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31

买房,不存在又好又便宜。
现在,房产是各阶层人士高度关注的焦点,无数人在研究。开发商的定价都是大数据做支撑的。你个人的几个小时研究,很难找到什么大便宜。当你突然发现一个又好又便宜的房子时,不要太早高兴,实际上可能有你不知道的原因,例如下雨天漏水,隔壁邻居养大狗,楼上邻居一天到晚打麻将。
很多人卖房子,不会告诉你实际原因的,往往是两个托词,出国或置换。换位思考,你会无缘无故把房子便宜卖了吗?不可能的。开发商不会,房东也不会。
郊区房子,又便宜又漂亮,市区又破又贵,这是有原因的。因为二手房的键盘侠数量级不同。年轻人买房,一般是先在工作地附近看,很少会去二三十里以外的郊区。当你五年后要卖房子的时候会发现,市区房子,一个星期就拿到定金了,郊区房子,一个月都没有人正儿八经来谈。
确认市场价格,并不复杂。你去某个区域看十套房子,互相比较一下,就知道市场行情了。现在的二手房,中介垄断了信息,操纵了价格。即使出现几个不懂行情的250,中介也会消灭差价(卖高了,中介分成),不会把便宜留给你的。
买房,更多的精力要放在房子本身,确认符合你的期望值。户型,采光,质量,装修,上班距离,学区,噪音,污染,邻里关系,禁忌等。价格是最后一步:减五万就签字。
房产增值是客观事实,利益的来源,不是房东让价,而是时间的沉淀,岁月的积累,市政配套的完善。往回看五年,当年每一个哆哆嗦嗦上车的人,都是赢家。

2019/05/29

论文常用词汇i.e.,e.g.,etc.,viz.,et al.的前世今生

前言:

今天写英文论文,刚好用到that is to say(也就是说),突然想起平时阅读文献时的表达方式i.e.,就想着查一下它的词源,一查之下,才知道i.e.是拉丁文的缩写,原词为拉丁语id est。而且,无独有偶,像平时文献中遇到的e.g.,etc.,viz.,et al.等『注意是缩写,有.号』,也都是拉丁家族的成员,下面就简单梳理下上述的几个缩写词。


v2-e956d7918c7eea20f326754cd14f2be8_b.jp

正文:

(1)i.e.id est(“that is” , "in other words"。进一步解释用,意为:也就是)的缩写。目的是用来进一步解释前面所说的观点(不像后文的e.g.那样引入实例来形象化),意思是“那就是说,换句话说”。

例句1:Each of these items are actionable, i. e. you can actually do them.
例句2:The film is only open to adults, i.e. people over 18.
例句3:And you have to cross reference this time/effort analysis to the results (i.e., the bugs) that the effort yielded.

注意:

  • 使用时,i.e.的第一个"."不要漏掉。
  • 它后面最好紧跟着一个逗号,再跟一个解释。(看大量例句,发现有些句子的确省略了逗号,见例句1和例句2)
  • 为了方便记忆,可把"i.e." 与 "in essence" 联想起来。



(2)e.g.exempli gratia("for example; for instance;such as"。举例用,意为:例如)的缩写,其目的用若干例子来让前面说法更具体,更易感知。

例句1: I like sports, e.g., football.
例句2:I like most of sports activities (e.g., football).

注意:

  • 在使用中,e后的“.”不要遗漏。有人常常写成eg.。
  • 为了方便记忆,可把"e.g." 与 "example given" 联想起来。
  • 在使用中,最好把e.g.连同它的例子放在括号中,如例句2



(3)i.e.和e.g.的区别:

以例句为例

例句1:I like to eat boardwalk food, i.e., funnel cake and french fries.
例句2:I like to eat boardwalk food, e.g., funnel cake and french fries.

例句1表示只有 funnel cake and french fries这两种boardwalk食物,而且这两种我都喜欢。例句2表示我喜欢boardwalk食物,比如 funnel cake and french fries;但是诸如snow cones and corn dogs等其他类型,我也可能喜欢。



(4)etc.et cetera(“and so forth; and the others; and other things; and the rest; and so on"。举例用,意为:等等)的缩写。它放在列表的最后,表示前面的例子还没列举完,最后加个词“等等”。

例句1: I need to go to the store and buy some pie, milk, cheese, etc.

etc.常常被误写为ect.,这是因为很多英语的c在t前(c在t后的很少)。

注意:

  • etc.前面要有逗号。
  • 一般不要在e.g.的列表最后用etc( 在including后的列表后也不宜使用etc)。这是因为 e.g. 表示泛泛的举几个例子,并没有囊括所有的实例,其中就已经包含“等等”,如果再加一个 etc. 就多余了。
  • 例如这是不恰当的: Writing instructors focus on a number of complex skills that require extensive practice (e.g., organization, clear expression, logical thinking, etc.)



(5)viz.videlicet( "namely", "towit", "precisely", "that is to say"。进一步解释用,意为:即)的缩写,与e.g.不同,viz位于同位列表之前,要把它前面单词所包含的项目全部列出。

例句1:The school offers two modules in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viz.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该校提供两个模块用于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即语言教学的原理方法和应用语言学。)
例句2: In this paper, a new TDNN architecture with two input variable, viz. wave form and its phase difference, is developed to reduce the grain noise.(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TDNN结构用于降低粗晶材料结构噪声,该结构具有波形及其相位差组成的双变量输入。)

注意 viz.后面无逗号。




(6)et al.et alia("and others; and co-workers"。在引用文献作者时用,意为:等其他人)的缩写。它几乎都是在列文献作者时使用,即把主要作者列出后,其它作者全放在et al. 里面。

例句1: These results agree with the ones published by Pelon et al. (2002).
例句2: Clegg et al. (1995) explain that in the electronics industry linear-programming models can be used to analyse the viability of the recovered parts in remanufacturing.(克莱格等人(1995)解释说,电子行业的线性规划模型可以用来分析在再制造过程中回收零部件的可行性。)

注意:

  • 人的场合用et al,而无生命的场合用etc.(et cetera)。
  • et后不要加“.”,因为et不是缩写。另外,与etc.不同,et al.的前面不要逗号。


v2-e956d7918c7eea20f326754cd14f2be8_b.jp

结语:

上述缩写词之所以在现代科技文献中广为使用,可归结为语言和文化的惯性所致。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在中世纪,天主教会对知识分子的生活和书面语言的影响巨大,而天主教僧侣主要是用拉丁语写作或传播当时欧洲流行的话题。当僧侣用日常英语写作但英文单词又没有相应的词汇时,自然会从拉丁文借用类似词汇来描述(有点像通假字的感觉),或者从拉丁文派生英语词汇。长此以往,英国知识精英继承这些词汇,即便天主教会衰落之后,仍惯性地使用这些源于拉丁的词汇(另起炉灶,重来一遍的成本过于高昂),当然也包括一系列的拉丁缩写。

注意:拉丁缩写只在书面语中使用,平常口语是用现代英语词汇。比如i.e.用that is。读音既可以用现代词汇的that is, 也可读其拉丁文id est。当然更直白的是按字母音读"Eye eee"。


v2-e1596e694d6f0462e3f8faf4d33d98fc_b.jp

参考资料:

  1. 有道词典解释
  2. 维基百科
  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10768-1112873.html>








欢迎关注专栏人类群星闪耀时,欢迎投稿。此专栏——旨在把我们的社会中精彩有趣的知识分享给你~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薛动谔的喵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2019/05/28

黑格尔看中国历史及中国文化

黑格尔认为,人类文化的发展是分阶段的。中亚文化代表了人类文化的少年时期,人类文明在那里发源。希腊文化则是青年,表现出生机勃勃的活力。罗马文化是壮年。而日耳曼文化是成熟理性的老年。

那么中国文化呢?黑格尔说,中国文化是幼年。

黑格尔在他的著作中这样评论中国文化:
孔子的教训在莱布尼兹的时代曾轰动一时。但实际上,在孔子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
孔子所讲的只是道德常识,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儒家经典《论语》也没有多大价值。从内容上看,孔子要求臣对君、子对父以及兄弟之间尽义务,但这种义务并非出自人们自由的内心情感。
从表达形式上看,《论语》充满警句箴言,反复申述,毫无出色之点。"为了保持孔子的名声,假使他的书从来不曾有过翻译,那倒是更好的事。"

黑格尔还说,"孔子的哲学就是国家哲学",中国的道德学说是为砖制的政治服务的。
说到造成中国落后的原因,黑格尔认为是中国人内在精神的黑暗。中国是一片还没有被人类精神之光照亮的土地,在那里,理性与自由的太阳还没有升起,人还没有摆脱原始的、自然的愚昧状态。"凡是属于精神的东西……都离它很远"。

在《历史哲学》中黑格尔这样给中国下结论:这是一个彻底的、奇特的、最具东方性的东方国家。中国人把自己看作是属于他们家庭的,而同时又是国家的儿女。在家庭之内,他们没有人格;在国家之内,他们同样缺少独立人格,因为皇帝犹如严父。

来看看黑格尔关于中国的一系列"名言警句"。
"在中国,皇帝就是家长。法律与道德不分,唯一意志就是皇帝意志。"
"历史从中国谈起,可中国停留在世界历史之外。"
"中国政府完全建立在家庭的伦理关系上。皇帝像父亲一样,掌管一切。百姓像儿子尽孝道。一切都得服从。在中国,家庭的义务具有绝对的约束力。各种义务都是由下而上,却没有从上往下的。"
"在这种家长制的国家里,臣民都是些未成年的孩子。中国属于幼年文化,人的精神无法独立,更谈不上自由,他们像孩子那样一味服从,依赖父母。而皇帝是他们的绝对家长。"
"中国人没有荣誉感。残酷的体罚,随时随地发生。父亲对儿子,皇帝对大臣,官吏对百姓,上级对下级。"
"中国人没有荣誉感,自卑。所以导致道德败坏,欺诈成风。"
"真正的信仰自由,在个体本身完全不依赖外在动力的地方才有存在的可能。在中国,个体没有这种独立性特征。中国只有迷信,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宗教。"
"中国所有的科学与技术都是原始的落后的。"
"孔子的著作里,虽然可以找到正确的道德格言,但是其中不乏兜圈子、反思和回旋。"
"他们自称比欧洲人先发明了火药,可是耶稣会教徒不得不给他们浇铸第一批火炮。"

2019/05/27

可致肝损不完全名单

何首乌、补骨脂、延胡索、大黄、决明子、附子、 土三七、雷公藤、黄药子。消核片、天花粉和壮骨关节丸等。麻黄、艾叶、银杏叶、芦荟、猫爪草、波尔多茶、壮骨关节丸、乳腺通胶囊以及青蒿素等。小檗科八角莲、豆科补骨脂、石松科金不换、大戟科七日晕、首乌片、小柴胡汤。——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刘成海

2019/05/26

转发:公司招聘黑话


表面:能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
实际:加班很多
表面:能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
实际:996/997式加班
表面:包三餐
实际:早晚都得加班
表面:抗压能力强
实际:需要BD,能背锅
表面:弹性工作制
实际:有加班费算我输
表面:零食饮料随便吃
实际:我加班很多

五线制造业

群友制造业老哥讲述内地五线城市制造业创业经历:

1,整个社会形态和商业不适合创业。

2,广东一天能搞定的事情,内地需要一星期。比如开磨具,当地没有模具加工,模具还得从广东调,商业效率下降。

3,员工的生活是悠闲的,办公室文员一个月2800,很满足。

4,生产成本统计下来,反而比沿海高,两个原因,配套不完全,商业效率低,包括生产效率等,测算下来,比在广东高了15%,但制造业平均利润率只有5%,压力巨大。

5,只能硬着头皮硬上,争取一年内总成本降低10%,和广东缩小到5个点的差距,然后之后两年追上广东。

6,人工地,房租低,结果单件成本反而高。

一种提前交代的方式

仅对于多子女家庭有用。

如果老人身体不是很好,又晚年丧偶,建议提前准备几张银行卡,每张卡里放个三五万。然后把子女聚集起来,对他们说,万一身体出现状况要急救,就让子女用这里面的钱救急,先把命抢救过来再说,这都是老人自己的钱。
而且所有子女都在现场拿了钱,也不是很大的数字,私吞很没面子,十几万也够先救活再谈后续的事情。

为啥想到这么个事,前几天有个案子一老人长期血小板偏低,忽然在医院吊针的时候脑溢血突发,这个病严重起来就是一拔管子就死人,要治疗必须开颅手术。
几个子女都不肯出钱治疗,意思是要么大家一起出,只要其中一个不出钱,另外几个就觉得亏,而且就算花了天价能否治疗好还是一个问题。治疗好了后期照顾和护理也是很大的成本,本来给老爹治病的事情,变成兄弟姐妹之间吵架当年谁拆迁得益多,谁得益少的撕逼大战。

所以老人拿个十万放子女那里,卡留着自己名字,不开心了可以去挂失。真遇到急用的时候,子女之间互相骂归骂这10万肯定用在你身上。否则你再有现金子女也取不出,子女也都有小家庭,不愿意动用自己的钱填这窟窿,还不如事先给一部分。

