是极度的神化,所以很多人认为毛的遭遇并不能激励到自己什么。大家如果真的被大人物,甚至是社会顶级的大人物所否定,可以多想想徐向前和林彪的例子。
长期感情要以已有的长期同居为基础
中国真能在稀土上卡住美国?
冷知识:荤是什么?
澳大利亚人种(Australoid)
如何养成珍惜时间的品质?
2025/10/16
爱是有级差的
仁爱和博爱,仁爱的爱心是从家庭关系产生,从最近的血缘关系延伸到族群国家,从小爱到大爱。博爱是相反的,从大爱开始,不讲小爱。
西方社会,出现了许多爱巴勒斯坦人、恨同胞的现象。这种对八杆子打不到的人爱是如何产生的,很难解释清楚,大多是政治洗脑的产物。有些博爱可能是叶公好龙,他们爱巴勒斯坦人,但是如果把她放到中东和巴勒斯坦人一起生活,她会一百个反对。
我对以前网上的助学免费午餐之类的活动一向嗤之以鼻,我认为一个人如果想帮助别人,首先应该帮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老家的穷亲戚,老乡,其次是本省人、本国人,最后才能考虑非洲人和外星人。
现在的人爱心都是反过来的。先关心一辈子都打不到交道的巴勒斯坦人非洲人,对家人漠不关心,这种爱心必然是虚假的。建立在这种博爱基础之上的社会关系必然会导致混乱,混乱的价值观、道德观。
2025/10/14
爱情在婚姻中,从不必要到必要
按照费孝通《乡土中国》的理论来解释,乡土社会中,人们聚族而居,一般是三代共居的家族形式,家族是事业群,男女的结合属于阿波罗式的婚姻关系,主轴是父子,目的是为了家族的繁衍壮大。所以爱情不但无益于家族的事业,反而可能是有害的。
爱情是不稳定的。如果男女出于爱情而结合,那么当爱情消失,家庭就瓦解了。这就是为什么办公室恋情总被明文禁止,因为有碍于事业。故而传统的婚姻关系是排斥爱情的,中国古人形容一段理想的婚姻会用"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我们可以仔细体会一下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贵族阶层同理。夫妻的结合与爱情无关,而是一种结盟。二人当然也会发生性关系,甚至彼此相爱,但这并不影响结盟的本质。在贵族看来,爱情与性一体,婚姻与利益一体,一码归一码,互不影响。故而很多贵族会公开地找情人,不避讳自己的配偶,这并不是因为夫妻关系恶劣,恰恰相反,这是因为他们的夫妻关系是更紧密的利益联盟,不会被裤裆里这点屁事影响。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剧《纸牌屋》中,木下先生和记者乱搞之后回家,夫妻二人对此事轻描淡写地聊了几句,全然不当一回事。然而夫妻二人没有爱情吗?自然是有的,而且感情非常好。这就是典型的贵族逻辑。
但以上的理论只适用于"家族"这个概念。"家庭"则是完全不同的。
工业社会以后,新的生产模式使得普通民众阶层无法维持家族式生活,聚族而居的格局被打碎,农民进城打工,两代共居的"家庭"取代了三代共居的"家族",成为社会最常见的基本构成单位。
自此,家庭的主轴由父子变成夫妻,那么爱情就变得极为必要了。婚姻关系由阿波罗式转为浮士德式。夫妻关系需要爱情来维系,爱情一下子从被压制的洪水猛兽,变成了人人歌颂赞美的最美好事物。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诗歌戏剧中发现。古典时期的文艺作品大多并不歌颂爱情,偶尔有,爱情的双方是否夫妻关系也是存疑的。
当然了,其实主要的并不是时代,而是家族或家庭。在古典时期也有很多两代共居的小家庭,因此也会有一些歌颂夫妻爱情的作品,只是不作为时代的主流。
我们生在这个"爱情"被歌颂的时代,就容易以为这便是天经地义的,但其实无论是从时间的维度去向前向后看,还是从阶级的维度向上向下看,就会发现没有任何事情是天经地义的,也没有任何事情是没有原因的。
在这个时代,家庭是社会最小也最重要的组成单位。为了社会的秩序,政府一定要支持有利于家庭稳固的现象,打击不利的现象。所以"情人""出轨""嫖娼"之类的行为被认为是不道德的。
当然了,在研究完毕之后我们还是要回到现实生活,回到自己所处的时代,做自己这个阶层的人该做的事,遵守这个时代的规则。不然容易精神分裂。
2025/10/13
当代驭民术
驯化脑回路的方法很多,目前来看,就是让人高强度劳动,把人的时间塞满,让人没有闲暇思考,然后设计一些社会整体物质比拼的KPI,让人无法停下来,不敢停下来,以及在人为数不多的休息时间里,用提前设计好的洗脑短视频攻击人的思维,强化人必须参与内卷的认知,这个组合就属于商鞅驭珉五术的"疲+愚"。
另外的三术,辱和杀在当今社会不太多见了,但是弱仍然全方位的——让人背上各种贷款,或者诱导投资理财破产,经济上保持不自由,必须持续打工。
至于那些总是天马行空的群体,有可能属于创造型人才,对创造型人才要采取收买加拿捏的办法,必要时候让渡一些经济利益也是可以的。
一般人该怎么关注ai
2025/10/10
择偶上别想着有钱了能找补
清国晚年有多昏聩?
2025/10/09
技术是如何攒出来的
科学原理是全世界共享的,也是无法形成壁垒的,一经发现,就全世界共享。
只有技术才能构成壁垒,它是科学原理的应用,也可以说,它是一种“秘方”。
技术说是“秘方”,也没什么好神秘的,大多数的技术研发,是基于科学原理下的试错。
只要试错的次数足够多,这个秘方就会被发现,或者说,就会无限逼近原理所允许的上限。
但你攻克技术的动力在哪呢?
为了单个技术,是没有动力的。只有做成完整的产品,打通市场与应用,你才会有动力去攻克技术难点。攻克技术难点的行为,才能获得资源。
所以工程实现,也就是攒技术,非常重要。
完成大工程,打通市场与应用,才能让技术攻关获得资源,你才有机会掌握技术。
像香港新加坡这种地方大学的理工科,我不理解它有机会掌握什么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