2019/05/24

增高

很多人都因为身高问题被女孩子拒绝过…这里简单和大家说一下怎么处理身高问题。

物理增高:
1、请搜索中国10大增高鞋厂商,然后淘宝买鞋子、增高垫等…最高增高8公分,完全看不出来穿了增高鞋…

2、烫头,头发蓬松些或者飞机头或者高偏分头

3、心态,提炼自信,直到你自己都不在乎身高…这个是个长期活儿,多看我微博和文章…不定期讲解

2019/05/21

看看法学教授对婚姻的解读,一起涨姿势。 ​

看看法学教授对婚姻的解读,一起涨姿势。 ​
e0645f27ly1g2bdfkz8h8j20ribx4kjm.jpg


我对读书的理解

文/陈宇
2019.04.24 02:00

最后的最后,我分享下我自己对于读书的理解。
过去的世界知识是被垄断在少数人手里的。因为读的起书的人少之又少,这些人把握了话语权,从而显得特别牛气和傲娇,觉得自己说的话都是对的,其实这都只是一种虚幻的认知罢了。这也是为什么微博崛起以后,很多我们曾经觉得牛气的人物,都在日益褪去光环。其实并非是他们真的很牛气,而是因为掌握了稀少的资源,然后构建了门槛,让社会觉得他很牛气。这个就是阶层的出现的核心,过去的教育权是被垄断的,只有少数人才能拥有教育权力的时候,自然就出现这种情况。
但是随着知识门槛的不断下降,同时互联网的出现,又使得世界越来越平,知识的话语权不在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找到自己想要的知识。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决定你这辈子是否跟人不一样的核心已经并不在于你是否能接触到更高深莫测的知识或者进入什么样子的学校,而在于你自己的选择,你选择看什么样子的东西,接触什么样子的知识,关注什么样子的人,进入什么样子的圈子……最终决定了你这辈子会成为谁。你的眼界,你的选择,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决定你最终的状态。这个世界走到今天从来不是没有选择的问题了,而是你愿意选择谁的问题。珍惜这样子的世界,他是五千年来未有之格局。
这段话其实还有个很重要的潜台词是什么呢?是学会选择。选择太多的时候,往往也是最容易沉沦的时候,任何事情都是一体两面的,他给了你好的可能,与此同时它带来的负面就是给了你更差的选项。现在的世界知识也很泛滥,导致你选择合适的知识也变得更为困难。
很多人跟我说,读书让人智慧,让人更美好,我从来不这么觉得,因为大部分世面的书都很糟糕。你读了糟糕的书,你成为美好的概率其实是很低的,所以最终是否让你变得更美好的并不是读书,而是读说明书,学会选择。我自己觉得书籍在人类进程中的定义会发生很多改变,书籍是知识的载体方式之一,知识的传递过去通过书籍,未必意味着未来也必须通过书籍。过于拘泥书籍本身,并没什么实际意义的,而且就我自己认知而言,大多数的市面上的实体的书籍是越来越不值得读的。因为世界变得太快,过去你认为是经典的书,用不了三年,时代变了可能就成了反面教材,而你可能还没有读完,他所阐述的道理就过时了。所以,如果还是选择跟古人一样期望通过读书本身去了解世界,我个人感觉大面积是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了。当然这个与出版书的繁琐复杂是有关系的,一本书定稿到最后审批出版,至少一年多时间,等你读到基本上两年左右了;而世界变天,这个时代大概也就只需要两年,你会发现你读的很多逻辑都被世界给颠覆,这个就是现实。所以,你付出了很多时间去读已经过时的知识,显然是性价比非常低的事情,性价比非常低。还有个很大的原因是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书,其实是非常没有水平的,压根不值得读,核心是因为不赚钱,导致很少有人真正潜心静下来写有营养的东西给大家。我自己的三本书,大概卖了七八十万册销量,这个数字在金融行业里应该算还可以的数字了。因为这个行业的整体从业人员是很少的,愿意看我们写书的人就更少之又少了。 但是即使如此,我在书籍上赚的钱大概也就是我一年接待朋友吃饭喝酒顺便打打麻将的钱而已。这个就是中国出版业的现状。书籍定价是非市场化的,我最早跑到出版社去说,我自己的书定价我自己定,亏了全部算我的。不是我想多点钱,实在是不想自己写的书跟一堆糟糕放一起定价,有些丢人。市面上一堆糟糕书,东抄袭西抄袭,定价五十块,老子没日没夜写点感悟,也定价五六十,感觉实在是太丢人,仅此而已。我跟他们说,如果没人买,我大不了丢在家里,自己躺书上玩,也无所谓啊。结果被出版社说,不可能的,会被认为认定为扰乱市场秩序,于是最后也就作罢了。
金融类的书籍跟普通大众喜欢读的小说啥的最大区别就是受众窄,但是专业性相对较高,从而销量势必会少很多,同样一本书,唐家三少可以赚几个亿,我们最多就几十万块钱,那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呢?那就是人家可以没日没夜的写书,我们就不会了。因为明摆着不赚钱,还没日没夜去写书干什么呢?吃饱了撑的。越专业越想写点深度的人就越不会花时间去写书,因为机会成本很高,从而导致真正值得读的书就变少了很多,你很难读到。
我们去看国外很多工具书的定价大概都在几百万到几千之间,还有很多约束条款,例如不允许复印、影印。只有如此,才能让这些相对高端书籍有生存空间,否则一定没人会写出有价值的东西,其实只有市场化才能逐步让价值和价格对应起来。这个完全是市场可以去决定的事情,压根没必要去行政约束。
像我们的书籍,说实话,不愿意看的人哪怕定价再低,白送给人,其实大多数人也是不会去看的。而真正想看的人,压根也不介意拿个几百块钱千把块钱来看。带来的结果就是与其莫名其妙去卖一百万本还不如卖出一万本赚的钱要多的多,也是很好的筛选客户群的办法,为值得的东西买单,其实才是我们愿意交的读者,免费或者廉价获得的读者并不会珍惜我们写的东西。
最后一般来说写金融等专业书籍的人就归纳为几种:
第一种就是典型的像我们这样并不差钱,但是喜欢得瑟,好为人师,所有经常没事写点东西,顺便出出书。当然也有很多人纯粹就是为了提升知名度,用来包装下自己。所以很多就是找个人捉刀,然后找个出版社付点钱,出本书,就可以了,至于有没人看也压根无所谓。所以这类人出的书里最后结果就是良莠不齐,好的会很好,差的也很差,本质都是因为不指望这个赚钱带来的结果,玩票的性质必然的结果。
第二种就是专业书籍非专业化,把好端端的金融专业知识写成跟武侠小说一样的,缺乏基本常识,迎合观众口味,好处是拓展了用户群,把本来专业领域的东西变成了非专业人群,然后销量大幅度上升,最牛气的就是《货币战争》,赚了不少钱,坏处就是不严谨,意淫和想象居多,普及了多少人,估计就是坑了多少人。
第三种就是专业人士写的专业书籍,一般都是研究使用或者小范围参考用途的工具书。这种人最惨,赚不了多少钱,还得自己贴钱,也没多少出版社愿意出,关键是过于冷僻,你找起来也非常难,一般情况下还找不到,这个是最为可惜的事情。
其实大家想象下,三十年代的鲁迅能通过写稿子,大概就能在北京上海养起自己一家人还有余力救济别人,说明那时候写点东西给的稿酬还是不少的。只有产生价值的人愿意持续不断的获得跟价值匹配的价格回报的时候,社会上才会有人愿意出创造价值;而社会无法给予他们这种回报的时候,他们必然不愿意去产生价值,从而价值就消失了。这个也是为什么现代图书虽然大幅度增加,但是真正值得读的书大幅度变少的核心原因。我也懒得去出书也是这个原因,不赚钱的时候,凑凑热闹,成本不高可以,但是费尽心思去折腾意义不大了。这本书前前后后折腾了一年半才出来也是这个原因,不着急,慢慢来的结果。
所以,很多人说读书让你认识世界,我觉得在这个年代是不靠谱的,古代的人是没有办法获取知识,只能通过读书。现代人有的是方式获取各种知识压根没必要在坚持读书这条路。
就我自己而言,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认识和结交那些有丰富经历和对世界认知的人,去跟他们交流,去跟他们思辨,这个在古代是不可行的事情。古代人出门找个读过书,有点见识的人,估计比找只老虎还难。方圆几十里,读书人没几个,出过远门的人估计都没几个。你好不容易听说某个人很牛气,你去找他一走要几天几夜,人家见不见你还是个问题,见了估计聊个几个时辰的,代价太大,成本太高,所以只能读书。而现在呢,资讯发达,勾搭工具甚多,你用心点,总能找到不少人跟你扯扯的,这样一定比你读几本书有价值。同样都是外界告诉你的东西,我自己觉得看书还不如听人扯淡,更快更有价值,而且更直接,互动的效果也更好,所以,知识的传递并非只有书籍这样一条路可以走。
第二就是多看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不了解的书,多认识一些跟你性格不同,癖好不同的人。人如果总是跟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都是看自己喜欢看的书,最终的结果,其实只会让你的世界越来越狭窄很平庸。年轻人尽量不要给自己设限,世界很大,很多你不认识不了解的东西,并非是不好的,甚至并非是你不喜欢,只是你不了解而已。所以就是很简单的逻辑,因为你没有足够的经历,所以你缺乏足够的经验去辨别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从而经常做出错误的选择。我经常跟人说,你又不是个多成功的人,你怎么可以根据你过去的经验去做出未来的选择呢?如果你过去很成功,那你用经验辨别世界还或许可以。你过去如此平庸和普通,你还套用过去的经验,那说明你的未来一定只会更平庸和普通啊,你的所有的经验都不值得借鉴啊。所以,我往往会建议他们要去听那些我们认为可能不对的观点,反而比他们自己做正确可能性要高。读杂书,听不一样的观点,会让他们修正对这个世界的很多看法。
从这个角度理解下去,我一直觉得人生很多事情大抵是注定的。这个注定未必是说,某些事情必然会发生,而是大抵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能做成什么样的事情,这个很多时候是确定的。我们的现在都是被过去所决定的,我们的未来也一样被现在的自己所决定。过去的点点滴滴的生活经历和积累,决定了你得价值观,你的世界观,决定了你看问题的方式方法,让你潜意识的用你最擅长和最有安全感的方式去做你认为正确或安全的事情。
偏好风险的人,每天折腾风险,厌恶风险的人,每天厌恶风险,盲目相信别人的人盲目相信,总是怀疑一切的人怀疑一切。每个看上去所谓独立思考,客观冷静分析的结论,很大程度上也只是每个人自己所认为的客观,独立而已。事实上,再傻的人,说出的再傻的话,在他的脑子里,其实也是有非常充分和严谨的逻辑体系的。世界就是这样的构成,每个人的过去无法改变,导致现在被决定,最终未来基本也被确定。 从这个角度讲,我经常鼓励人多去看去听各类信息。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不断的提升你自己对信息处理的能力,而这个能力则更好的提升看世界,看人生,看社会的能力,最终他们决定了你能走多远的路,到多高的位置。
在我的小红圈里,就经常有人讨论信息多杂乱的问题,我给他们的建议就是与其抱怨信息太多,不如提升下自己的辨别信息的能力,而不应该把自己缩回去,指望别人给你准确的信息。这样的话只会让你们的路越走越窄。我每天要看大概几十篇各种各样的文章。我有19个微信号。每天接受各种的信息。我从没有想过说要去拒绝这些信息。我就是通过不断对比和辨别这些信息,训练成了一种比较好的直觉。就是我可以一眼就可以看出哪些信息值得我关注了,哪些不值得我关注。跟人也一样,我大概可以聊几句话,就可以知道哪些人可以去聊,那些人可以不用去理他。
一个人如果总是接收确定的信息。他其实是很容易被带到沟里的,形成思维的定势。 所以大概三年前我发过一篇文章,里面说被动阅读的人比主动阅读的人更有机会。什么叫被动阅读?被动阅读就是那些你无法改变的阅读内容。例如报纸。不管你喜欢看还是不喜欢,看它都印在上面。而正因为你无法选择,所以你就会看。就可能会获得一些跟你认识不一样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可能会改变你的人生。
主动阅读是指那些你可以选择读和不读的东西。手机出现以后,被动阅读大量减少,主动阅读大量出现。像现在所谓的人工智能算法,然后给你推送你想要阅读的内容,都属于主动阅读。你所接触的信息,到最后都是你自己想接受的信息,而且越来越精准。最后你就认为世界就是你想象的那个样子。但现实并不是这样,只是世界让你看到了他想让你看到的东西。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大量的、主动选择信息的结果就是最后你的生活就会越来越窄。所以我从来不去考虑这个问题。不管什么人的微信,我都会加。
那是因为他们可以让我接触到不同阶层所考虑的问题,朋友圈的内容是无法选择的。所以通过朋友圈,我可以看到各个阶层,所思考的问题。看到不一样的世界。不会固定在某一个阶层或者圈子。这个其实是很重要的,很多发财信息最开始都不会在主流的圈子里面流行。往往是从边缘化的圈子开始,而边缘化圈子往往都是你认为不靠谱的东西。这种不靠谱的东西并不是真的不靠谱,只是因为你的认知告诉你,他不靠谱。它不代表世界的真理。因为你未必是对的。很多人都属于这种特征。他们都是,只想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不会去做独立思考,去选择去辨别。他们希望信息越少越好,越精准越好。 这种思维,我个人认为是不对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接触的信息越多越好,然后你要养成快速处理信息的能力。一个人只有接触的信息越多,他对这世界的看法,还有尽可能的真实和全面。
至于很多人说信息多了让人乱。我觉得,问题在于不是信息太多了,而是你看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太弱。你要做的不是退缩。而是进步。
第三就是针对性读书,要学会先碰到问题,再去读书,比为读书而读书好一百倍。太多人总是想系统性的学习一样东西,但是问题是读书除非是打发时间,否则没有目的的读书,其实是很难有所收获的。我自己读书的经验告诉我,针对性读书效率最高,而且扩展性更好。我每次碰到一个问题想不开,弄不懂的时候,我就会把这个问题所有涉及到的面都给去了解了。互联网其实给了足够的工具,让你去系统的把这个事情给弄清楚,围绕一个具体问题,上下左右的扩展阅读,其实是非常有效率的方式。否则茫茫书海,你又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等你穷经皓首以后,世界基本上也沧海桑田了。如果读书只是喜欢读,这样其实也无可厚非,但是真要学以致用的话,这种方式读书,我自己感觉是没什么太大的意义的,学习总归是需要解决实际问题以便于提升自己的。虽然这个说法好像十分功利,但是大多数人努力读书就是这么考虑的,如果你不是,你就说我就是喜欢读书,OK,那当我什么都没说,你自己慢慢读就行,我也只是给个建议而已。
如果还有第四个,我自己的感觉就是古人说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非常有道理的,两者最好是能相互结合,如果非要排个先后,我自己觉得行万里路可能还要排在读万卷书之前。人生天地间,从野蛮人倒现代人,所有的道理从无到有的琢磨出来的,我们看到的知识很多也都是实践中走出来的。要了解世界,知道真理,其实还是得多出去走走看看,我自己觉得这个可能比读书更重要。许多道理,不去实践那只是道理,知道也不懂什么意思。我们太多人都太热衷于学到知识,每天都在学习,一天不学到点新知识就浑身难受,这种其实是一种虚幻的学习感在作怪,你学到点东西,总得想着去实践哪怕去装装高大上,才让这些道理有真实存在的价值,否则有什么用呢?所以,人不能一辈子都在学习,还是的亲身去实践,去感受,你所学习到的道理才有意义啊。当然,就我自己而言,我其实更喜欢的是行走中学习,四处游历,而后学习感受。我这些年读书越来越少,大量的都是在实践中琢磨总结整理,我最近几年写的感悟感受,很多都不是书里的经验,都是自己实践中的一些反思和总结,尤其是行走的过程中,遇到很多事情的时候一些即时感受,他们让我更能接触到很多书本上接触不到的知识,丰富了我的人生。 我自己从小喜欢离家出走,到处瞎逛,但是真正了解游历这件事情其实是受高复班老师的影响比较大。
我在东阳高考复习的时候,有一天一个外聘的语文老师上课,他摇头晃脑的给我们背诵了一首古文,让我感觉人生霍然开朗。于是我一个人开始喜欢游走天下,见名山大川,养浩然之气,交天下朋友,养成了现在我自己觉得还不错的大气性格。我虽然喜欢骂人但是心胸还是很开阔的,天下也从没觉得有什么过不去的事情,多少跟那篇文章是有关系的。虽然那篇文章其实本质是一个拍马屁的文章,苏轼的弟弟为了能当官,给当时的最高国防部长写的一封信,但是马屁拍的特别好,大家可以看看——
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这文章就是一个典型的拍马屁的文章。意思是说,文章这个东西都是自己一个人过去的"气"的反映,文章可以学着写,但是"气"这个东西不能学,只能培养。

怎么培养呢?你看孟子和司马迁的文章写那么好不就是到处瞎玩的结果么?我才十九岁,到现在也没去过什么地方,人也没认识几个,没有高山可以爬,没有大海可以看,虽然书读了不少,但是都是老不死的古人写的,也没什么可看的,干脆就都放弃了。一个人游历天下奇闻壮观,以便知道天地之大。去了很多地方,看到嵩山,华山之崇高,北边到了黄河之奔流,都让我想起了古代风流人物的牛气,到了京师,看到了天下首都的壮阔和富裕,然后才知道原来天下真的大啊。所以,我这次出来,高山也见过了,奔腾的黄河也见过了,牛气的人见过了欧阳修,但是还没见过最牛气的你,如果能听听你说一句话,我这辈子就可以去装高大上而完美无敌了。 最后韩太尉到底见了没有,我也不知道,但是这个文章写的真是好啊。

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啊,一个人的文学水平的确很大程度上跟一个人的见识是相关的。见识这个东西,两个办法可以获得,要么读书,要么行路。两者都是能扩大视野,然后吸收消化,就可以写出更多的东西了,但是最关键的其实是人见识广阔了,看世界的心态都会发生彻底的改变。 

所以,苏辙的这个拍马屁文章一直在我脑海里记着,人见过大海才知道辽阔,人见过高山才知道崇伟,这个也是我后面一直说的人要见天地,见众生,才能见自己的原因。

我这些年走过了几十个国家,看过了无数的人,也就知道什么是重要,什么是不重要,什么是喜欢,什么是不喜欢。我们太多人,什么事情都还没有经历,什么人都还没看过,什么风景都未曾游历,什么美好都未尝见识,什么痛苦也未曾承受,又如何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又如何过好我们的这辈子呢?

多读书,多走路,多看风景,多遇见美好的人,一辈子无非就是如此几件事情而已吧。​​​

平衡

年轻人在具体业务上过分努力,单兵突击,反而阻碍自身发展。
任何人都有惰性,这个工具用顺手了,就不舍的换了,直到用废了这个工具。
我刚刚工作的时候,部门领导把我哄得天花乱坠,好好努力,大有前途,然后塞给我一个全单位最苦,最没人愿意干,也干不好的一个工作。看到我傻乎乎的把这个累活接过去了,老同事们暗自窃喜,非常配合,给足我面子。那段时间,我开启了学霸模式,一天到晚加班,上上下下都在表扬我,把我乐的不行了。 但回头看,我是倒大霉了。
因为我再也没有其他机会了。这种没人愿意干的工作,都是有原因的,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也不是单位的主要业务工作,类似于边角料,很难有什么发展。你越努力,人家就越顺手,希望你永远干下去,千万不能走,换句话说,你就没有任何机会了。
某部门正好有个重要岗位空缺,看我年纪轻,工作热情高,希望把我调过去。我那个部门领导说什么都不同意,仗着老资格,去和人家闹,他无所谓了,结果把我的前途也耽误了很多年。幸好,这个老领导没几年退了,否则,我一辈子就钉在那里了。
因为这个曲折,我在30岁之前都是吃亏的。人家是七年经验,业务熟练,还有师傅帮忙说好话。我在专业方面只有三年经验,总是让人不放心。如果你是副总,选谁做部门副职?肯定不是我。一步落后,步步落后。那几年惨的一比吊糟。
结论:工作要好好干,但也不要太出风头了。好的里面靠后一点,就足够了。要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人际关系上,搞好各种氛围,争取更多的机会。

劳务派遣

劳动派遣是个怪胎。
单位用工,自己不招聘,去找个莫名其妙的劳务公司代为招聘,然后派过来上班,活生生多出一个环节,这都是成本啊!把给劳务公司的钱,直接给劳动者不是更好吗?
这里就涉及到了"解雇难"的问题。按照现在的劳动法,硬要解雇一个员工,而员工死活不同意,用工单位真的很难很难处理。很多用工单位,老板是文化人,员工撒泼打滚,老板也处理不了,你放心,没有任何人来帮企业的。用工单位迫不得已,就出钱找个顶包的劳务公司。员工要吵架,你去找劳务公司吵。
劳务公司就不怕吵架吗?呵呵,真的不怕。你去看看劳务公司是些什么人,你就知道他们为什么不怕吵架了。别说吵架,就是再厉害一点,也根本不鸟你?
"再瞅个试试?"
按照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最长不能超过六个月。我不知道,这个人是不是超过六个月了?有因才有果。谁在违法,一起查清楚。
劳务派遣人员,不是要和机关事业单位签合同,而是要和劳务公司续签合同。劳务公司粘在手上,也嫌麻烦啊。

2019/05/20

有哪些英语单词都认识却翻译不出的句子?

2019年,我31岁,在美国生活已经快17年了。

这次我要挑战一下自己,只用我两岁半的小孩也听得懂的且不超过五个字母的单词回答这个问题。


一,You must like me for me

这句话节选自大家最喜欢的Taylor Swift的歌曲“Delicate” 。

My reputation's never been worse, so
You must like me for me

这句歌词就像女孩,你看她一眼,觉得她简单明了,以为自己看懂了她,实际上差得远了。

我们可以用下面这个思路来理解这句话:

You must like me for my money,可以翻译成“你一定是因为我的钱才喜欢上了我”。

我们把“my money”换成“me”,不难得出,You must like me for me的意思是“你一定是因为我这个人才喜欢上了我”,用准确一点的中文复述一遍则是“你喜欢的一定是我这个人(而不是我的财富,权势,等等等等)”。

老实说,我第一次听到这句歌词的时候也困惑了很久,Taylor Swift的歌都是写给她的前男友的,她觉得这任前男友喜欢的是她这个人,而不是她的地位或者财富之类的外在条件,那么,她的歌喉,她的创作才华,以为她的大长腿,算是她的内在品质还是她的外在条件?百思不得其解。


二,I am leaving you for good

又是一个女孩般“迷”人的句子。

I am leaving you for Jay (周杰伦的Jay),可以翻译成“我为了周杰伦而离开你”。

我们把“Jay”换成“good”,I am leaving you for good 难道是“我为了好而离开你”?

实际上,for good是一个短语,意思是“永远地”,相当于“forever”。

I am leaving you for good,我要永远地离开你了

She is gone for good,她永远地离开了。


三, I miss you so bad

有good就有bad,I miss you so bad,不能按照字面翻译成“我想念你非常坏”。

So bad = badly,I miss you so bad = I miss you badly,我非常想念你

I want you so bad,我非常想要你,这句话隐藏的意思是,我非常想要和你快活,至于怎么快活,你们都懂的。


四,I got you

我得到了你?

在不同的语境里,I got you有不同的意思,但并不包括“我得到了你”。

语境一,你说了一番道理,对方说“I got you”,意思是,我理解你说的话

语境二,你和对方比赛吃热狗,对方先吃完了,对你说“I got you”,意思是,我打败你了

语境三,你在诉苦,寻找帮助或者安慰,对方说“I got you”,意思是,我支持你,等同于“I got your back”


五,You got me

看到这里,你一定猜得出来,“You got me”不能翻译成“你得到了我”,正确的理解是“你赢了”或者“你难倒我了”。

对方问:“Up yours什么意思?”

你不知道,你可以说“you got me”,你难倒我了


六,Up yours

上你的?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组是在“独立日”这部电影里,退伍空军老农民喊着“Up Yours”,驾驶着美国最先进的战机直直冲进了外星人的母舰,来了个同归于尽。

Up Yours,相当于中文里的“我操你大爷”。


七,Up your game

Up完大爷,我们再up一下游戏,但我们知道,游戏是用来玩的,而不是用来“上”的。

Up your game,意思是,拿出你更好的状态

You need to up your game,你必须拿出你更好的状态,你必须更努力一点。


八,Bring your A game

把你的一个游戏带来?

注意,这里的A是大写的,并不是一个冠词,而是是ABCD的A,意思相当于“最好的”。

看完第七条,我们可以猜到,A game,意思不是最好的游戏,而是最好的状态。

You need to bring your A game,你必须拿出最好的状态


我家小孩最先学到的名词是一些身体部位名词,我们就学习一些和身体部位有关的词组。


九,eye candy

直译为“眼糖”,错得不算太离谱。

You are such an eye candy,你真是一个眼糖,你真是一个让人悦目的人

文艺一点的翻译就是:“看到你,眼睛就像吃了糖。”


十,break a leg

打断一条腿?

事实并非如此,Break a leg的意思是“祝你好运”,通常用于即将有演出的人,可以翻译成“祝你演出大获成功”。


十一,I am all ears

我都是耳朵?

其实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如果一个人对你说"i am all ears",那就表示对方做好了听你诉说的准备


十二,see eye to eye

看见眼对眼?正确的理解应该是“想法对想法,想法相同”。

We see eye to eye about her,我们对她这个人的看法相同。


十三,a big mouth

一张大嘴?其实是一张爱八卦或者守不住秘密的嘴

She has a big mouth,她的嘴守不住秘密。

写到这里,我突然意识到,在中文里,大嘴巴也有守不住秘密这个意思。要不,我把这条删掉吧?


十四,bite me

咬我?

如果有人对你说“bite me”,对方并不是在挑逗你,邀请你去咬她,而是让你不要多管闲事,让你滚蛋


十五,brown nose

Brown nose不就是棕色的鼻子吗?

Brown nose其实是一个动词,I am brown nosing you,我在棕鼻子你?

正确翻译是:我在拍你的马屁

你一定想说,屁股的归屁股,鼻子的归鼻子,不要搞混啊。

好。


十六,kiss ass

I am kissing your ass,并不是“我在亲你的屁股”,而是“我在拍你的马屁”。

这下满意了吧?屁股的归屁股了。


十七,Kiss my ass!

我们再亲一次屁股。

当别人惹恼你或者要求你做一件你不想做的事情的时候,你可以说“kiss my ass”,意思是“给我滚蛋”。


十八,She kicked my butt

亲完了屁股,我们来踢一下屁股。

She kicked my butt,字面翻译是“她踢了我的屁股”,延伸一点就是“她打败了我”。

美国人见面打招呼,有时候会说:“Are you kicking butt today?”对方并不是问你是否踢了别人的屁股,而是问你今天是否表现得很好。


我低头看了一下自己的身体,想看看还有哪些身体部位可以拿出来讲,还真找到了一个。

十九,You have no balls

注意,这里的balls特指男人特有的那两个蛋。

如果一个人对你说“you have no balls”,对方并不是辱骂你没有蛋蛋,而是辱骂你没有担当。蛋蛋,担当,其实差不多啦。

这句话通常不用来辱骂女性,因为女性真的没有蛋蛋。


二十,I don't give a crap

Crap的意思是大便,和身体部位也有一定的关系,也放在这里写。

I don't give a crap,并不是“我不给一坨屎”,而是“我不在乎”。

I don't give a crap about you,我不在乎你。


二十一,I don't give a fuck

我不给一个操?其实还是“我不在乎”。

I don't give a fuck about you,我不在乎你。


给点什么吧?好。

二十二,I will give you a ring。

我会给你一个戒指?求婚?

错,这里的ring的意思是电话铃声,我会给你一个电话铃声,延伸一下就是,我会给你打电话

从给你一个戒指到给你打个电话,这落差真够大的。


二十三,I will give you a lift

我给你一个电梯?我给你举一下?

这里的lift是名词,指的是从A点举起来,然后放到B点这个过程,放到现代语境就是,我开车送你一程,等同于I will give you a ride。


二十四,I am killing it

我正在杀死它?

正解是:我发挥得太出色了我会拿到很多赞的。


顾宇:哪些英语用法是普通中国学生最生疏的?

顾宇:哪一句日常用的英语很简单但是格调和品位很高?

顾宇:顾宇的知乎回答索引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顾宇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794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陌生的英语单词找不到翻译该怎么办?
请问...说中文说着说着加一个英语单词...是什么心态?


嫁给富二代

      很多小女人以为,嫁给富二代,拿到了合法地位,今后就是吃吃喝喝,买买买,幸福的飞起来。其实,根本不是这样的。
       婚姻关系实际上是财产关系。只想拿钱,不担责任,是不现实的。你非要这样,直接做小三吧。既然明媒正娶嫁进来了,必须捆绑责任,否则你是什么意思?我们家又不是鸡窝,你顶个牌坊进来卖骚啊?
       媳妇只要进了门,签字担保,身家性命,一样不能少,全部押上去。老公垮了,你也必须垮,你休想跑。老公好了,你就是正房,不管他怎么样搞,财产权有你合法一份。这才是赤裸裸的真相。
        很多漂亮妹妹和富豪结婚,都是签了资产协定的。女方也不操心了,但只拿固定聘礼,不涉及男方资产。结婚就是为了一个事情,等遗产。等到了算运气,得不到离婚了,也就是那点聘礼改嫁吧。
        这种固定聘礼,一般土豪也出不起。你要多少?
        一辈子才给一千万?那还不如嫁个三甲小医生呢!
        五千万现金?上市公司也拿不出来啊!
        一个亿聘礼?全国只有十几个人有能力,照片都在这里了,你选一个去挖墙角吧!

如果你有选择;要不要跟富二代结婚?

凡是准备嫁富二代的妹妹(男女同理),你的人生只有一个问题:一个中等企业有没有富过六十年的可能性?或者怎么才能富过六十年?至少要保证你老了,不会去农村养老所。这是个非常复杂艰难的提问。
一个两百人的中等企业交给富二代,分分钟就让他/她绝望了。你要不要嫁/娶:
一,车间员工要加工资,你同意吗?
二,供应商要加价,你同意吗?
三,这批材料的质量,能不能入库?你签个字。
四,新设备方案有四个,你选一个。
五,采购经理和销售总监可能在吃回扣。你想办法查一查。
六,库房老是丢东西,查不出来。
七,企业内部到处是亲戚,联合起来捞钱。怎么管?
八,市场出现新的技术大变化了,我们跟不跟?预算五千万现金。
九,你爸的小三要去举报,你看怎么办?
作为长房长媳,你有没有能力搞定?

2019/05/19

收入层级

年收入一二十万靠疲劳。只要足够努力,足够热情,足够激情,能吃的了别人吃不了的苦,做到这些似乎都能上这阶。

五六十万最难,就进入拼刺刀阶段了,似乎这个世界上最难的就是这个阶段,属于过度阶段,厉害的人不在这里,不厉害的人到不了这里,往往是靠卖高端劳力。而且不是稳定状态,随时容易跌下去。好一些的小姐鸭子产品经理都能上去,不过很随意就掉下去了。

在往上一些又容易了,因为这个区间不是简单的劳力和收入对换了,更接近祖坟风水套现,有什么稀缺技能,或者掌握住了什么稀缺资源,得有人捞你,正常人无论如何也到不了这里,除非有非凡运气或者解锁了牛逼智力和美貌。 而且比较奇怪的是,到了这里的人似乎天生就在这里。

男人着正装时,有哪些穿戴细节可以体现的品位?

v2-02b9f745fe1e7b348bb9fa5f58128bb0_is.j严艺之,导演 / 电影配乐 / 爱好思考西服、西服历史

首先我们要思考一件事:西服代表着什么?是现代人的“盔甲”?是宫廷服饰的延伸?无论怎么看,不可否定的是,相对于现代科技研发出来舒适的运动服、排汗的面料、耐用的户外用品...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西服在功能上的价值绝低。

我一直认为,达尔文的《进化论》不只关于大自然,其实也很适合于人类的发明与设计— 有用的设计元素会延伸下去,而无用的、纯装饰性的元素则会随着审美的变化而被淘汰。比如:以前欧洲宫廷男装的蕾丝、假发...现在都不存在了,所以,让我比较惊讶的是,在 2019 年的今天,我们居然还在打领带!我在这里讨论到服装进化的过程

领带的历史我就不在这里一一叙述,基本上就是为了把衣服领子系上,防风防寒。到了今天,这项功能已经完全丢失,领带完全是一个无用的物件— 在几百年后的今天,居然还未被淘汰,算是一个小奇迹。

那为什么我们还坚持在领子上绑一根无用的绳子?为什么我们还穿着几既不舒适、又不耐用的西服与皮鞋?

这是因为,除了功能以外,我们还有另一个需求:仪式感。

往深的说,人类与动物的区分,就是我们不只是为了生存而活着,所以仪式代表了人类文明;往浅的说,仪式是生活中的“润滑剂”:在不同的场合穿合适的衣服,代表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默契,一种共性。有了良好的最初印象,能促进交流,加深群体之间的关系。


上面的所有话,其实都是为了今天的主题作铺垫:既然我们的穿着是一种仪式,在衣服底下的我们,也应该透过行为体现出相对的仪式感。

记得 Tom Ford 说过:就像女士需要练习穿高跟鞋一样,男士也需要练习穿西服。首先,我们要完全“占据”自己的西服:我们要习惯穿着西服的感觉,让它变成自己的延伸,无论在站立、走路、坐下、都要自如。记得是我们在穿西服,不是西服在“穿”我们。

穿上西服后,当我们自如了,就可以从行动中注入一些仪式感。下面是两个有趣的细节:

1. 无论你西服外套有几个扣子,都不要系最底下的那一颗(5/11 补充一下:如果西服有一颗扣子,那就可以系上)。相传,这是爱德华七世开创的传统:因为他胖,系不上最下面的扣子,大家出于尊重都仿效他,慢慢,就变成了一种礼仪。详情可以看这里。

2. 站着的时候,西服扣子应该系上,但当你坐下的同时,记得把扣子解开。当你站起来的时候,也记得同时把扣子系上。

为什么要这样做?首先,坐着的时候,如果不把扣子解开,西服会堆成一坨。但更重要的是,系西服扣的动作其实是个帅气的仪式!这个不起眼的动作,其实你已经看过无数个演员在电影中演过,可能你当时没有注意到,只是感受到一股莫名的帅气。当你开始这样做的时候,你很快会习惯了这种仪式感,而你会慢慢发现,站立时系上扣,就是为了能在坐下时把它解开!


言行举止中的仪式感,其实可以延伸到礼貌。礼貌是社会里最不可缺失的“润滑剂”:如果你平时喜欢抠鼻屎、上电梯不让别人先下、对服务员没礼貌...穿上一身好衣服只会让你显得更差劲,不如不穿了。



2019/05/18

鸡汤害人

几个常见谎言:

1.创业需要烧不完的钱。 md,老子要是有烧不完的钱还去创什么业?这都是吓唬人的。创业基本上就是,在你输的起的时候(年轻,屌丝,没家庭儿女没牵挂),或者走投无路的时候(如朱重八),压上所有的筹码去赌一把,横竖是个死,早死早超生。

2.招聘~没有工作经验的不要。不知道大家第一份工作是怎么找到的,无偿?倒贴?

3.选择比努力重要。废话!人生最奢侈的就是选择的权利,问题在于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没有选择资格的,你是盖茨的女儿,你当然可以随便选择。但是历史上还有另一句话,"何苦生在帝王家?"
也就是说,天大地大,看似你是自由的,实际上,你早被规定了,没有选择。"天地虽大,却没有你立锥之地!"。我们的地球,看似可以在宇宙中随便流浪,实际上一点都脱离不了它的既定轨道。

4.马云:"如果我能成功,80%的人都能成功。" 好像是哦,表面看哪方面你好像都不比马云差,三十人去麦当劳应聘,都被录取了,除了马云。要是这么比可以的话,历史上还有很多例子,比如要饭的和尚能坐天下,图书管理员能坐天下,你现在是x企高管,海归博士,"能力"更强,凭什么不能?网上贩卖焦虑的同志也爱这么推理,到了x岁,就要干x,否则就是xx。 其实,历史往往是量子态的,人生并不是线性的,没有公式。

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只要按我说的干,所有人都会幸福,所有人都能发财。用脚趾头想想就知道这不符合物理定律。

6.一种据说适合屌丝的特好使的所有人都知道的"无风险发财方法"。 这个不细说了。说是迈上去的,其实是被风吹上去的,于是你也邯郸学步迈了一步,结果步子太大,前面是坑……

7.把低端人口全部赶走,剩下就是高端人口了。问题在于,没有了低端人口,高端人口怎么出来?

把非首都功能转移出去了,剩下一个纯粹的首都功能?给驻京办老爷拉黄包车跑腿送信的算不算首都功能?

精准扶贫了,给老乡买好油米面,免费盖好房子,就能消灭贫穷。 其实一定会让更多人变得更懒,总体效率更低,总结表彰大会之后,穷人会更多。

很多鸡汤害人就在这儿。

2019/05/17

[三分钟系列]中国的第一个王朝,竟然是被一场特大洪水冲出来的?

01f3945cdd07d5a80121416811277d.jpg 
01d04b5cdd07daa801208f8b160542.jpg 
01ff025cdd07dea80121416867754f.jpg 
013dfd5cdd07e2a801208f8bd3a9d6.jpg 
018aec5cdd07e6a801214168659c18.jpg 
0107515cdd07eba80121416815fc5c.jpg 
01a9775cdd07eea801208f8b85c527.jpg 
01f2b55cdd07f3a801214168901b01.jpg 
0164635cdd07f7a801208f8ba80024.jpg 
----------------------------------------------福利图----------------------------------------------------
a82b014bjw1exwi973kbtg20av06oqv8.gif 
66b3de17gy1fej4ls6fenj20bb0hswfr.jpg 
66b3de17gy1fej4ltg7ntj20dw0bvgmt.jpg 

学历

教育,或者狭义的说,学历证书,它和阶层的关系不是前者决定了后者,或者前者促成了后者的分化,而是后者选择前者。即不同阶层(财力)的家庭,可以自由的去选择不同档次和质量的学历/教育。

学历能不能让你突破阶层,成为人上人,结果显而易见,不能。就好比省吃俭用花钱买了香奈儿LV后,发现自己还是需要当社畜吃外卖挤地铁住出租屋挨老板骂一样。

那么为什么我们总是会有学历可以改变阶层的想法,这是因为改革开放初期,学历对人生命运,或者狭隘点说,学历对个人的权力地位财富的加成确实很大。

但这种加成的核心根源不是来自学历,而是来自改革开放带来的种种机会,第一个十年是为了填补巨大的权力真空岗位,第二个十年是为了填补庞大的自由经济和企业发展机会。所以那时候只要是大学生就很吃香,毕业了就能当官,现在不可能的。

第三个十年是为了填补广大的桌面互联网和通信变革机会,第四个十年是为了填补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机会。所以这个时候大学生总体不吃香了,但是计算机专业相关的毕业很吃香。

但是如果社会发展趋于成熟稳定,没有这些机会了,那么学历就不存在什么阶级跃升的作用,它的存在的作用更在于阶级稳固。即一模一样的读中学,富人的小孩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有更好的老师和中学,从而考更好的本科,而穷人的小孩不行,只能考差一点的本科。

很多人因此觉得不满,呼吁要平等,要公平,要大家都接受一样的教育。在某些地方其实确实可以,国内不少明星公立学校里大多数还是穷人中产富人的后代一块读书的。但很快大家就会发现一个令人气馁的事实:

读一模一样的大学,富人的小孩本科毕业了还是富人,穷人的小孩毕业了还是穷人。甚至是读很差的大学,穷人的小孩毕业了还是穷人,富人的小孩毕业了还是富人,他毕业后拥有的财富总值,可能是名校毕业的穷人小孩一辈子都积累不了的。

既然学历不能决定阶级,那什么可以?

首先当然是家世背景了,你爹妈决定了你是什么阶层。但是现代社会没有封建时代那么等级森严,非得等到造反天下大乱才能阶级上升,所以还是有很多乐观的地方。

在一家效益至上的企业里面,只要你进去了,升总监总经理不可能说因为你爹妈厉害就提拔你,肯定是要提拔能做事的,能力强的,擅长运营管理和做业务的。这个就是现代社会的积极面,你积累财富的能力,你的事业成就,决定了你的阶级和社会地位。

所以学历对于人的作用,类似吃饭穿衣。你首先必须得穿衣服,整洁大方得体,形象利落,待人接物精神饱满,才能进行工作和生活。所以这方面一定要满足基本的门槛。但是你说你非爱马仕香奈儿不穿,一定要有精致好看,那这并不会让你自动成为一个有钱人,只会花光你的积蓄,让你的抗风险能力大大减弱。

学历,就是外表穿的衣服,是你有了多少钱之后,决定穿什么样的衣服,而不是穿什么样的衣服,决定了你有多少钱。持续不断的自我学习,和在事业上的持续努力晋升,才是真正武装你的大脑,而不是外表。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常识。

王刚教你13种川菜常见味型: 红油、蒜泥、烧椒、鱼香、泡椒、荔枝、酸辣、酸甜、家常、椒麻、麻辣、水煮、...

王刚教你13种川菜常见味型:
红油、蒜泥、烧椒、鱼香、泡椒、荔枝、酸辣、酸甜、家常、椒麻、麻辣、水煮、红烧及其配方、比例、做法技巧等,一次性分享给大家,可以做凉拌菜、炒菜、烧菜、炖菜等。一次性收藏掌握13种川菜味型调法 就等于你学会了上百道经典川菜! ​
006RySjyly1g25n8nw39bj30f04kikjl.jpg


2019/05/16

米塞斯:教育之于竞争

我们也常常听到这种说法:在市场竞争中,穷人的失败是由于缺乏教育。他们说,只有所有的人都可受到各级教育,才可做到机会平等。今天有一个趋势,即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差异都归之与他们的教育,而否认天生的才智、意志力,和性格的不相等。
教育不过是灌输已有的学说或观念,这一点未被普遍认识。教育,不管它有何好处,它总是传递传统的教条和价值观念;它必然是保守的。它所造就的是模仿,而不是进步。天才的创新者不是学校里面培养出来的。学校交给他们的那一套,正是他们所蔑视、所反抗的。
——《人的行动》第十五章

职场新头衔

像"阿里女高管"这种事,在创业圈太常见了,都是拿个title就出来糊弄人,几个比较水的头衔:
前500强高管/资深HR——一般就是大企业不要的中层干部,30多不上不下,面临或者已经降薪裁员的尴尬境地。500强可能是中国移动。
币圈首富  这样的首富最少十几个,根本没法考证。
连续创业者 这哥们创一个企业黄一个
门萨会员——ayawawa带火的头衔,其实非常好弄,去做测试交会费就行了。现实里的门萨会员开卡车,当柜员的多的是,就是个智商税。
斜杠青年——这孙子啥都稀松。
职业规划专家——挂着五百强外企高管的名头,说话都不利索,撑死就是小主管,人事专员,给领导做做ppt拿下公文包什么的。

2019/05/13

青少年沉迷手机好不好

从社会层面来谈,此话没什么道理。
手机沉迷就是奶头乐,奶头乐对社会有没有好处,很有好处,人际关系和谐,社会治安稳定,生活幸福感提高,各方面的好处。
以前熊孩子来你家,打砸抢吃拿要,现在他们都在乖乖玩手机玩ipad,好不好?反正我们都举双手赞成。
以前小学生初中生流行三厅一室,分别是游戏厅、录像厅、歌舞厅、台球室,这些场所正好符合了丁老板说的"社会应提供更多可供青少年玩乐的场所",但问题是,这种玩乐场所,真的好吗?
我们这代人都看古惑仔长大,古惑仔电影里,最常见的场合就是这种三厅一室,尤其是在台球厅和歌舞厅,里面最多的人群,除了中小学生外,就是无所事事的社会青年。
那个时候的社会青年,是真的硬核,可谓无恶不作,标准的违法犯罪分子。中小学生去这种地方,很容易就被带坏入伙,我认识一哥们,就中学被大哥看上,去歌舞厅卖丸卖粉。
现在手机流行,各种手游,中小学生假期课后,在家打阴阳师,以前无所事事的社会渣滓们,也待在家里玩手游,三厅一室没生意了,大大降低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几率。
再说校园霸凌事件,以前经常有些无聊的人,自己学习成绩不好,无所事事,很无聊,就模仿古惑仔,拉帮结派,整天欺负人,其实这些傻逼什么都不懂,只是觉得这样很酷,这种现象到了03年后大大减少了,因为城里有了网吧,他们整天都忙着去上网,没时间欺负同学了,所以你看,万事和谐。
整个国家,民族,生产力的进步,是不需要把所有人口全部都牵扯进来一起贡献聪明才智的,和平时期的婴儿潮中,所谓的人才和天才,依旧只是极少数,大部分人仍然是傻逼。
傻逼们不能实现理想,就会变得非常可怕,就是社会不稳定因素,就会在学校搞校园霸凌,就会阻碍天才和人才的成长。
因此,搞奶头乐,是大好事,让傻逼们无处释放的戾气,精力,还有欲望,都发泄其中,熊孩子不吵了,校园霸凌不搞了,混混不当了,全都窝在家里打游戏,非常好。曾经的无业盲流,社会青年,变成了现在的废柴,肥宅,这是个非常好的现象。

但是从个人,个体的家庭教育上来所,小孩沉迷手机,就不是好事了。这会让孩子成为废柴和傻逼,还是需要用心教导的。
我个人认为,对孩子来说,没有比阅读和运动更好的事情了。孩子假期,课外无聊,你又不让玩手机,怎么办?引导他阅读或者运动啊!
尤其是那种对抗强,烈度高的运动,比如拳击,跆拳道啥的,对于磨炼孩子的意志,非常有帮助。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没有比这两样更好的消遣方式了啊!

福特奇迹?

为了有效维持自己的家族统治,福特汽车公司成立了臭名昭著的"福特服务处"。这是一个由密探和私人警察组成的罗网。《纽约时报》1937年披露:"这是一个现存最大的私人军事机构。"就连好战的十五世纪意大利亲王所拥有的雇佣兵也不如"福特服务处"的阵容强大。"福特服务处"是一台残酷镇压工人的机器。1932年、1941年"福特服务处"两次开枪血腥镇压手无寸铁的工人,写下了美国劳工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例如,1932年3月7日,福特公司的工人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罢工,要求降低劳动强度、废除工厂密探、保障每天上午下午各有15分钟工间休息时间,等等。当3000多工人来到福特的鲁日工厂大门时,福特公司先是请当地警察和工厂卫队用高压水枪向工人喷洒冰水并施放催泪瓦斯,工人则以拳头和冻土块还击。于是冲突不断升级,最后,福特的工厂卫队用向工人开枪射击,造成25名工人受伤、4人当场死亡、1名报社记者受伤的大屠杀,引起了社会的强烈震撼!

综合美国《历史》杂志等媒体报道,1914年4月,科罗拉多州爆发了美国历史上最血腥的一起劳资冲突,史称"勒德洛大屠杀"或"科罗拉多煤田战争"。在冲突中,由洛克菲勒家族控制的科罗拉多燃料与铁矿公司居然出动配备装甲车、重机枪的雇佣兵镇压罢工矿工,一些矿工家属甚至被放火烧死。同时,科罗拉多州国民警卫队也与矿产公司串通一气,共同对付矿工,最终愤怒的矿工在科罗拉多州发动了游击战。

自19世纪末被发现蕴藏大量煤矿资源后,美国科罗拉多州就成为全美各大矿业公司争相开发的地区。至1910年,科罗拉多州的煤矿业总共雇佣了1.59万工人,成为了全州的"就业支柱"。在科罗拉多州各煤矿公司中,势力最大的是由洛克菲勒家族拥有的科罗拉多燃料与铁矿公司。该公司掌控近29万平方千米的产煤区,是当时美国西部最大的煤矿公司,同时也是全美最有权势的企业之一。

在科罗拉多州的煤矿为洛克菲勒家族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美国采矿工人却每天处于极度危险之中:矿井爆炸、坍塌时有发生,矿工毫无安全感可言。在1912年,科罗拉多州煤矿工人的死亡率是美国其他地区矿工死亡率的2倍还多,矿业公司不愿在维护矿井安全方面投入资金。

事实上,科罗拉多州各矿业公司已经成为矿工居住地的"土皇帝"。一位历史学家曾这样描述矿业公司在矿工宿舍区扮演的角色:"它们是封建统治者,公司的规则就是宿舍区内的'法律'。矿工被严格限制在公司建造的宿舍区内。在宿舍四周,公司的'私家军队'——雇用的残暴警卫配备有上了膛的机枪和步枪在巡逻。他们禁止任何陌生人进入,同时也禁止矿工外出。在宿舍区内,矿业公司对工人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监控,同时还施行了宵禁。任何胆敢表达对公司不满的矿工将立即被解雇,他和他的家人也将被立即逐出宿舍,沦落街头。"

20世纪初,密切关注科罗拉多矿工处境的美国矿工联合会决定,举行针对科罗拉多燃料与铁矿公司的罢工。之所以将科罗拉多燃料与铁矿公司选为罢工目标,是因为"在科罗拉多各矿业公司中,由保守的洛克菲勒家族控制的企业对待员工尤为粗暴"。

雇狙击手狙杀罢工者

科罗拉多燃料与铁矿公司在得知美国矿工 联合会即将组织罢工后,便千方百计进行阻挠。公司首先突击招募了大批来自其他国家的新移民充当矿工,这招是为了让矿工在语言交流上出现问题,以此削弱矿工的组织性;其次,公司雇了更多的武装警卫预备平息罢工。

1913年,矿工联合会向科罗拉多燃料与铁矿公司提出7项改善矿工处境的要求,但遭该公司断然拒绝。

1913年9月,矿工联合会正式组织科罗拉多燃料与铁矿公司的矿工罢工。公司立即将参加罢工的矿工统统开除并逐出宿舍区。矿工联合会对此早有准备:其在矿场附近的勒德洛地区租借了大片土地,搭起了众多帐篷用于收容被开除的矿工及其家属。科罗拉多燃料与铁矿公司还雇了当时臭名昭著的"博德文—菲尔茨侦探所"袭击矿工。

"博德文,菲尔茨侦探所"当时有"罢工铲除器"的外号,实质上是一家雇佣军公司,专门为有钱的公司武装镇压罢工工人。"博德文-菲尔茨侦探所"为对付罢工矿工,出动了一辆由大型拖车改装而成的装甲车,在装甲车上,安放了一挺重机枪。当深夜降临时,"博德文-菲尔茨侦探所"的雇佣军就会开着装甲车向罢工矿工聚住的勒德洛帐篷区随机射击。勒德洛帐篷区内的矿工将这辆装甲车称为"特殊的死神"。此外,科罗拉多燃料与铁矿公司甚至雇了一批狙击手狙杀帐篷区内的矿工。面对威胁,勒德洛帐篷区的矿工及其家属一方面开枪还击,同时也挖了许多地洞——每天睡在洞内以避开横飞的子弹。

国民警卫队与矿主狼狈为奸
随着冲突愈演愈烈、科罗拉多州州长阿蒙斯于1913年10月28日命令:出动该州国民警卫队部队平息这次冲突。当时科罗拉多州国民警卫队的指挥官约翰•恰斯是镇压罢工工人的老手,他完全站在科罗拉多燃料与铁矿公司一方,极力打压罢工矿工。

1914年3月10日,有人在科罗拉多州福布斯附近的铁轨发现一具男尸,约翰•恰斯先是指责"是罢工矿工杀死了这名男子",随后他出动国民警卫队将罢工矿工的一处住宅区彻底夷平,其手段之毒辣可见一斑。

1914年春,由于科罗拉多州州政府已无钱维持国民警卫队的大规模行动,于是将大部分国民警卫队部队撤出罢工地区。但州政府留下了大约2个连的国民警卫队,同时还允许科罗拉多燃料与铁矿公司的私人警卫穿上国民警卫队的制服"维持秩序"。在国民警卫队大部撤出后,科罗拉多燃料与铁矿公司的私人警卫开始肆无忌惮地镇压矿工。

1914年 4月 20日,3名科罗拉多燃料与铁矿公司的私人警卫闯入勒德洛帐篷区,诬陷"罢工矿工扣押了一个男人",并要求立即将这个人放出来"。随后,公司的私人警卫在勒德洛帐篷区旁的小山上设置了机枪阵地。并将枪口对准了帐篷区。此外,有大批私人警卫在距离勒德洛帐篷区约800米处摆出了进攻架势。

帐篷区内的矿工认为"公司将下毒手了",于是抄起武器涌向附近的小山,试图消灭山上的机枪阵地,双方开始大打出手。

处决罢工领袖曝尸铁路
在4月20日的冲突中,勒德洛帐篷区的矿工刚开始还能抵挡一阵,但在当天下午,局势发生改变;公司增派了数百名私人警卫加入战斗,加上私人警卫拥有机枪这样的重火力,矿工们的抵抗逐渐弱了下去。至黄昏,几乎已耗光弹药的矿工们陷入了绝境,更让他们担心的是,帐篷区内还有大批矿工家属——手无寸铁的妇女和儿童。

幸运的是,离勒德洛帐篷区不远处有一条铁路线,当时正巧有一列货运列车路过这块地区。有良知的列车司机眼见矿业公司警卫猛攻矿工,就将车停了下来。勒德洛帐篷区的绝大部分矿工带着家属爬上了这列列车,随后列车启动逃离了战场。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躲过了这场劫难。公司的私人警卫最后攻入了勒德洛帐篷区,随即开始搜捕剩下的矿工。当天晚上7时,私人警卫开始将整座帐篷区点燃,有2名妇女和11名儿童(未能逃出的矿工家属)因大火窒息而死或被活活烧死。另外有3名在帐篷区内的罢工领导人被捕。据信,他们随后被国民警卫队的一名连长卡尔•林德费特中尉下令处决。最后他们三人的尸体被遗弃在一段铁路旁,私人警卫扬言"不准任何人收尸,要让经过的列车乘客都看到这些人的下场"。据事后统计,共有19名罢工矿工及其家属在当天的劫难中遇害。

勒德洛帐篷区惨案点燃了矿工联合会和科罗拉多州矿工的怒火。矿工联合会开始直接向罢工矿工发放武器弹药。科罗拉多州随后陷入了游击战,大约1000名罢工矿工向各矿场发动进攻,杀死或驱逐矿场的私人警卫。各矿业公司随即组织反击,调集大批私人军队与罢工矿工作战。眼看冲突愈演愈烈,时任美国总统的威尔逊下令联邦部队进驻科罗拉多州,解除罢工矿工和矿业公司私人军队的武装。矿工联合会也由于运作资金逐渐枯竭,于1914年 11月 10日宣布中止在科罗拉多州组织罢工。

据历史学家估计,共有约200人在科罗拉多州的罢工冲突中丧生。这次罢工也促使洛克菲勒家族反思自己公司的管理政策,并随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矿工待遇,缓解了劳资矛盾。
(《环球视野》2010年6月28日第298期,摘自2010年5月27日—6月2日《上海译报》)

2019/05/12

14个错误的自卫姿势

1、“喊‘着火了’比‘救命啊’更能吸引身边人的注意。”这么做确实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但是同时你也在将他们赶走,因为没人会冲着火场跑去。还是坚定地喊“救命啊”或者“我被袭击了”吧。

2、如果你被抢劫了,扔掉身上的财物然后往反方向跑听起来似乎是个好主意……并不是,这样做非常危险。劫匪就是想要你照他说的做,突然做一些意料之外的事可能会激怒劫匪,他们的反应可能会伤害到你。

3、辣椒喷雾不是永远管用。如果你处于下风向,喷出的喷雾会被吹回来糊自己一脸。

4、说“在自卫中体型不重要”就是扯淡,你看看是不是大多数的狩猎者都挑比它们体型小的猎物?和比你高大强壮的人一起训练能让你具备应对不同体型攻击者的心态和技巧。

5、“不要进行目光接触”。避免目光接触能向袭击者传递你是个好捏的软柿子的信号。进行目光接触。这能传达出你的力量以及保护自己的意愿,而且这样做还能更好的向警方描述袭击者的容貌。

6、针对女性自卫的小贴士是善意的,但是太多都将重点放在了被陌生人袭击了……实际上,70%的凶杀案受害人都和袭击者认识。针对女性自信和事态降级技巧的训练是女性比较实用的自卫技巧(可别上来就踢裆)。

7、拿着匕首的袭击者不会一直用匕首威胁你。实际上,许多被捅伤的受害人都不知道袭击者带着刀,直到被刺的那一刻。因此,即使一开始并不明显,也要永远假定你的对手是带有武器的。

8、如果你被拿枪指着,最保险的是按着他说的做,对不?不尽然。当然,老实把钱交给他。但如果他让你钻进一辆车的时候,要疯了一样反抗。被绑架的话你有可能就没命了。勇敢些。分散他们的注意力然后逃跑。如果你在自己车里遭了埋伏,不要开去他们说的地点。开到一个公共区域或者警局,然后使劲摁喇叭。

9、买电击枪的时候,更高的电压不意味着效果更好。制造商恨不得把自己的电击枪吹成亿万伏特的雷神之锤,但实际上安培数才是电击枪的关键,所以买的时候要关注它的安培数。

10、“买一把操作简单的枪,不学也会用。”这样的枪不存在。无论你买什么样的枪,你都得学习如何使用它。

11、个人警报器并没有你想的那么有用。研究表明,比起像哨子这样的个人警报器,人们更容易对呼喊声响应。而且警报器的使用也会浪费宝贵的时间,不如把这时间用在试着逃跑上。

12、一脚踢在男性袭击者的裤裆不一定能是一击必杀。不能保证他被踢了蛋会倒地不起(尤其是当袭击者极度兴奋时),因此最好继续踢打他不同的部位,直到他倒地。

13、在打斗中,别老想着自己是一拳超人。应该用攻击的次数取胜。弱侧臂的刺拳加上优势臂的勾拳这样的简单组合是最优的自卫招数。

14、无论如何,扇耳光都不是一个能将袭击者打趴的神奇招式。实际上扇耳光没那么简单,而且有许多更加容易的技巧有着更高的击倒几率。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抽他耳刮子,那你就有足够多的时间打他的下巴,而后者更有效。

本文译自 Cracked,由译者 Diehard 基于创作共用协议(BY-NC)发布。


打赏
支付宝打赏 [x]

赞一个 (25)

Let's block ads! (Why?)



脱口秀的笑点

每个笑点都有一个关键的词、短语或动作来揭示出再解读,从而打破目标假设,让观众笑出来。从观众的角度看,这个关键的词、短语或动作存在于笑点之中,我们将其称之为笑点的"底"。
要有效地构建一个笑话,要保证"底"在笑点的结尾出现。把"底"放在正确的位置十分重要,因为它决定了观众何时发笑。如果"底"在笑点中过早出现,观众会开始笑,而你还在继续说,他们会停下来听你说什么。
——格雷格·迪安《手把手教你玩脱口秀》

2019/05/11

稳扎稳打

善弈者通盘无妙手。
听到这句话,特别有感触。善于下棋的人,其实是很难看到那些神奇的妙手,从来不给自己陷入险地,需要力挽狂澜的去博命的机会。
李昌镐就是这样的高手,他追求的是半目胜,从不会追求妙手,也没想过一举击溃对手。在很多场景都是类似的情况,真正牛逼的人,其实不太会给对手太多的机会,稳扎稳打,不追求跌宕起伏的酣畅淋漓。
曾国藩有六个字叫,结硬寨打呆仗,就是什么时候都按照最稳健的步骤去追求胜利,稳扎稳打,不奇兵突破,历史上虽然的确有很多以少胜多的案例,看着是很爽,但是背后其实是更多的以多胜少的案例作为沉淀的。也就是说五千年的历史上,真正以少胜多的案例就那么几场,其他几万场都失败了。但是太多人都去追求这种以少胜多的案例,其实是大概率都是死亡为代价的。
创业大概率就是比拼钱的商业游戏,这个是绝对真理。因为你钱足够多,你就可以足够多的去试错;你有冗余,一个机会,可以四五拨人去常识。但是你钱不够多,就必须每步都走对,出错一次就死了。一个合格的创业者就必须确保自己的团队有足够的试错机会,而不是总让自己破釜沉舟的去前行。这个角度看,看一个创业者是否合格,就看他是否把足够多的融资能力放在第一位,给团队创造更多的机会。

2019/05/10

林徽因为什么嫁梁思成

        林徽因是个聪明女人。所有追求者中,梁思成条件最好。
        徐志摩只是个已婚网红,多次劈腿,有才华的渣男。钱也不多。一天到晚搞兼职,干过房产中介,坐飞机逃票。
        金岳霖是资深教授,专研逻辑学的,估计也不太会甜言蜜语,一辈子住在清华宿舍。他是湖南人,小时候是教会学校出身,长大后留学美国。其父是前清小官僚家庭,做过知府(地级市)。到了民国基本没落了。
        只有梁思成是真正的出身富贵,有钱有貌有才有地位的富二代。梁启超,名满天下,在北京天津北戴河,有五处大宅子,其中天津的豪宅饮冰室,更是不得了。太太们的客厅,是林徽因在北总布胡同3号租的房子。这种房子,一般人是租不起的。
        林徽因其实对地位是很敏感的。其母是填房(正妻),但其父不喜欢林徽因的母亲,其母一直不受待见,在家族内地位不高的。林徽因和母亲共同生活,青少年时期,性格是很压抑的。
        走到这一步,无论是谁,肯定是选梁思成的。
        结婚前,梁思成傻乎乎的去问林徽因:你为什么选我?
        林徽因还能怎么说?总不能说你家房子多啊!于是林徽因来了一句精彩台词:我愿意用后半生告诉你答案。

离婚持久战

如果男方提出离婚,女方没有大错,女方往往会发了疯一样的要求男方净身出户。这个观点在丈母娘那里,更是得到共鸣。我们为家庭付出那么多,最后来了你个陈世美。男方估计也难以接受这个条件。于是,双方基本会走入长期的离婚诉讼大战。两三年是正常情况。
持久战对谁有利?明显对男方有利。拖个两三年,男方年龄不是问题,35岁还是39岁,看在大平层的面子上,真不是事,反正也有备选项了。女方就尴尬了。直接劈腿吧,也可能被男方抓住把柄,处于劣势证据地位。不劈腿吧,年龄不饶人。女人拖两三年,亏大了。
怎么办呢?我的看法是,平时把钱搂住了。工薪族,直接管住工资卡。小老板,尽可能的高首付买房,再拿去抵押做流动资金,先把固定资产抓在手里。然后谈个比例,我觉得,60-65%,差不多就行了。
离婚大战,有个心理变化过程。一开始,男方若是劈腿了,多少是有愧疚的。这时候,如果女方,暴跳如雷,直接反目,甚至是恶意报复,例如去单位大吵大闹。说实话,我见过好几个了,男方原来的那一点点愧疚也没了。甚至为了挽回面子,寸步不让,硬撑到底。
离婚大战,女人想谈钱,就来软的,示弱装可怜,效果奇好。如果女方无所谓钱,那就来硬的,直接撕逼,打脸扯头发,怎么难看怎么来。反正都是演戏给人看的。

房产霸权

按照北京大土豆宣传的在北京百万年薪百万是穷人的说法,中国经济是全世界其他所有国家加起来的3.5倍以上,是美国的12倍以上。一个史无前例的超级无敌大国诞生了,比大英帝国鼎盛时期还牛逼好几倍。
万邦来朝,全世界统一说中文,中国人脸被称为全世界最好看的脸型,亚马逊、谷歌、苹果、特斯拉员工纷纷辞职要给中国农名工做保姆……欧美女人以能和中国人睡一觉为荣,美国一线女星因为跟中国三线男星睡了一觉而一炮走红,获得了电影《情圣3》女5的位置……我编不下去了。

搞变革的君主

历史上搞变革、基础设施建设的皇帝,都是被黑得最惨的。秦始皇废除分封、代以郡县制,一统六国,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驰道和直道,修筑灵渠,沟通水系。隋炀帝修运河,典定科举制度,灭吐谷浑,征契丹,讨流求,三征高句丽。他俩都是开疆拓土的帝王,但是被黑成了荒淫无度、穷兵黩武的昏君。搞得其他皇帝没有性生活,不打仗一样。因为这两个朝代短命,后世文人就可以尽情去黑了。
汉武帝北抗匈奴,唐太宗弑兄夺位,四处征战,康熙帝平三番、蒙古,定台湾、抗沙俄,都被说成了是一代明君。主要原因还是输了的被后世尽情黑,才能占据道德制高点。所以天下苦秦久矣、杨广荒淫无道。

2019/05/09

电动吹

固定车位,私家电桩,开特斯拉,电费五毛,这种电动吹们最向往的生活,为啥我就一点没觉出好呢?经我研究发现,限牌摇号城市工薪族是电动吹主力群体,凤凰男是电动吹的奋斗目标和最高阶表现形式。
他们过去受经济条件制约没拥有过燃油车,现在受政策制约还是没机会拥有燃油车,从骨子里痛恨出身带来的自卑,只能从自己这辈子尚且有机会拥有的电动车吹起,像鸵鸟头扎进沙子里一样安慰自己买不到的都是不好的,寻得一丝心理安慰。下面是对号入座时间,您认为完美符合以上条件的电动吹是_______。

期望

很多人大学毕业,找到了国企事业单位、考上了公务员、银行,从自己的角度来看,是事业刚刚起步,人生刚刚开始,时不时满脸困惑、是不是熬夜焦虑、时不时对未来充满迷茫、时不时想找个对象却又不安。
可是父母却并没有这么看,他们觉得你大学毕业并且找到了稳定的工资,他们终于可以松口气。你单枪匹马冲入社会,刚开始厮杀,在他们眼里是你终于毕业可以自己挣钱了,春种已经结束,该到了收获的季节。儿子找到好工作,给家里人长脸了,可以四处吹牛,就等着抱孙子,其乐融融。殊不知,你这时候正在春种,正值最忙的时候。他们无法理解自己子女的焦虑、他们更无法理解你们所想的未来,他们觉得自己的任务也完成了,该进行下一个步骤,帮助你、催促你结婚、帮你带孩子…你的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你刚毕业参加工作,觉得人生刚刚开始,他们内心深处认为,你已经找到好工作了,人生就这样了…代与代的鸿沟,无法形容。

2019/05/07

大多数穷人不仗义

仗义是要付出代价的。小到金钱体力,大到身家性命。大部分穷人,没有什么财力物力可以拿去仗义,请一天假就要两百元,他都舍不得,哪有什么仗义?
曾经的好朋友,大病一场,需要30万,你最多拿个1000元,还指望今后对方拿回来。
得罪朋友还是得罪村支书?你会毫不犹豫的跳到领导那一边,踩踏朋友的仗义。
为了拆迁的几十万利益,你可以和兄弟姐妹,当场打起来。
为了重点高中的保送名额,你可以千方百计的做手脚。
这些事情,司空见惯。说到底,还不是穷吗?富人为什么在99%的小事情上比较大气,因为他亏得起。他不愿意为了几十万的小利益,让内心充满自责。
那富人遇到大事情呢?现实中,很少有什么大事情。所以,大部分富人看上去还是不错的。

早期台湾汉人杀原住民

胡传所撰之《台湾日记与禀启》一文有记载相关事迹:"埔里所属有南番,有北番。南番归化久,出亦不滋事。北番出,则军民争杀之;即官欲招抚,民亦不从,盖恐既抚之后,不能禁其出入,道路为所熟悉,不能复制也。民杀番,即屠而卖其肉;每肉一两值钱二十文,买者争先恐后,顷刻而尽;煎熬其骨为膏,谓之"番膏",价极贵。官示禁,而民亦不从也。"
日治时期大正十年(1921年),任职台南地方法院通译官的片冈岩所著《台湾风俗志》中,记载汉人习惯吃原住民肉的史实:"南投厅埔里社以北邻接番地,住民若杀一个番人时,举庄都来庆祝,将番人首级插上枪尖…打锣鼓欢呼游行各庄…有人将番人尸体寸断煮熟,然后切片分给每一个人吃…"

2019/05/06

好人好事

对于好人好事的造势其实我们不是没有过,但是基本都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搞的特别虚假很难让人信服,一个更糟糕,就是炫耀好人无好报,英雄含家富贵,抛妻弃子奉献社会清贫一生。

这就让普通人觉得特别可怕,做好事不仅没好报,反而要吃苦受穷得坏报应。

这种反人性的宣传怎么可能得到普通人的喜爱,如果做好事不能得到切实利益不能大富大贵,谁还愿意做好事呢?

孔子早几千年就教导过徒弟,你去见义勇为救人,人家的国家要给你钱赏赐,你高风亮节不收,成全你的名声,但这样对社会却很不好,你做好事不拿回报,你名声有了,以后的人就不敢做好事了,怕拿回报被人指责,这样没人敢救人了,对社会反而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你呀,糊涂。

所以不能提高做好事的门槛和标准,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做好事就该得到奖赏。

但我们的宣传好像总是反着来。

中产家庭怎么教育出精英孩子

对于中产家庭,教育的关键是领导。

1、哈佛值多少钱?
哈佛值多少钱?答案是250w美刀。

ProPublica编辑丹尼尔·高登在2006年写了一本书,叫《入学的价格》,讲的是美国富人如何走捷径把孩子送进常青藤名校。其中写了一个新泽西房地产开发商查尔斯·库什纳(Charles Kushner)在1998年向哈佛大学承诺捐款250万美元,之后不久他的儿子贾里德·库什纳被录取到这所著名的常春藤盟校。当时,哈佛的录取率是1/9。贾里德·库什纳这名字大家不熟悉,但是他的老婆和岳父大家更熟悉一些,他的岳父大人叫特朗普,他的太太叫伊万卡,没错就是那个特朗普和伊万卡。


特朗普和伊万卡

在教育问题上,全世界的人民都在焦虑。从文艺作品就能看出来,韩国有《天空之城》,妈妈们为了孩子教育勾心斗角,印度有《起跑线》,父母为了先人一步绞尽脑汁,咱们中国已经不用拍文艺作品了,每天都有各路老母亲捶胸顿足逼亲孩子写作业的惨剧上演,还有上海家长交出18页牛逼简历惹人称羡,当然了,就算北美人民也逃脱不了教育诅咒,无数在北美的华人家长抱怨,北美的推娃也同样惨烈。

前不久,美国爆出名校招生舞弊案丑闻,曾经在《绝望主妇》中出演角色的菲丽希缇·霍夫曼花了1.5万美金找人帮女儿作弊,她的丈夫威廉玛西则是曾经出演过《无耻之徒》。这两位在美国虽然并不是大红大紫,但每个人都是数千万美刀的资产,也是一个准亿万家庭,属于不折不扣的社会精英。

从这件事你就可以看出中产教育的困境,中产家庭拼尽全力,大搞军备竞赛,无非是要走出一条孩子的精英之路,然而这种培养,有用吗?

恕我直言,一点用也没有,这只不过是中产阶级惯常的焦虑后遗症,结果无非也是被收一轮智商税罢了。这种教育,是对上流社会的模仿,而这种模仿,最终只能是邯郸学步。

大家都是赶路,普通家庭和中产们拼命跑,能骑自行车骑自行车,能开车开车,还有人凭自己腿快。拼命挤上了第一班地铁,觉得就可以跟上流社会一样成为精英了,但是殊不知真正的上层精英,不是车比你快,而是他根本不用上班。

简单地说,中产家庭在通过各种培训、补习、学区房拉大和普通家庭的孩子的差距,寄希望可以和巨富之间掰一掰手腕的时候,巨富之家可以轻松地通过巨额捐赠、家族关系、校友人脉碾压中产。

2、精英教育的实质
即使真刀真枪地来比拼教育也是这样的。上层社会的孩子,根本不用在意学什么,而是在于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最优良的,学英语学音乐学击剑学马术,素质教育,能上多少上多少。哪天孩子不愿意学了,直接扔了换下一样。

他们之所以能如此自由,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的孩子根本不用担心生存。他们的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已经注定了,就算将来成天吃喝玩乐,也能过上优雅的生活。

普通人是不是教育不出来精英孩子?请注意,什么叫精英。我拿一个故事来说,《史记·赵世家》记载了一次晋国贵族赵氏挑选家族继承人的经过,当时的赵简子想从儿子中挑选一个继承人,让一个当时很有名的相面术士姑布子卿为他儿子们相面,这个人传说为孔子相过面,他看了赵简子的儿子们以后说:「很遗憾,你的儿子们没有一个可以为将的。」

赵简子一听就急了,难道我们赵家要衰落了?姑布子卿说你不要急,我在路上看见一个年轻人,不知道是不是你儿子。赵简子说,我倒是确实还有个儿子,但是他身份卑微,是奴婢生的。于是把最小的儿子赵无恤叫出来,姑布子卿说,就是这个年轻人,这才是真正的将军。

相面之说不可靠,但是从这段记载里,我们可以读出来教育的核心,「为将」,古代贵族教育的核心就是一条,做将军,贵族家庭的孩子,最优秀的一定要是将军。比如说我们看以中世纪为背景的《权力的游戏》,雪诺的好基友山姆之所以被发配到长城,没有别的原因,因为他爱看书,更像一个学者而不是一个战士,所以父亲残忍地直接废除了他的继承权。

孔子教育中的六艺,其实就是周王朝贵族教育的孑余,礼、乐、射、御、书、数,我们看这六艺是什么。

礼是社交礼仪
乐是音乐
射是军事技能,因为孔子的时代主要是战车作战,一辆战车上有3个人,后面跟72个步兵,一个叫御者,在正当中,也就是战车司机,负责驾驶,一个叫车右,负责护卫,手拿长戈,还有一个人在左边,这个人就是主帅,他负责指挥这车上的两个人和车下的72个步卒,当然自己也要拿一张弓,这就是为什么贵族一定要学射,因为万一打仗,这是用得上的技能。
御是机动车驾驶和战车驾驶。为什么要学这个,因为过去打仗,万一御者发生意外,只能这个贵族来驾车,车右不能驾车,车右在必要的时候要下车去推车。
书是书写,贵族要有上书奏事,必须要有书写技能。
数是数学,因为需要管理家族领地产业。
不光中国有六艺,欧洲的骑士也有所谓的六艺,剑术、骑术、游泳、狩猎、棋艺、吟诗。

这些科目,要么直接就是军事技能(剑术骑术),要么直接提升战斗能力(游泳),要么是军事技能和战术训练(狩猎棋艺),要么展现社交魅力(吟诗)。日本的武士,也要求武士精通茶艺、弓道、骑术、剑道。无论哪种贵族教育,最终的目标只有一个,是为了打造一个魅力人格体。帮助骑士/士大夫/武士在各个场合展现魅力,进而成为各个场合的laeder。包括今天的马术、击剑,钢琴和其他乐器,上流社会学这些课程的目的,都是为了展现魅力,在不同的场合展现魅力。

为什么是军事教育呢,很多人说,贵族意味着责任,要有牺牲精神,错,贵族教育的核心是成为统帅,成为leader,而成为统帅就要求你必须服众,学会如何率领团队,而所有教育中,莫过于军事教育。

另外军事体育还能让贵族们身姿挺拔魁伟,这样先天就会更容易产生领导者。

今天中国很多有钱人把孩子送到英国贵族学校上学,可是这种学校,通常奉行的都是严格的军事化训练。英国皇室的王子都要接受完整的军事教育,他们送到陆军军官学校去进行学习。毕业后,哈里王子还被派到阿富汗前线,做一名机枪手。

今天的精英教育改变了,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还是特别的重视体育,没错,就是在普通家庭和中产的孩子拼命刷题的时候,真正的精英家庭都在砸体育。甚至在体育中也有筛选。还是这个叫丹尼尔·高登的编辑,在他书里提过,富人如何通过体育获得优先权,「因为有太多白人贵族运动,大多数孩子从来没有机会参加。」比如常青藤学校普遍青睐赛艇和水球运动员,而通常这些运动员,都来自美国东海岸地区,内陆城市的孩子很少有机会从事这些运动。

3、中产阶级做错了什么?
中产阶级虽然一直在喊教育公平,但是其实最不喜欢教育公平。他们老是有一个盼望,就是把教育弄成徒手格斗,然后他们自己偷偷在格斗服里穿个铁背心,同时寄希望于家里有坦克、有航母的家庭,一定不要带坦克带航母上场。但是这样想的人不妨问问自己?你家里有一个铁背心都要穿上,有坦克的为什么不开坦克来?

中产阶级的困境有两个:
1、置办不起航母 (没有特权)
2、置办起航母了不让开(不承认你的特权)

就算中产咬牙弄到了航母,但在他手里也是铁背心,而且随时会被上流精英把铁背心扒下来,以中产最喜欢的「教育公平」的名义。

现代上流社会的那些教育现象,学击剑,赛马,钢琴,舞蹈,口才,修辞,跟古代的骑士教育一样,就是为了在关键场合可以秀出来,让这样的人成为一个魅力人格体,然后有人愿意听从他追随他,这就是领导型人才。

实际上,击剑赛马钢琴这些东西,中产做不到吗?做到的,咬咬牙,马术难一些,中产都可以做到,但是中产有个天劫,你必须还得回去考试。对中国孩子来说,就是小升初,12岁,美国的孩子可能晚一些。 所以,你知道黄庄的妈妈们,还有上海那个给孩子写几十页简历的妈妈错在哪了吗?任何中产学习上流社会教育的结果都是半途而废,任何兴趣爱好,学到小学6年级,甚至小学4年级,你必须回去,要不然你上不去好的中学,都白搭。

因此,所有中产学上流教育,只能学个皮毛,不是资质的问题,是你家底不行,最重要的是,你不能学会魅力。因为你从一开始就是带着功利的目的学的,你将来要谋生。而且你也没有机会展示这种魅力,同样是同学聚会,你口才出众,但是,最后致辞,这个主角的机会不会给你,给谁?谁爸爸牛逼给谁。

当你急吼吼展示你的技能的时候,你不会得到高评价,反而会有人说,吃相难看。比如同样是学舞蹈,CEO的女儿在年会尾牙跳支舞那叫亲民,而从小练舞蹈的女员工只能跟你身材不好的同事一起跳舞,你要是真的太出风头,反而会让同事嫉妒,以为你要上位。所以,中产的教育最后都变成务实的教育,而务实,有害于你成为一个魅力人格体,有害于你成为领导者。

老布什去年走的,享受了国葬的礼遇,要知道,在美国,不是每个总统都有国葬的礼遇,何况老布什还是一个连任都没有的总统。 他在位期间也乏善可陈,除了一场注定会打赢的伊拉克战争以外,美国人最重视的经济问题让他弄得一团糟,这也是克林顿后来竞选的时候打出的口号"笨蛋,重要的是经济"的原因。

我们再看他儿子小布什,小布什当总统的时候也不怎么成功,一直被媒体称为「世上最蠢的总统」。当时小布什的各种愚蠢段子是我那时候看报纸的消遣之一。但是,请大家听小布什在父亲悼念会上的演讲,入情入理,风趣而不失风度。

老布什和小布什都有一个特点,虽然都不是很好的领袖,但是看起来都特别像领袖。他们吸引人的品质是啥?慷慨,乐观,精力旺盛,热爱家庭,坚韧。 这些东西一定要学那些贵族教育的东西吗?实际上是不必的,你去跟精英阶层拼那些击剑、马术,3岁学钢琴,6岁学英语,搞这些军备竞赛,你是拼不过的,重要的不是这些,而是直达本质,去塑造孩子的性格,让他养成慷慨、乐观、坚韧的人,让他成为热爱家庭,精力旺盛的人,其余的反而是皮毛。 我们说身教甚于言教,身教教什么,其实就是品质。在培养孩子,甚至自身教育的时候,注重自己和孩子性格和品质的塑造,要远比你上什么口才课,情商课,逆商课,孩子学什么兴趣班,要重要的多。 去年俞敏洪老师比较火,其实我倒是对他的言论不怎么感冒,我更感兴趣的是他的经历,尤其是新东方的那段经历,俞敏洪的经历看,他确实比徐小平,比王强屌丝得多,但是,我发现,俞敏洪虽然在北大被歧视,但是,他从小就是个领导者,因为他们村他妈李八妹是第一个万元户,他从小到大就是被围着的那个人,他高考前也是领导大家复习的班长,其实这个人是有魅力的,是有领导才华的,但是在北大那个人尖子辈出的地方,由于短板太厉害,被压制了而已。 相反徐小平和王强毕业以后在美国刷盘子,给老师打下手,某种意义上说,是俞敏洪又给了他们成为领导者的机会。 他们几乎完蛋的一个重要契机,都是被碾压,俞敏洪被北大同学碾压,徐小平和王强被美国碾压,都是被揠苗助长式的扔到一个高强度的环境里,这对他们发展好吗?其实未见得。 对三个人没有意见,只是映证一个看法,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一个稳定的魅力人格的养成环境,也许比揠苗助长式的高强度碾压要好得多。

中产阶级拼命的把孩子送到富人和精英扎堆的地方,其实是没有用的,甚至是严重不利的,尤其是在孩子非常小的时候,当他碰上这些体力、智力、财力完全碾压自己的孩子,心态可能完全失衡,或者甘愿为这些孩子所驱使,习惯性地形成打工者思维,而不是领导者思维。

所以中产们费尽心机的努力,恰恰让他们的孩子离真正的精英越来越远。

4、中产家庭教育清单
 我写过一篇《75%的超级成功人士输在了起跑线》,里面提到一个数据,75%的超级成功人士都来自底层,实际上无论什么家庭,都可以培育出精英孩子。

对于普通家庭,教育的关键是什么?是见识。去年刷屏的那个《改变孩子命运的那块屏幕》,为什么挂了一块屏幕,就有那么大效果,其实关键不是教育了什么,而是那块屏幕,让那些普通县中的孩子,见识到了更大的世界,不再坐井观天,有了一个努力的方向。

而对中产家庭,教育的关键是什么?同样是领导。中产跟上流社会的培养目标一致,同样是把孩子培养成魅力人格体。但是正如上面反复说过的,中产是不能按照上流社会亦步亦趋的,中产需要另辟蹊径。

1、重视体育。中产家庭就不要跟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埋头刷题了,中产一定要重视体育,男孩一定要学1-2门体育,女孩最好是学1门舞蹈,1门体育,条件不行。体育的好处,一是能让孩子身体魁伟健壮,从视觉上就给人鹤立鸡群的感觉;二是体育能给孩子健康的挫败感,能够培养意志力,让孩子性格坚韧;三是体育天生是一个产生团队合作的地方,孩子很容易在体育运动中找到自己定位,学会怎么施加影响力,这就是领导的基础。

2、培养审美。中产家庭的孩子一定要培养孩子足够的审美能力,学一门艺术最好,不学就多阅读一些经典的文学名著。艺术和文学的意义在于它的多意性,能够从多角度诠释世界。好的审美能够保持孩子的创造力,同时也能够理解世界的复杂性,让你理解不同的人的感受,理解不同人的需求,增进孩子的同理心,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高情商。

上层精英靠自己展现的魅力使人产生崇拜感,从而获得尊敬,获取领导力,中产和上层不同,中产依靠的是高情商,能够充分洞察对方的需求,通过「理解」对方赢得爱戴,进而获取领导力。

3、演讲和写作。精英阶层学习的那些「魅力」课,固然重要,但是一个真正的leader,最重要的能力不是展现魅力,如果只会展现魅力,很容易跟上流社会的那些纨绔子弟一样,绣花枕头一个。上流社会做花瓶装点门面是可以的,中产一定要明白,你的孩子不可能当花瓶。

所以一定要掌握领导力的关键,那就是会制定规则。但是要制定规则,就一定要说服别人,让别人安静地听你说话,所以怎么将故事,怎么把话说得漂亮并贯彻你的意图,非常关键。

为什么有些人天生是领导者,有些人永远是小透明?

人格特质可以划分为五种:外倾型、神经质、宜人性、责任性、开放性。这五种人格和一个人的群体地位有什么关系?
人在社会中有两种地位:一种是经济地位,也就是收入高低;另一种是群体地位,项目经理、大V、业主委员会主席,都有较高的群体地位。
社交和社会地位,是人最重要的追求之一。较高的群体地位可以让一个人的生活体验更好、获得更多资源。几乎每个人都正在某个群体中追求较高的群体地位。
社会群体地位差异有两种解释:一是人格差异造成有些人更积极地追求地位。二是群体存在一种隐性共识:如果一个人有较多积极人格,较少消极人格,则群体会给予其较高的地位。
显然,外向性格的人更容易有较高群体地位。而神经质性格,严重影响一个人群体地位。神经质性格的特点是:消极情绪——紧张、焦虑、压抑;自我意识情绪——内疚、羞怯、不安。神经质的人,对别人施加影响力时显得不够成熟,而且往往没有效果。神经质的性格令人讨厌,尤其是神经质的男人。一旦一个男人表现出神经质,不但不会获得同情,反而会受到严重的社会指责,他在群体中的地位也会极大降低。
令人吃惊的是,宜人性(友善)如利他、信任、谦虚、关心他人,对提高群体地位有负面作用。可能是因为太友善的人刻意避免竞争,更容易输给一个会欺骗、吹牛、攻击性强的人。像芳华的男主,还有常见的好人卡。友善的人,也很难成熟的与别人竞争,一旦撕破脸无法友善,这种人很可能会暴走。当然,友善也不能太少,适可而止。群体地位高和受欢迎是不同的。一个人在群体中可能很有声望和影响力,但是不受欢迎。另一个人可能很受欢迎但没有声望和影响力。
最后再说两个次要的人格特质:责任心和开放性。
责任心,是指跨职业的努力程度。即不管一个人是做家务、学习枯燥知识、还是做机械性劳动,都努力、有条理、负责。而不是只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才负责,这叫没有责任心。在非正式群体中比如微信群、物业委员会中,有责任心和群体地位没有关系。而在项目团队、创业团队、投研团队中,责任心和地位正相关。
开放性是指一个人学习和工作的广度、深度、独创性、复杂性、包容性。开放性强的人,学历、专业、收入会更高。但是开放性和责任心一样,对一个人在非专业群体中地位的提高没有帮助。
综上所述,在社交中,一定要外向、积极乐观,不要太友善,保持适当的攻击性,绝对避免神经质。在工作团队中,还要加入责任心和开放性。

随便谈谈菜系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其实中餐不如西餐,无脑吹中餐是国人民族自尊心和个人口味的表现。就拿图中西餐菜谱的烤和蒸来说,烤是在90度烤箱中,蒸是在62度蒸锅中把肉中心蒸到52度。中餐有这么精确?不精确就无法传承无法改进,逐渐落后是必然的。
看国宴菜单,也是在川菜和粤菜的基础上改进的,取川菜的调味和粤菜的食材。
淮扬菜没什么特色,调味不如川菜,保持原味不如粤菜。淮扬菜最擅长的精细也不流行了,现代追求自然食材和摆盘,夹心、包肉这些画蛇添足的雕虫小技越来越不受欢迎。现代烹饪讲究味和食材的层次感,而非形的层次感。现在谁还会在菜盘子上摆一圈精雕萝卜?所以江苏菜也慢慢被淘汰了。或者说好听点——被融合。
鲁菜和整个北方菜一样,粗糙,食材单一,不会搭配,很多菜都是炒肉烤肉炒大肠,这也是地域性格的表现。把鲁菜纳入四大菜系,完全是为了照顾北方,其实鲁菜并没有资格和苏川粤菜齐名。
以前中华文化是在北方,所以饮食文化发达。但是南下之后,北方的粗糙和怕麻烦性格以及气候问题,就越来越不利于文化的发展,烹饪也一样。川菜继承了鲁菜,粤菜继承了淮扬菜。川菜让鲁菜变精致,粤菜让淮扬菜少了江南酸腐气,分别把这两个菜系发扬光大。所以中国只有两大菜系,川菜和粤菜,其他菜系会逐渐被川菜粤菜吸收。

2019/05/05

捧殺女人

李斯溷鼠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讬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史记·李斯列传》)

2019/05/02

伯乐

这个世界其实根本没什么伯乐,抱怨自己没人赏识怀才不遇的人基本都是配不上成功的。最简单的,如果你想做一个事情,你能不能吃苦,能不能忍受成功之前的贫穷,大部分人都忍受不了,因为他根本不喜欢这个东西,他做这个东西就是为了投机的,他怎么可能为一个不喜欢的东西去忍受超过常人的代价呢。

不要以为周杰伦郎朗成功是因为有伯乐,周杰伦的才华和努力程度,吴宗宪发现他是吴宗宪的光荣,历史不能假设,但我相信吴宗宪没发现他他最后还是会成功的,只是早一点晚一点的问题。因为他太有才华了,太喜欢音乐了,而且太勤奋了。我见过很多喜欢音乐的人,天天玩,要么打工,根本没时间做音乐,在普通人看来好像挺有才华的,其实完全达不到专业的程度,因为他根本没时间练习,5年能写10首歌不错了,人家周杰伦10天写50首歌出专辑,而且出专辑前已经有很多明星唱过他写的歌了。说白了,你就算运气不好成不了李彦宏,你只要够有才华,够勤奋,坚持你也能成王小川啊,如果你天天像许朝军一样投机取巧,就算你很有才华,清华毕业,最后也会误入歧途进局子,因为这人没信念。

被歌颂的弱者

这个国家,表面上同情弱者,实际上是怕弱者惹事,对弱者是骨子里的恨和鄙视。表面上是人人平等,但是大多数人已经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
北京奥运之前,有一档节目,大概就是宣传保姆和保安很光荣,拉了一帮父母是保安、保姆、清洁工的小孩,然后歌颂自己的父母,整得观众泪水汪汪的。
然后来个保姆大比拼,录制几个保姆的日常,然后专家来点评:
1号跟老人说话声音不够柔和,老人(退休红军)有高血压,你对老人不该这样。
2号叫老人吃饭的时候,老人在下象棋,催了几次还不停,直接把棋盘搅了,你这样没有照顾好老人情绪……
一边歌颂这些底层人,一边喷,这就是我们国人的虚伪之处。内心其实瞧不起,但是嘴上说尊重。对于收入和职业身份都看中,连小孩子都知道攀比,何况大人。做脑力劳动的优于体力劳动,坐办公室的优于工厂里干活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优于其他工作,这已经是大多数人的共识。
一边承认这些等级,一边歌颂自己不愿意从事的职业。

2019/05/01

普通人

多数人一定要有一个观念,就是你碰到的人都是普通人,什么意思呢?普通人都会犯错,会偷懒,都有各种毛病。你是普通人,HR是普通人,你的老板是普通人。
很多职场经验之所以不对,就是都在走所谓的精英范儿,一个个都成熟理性克制勤奋;但其实大多数人都是在蒙事,大多数人力一个月才拿万把块钱,老婆要买口红,房贷要还,孩子今天在学校打架了,头发都秃了,你觉得他会把给公司选拔人才当成一件很神圣的工作吗?
第一不要随便总结经验,这些经验大多都是错的,说不定人家刷微博没注意把你选上去了,你叭叭叭整一二三四,坑自己不说,也坑人;
第二,也不要灰心,你做了错的选择,记住这是常有的事,下次可能还会犯,没有关系的,人生不在这个,不是说你找了一个什么工作,性格修炼到家就可以发财成功什么的;
第三,打工只是一个拿钱的事,你不可能靠工作成为赢家,所以别太当真,找一个能养活自己的工作,先保底,存点钱,别被乱七八糟理财、保健品坑,就赢了一大半。